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个土著,本来这个脸蛋黑黑的还满不错的,他用这个抹得像斑马样的,又贯穿这个鼻孔两个耳朵。越装饰就越不好看。佛性就是你放下就是,什么就是这一只手不加任何修饰最漂亮,不加上任何的东西它就很漂亮。意思就是佛性你不加任何的东西,放下它就是本来面目。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你只要内心里面动一个念头是动一个念头非,纷然失心,你的本性就失掉。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二是由一来的,连一都不可以守,那个才是一不立的不二法门,如果守一,其他的就不是了。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能够不生心不起见,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万法自然就融通,没有什么过错。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内心里面不要常常责备自己的过错,适可而止就好,你内心里面不要常常赞颂自己的功德,歌功颂德。无咎无法,本来没有也无法可求,也不生也没有任何的心,不必去找。所以说既然没有病那就不必下药。真的离念就不必觅心,为什么?不生执心,不能产生主观的意识去攻击客观,客观的角度不能攻击主观,如果用客观的角度攻击主观,客观就变成主观,如果用主观的意识去攻击客观,就会产生主观的强烈对立,如果主观容忍客观,主客二观是平等,客观容忍主观,主观客观都是平等。所以一直两断掩饰一空。你要知道两边它本来都是一个空字,就同样任何的主观客观,能所物移、一空同两,其含万相,当体就是空,因为万相森罗就是空无自性。
「不见精粗,宁有遍计。」佛性是平等的没有高、低、男、女、善、恶之别,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佛性这个东西这个本性是无量无边的虚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没有所谓的易也没有所谓的难,难易都是凡夫之见,你讲很难就很难,因为你找不到本性,你讲易就是很容易当下悟道就是。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你执著你就失去真正的佛法,你一定入这个邪路,放下这个就是自然,本性本来就没有来跟去。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你任这个自性合真实之道,你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取舍,你自自然然的就可以破除烦恼。
「系念乖真,昏沈不好。」你动一个念头我想要控制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也不对。本性没有所谓的控制和放下的东西。本性当下、不住、不来、不去的东西。「系念乖真,」你只要动一个念头我要把这个念头安在本性,单单这个念头就错,因为系念也是妄想,就违背了真如。
「昏沈不好,不要昏沈,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其实修行很简单,放下就是,不必劳你伤神,他与我有冤放下,他与我有亲放下,他与我有爱放下,他与我有恨放下、嫉妒放下,单单一个放下,放久了清静的本性自然显现不要求真。「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哪里有这个比较亲的比较远的。
「与其一乘、勿恶六尘。」你想要得到究竟的本性明心见性,千万不可以抛弃,这个五欲六尘,因为五欲六尘就是本性,本性就在五欲六尘里面。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六尘并没有很坏,因为你心坏你执著它,所以六尘就变成六恶。六尘我若不执著它六尘,就是正觉就是佛,很简单,是不是?你一直逃避六尘,那你要逃到山上去?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本来没有好跟坏。钱放在那边,你哪里有好跟坏,你说。我会运用钱就是好的,我不会运用钱就是坏的。所以叫做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当下就是佛。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有智慧的人当下放下就是无为,愚痴的人自己捆绑自己。
「法无一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法本来就是平等的,可是我们用一个法又另外去解那个法,变成两种法这不对的。放下就是自然、平等跟自由。「法无一法、枉自爱着,」你自己贪爱这个法,贪爱那个法——法执。贪爱这个自己捡择,「将心用心,岂非大错。」本来就是妄想,你又用妄想的心,去执著这个妄想错中又错。
「迷深极乱、悟无好恶。」迷了的时候你内心里面就会产生乱,要不然就产生静,悟了的时候没有什么好跟坏,所以一切两边、良由斟酌。两边就是善恶两边,空有两边有为无为两边,烦恼菩提两边、正邪两边。「良由斟酌」,是因为我们内心自己分别自己执著。
「梦幻空花、何劳把抓。」这个本来就是空中的花,空中哪里会开花?是眼睛有毛病,水中的月。我们人生就像空中的花,水中的月,水中的月本来就是假的。「何劳把抓」。何必你去抓呢?去执呢?因为你根本抓也抓不到,执也执不到。空中的花本来就不实在,就是人生本来就是不实在的。得失是非,一时放下。得失的观念放下,是非的观念放下。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易,万法一如。眼睛如果不睡觉就是你的心清清楚楚,没有无明有大智慧,诸梦自除,一切的梦境,人世间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都是梦幻泡影的,诸梦自除。
「心若不易,万法一如。」你只要保持这个不执著、放下的心,永远如此万法就是一如,心境合一,一如体缘、悟而忘缘。本性本来就是如此,这样子安住在清静的本性,放下的自性,那么你就会忘掉这些不必要的缘,不必要的执著。
