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P9

  ..续本文上一页善恶,佛是超越这个善恶、生灭的东西,所以说:也没有执犯,也不造这个善,为什么?佛行于善,然后不著于善。那么对见性的人,大彻悟的人究竟来说,就说行个杀人好了,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杀人还有功德呢!为什么,他为了拯救更多的众生,所以他的动念,统统与绝待的相应,他绝对不去造恶,就算他去杀人,也是为了众生。所以佛没有所谓的执戒跟犯戒,也没有所谓的善跟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如果你想要找佛的话,你一定要见性。[见性即是佛。]那么这个[见]也可省略掉,性即是佛,这样比较直截了当。如果你要找佛,须是见性,这个性就是平等的心。性是什么?就是这一颗平等的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所以性即是佛,如果你用平等的心,你就是佛。

  [若不见性,]如是你没有见到平等的空性,怎么样?[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意思就是不能够在现象界打转,着相念佛、诵经,着相持斋、持戒,这个于成佛究竟义来讲,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念佛得因果,]是不是,得往生的因果嘛![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可得,]你要成就佛道,但是要找佛,那不可能的啦!所以说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还没办法成佛,还要等很长的时间,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众生只有这样子了,众生没有办法悟入最上乘的佛性,见性、平等的空性,那只有在念佛里面好好的用功啦,是不是?只有念佛。现在我们讲的是究竟义,单刀直入,今生今世就叫你成佛,见性成佛道,当然不能在这个长远的生灭的因果法里面打转,所以说念佛,你得到往生的因果,诵经你就得到智慧聪明,持戒就得到生天的福报,布施就得到人的福报,觅佛终不可得,终究是不可得,没办法成就佛道的。

  [若自已不明了,须参善知识,]如果你不能了解这个见性的法门,你须要参究这个善知识,因为自已弄不清楚,靠着自己看经典,也落入意识的观念。

  [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所以说,如是法师要弘法的话,如果你不见性,会乱讲,讲来讲去,讲不到一个重心点,一般人不叫做讲经,一般人可叫做劝善,劝善就是说:唉呀!世间是苦的。唉呀!要好好的做善事,要牺牲自己。这个只能讲劝善,不能叫做弘法,弘法是要成就佛道的。所以世间人,一般若不见性,他只能说是劝善,不能说是弘法。弘法的“法”可以彻底的辗平我们的烦恼,这才真正的弘法。所以若不见性,不名善知识,他会引导你错误的,用自已的心,认为自己对的去讲经弘法,还要攻击别人,还要伤害其他的法师,讲来讲去只有我对,别人统统不对,是不是啊?这个就是一般法师所犯的毛病就是这个样子,讲来讲去只有我对,别人统统不对。

  [若不如此,]加四个字:[了了见性。]若不如此了了见性,如果你不能够这样,很清楚的见到你的本性,[纵说得十二部经典,]那都是文字相,[亦不免生死轮回,]你还是逃不掉生死的轮回,为什么?你没有见性,你就会放不下来的,就会有情绪的高低潮,今天好,明天不好了,所以现在我们念佛就是这样,不能用本性念佛。本性,什么叫本性?就是万缘放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念佛,就是一念提起嘛,放下、提起是同时的东西,是不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了了的见性,用无生的空性去念佛、去弘法,纵然你讲经讲了十二部经典,统统讲了,你不免生死轮回,为什么?在相上里面打转,永远成不了大器的。

  [三界受苦,无有出期。]没有办法出离这个生死。

  [昔有善星比丘,]善星比丘就是佛的儿子,佛有三个儿子,在《法华玄赞》里面讲,佛有三个儿子,第一个是善星比丘,善星。第二个是优婆摩耶,第三个是罗侯罗。所以这个《涅槃经》里面讲,说善星比丘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之子,那么这个人很糟糕,修得四禅定,后来亲近恶知识,退失所得到的解脱,他认为没有涅槃,就否定因果的邪见,而且对佛陀起这个恶心,本身深陷于无间地狱,所以称为阐提比丘,就是没有办法成佛,他的爸爸成佛,他竟然诽谤他爸爸。善星比丘是佛生的儿子,三个儿子里面这个大儿子,一般经典来讲,只记载这个罗侯罗,但是依照经典来讲,佛有三个儿子,他的老子成佛,他竟然去诽谤他的爸爸,而且退失这个所得到的解脱的四禅天功夫,还要否定他爸爸所讲的这个因果,因为他有断灭见,所以恶报马上就现前,因此下无间地狱,爸爸成佛,儿子下无间地狱,这讲起来是很讽刺的。可见现在我们很安慰了,人家诽谤你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儿子都诽谤爸爸,他爸爸是佛哦!儿子都诽谤他了,这没什么,诽谤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很特殊的,释迦牟尼佛就尝尽了诽谤的滋味了。

