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P28

  ..續本文上一頁是說,你若是執著色性、色法,執著音聲,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見到佛的本性,見到你本來的面目。有些人說:

  那我們念佛又怎麼講呢?我們不是求佛菩薩加被、幫忙嗎?這是凡夫的修持,你若是悟到同體大悲時,佛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佛,但是衆生凡夫還未達到這個境界,他說:不能見

  如來究竟的這個覺悟,當然我們還沒有能力,所以我們現在需要佛的加被,沒有辦法,就我們的本性來說,我們是跟佛相同,但是就事相來說,我們凡夫跟佛當然是沒有辦法比的

  ,所以你若是念佛念到最後,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也是佛的本來面目。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這一段比較難,一般誦《金剛經》讀到這裏都看不懂,略知道意思,但是不了解它的道理。但是我會解釋得很清楚,我講經就是有這種優點,不會讓你迷迷糊糊。你要很注意聽。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

  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如來因爲無相,所以稱爲具足一切相,簡單來說,就是本無欠少。須菩提!你若是作這種念頭,如來難道不是以無相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嗎?現在恐怕你落入惡空,佛告須菩提

  :不要作這種念,如來不以具足諸相,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來並沒有以具足諸相,即是佛說空相的東西、無相的東西,這不是否認的意思,不是說無相就具足一切相的意思

  ,而這個無相還有妙有,還有清淨之相,清淨之相當下就是無相,無一切相,當下就是福慧具足的報身,清淨之身。

  佛說:須菩提!現在佛又爲須菩提解釋,意思是說,佛因爲無相,所以他才能具足一切相。又恐怕衆生對空相不了解,對無相不了解,所以佛才說:須菩提!你若是作是念,發阿

  耨多羅在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以爲空相就是什麼都沒有,就是斷滅,以爲佛就是什麼都沒有叫做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什麼都沒有叫做佛,那完蛋了!叫做

  :說諸法斷滅,就是著空,以爲空是一種斷滅的空性,他不了解空就是有,無量的妙有,他不了解。你不要作這種念頭,爲什麼呢?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他是無量的妙有

  ,對一切法不說斷滅相。意思是說,應該是妙用無窮啊,不是像我們所說的:佛是因爲無相,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現在我們將無相當作什麼都沒有,這樣才能得阿耨多羅

  叁藐叁菩提,那麼佛說這個叫做斷滅,這個叫做說諸法斷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于法不能說這個斷滅的東西。斷滅的東西不能成佛。

  所以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我再解釋一遍。

  須菩提!你若是作這種念頭,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不要作這種念頭,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爲如來是無相,所以才能

  具足一切相。須菩提!你若是作這種念頭,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什麼都沒有,那就變成斷滅,叫做說諸法斷滅,不要作這種念頭,爲什麼呢?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對法來說不可以斷滅,不能說斷滅。

  【李文會曰】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者。佛恐須菩提落斷滅見。是故令離兩邊。然性含萬法。本自具足。應用遍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來自由。無所挂礙。此法上至諸佛。下

  至含識。本無欠少。是名具足相也。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者。諸法性空。空寂是常。是故不斷不滅。若作念雲:無相而有道心者。是斷一切行。」

  即什麼都沒有,叫做有修行的人,這是落入頑空。有修行的人是什麼都有,那就是妙有。

  「滅一切法。此非中道也。」

  這個不是中道。

  「又雲。若作有相觀。即是一邊見。若不作有相觀。即是斷滅法。」

  若不作有相觀,那便是空啊,你若是不作有相觀,那就是斷滅相。

  「故知真如法性。不是有。不是無。湛然不動。觀與不觀。皆是生滅。故雲:莫作是念也。」

  所以祖師大德說:悟到本性、明心見性的人,說也是明心見性,沈默也是明心見性,躺著也是明心見性,站著也叫做明心見性,大小便也是明心見性。若是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就

  算說明心見性,也不懂明心見性是什麼東西,走路時也不知道,讀書時也不知道什麼叫做明心見性。知般若者,說也得,不說也得。知本性者,悟到本性,則說也得,不說也得,

  文字不礙實相,見性不礙語言,所以語言,都是本性的東西。

  「于法不說斷滅相者。見性之人。自當窮究此理。若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以爲究竟。即著空相斷滅諸法。」

  假使一個人,靜坐就是在那裏打坐,什麼都不要去想,以爲這樣就是究竟,那麼就落空,即是斷滅。

  所以上次,有人在演爆笑短劇、講笑話!劇情是先生在學打坐,他的妻子心思浮動,常常抱怨記憶力衰退,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先生就教她,來、來!你來打坐,對你會很有幫助