「万法齐观,恢复自然。」你这个时候用清静的平等心放下那一切境界统统是平等。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如果你可以除掉放下这些一切的因缘法,你不要用任何的比喻,任何的比较,你不要讲我比你伟大,就是还有人比我更伟大,我行别人不行那这样我还是不行,因为我还有一个比较。所以运用比较的方式,你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性。「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你想要停止这个动其实本来就不动,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动。你想要动到停止的这个本性,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止。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动,也没有所谓的止,都是你的念头。
「两极不成,一合犹尔。」两者一切对立的东西,同时放下什么都没有。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你到达究竟的空性,那一切就没有所谓的轨则,就是标准,你有你的标准,他有他的标准,明心见性的人,天地万物都是没有所谓的标准,这样看是善这样看就恶,这样看是正这样看是邪是不是?我们看慧律法师是正,外道看慧律法师是邪,外道没有办法了。所以说正邪都是放下,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既行平等,所作既息。」你用平等心放下平等,你所作的不落两边。无疑尽静,正信调止。你的疑问当下就除掉,正信就是不偏不移,清静的本性自然显现。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一切都放下就是一法不立,不能动到一个念头去执著对错、是非、善恶、正邪全部放下,无可记忆,想都不要去想它。
「虚名自然,不劳心力。」清清楚楚自然本性就然显现出来,不劳心力,不必“我要观照,我要观照,”有能观就有所观。
「非思量处,事情难测。「这不是用思想可以去衡量可以去执著的。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清静的真如法界,没有所谓的他,也没有所谓的自己,自己和他人都是自己的分别,你跟他,他跟你都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
「要即相应,归元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如果你要在修行里面相应,就是得一点消息跟功夫,那么你就要学不二法门,爱恨放下,正邪放下,善恶放下清清楚楚。「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可以包容一切。
「十方智者,皆入此中。」所有十方的大智慧诸佛菩萨都必须按照禅宗这个修持法来。当然你凡夫你要一心念佛也可以,但是一心念佛也要有禅的功夫,你没有学放下你佛念不起来的。所以净空法师教人家一心念佛是正确的,到最后跟禅还是一样。
「终非触缘、一念万缘。」这个禅宗修持法门是超越时间跟空间的,只要用一个念就可以超越几万年的修行。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你无在无所不在,当你放下的时候你走到哪里统统自在,随便铺个地毯你也睡得很好。十方一切的智慧,十方一切的境界。统统全部现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小的就是跟大的一样,疑问你这一念,智慧就等同虚空,虚空那么大,就等同你这一念智慧,忘绝境界,除掉放下这个境界。「极大同小」,境界放下大的就跟小的一模一样,「不见边表」,就是不见内也不见外。
「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的东西眼睛看的到最后就变成无,无的东西你产生智慧,大智慧的妙有就常常现前,意思就是无尽藏,智慧就是无量的宝藏用不完。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什么叫做不二法门的准则呢?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清静心就表无量的法界,一个空性就表无量的佛法,修行一个佛法空、放下,一个放下也可以成就,一个执著也可以成就,一个不执著也可以成就,一个空也可以成就,用一个清静心也可以成就,一就是代表一切,一切的法会归到最后,就是这一念无所住放下的念头。
「但能如是,何处不避?」你只要能如此的修行,你自然走到哪里统统没有危难,统统是究竟的。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你对你自己要深信不疑。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一切法都不能离开心,一切心都不能离开这个法,你对于这信自己要肯定自己,还有心就是不二,意思就是自信,对自己很有自信,自信自己有本性,所以叫做信心不二。因为心外无法,相信你这个心是不二的,没有两个。信,不二信心,就是你这两个当下就是我们的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用语言,言语道断,要去讲讲不出来,因为自性本空,非去非来,也没有所谓的去,也没有所谓的来,去来但是对立的东西。
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单的把禅宗的精髓在二十分钟里面就把它解释一次,因为很多人听经以为慧律法师只会讲笑话,不知道功夫到哪里?但是因为我度众生都要看根器的,那么今天是最后一天,讲深讲浅你已经来了,反正笑也笑得很够了,不讲一点水准一点的你不知道老僧的厉害,所以这个录音带回去,要好好听重复地听。好了。
《禅》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