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心禅话▪P4

  ..续本文上一页4. 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315. 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316.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317.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318.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319. 高峰禅师:「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320. 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321.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322.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323.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324. 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325.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326.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327.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328. 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329.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330.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331.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332. 众生界即诸佛界。

  333. 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334. 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 槃 生死,俱是强名。

  335.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336. 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337. 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338. 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33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340.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341. 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342. 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343. 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344.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345.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346.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347. 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348. 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349.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350.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351.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352.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353. 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354. 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355.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 槃 。

  356. 心无去来,即入涅 槃 。是知涅 槃 即是空心。

  357.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358.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9.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360.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361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362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363 .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364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365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367 .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68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369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370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71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372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373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374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375 .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376 .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377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378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379 .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380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381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382 .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383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384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385 .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386 .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387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

  388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389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390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391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392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393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394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395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6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397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398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39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400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401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402 .无心者,无一切心。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寒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403 .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已。

  404 .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405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406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407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408 .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409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

  410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411 .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412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413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414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415 .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416 .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417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418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419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已显现。

  420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421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22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423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424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425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426 .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

  427 .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

  428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429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430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431 .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432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433 .离相为离念之方便…

《佛心禅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正信的佛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