  ,心情會比較愉快,什麼事情你就比較想得起來,記憶力就不會那麼差。她就這樣打坐。。。他的妻子坐得很歡喜,很感 謝她 先生。她的先生問她:真的有效嗎?有效!我早上

  看到一只鑽石戒指,差點忘記了,我現在要趕緊去買!突然讓她想起來了,打坐竟然想起戒指沒買,不過這只是演爆笑劇。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這一看就知道了,你不受不貪,你就是本來面目。所以師父告訴諸位一句話,什麼叫做明心見性之人,就是一切法不受。什麼叫一切法不受呢?對于五蘊的色、受、想、行、識一

  切法,不離不即。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是有人了知一切法無我,沒有一個真正的身體,沒有實在的我,那麼事情就好辦了!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因爲有我,就開始鬥爭了。

  你既然悟到一切法無我,你當然就能夠忍辱。你既然能夠忍辱,此菩薩就勝過前面菩薩所得的功德了。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爲什麼呢?不受福德故。受福德就變成執著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不可以執著,你既然是個菩薩,是要圓成佛道的,不能貪著。

  【是故說不受福德。】

  不受福德。連我在利益衆生的觀念都不可以,應該說衆生在利益我們。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這句話意思是說:如來的威儀當下就是空的意思,而我們凡夫不了解,以爲如來有來有去。你看到佛陀出了精舍,來托缽、來應供,然後佛陀又回到精舍了,夜裏在休息了,或是講經說法,意思就是說這個就是生滅法,不了解空性的東西。凡夫就是只看到佛的外表,根本不了解《金剛經》空的道理,何以故?佛就是證悟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所以故名如來。就是沒有生滅,就是本來的面目。來時雖然坐在那裏,他的心也空一切法,行、住、坐、臥,他全部解脫。你若要說佛陀實實在在有來,也實實在在有回去,也對,因爲那是指肉身、肉體,你眼睛所見的只是外相。無來亦無去,才真正是如來。

  在座諸位你想想看,一個人證得無來無去,你看他有多自在!你稍微冷靜地想想看,我們若是賺了很多錢,我們也不會很高興,因爲本來就沒有賺錢這種東西,我們若是虧了很多錢,我們也不會很煩惱,因爲本來就沒有錢這種東西,我們今天若是很痛苦,男朋友抛棄我們了,本來我們就沒有男朋友這種東西。今天你若是擁有一顆幾克拉的鑽石,戴在這只手上,你也不必太高興,有一天你死了之後,被扛到外面的床鋪,那只鑽石戒指馬上就被人家取下來了!其實也不用等到死後下葬,斷氣沒多久身體就開始腐爛了,若是一生都吃葷的人,一死就馬上發出臭味了,吃素的人就比較不會了,吃素的人連放屁也不會很臭,還是有差別的啦!所以說無所來無所去,這真的很管用,這可不是兩個人吵架後賭氣:你要是不來,我也不肯去!不是這個意思。

  你若是用這種如如不動的心就真正解脫了。就算是得到,你也不會很歡喜,因爲無所來,本來就沒有得到東西。若是消失時也知道本來就無所去,本來就沒有這些事,對不對?不生亦不滅,不來亦不去,放下了得失,一切法就隨緣了斷。對感情很執著的人就想:本來就不來,現在也不去。那就很輕松了,非常輕松!

  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有好幾個小姐都要來找師父,全是被男朋友抛棄的,傷心欲絕,說她簡直快活不下去了!所以我都交代樓下的人或是這些法師,若是有這種情形,她對感情看不開的,叫她來聽經聞法,她要是肯的話就很好,要是不肯的話也沒辦法。要記住師父的一句話,人的生命當中,一定有迷糊的階段,一定會經過很大的痛苦、創傷、無奈,慢慢地才能成熟,因爲我就是過來人。

  我們沒有聽到佛法,就是會覺得痛不欲生,就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不知道怎麼辦,因爲你沒有智慧觀照啊!一直這樣想:我是真的付出真情,確確實實地想要好好疼惜你,可是爲什麼你這樣嫌棄我,嫌我長得矮,怎麼可以這樣呢?她母親嫌我病痛多,那時候整個人就是這樣氣不過。。。人家說:哎呀!讀高叁就在交女朋友。我說:這也是一種經驗啊!讀逢甲大學的時候開始學佛,那時候智慧就産生了。所以爲什麼我到現在從來沒有想到說我要還俗,還俗做什麼?出家就不得了了,非常好,我從出家到現在,我沒有動過一個說要還俗的念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慧律法師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