< 第八疑 >
【問:衆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複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叁界?結業之事,雲何可通?
答:衆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
又汝以無始已來惡業爲重,臨終十念爲輕者。今以道理叁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雲何爲叁?一者在心,二者在緣,叁者在決定。
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虛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虛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而頓滅,豈以久來之不肯滅耶?
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暗心,緣虛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僞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滲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滲而不肯出也?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製,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
又如有人一生已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虛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
又雲,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爲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
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攝論雲:“由唯發願故,全無有行。”雜集論雲:“若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若聞無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並是別時之因,全無有行。若將臨終,無間十念猛利善行是別時意者,幾許誤哉。願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自墮陷也。 】
譯:
問:衆生無始劫以來造下了無量的罪業,這一輩子又沒遇到一個善知識指導,又接著造業不斷,無所不做。對于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會臨命終的時候念十句佛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出離叁界呢?從因果上,怎麼能講的通呢???
答:衆生無始劫以來善惡因種的是多是少,是強是弱,我們無所得知。但能夠在臨命終遇到善知識指導十念成就的人,都是很有善根的人,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有在臨命之時遇到善知識開示十念成就的機遇。一個惡業多的人,連善知識都遇不到,又談什麼十念成就呢?!
並且你認爲無始劫所造的惡業重,而臨命終這短暫十念的善業就輕。其實不然,善惡業的輕重比較不在于時間多少,而是在于緣、心、決定這叁種因素。
在于心,是因爲虛妄顛倒生出造惡業之因,而因善知識開示而念的阿彌陀佛名號是真實的功德。一虛一實怎麼能相互比較呢?!這就好比一間房屋曆經一萬年的黑暗,但只要日光一照,黑暗即刻消失,哪有因爲黑暗的時間久就不滅的道理?!
在于緣,是因爲造業的時候我們是以貪瞋癡而生,境界因緣都是虛妄,簡單講引起我們造業的因緣本身就是虛妄顛倒的;而念佛則不同,念佛是我們知曉了具真實功德的阿彌陀佛聖號後的發自菩提心而念佛。一真一僞怎麼能相互比較呢?!就好像我們中了毒箭,中毒很深已經傷肌破骨。 但是一旦得到冶療的良方,就能箭拔毒除,立刻痊愈。怎麼會因箭深毒滲而不肯出呢?!
在于決定,是因爲造惡是有間斷,有期盼心的;而念佛而不同,佛號與佛號之間沒有間隙,而且舍命之時隨即往生,念佛的善心猛利所以能夠往生。好比十條束在一起的繩子,一千個人也拉它不斷,但是一個注重少年只要一劍下去它就即刻斷開。就像累積了一千年的柴禾,用一粒豆大的微細火苗點燃,一下子便會燒得精光。
再好比一個一輩子行善修福,本應該可以升天的,但假若他臨命終時,一念很強烈堅決的惡念,那麼也就因此而墮入地獄。惡念雖然虛妄但是因爲猛烈也照樣排除一生的善業而令墮入惡道。何況你發一念極其猛利的念佛的真實心,無間斷的善業,怎麼可能無法排除無始劫以來的惡業呢?
佛經中又說:“一念念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的得罪。”十念念佛以猛利之心決定能夠重生淨土,根本不必懷疑。
