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P27

  ..续本文上一页萨!」他还说:「那要是像佛陀当时在世时,给孤

  独长者黄金铺地,整座精舍建造完成了再礼请佛陀去住,那又怎么说呢?我只是尽绵薄之力而已,谈不上什么功德。」这番话更是了不起,林师兄实在是很了不起,他就是无所著

  。他还自谦地说:「若是要跟佛陀当时的在家人相比,根本是比不上的,人家是真正用生命在护法的。」现在就不一样了,从前佛陀在世时,是在家人建道场给出家人住,现在末

  法时代,是出家人盖好了给在家人住,不然你们盖了什么给我住?这一间从头至尾就是我在监工的,来现场看的时候,还被铁钉刺伤,担心夜里铁条会被偷了,开着车子就老是往

  这里跑。这间讲堂是我真正用心血盖起来的,从头到尾就是我自己一个人,所以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用这么大这么大,无量无边众多的宝物。把它布施出去。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若有人以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

  受持可能较困难,读诵可能就比较简单,就是像诵经一样, 一字一字地念下去。

  【为他人说。】

  讲经给人家听,跟前面的福报比较,前面说用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七宝来布施,可是只要你讲经说法,如何呢?

  【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为什么?你布施再多,还是人天的福报而已,那是没有用的,那是不能了生死的东西,而这部经就不同了。经中的四句偈你若是能受用,那么一切就解决了!「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对不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话就解决了!为什么?你布施再多还是凡夫,而《金刚经》的四句偈是能让你成佛的,成佛之后,福当然就不得了了,度量愈来愈大。像

  我常常说的,世间谁最富有?当我对世间无所求的时候,我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当我对这个世间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我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你有求,你就是贫穷,你就是贫

  穷相。什么人敢说他自己最富有,他的土地有多少啦、他有几甲地啦,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我最富有,拥有智慧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不要说佛有这种念头,我要来度众生。为什么呢?无众生相,谈什么度众生呢?五蕴皆空的身体,哪有众生相呢?对不对?实在是无众生如来可度。所以这个道理并不困难。

  下面看注解:

  【李文会曰】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不见有众生可度。又云:谓诸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妄想。于一切善恶凡圣等见。有取舍分别之心。」

  执著称为「取」,「舍」就是逃避、放下,希望有东西可舍,连舍的念头都没有方名真。

  「迷情盖覆菩提之性。佛出于世。教令觉悟。降六贼。断三毒。」

  这个「降」,念 xiang, 第 2 声,降服的意思。六贼就是六根,降服我们的六根,断贪嗔痴,不要执著、不要造业。

  「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无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更不留纤毫滞凝。」

  一点点障碍都没有。

  「即是见性。」

  所以有的人问我:师父!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什么?一切无碍,障碍不了他,包括他的生命,完全障碍不了他。

  「实无众生可化度也。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本来是佛。与佛无异。」

  【圜悟禅师云】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你们看得懂吗?很简单,没什么困难的,奇怪!我怎么句句都看得懂,真奇怪!

  「赤肉团上」就是指我们这个色身,当下每一个人都跟古佛一样,你就是佛啦!简单来说,你的肉团、肉身,当下就是佛啦!「毗卢顶门」,毗卢遮那佛翻译成中文叫做圆满报身

  。毗卢顶门,简单来说,我们头顶上这个门,这个门面,处处都是祖师的巴鼻,我们的鼻子、嘴巴,这都是祖师,叫你反观你自己就是祖师,看出来了吗?简单来说,你就是佛啦

  ,也就是叫你直下承当的意思,不需要推却给别人,你就是佛嘛,没有什么好逃脱的嘛!

