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薩!」他還說:「那要是像佛陀當時在世時,給孤
獨長者黃金鋪地,整座精舍建造完成了再禮請佛陀去住,那又怎麼說呢?我只是盡綿薄之力而已,談不上什麼功德。」這番話更是了不起,林師兄實在是很了不起,他就是無所著
。他還自謙地說:「若是要跟佛陀當時的在家人相比,根本是比不上的,人家是真正用生命在護法的。」現在就不一樣了,從前佛陀在世時,是在家人建道場給出家人住,現在末
法時代,是出家人蓋好了給在家人住,不然你們蓋了什麼給我住?這一間從頭至尾就是我在監工的,來現場看的時候,還被鐵釘刺傷,擔心夜裏鐵條會被偷了,開著車子就老是往
這裏跑。這間講堂是我真正用心血蓋起來的,從頭到尾就是我自己一個人,所以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用這麼大這麼大,無量無邊衆多的寶物。把它布施出去。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
若有人以般若波羅蜜經。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
受持可能較困難,讀誦可能就比較簡單,就是像誦經一樣, 一字一字地念下去。
【爲他人說。】
講經給人家聽,跟前面的福報比較,前面說用叁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七寶來布施,可是只要你講經說法,如何呢?
【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爲什麼?你布施再多,還是人天的福報而已,那是沒有用的,那是不能了生死的東西,而這部經就不同了。經中的四句偈你若是能受用,那麼一切就解決了!「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對不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句話就解決了!爲什麼?你布施再多還是凡夫,而《金剛經》的四句偈是能讓你成佛的,成佛之後,福當然就不得了了,度量愈來愈大。像
我常常說的,世間誰最富有?當我對世間無所求的時候,我就是世間最富有的人。當我對這個世間沒有任何要求的時候,我就是世間最富有的人。你有求,你就是貧窮,你就是貧
窮相。什麼人敢說他自己最富有,他的土地有多少啦、他有幾甲地啦,我可不這麼想,我認爲我最富有,擁有智慧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
不要說佛有這種念頭,我要來度衆生。爲什麼呢?無衆生相,談什麼度衆生呢?五蘊皆空的身體,哪有衆生相呢?對不對?實在是無衆生如來可度。所以這個道理並不困難。
下面看注解:
【李文會曰】 「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不見有衆生可度。又雲:謂諸衆生。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于一切善惡凡聖等見。有取舍分別之心。」
執著稱爲「取」,「舍」就是逃避、放下,希望有東西可舍,連舍的念頭都沒有方名真。
「迷情蓋覆菩提之性。佛出于世。教令覺悟。降六賊。斷叁毒。」
這個「降」,念 xiang, 第 2 聲,降服的意思。六賊就是六根,降服我們的六根,斷貪嗔癡,不要執著、不要造業。
「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無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淨。更不留纖毫滯凝。」
一點點障礙都沒有。
「即是見性。」
所以有的人問我:師父!明心見性的境界是什麼?一切無礙,障礙不了他,包括他的生命,完全障礙不了他。
「實無衆生可化度也。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即有我人衆生壽者。人人具足。個個圓成。本來是佛。與佛無異。」
【圜悟禅師雲】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你們看得懂嗎?很簡單,沒什麼困難的,奇怪!我怎麼句句都看得懂,真奇怪!
「赤肉團上」就是指我們這個色身,當下每一個人都跟古佛一樣,你就是佛啦!簡單來說,你的肉團、肉身,當下就是佛啦!「毗盧頂門」,毗盧遮那佛翻譯成中文叫做圓滿報身
。毗盧頂門,簡單來說,我們頭頂上這個門,這個門面,處處都是祖師的巴鼻,我們的鼻子、嘴巴,這都是祖師,叫你反觀你自己就是祖師,看出來了嗎?簡單來說,你就是佛啦
,也就是叫你直下承當的意思,不需要推卻給別人,你就是佛嘛,沒有什麼好逃脫的嘛!