  [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所以诵经而不明,与义做冤家,每天在诵经。。。结果烦恼没有办法断,烦恼没有办法放下,唉呀!每天都在诵,诵《法华经》,诵《弥陀经》,用的是什么,分别心、执著心、用的是生灭心,人家见性的,念一句阿弥陀佛,他这一句佛就跟佛相应了,我们念了几百千万亿佛,这没什么消息,这是有一定的道理了。譬如说我们用一支针,秤下去,这针是实在的重量,虽然一点点,但真的有实在的重量,可是我秤虚空,你秤一大片的虚空,它有多重?没有重量啊!意思就是说,我们念佛,如果没有自性清净里面的见性法,然后发挥出来的那个佛号,力量太小了,念的是虚无的佛,念的佛不真实。所以祖师大德他修行,他只要一念佛,他就与佛相应,念念相应念念佛。为什么?他见性嘛!性就是佛,弥陀与我的心性不二嘛!

  [缘为不见性。]缘就是由于、因为。由于因为他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这是大愚痴的人,你不见性,你讲什么经论呢?[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闲文就是念得很熟,譬如一本《无量寿经》三五很快就念完了,一本《金刚经》三两下又念完了,怎么样?如果不识自心,诵得闲文就是很熟很熟的文句、文章、书籍,[都无用处。]因为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我们内在里面的烦恼。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如果你要找佛,你必须先要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所以你见性就万事休,没有什么纷争,没有什么嫉妒,也没有什么攻击性,你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慈悲喜舍,平等的这一颗心,那个众生都可成佛,那个众生统统要救,没有说分彼此的,没有冤亲,没有善恶的。无事无作人,见一切相,他没有去分别,一切众生统统救。

  [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如果没有开悟、见性,一天到晚茫茫然,[向外驰求,]拼命的向外追求,[觅佛,元来不得。]元同“原”,原来不得,因为他不知道本来无一物可得嘛!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求会,就是说希望体会去契入,虽然这是无一物可得,我们大家都念得很熟,但是不晓得,体悟不出来,如果你想求得这一物不可得的这个境界,想去体会这无一物可得,[亦须参善知识,]必须去参这个善知识,[切须苦求,]苦就是努力的意思,努力的求,还是要吃过苦头。

  [令心会解。]让这个心能够体会了解这个见性的法门。

  [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纵有珍宝如山,] “馐”改[宝]字,大正藏用[宝]字,珍宝如山。纵然有这个珍宝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开眼是说我们活着的时候,看得很清楚,[合眼还见否?]当你死的时候,你看到什么?我们现在拥有的珍宝,这一大堆的财富,以及这么多的眷属,我们活着的时候看得很清楚,我们这眼一闭,什么都没有了,[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有所造作、有为就是生灭。知道这个生灭法、这个无常法,如梦如幻等等,你执著什么东西呢?你追求什么东西呢?你争什么东西呢?这不是苦了自己嘛!所以人家问: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唉呀!你就苦了自已了!师父,我很讨厌你呢!对不起!你苦了自己了!你对我要有信心,你就快乐,对师父恭敬,你就快乐。你对我嫉妒、讨厌、嗔恨、不满,很辛苦,你苦了自己,不是苦了我。我对不起你,让你这么辛苦,还背负一个仇视、不满意的石头,这是我的罪过,可是我没办法把你拿掉,解铃还得系铃人。

  [若不急寻师,]如果不起快找这个善知识,你就会[空过一生。]

  [然则佛性自有,]这个则不是“即”,然则佛性,虽然自性本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如果没有师父的话,那根本不可能了解这个见性法门,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解。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如果没有因为师父,而去悟到这个见性法门,一万个人当中,一个都找不到,万人之中希有。

  [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如果你宿世有善根,你因缘际会的时候,相应圣人的用意,能够了解见性的法门,而且能够契合,相应圣人的见性之法,那么就不需要参善知识了。[此即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就是最胜的根器,最胜的根器,就是这个人根性是非常好的,[胜学也。]这真是最殊胜的一个学佛的人。

  [若未悟解,]如果你还没有见到自性清净,平等的见性法门,[须勤苦参学,]你好好的在那边苦参,就是好好的回光返照,注意你每一念的起心动念,务必让它放下这个分别,放下这个执著,放下这个追求。[因教方得悟。]因为言教,因为教化,才能够悟到自性清净。

  [若自明了,不学也得。]若未悟,这个未悟改为“自明”,如果自己明了,不学也得,不学也可以啊,这个当然是根器很利的人啦!因教方得悟,就是必须善知识的教导,你才能悟到平等的见性法门。如果你自己明了,就不必学,也可以得到,因为本性具足嘛![不同迷人,]不同于这个迷人,[不能分别皂白,]不分青红皂白。[妄言宣佛敕,]认为这个就是佛说的,以为自已在替佛说法,“敕”就是教化。我自己妄言宣称:这就是佛教化…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