  「若也恁么返照。凝然一段光明。」

  你若是这样回光返照,当下即是一段光明。

  「非色非心。非内非外。行棒也打他不着。也警他不得。」

  拿棍棒打他也打不到,「行喝」喝就是呵叱。大声叫做喝、呵叱。

  「直得净裸裸。赤洒洒。」

  所以说这个「裸」就是佛教所说的,「一丝不挂」也是佛教所说的,但是我们现在都把它变成不清净的意思。就像师父那一天所说的,不取不舍,一丝不挂,清清净净,本来面目

  ,那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净裸裸,就是这么潇洒。

  「是个无生法忍。」

  所以祖师大德都告诉你一句话: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就是说你为什么不要体悟这个无生法,这样成道不是很快吗?所以我看到这句话非常欢喜!体本无生,说:大德!善体

  无生是名修道之人,要好好地体会,不曾有任何事情发生,也不曾有任何事情生成,完全不来也不去。

  我也常告诉你们,这些不来听经的众生,自己认为他很聪明,自己认为他窝在家里念佛,他就认为他就是叫做修行,而不来听善知识的开示。我告诉诸位,像这样搞三十年,到他

  命终时,不一定能了生死,不一定!为什么?那个智慧不开啊!绑死在里面,他认为他念佛就能解决生死,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人是烦恼的众生,只要五蕴不空,你就会烦恼,你

  的情绪会变化,既然你的情绪会变化,你就要常常来亲近道场、善知识,要闻法你才能够调伏,有一天你悟到一句话的时候,这一句话就真正是你本来的东西,你就能够运用,这

  一句就是你的宝珠,你的生命、你真正的智慧就产生了。所以我都一直鼓励人家,不能窝着自己修行,一定要出来听经闻法,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你自己搞三十年,抵不过师

  父讲一句话,你那个念头是几十年的经验,释迦牟尼佛这个法是几万劫的经验啊!你弄清楚啊!你自己在家中,慢慢体会,体会五年、十年,那只不过是你凡夫几年的体会,释迦

  牟尼佛这个经典是累生累劫的经验呢!你自己修会比听他的快吗?所以为什么你不来听经呢?真是奇怪!下面

  「不退转轮截断两头。」

  不退转轮,截断两头就是没有对立。

  「归家稳坐。正当恁么时。不须他处觅。秪此是西方。」

  也不须要另外去寻找。这个地方就是西方。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佛陀说「我」是指本性。即非有我,不是这个世间凡夫所说的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是有我,佛说「我」他是指清净本性的那个我,不是你现在所说的这个污秽身体的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凡夫者,说凡夫就是因为众生而说凡夫名,如来说即非凡夫,因为你当下若一念清净,你就是佛,实在是没有凡夫这个名词。听懂得吗?凡夫者,如来说实实在在是没有凡夫,因

  为一念迷了,你才叫做凡夫,你若是一念清净,回光返照,当然就是非凡夫非佛,当下你就是超凡入圣,连圣这个念头都没有啊,是不是这样啊?所以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佛说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如来说,这个我,实在不是像凡夫所说的有这个身体的我,而凡夫说我,是执著以为有一个我。须菩提!凡夫者,实在没有一个真正的凡夫

  ,如来说凡夫若是当下一念清净,他就不是凡夫,方便说他是凡夫,是因为现在未悟,才称他为凡夫。意思就是说,凡夫当体也是空,只因你妄想执著,才有凡夫之名。

  这部《金刚经》若是不解释,虽然每一个字都会读,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读了也不明白道理。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你现在要注意听,注意听师父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是怎样呢?是不是能够用佛的三十二相来观如来否?须菩提说:如是如是!下面要加五个字:「一般的凡夫」,就是因为中间没有加这五个字所以就搞不清楚。

  简单说就是:一般凡夫就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但是圣者见到的三十二相,是无相法身的三十二相。

  再说一遍。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须菩提说:如是如是!一般的凡夫就是有三十二相来观如来,而在圣人来看,无相的法身,才是佛真正的三十二相。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三十二相是佛的报应身,要透过无相的法身的三十二相,这才是真正的三十二相。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以色见我,就是外在之境,就是他的色身、色相;这个「我」就是本性,每一个人的本性。意思是说:想要以外在的色相、音声来求我们人的本性,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到自己的

  本性,不能解释成:不能见到佛陀。

  再解释一遍:若是有人要以外相见我,执著这个外相,以为佛有一个实在的外相,或是要以音声来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到本来每一个心中的本性。有些人把它当作不能见到

  释迦如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如来」的意思是指我们本来的面目,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意思…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慧律法师开示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