「若也恁麼返照。凝然一段光明。」
你若是這樣回光返照,當下即是一段光明。
「非色非心。非內非外。行棒也打他不著。也警他不得。」
拿棍棒打他也打不到,「行喝」喝就是呵叱。大聲叫做喝、呵叱。
「直得淨裸裸。赤灑灑。」
所以說這個「裸」就是佛教所說的,「一絲不挂」也是佛教所說的,但是我們現在都把它變成不清淨的意思。就像師父那一天所說的,不取不舍,一絲不挂,清清淨淨,本來面目
,那就是我們的本性,所以淨裸裸,就是這麼潇灑。
「是個無生法忍。」
所以祖師大德都告訴你一句話: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就是說你爲什麼不要體悟這個無生法,這樣成道不是很快嗎?所以我看到這句話非常歡喜!體本無生,說:大德!善體
無生是名修道之人,要好好地體會,不曾有任何事情發生,也不曾有任何事情生成,完全不來也不去。
我也常告訴你們,這些不來聽經的衆生,自己認爲他很聰明,自己認爲他窩在家裏念佛,他就認爲他就是叫做修行,而不來聽善知識的開示。我告訴諸位,像這樣搞叁十年,到他
命終時,不一定能了生死,不一定!爲什麼?那個智慧不開啊!綁死在裏面,他認爲他念佛就能解決生死,不是這樣子的,我們人是煩惱的衆生,只要五蘊不空,你就會煩惱,你
的情緒會變化,既然你的情緒會變化,你就要常常來親近道場、善知識,要聞法你才能夠調伏,有一天你悟到一句話的時候,這一句話就真正是你本來的東西,你就能夠運用,這
一句就是你的寶珠,你的生命、你真正的智慧就産生了。所以我都一直鼓勵人家,不能窩著自己修行,一定要出來聽經聞法,就是這個道理。有時候,你自己搞叁十年,抵不過師
父講一句話,你那個念頭是幾十年的經驗,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是幾萬劫的經驗啊!你弄清楚啊!你自己在家中,慢慢體會,體會五年、十年,那只不過是你凡夫幾年的體會,釋迦
牟尼佛這個經典是累生累劫的經驗呢!你自己修會比聽他的快嗎?所以爲什麼你不來聽經呢?真是奇怪!下面
「不退轉輪截斷兩頭。」
不退轉輪,截斷兩頭就是沒有對立。
「歸家穩坐。正當恁麼時。不須他處覓。秪此是西方。」
也不須要另外去尋找。這個地方就是西方。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
佛陀說「我」是指本性。即非有我,不是這個世間凡夫所說的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是有我,佛說「我」他是指清淨本性的那個我,不是你現在所說的這個汙穢身體的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凡夫者,說凡夫就是因爲衆生而說凡夫名,如來說即非凡夫,因爲你當下若一念清淨,你就是佛,實在是沒有凡夫這個名詞。聽懂得嗎?凡夫者,如來說實實在在是沒有凡夫,因
爲一念迷了,你才叫做凡夫,你若是一念清淨,回光返照,當然就是非凡夫非佛,當下你就是超凡入聖,連聖這個念頭都沒有啊,是不是這樣啊?所以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佛說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如來說,這個我,實在不是像凡夫所說的有這個身體的我,而凡夫說我,是執著以爲有一個我。須菩提!凡夫者,實在沒有一個真正的凡夫
,如來說凡夫若是當下一念清淨,他就不是凡夫,方便說他是凡夫,是因爲現在未悟,才稱他爲凡夫。意思就是說,凡夫當體也是空,只因你妄想執著,才有凡夫之名。
這部《金剛經》若是不解釋,雖然每一個字都會讀,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讀了也不明白道理。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
你現在要注意聽,注意聽師父解釋。
須菩提!你的意思是怎樣呢?是不是能夠用佛的叁十二相來觀如來否?須菩提說:如是如是!下面要加五個字:「一般的凡夫」,就是因爲中間沒有加這五個字所以就搞不清楚。
簡單說就是:一般凡夫就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但是聖者見到的叁十二相,是無相法身的叁十二相。
再說一遍。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否?須菩提說:如是如是!一般的凡夫就是有叁十二相來觀如來,而在聖人來看,無相的法身,才是佛真正的叁十二相。
【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轉輪聖王也有叁十二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
叁十二相是佛的報應身,要透過無相的法身的叁十二相,這才是真正的叁十二相。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以色見我,就是外在之境,就是他的色身、色相;這個「我」就是本性,每一個人的本性。意思是說:想要以外在的色相、音聲來求我們人的本性,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到自己的
本性,不能解釋成:不能見到佛陀。
再解釋一遍:若是有人要以外相見我,執著這個外相,以爲佛有一個實在的外相,或是要以音聲來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到本來每一個心中的本性。有些人把它當作不能見到
釋迦如來。差了十萬八千裏!
「如來」的意思是指我們本來的面目,每一個人本來的面目。意思…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