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贤思齐·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制度不合时宜,是自己本身业障太重。如果还说佛制的戒律不合时宜的这种话,就入了“邪见林”,失去正见,这种人会引无量无边的人堕入邪见的深坑。所以,出家人如果不护持禁戒,违越佛陀所制的戒法,还贪著世间的五欲之乐,失去正见,这种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甚至连做个婆罗门的资格都没有,只是外形像个沙门,实际上的修行,比起有些受在家菩萨戒的老居士还不如。有许多老居士都持过午不食戒,而这些形似出家,内心还贪恋五欲红尘的人,你叫他持午,他理由多得很,还怕营养不足呢!

  录自《戒学浅谈》页一二四~一二五

  第十则:佛学院的课程表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文是说,现在一般的出家人,都是超越次第而修学,修行既然失去次第,根本无法入道。说到这里,我就感慨很深!现在大多数的出家人,尤其是知识份子,一出家之后,就广学经论,为了要讲经说法,一心一意想得到智慧。那里晓得修行人如果不通达戒法,严持净戒,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定力和真正的智慧呢?想起以前,我在台北东山书院办学的时候,刚开学,我正在排课程表,来了这么一个人,他是个大学生,就站在旁边,看到我排的课程表,很不满意的就讲了:“法师!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想学经学论开智慧,以便将来作法师,您怎么都教我们这些沙弥律仪、遗教经,做什么呢?”“哦!”我也讲了:“你要是没有先学戒律,基础不稳固,你不会讲经说法还好,对佛法还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如果你会讲经说法了,但你对戒律不清楚,戒行有疏漏,人家看你的言行不一,不会再听你讲的,甚至还加以批评,那佛法不是因你的影响而受到伤害了吗?”我这样一讲,他才服气的说:“我赞成法师讲沙弥戒。”他是我的学生,刚开始不懂这个道理,说明白了他就懂。可是后来,有一位大法师,从外国留学回来的,到我的佛学院,看了课程表。当时就批评我:“你怎么开这些课程呀?应该多开些论典之类的,才会有智慧,以后也才能讲经说法呀!”我一句话也没有辩解,只说:“等将来您老人家自己办佛学院的时候,才照著您的理想去办吧!”后来,他接办我的佛学院,照著他理想的课程表去办,结果弄垮了。所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研究戒律、没有看过《十诵律》上面的这一段话,才敢那么狂妄!依照佛的制度,也是“因戒生定,由定发慧”的呀!如果没有先学戒,正定与正慧也无由生起。这就好像造三层楼阁,下面的基层不要,只要第三层,造得起来吗?所以这里说:“入道无由”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学佛出家的人,必须遵照佛陀的教诫,依三无漏学的次第修学上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录自《戒学浅谈》页一二一~一二三

  第十一则:修道人勿念衣食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挂虑衣食资具的来处。只要我们一心向道,龙天自然会来护持。如果出了家,不置心于道业上,终日孜孜营营的为了衣食在奔波,龙天护法就不管你了,由你自己去找衣食。

  我常对我的同学说:“并不是我要什么有什么。”而是我出家的时候也想学“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当时很多同事、朋友,莲友都劝我:“您再等几个月吧!等国防部命令下来才退役,就有好几十万块钱的退休金可领,您自己不要,可以拿去造庙呀!”我说:“我不要这些钱,我现在只想要赶快出家。”在师父为我受沙弥戒前,我把从大陆带出来的金子,和来到台湾在军队上几十年下来的存款及身边所有的现金,全部一齐供养师父,那时候我觉得最轻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十八岁就离开家乡参加抗日,那个时代只要你能做事一切优待,我只当了半年兵就升官,还一年一级,一直升到财政官的阶位,不是管钱就是管米粮,要不就是人事,反正数钞票的一定钞票一大堆一大堆,吃得好、睡得好,可是责任重得很。这下子出了家,身上一毛钱都没有,我自言自语的说:“我真的尝到出家的味道了!”,就像飘到虚空中,没有一点压力,可见钱是最压迫人的东西。后来那些同事,莲友有的也同样去修道,出家、在家都有,他们就等到领了几十万,等于现在的几百万退休金,有了钱也没比我好,一天到晚为钱在烦恼,恐怕人家偷了去,借人又怕不能还......古人说:“一朝生死到,明日是他财。”也有人认为这是自己的钱,可以到处去玩,中国玩够了到外国去玩,怎么有时间修行?我说他们:“你看事实证明了,你们当初说:我不要现在退,我要等到有这笔钱来退才好修道,你们有了钱修道了没有呀?”

