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心禅话▪P5

  ..续本文上一页,离念为离相之究竟。

  434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离自离。

  435 .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436 .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

  437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438 .诸法缘生者,谓一切法本来无生,但由因缘聚会,假现生相耳。

  439 .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440 .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441 .佛称医王,又称空王,即谓能医众生执实之病耳。

  442 .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443 .不得一法,名为传心。

  

  444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

  

  445 .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

  

  446 .道元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

  

  447 .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是处。

  

  448 .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449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50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451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

  

  452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453 .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 槃 。

  

  454 .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455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456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457 .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458 .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459 .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460 .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461 .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462 .即色即空,名为等觉;二性空故,名为妙觉。

  463 .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464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65 .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466 .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467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468 .尽无尽。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

  469 .天地在乎,万化由心。

  470 .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471 .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472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谈对面,非佛而谁。

  473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474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475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476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477 .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478 .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479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480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481 .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482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483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484 .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485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486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487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488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489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490 .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491 .不住六尘生心。

  492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493 .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494 .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495 .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犹之虚空中万相森罗,而虚空仍自若也。

  496 .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497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念自性定,心地无我自性慧。

  498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499 .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

  500 .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501 .真正佛法的人生观,他是真能见着万法皆空,便立于这个空上。他又真能见着万法不空,便立于这个不空上。因为他立于这个空上,他便熄灭贪嗔痴三毒,灭除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因为他立于这个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502 .树干粗时,不怕没果实。

  503 .海之所以能大,在于其处低,而能汇众流。

  504 .解在行处,行在解处。

  505 .知念之本身,当下即空,便不致执虚为实。

  506 .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用以入体。

  507 .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508 .自初下手至成佛为止,皆是不住于相。

  509 .吾人事事依照佛说去行,心中却一无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虽无其事,依旧精进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510 .须知对待之见未忘,尚未能出世间。

  511 .出世法必须离开分别心,在绝对上作观。

  512 .转凡夫观念,至绝对境界,即是证性。

  513 .证性须要无念。念者分别心也。有分别心,即落于对待;落于对待,即时时刻刻去分别,而为意识所笼罩,必观至无念方可。

  514 .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515 .修行须依经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516 .佛所说法,须于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契入。

  517 .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518 .欲见本性,必应离名绝相,破其我见。

  519 .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而起念即着相矣。

  520 .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521 .竹节虚心是我师。

  522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523 .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524 .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525 .我佛原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处皆是佛法矣。

  526 .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527 .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528 .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529 .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530 .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31 .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532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533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534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535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536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537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538 .烦恼即是菩提。

  539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540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 徹 。

  541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542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543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544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

  545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546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547 .悟寂无寂,真知…

《佛心禅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正信的佛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