世間流傳臨命十念往生,這要靠宿世的善根才能成就,絕對不能這樣解釋。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那我前世若無善根,豈不是今生臨命終十念也不能往生了嗎?《攝論》中講到:只要發願,決定往生,沒有任何懷疑。《雜集論》也講:只要你發願往生安樂國(即極樂世界)就能往生,只要聽到無垢佛的名號將來就能得到多羅叁藐叁阿耨菩提。而且他們也沒有宿世的善因。你若是認爲臨命終十念猛利認真念佛,要有宿世修行的善根臨終才能往生,這種看法可就大大地贻誤衆生了!希望諸位修行人好好深入思維這個道理。要堅固自己的道心,不要相信那些邪惡之見,延誤了自己的慧命。
注:
「結業」,意思是業已經勾銷,了此一切業障,跳出叁界;如同證得果位,沒有業障的束縛。
「 答:衆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 」
衆生從無始以來所作的善業、惡業的多與少、強與弱是無人知曉的,但他在臨命終時能遇到善知識,指點念十句佛就能往生的方法,這全是因爲他宿世的善業強,才感得善知識現前指點,十念成就。若是惡業多的人,根本連善知識都遇不到,更別說十念成就了。所以有人會說,金光明砂一撒下去就能超度,這樣豈不是個個都敢做壞事了?我要反問:你能遇到金光明砂嗎?天下有幾個人知道金光明砂的的用處?若不是聽師父介紹,你如何得知金光明砂是專門超度用的?那也是要修無量的善因緣福報,才能認識金光明砂的用法。你若是拿給一個不懂佛法的美國人、日本人,沒准他會怪你拿沙子給我幹什麼用?所以說在座諸位,知道要走進佛門,知道請金光明砂來用,知道佩戴楞嚴咒,都是相當有福氣、相當有因緣的人,這樣子才得以遇見佛法。
「 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爲重,臨終十念爲輕者。今以道理叁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 」
現在以叁種道理來比較無始惡業與臨終十念,何者爲輕、何者爲重。因爲輕重是不一定的,並不在多少與時間的久近。意思就是說,你認爲無始劫來所做的惡業很重,臨終十念的善業很輕,這種說法道理不足,業的輕重不能這樣比較。
譬如一個房間很暗,一千年都不曾有光明,然而點亮燈火,刹那間就變成一片光明了;而不能說房間黑暗了一千年,那麼點燃燈火後也要過一千年才能照明。只要點燃燈火,立刻重見光明。這就是在說我們心的問題。所以在臨命終時,不論你之前造了多大的惡業,只要講了十念決定往生的道理給你,使你堅定信心,那麼必然往生。所以看完這一疑,實在佩服智者大師真正是厲害!他把衆生所有的疑問都提出來了。從前我也有這樣的疑問,看到這一疑就渙然冰釋了,原來造業的輕重並不是以時間久近而論。有些人稍微遇到一點事情就自卑了,認爲自己不能往生,惡業太重,佛不接引等等。這就要看看下面這叁種道理了。
「 雲何爲叁?一者在心,二者在緣,叁者在決定。 」
這個「決定」實在厲害!決定就是絕對不懷疑,你要想百年之後安詳往生,你就要常常想:佛說十念往生,我要對佛有信心,我不論有多大惡業,只要按佛說的去做,我決定能往生!所以在座諸位,你不能老給自己泄氣,覺得自己酗酒啊、玩女人啊、殺人啊,甚至有人因家貧而被迫接客,做了不清淨的業,惡業太重,破戒太多,內心深覺罪惡,無法往生;都不要這麼想,要完全放下!絕不能因疑成障,因爲感到自己惡業太重而産生懷疑,形成往生的障礙。
這無異于佛在殷切接引,而你自己卻一再地拒絕,很久之前祖師大德就有論述過。好比佛慈悲地垂手說:「上來啊!上來啊!」而你卻搖手說:「佛啊!我業障很重,你不要來接引我了!」佛說:「不要緊啊,只要你把手伸給我,我就拉你上蓮花臺。」「不用啦!不好意思啦!我從前還接美國客、日本客,我很肮髒的。」佛說:「不管你接過多少客人,來我世界都得清淨,全都不要緊!」可是我們的手始終都不肯伸向佛。這怎麼會是佛的問題呢?根本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啊!所以現在知道我們該怎麼做了嗎?應該說:「佛啊,我確實做過壞事,你說過同樣要接引我,來!」伸出手去,讓佛接引你。以前沒聽到佛法沒辦法,但絕對沒有關系,從今天開始好好做, 不要有自卑感,一定要去掉凡夫自卑感的執著。 這樣,我們便具足了心、緣、決定。
「 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虛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虛一實,豈得相比? 」
在造業時,是由于無明顛倒産生了貪、嗔、癡;念佛就不同了。造業是虛妄的,念佛是實在的。虛妄是無實體的,遇到實在立刻瓦解粉碎,因爲佛號念念相續,虛妄之業就消失了。念佛是實在的,這才是我們本性上的東西。不必懷疑,我們造罪是因爲心生虛妄,而念佛不是虛妄。念佛的是清淨本性,所念的是自性之佛,還有他方阿彌陀佛的加被力,這些都是實在的。所以業是虛妄顛倒而生,佛則是實實在在的自性的功德,一者是虛無的,一者是真實的,虛妄遇到實在,怎麼可能不被消除呢?
「 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而暗頓滅。豈以久來之暗,不肯滅耶? 」
一萬年不見天日的暗室,只要燈光一照射,黑暗立刻就消失了,怎麼能說因爲長時黑暗就無法重見光明呢?這個比喻就是講,不論曾經黑暗了多…
《《淨土十疑論》譯解 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