  所以,我告诉你们,一心修道不会饿死的,有龙天保佑,这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不要担心吃从那里来,穿的衣呢?日用呢?你只要想到这些,就会去搅好多钱存在银行备用,你真正拥有那些钱的时候不可能好好修行了。祖师们认为、一个色、一个财、是道心的敌人、你要想修道就要把财、色放下。

  录自《戒学浅谈》页一三五~一三七

  第十二则:观音菩萨作护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护国寺做住持的时候,因为房子漏水,我只计划换几块瓦就算了,所以我准备的钱不多。没想到一翻修起来,才知道屋梁都坏了。说也奇怪,原本巨大的梁子,被白蚁蛀得剩不到一寸,竟然没有塌下来,真是三宝加被。虽说没有塌下来,但是既然已经坏了,就必须要翻修,这一翻修就要一大笔钱了,我们将所有信徒供养的钱拿来用,还是不够。我那当家的弟子就把米卖了,那是人家做法会拿来供养的米,我们把它存放在米店里,每次凭著单子取米,现在为了翻修房子,把它卖了,换取现金来买梁子。把米卖了,我们就只好省吃一点。当时,我徒弟并没有告诉我这件事,所以我不知道,也没著急,反而是观世音菩萨比我还著急。观世音菩萨就托梦给台中的一位佛教大护法—郑素英居士,她是省政府主计处处长郭恒的夫人,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在梦境中,她听到观世音菩萨对她说:“郭太太,护国寺的和尚再过三天就没有米吃了,你赶快送一百斤米去给他们。”郑居士说:“我送钱去可不可以?送米我恐怕拿不动。”观世音菩萨说:“不行!你一定要送米,你只要发心送米去,自然拿得动的。”郑居士说:“好好好!我送米去。”说完,面前就出现一包米,她背起来之后,跟著观世音菩萨走,一出门就看到一部七宝做成的脚踏黄包车,观世音菩萨就上去驾车,一路上风声隆隆,很快就将她载到一间佛寺门前,一进门,就看到三尊佛像,礼佛后走到三尊佛像后面,就是海潮观音像,她抬头一看,叫了一声“观世音菩萨”,就从梦境中醒过来。醒来之后,她却记不起梦中那个寺院的名字,就到处打听,有那家寺院没米吃。后来才问到郑黄慧淑居士,将梦中所见到的寺院情景告诉她,这位居士曾经到过我们那里,知道台中地区有供奉海潮观音像的就只有护国寺。所以就告诉郑素英居士,郑居士到我们寺院里问我,我还很怀疑的问我徒弟,果真是再三天米就吃完了。她马上拿了一百斤米的钱,连同来回车费共五百元,要我们赶紧先去拿米,她才放心的去医院看病,由于她的发心送米,解决了我们当时的困难。这是一个事实的经验,让我对佛陀所说的教理更加深信不疑。

  录自《戒学浅谈》页一四一~一四四

  第十三则:千亿天神愿供养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主任等,他们几个热心的佛门在家居士创办的。当初总觉得,他们是办教育工作的人,又这么热心,可能办得起来。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我开了一张单子,要购买学院所须的物品,交给他们,怎么过了好几天都没有买来?平常是只要学院有缺什么东西,写好单子交过去,他们就会很快的买上来。这一次怎么都没有买?我内心就起疑问了,把许主任请过来,他还不敢说,吞吐了半天,才将实情告诉我,因为支持的人愈来愈少了,剩下他们几个维持得很痛苦,并把所有的帐目拿给我看,才剩下五百七十块钱而已!这下可好了!不过我还是安慰他不要担心,并请学校开一张合约证明,以后佛学院的收入与支出自行办理,生活费用也自己负责。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他们来问我情形如何,刚好那时候我在讲沙弥戒,正好讲到这一段,我就告诉他们:“佛陀曾经说过,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亿天神愿共供养,但一心行道,不念衣食所须,如来白毫相光其中一分供诸弟子。”你们看,以前我们由东山高中供养,几个月就没办法维持了,现在由我们自己办理,要供这么多人吃饭,还要请法师来上课,要付车马费,还包括一切生活费用,都是我们负责,我们却能维持下来。我既没有出去化缘,也没有出去赶经忏,可是我们仍旧生活得好好的。这就是证实了这句话——只要一心办道,一定会有龙天供养护持的,也会得到三宝的加被!”

  录自《戒学浅谈》页一四四~一四五

  第十四则:诵普门品的感应

  台中市南普陀寺,开山方丈国强法师,七十四年应祖国师友之邀请,回去重建祖庭。回去之后便忙于建设,修建寺院一座,学校一所,大马路一条,工厂一间。国强法师临行之前,尚欠工程款未付清(寺人未知情)。债主屡住寺中找国强法师,均未见到面,因此误会国强法师,故意逃债避不见面,乃诉请法院查封寺产,执行拍卖。事出突然,住众咸感意外和不安,虽经多方之奔波,仍无转机。

  拍卖日期已届,三名学僧奉方丈命,到法院观察结果。距开标时间(九点三十分)仅五分钟,此时方丈和尚在方丈寮诵《普门品》。诵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感慨万分,向观世音菩萨说:“菩萨!今日之事,我们是无辜的,虽经多方奔走依然力不从心。唯有请求您老人家慈悲!慈悲!化解怨业,使此一成就僧材之清净道场能够保全,不被拍卖。”说过之后,至诚顶礼…

《见贤思齐·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