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P4

  ..續本文上一頁製度不合時宜,是自己本身業障太重。如果還說佛製的戒律不合時宜的這種話,就入了“邪見林”,失去正見,這種人會引無量無邊的人墮入邪見的深坑。所以,出家人如果不護持禁戒,違越佛陀所製的戒法,還貪著世間的五欲之樂,失去正見,這種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甚至連做個婆羅門的資格都沒有,只是外形像個沙門,實際上的修行,比起有些受在家菩薩戒的老居士還不如。有許多老居士都持過午不食戒,而這些形似出家,內心還貪戀五欲紅塵的人,你叫他持午,他理由多得很,還怕營養不足呢!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二四~一二五

  第十則:佛學院的課程表

  《濟緣》雲:“今越次而學,行既失次,入道無由。”

  這一段文是說,現在一般的出家人,都是超越次第而修學,修行既然失去次第,根本無法入道。說到這裏,我就感慨很深!現在大多數的出家人,尤其是知識份子,一出家之後,就廣學經論,爲了要講經說法,一心一意想得到智慧。那裏曉得修行人如果不通達戒法,嚴持淨戒,怎麼可能得到真正的定力和真正的智慧呢?想起以前,我在臺北東山書院辦學的時候,剛開學,我正在排課程表,來了這麼一個人,他是個大學生,就站在旁邊,看到我排的課程表,很不滿意的就講了:“法師!我們來的目的,就是想學經學論開智慧,以便將來作法師,您怎麼都教我們這些沙彌律儀、遺教經,做什麼呢?”“哦!”我也講了:“你要是沒有先學戒律,基礎不穩固,你不會講經說法還好,對佛法還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如果你會講經說法了,但你對戒律不清楚,戒行有疏漏,人家看你的言行不一,不會再聽你講的,甚至還加以批評,那佛法不是因你的影響而受到傷害了嗎?”我這樣一講,他才服氣的說:“我贊成法師講沙彌戒。”他是我的學生,剛開始不懂這個道理,說明白了他就懂。可是後來,有一位大法師,從外國留學回來的,到我的佛學院,看了課程表。當時就批評我:“你怎麼開這些課程呀?應該多開些論典之類的,才會有智慧,以後也才能講經說法呀!”我一句話也沒有辯解,只說:“等將來您老人家自己辦佛學院的時候,才照著您的理想去辦吧!”後來,他接辦我的佛學院,照著他理想的課程表去辦,結果弄垮了。所以說,這些人都是沒有研究戒律、沒有看過《十誦律》上面的這一段話,才敢那麼狂妄!依照佛的製度,也是“因戒生定,由定發慧”的呀!如果沒有先學戒,正定與正慧也無由生起。這就好像造叁層樓閣,下面的基層不要,只要第叁層,造得起來嗎?所以這裏說:“入道無由”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學佛出家的人,必須遵照佛陀的教誡,依叁無漏學的次第修學上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二一~一二叁

  第十一則:修道人勿念衣食

  《佛藏經》上說,出了家的人,應該一心用功辦道,隨順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挂慮衣食資具的來處。只要我們一心向道,龍天自然會來護持。如果出了家,不置心于道業上,終日孜孜營營的爲了衣食在奔波,龍天護法就不管你了,由你自己去找衣食。

  我常對我的同學說:“並不是我要什麼有什麼。”而是我出家的時候也想學“一心行道,隨順法行,勿念衣食。”當時很多同事、朋友,蓮友都勸我:“您再等幾個月吧!等國防部命令下來才退役,就有好幾十萬塊錢的退休金可領,您自己不要,可以拿去造廟呀!”我說:“我不要這些錢,我現在只想要趕快出家。”在師父爲我受沙彌戒前,我把從大陸帶出來的金子,和來到臺灣在軍隊上幾十年下來的存款及身邊所有的現金,全部一齊供養師父,那時候我覺得最輕松了,爲什麼呢?因爲我十八歲就離開家鄉參加抗日,那個時代只要你能做事一切優待,我只當了半年兵就升官,還一年一級,一直升到財政官的階位,不是管錢就是管米糧,要不就是人事,反正數鈔票的一定鈔票一大堆一大堆,吃得好、睡得好,可是責任重得很。這下子出了家,身上一毛錢都沒有,我自言自語的說:“我真的嘗到出家的味道了!”,就像飄到虛空中,沒有一點壓力,可見錢是最壓迫人的東西。後來那些同事,蓮友有的也同樣去修道,出家、在家都有,他們就等到領了幾十萬,等于現在的幾百萬退休金,有了錢也沒比我好,一天到晚爲錢在煩惱,恐怕人家偷了去,借人又怕不能還......古人說:“一朝生死到,明日是他財。”也有人認爲這是自己的錢,可以到處去玩,中國玩夠了到外國去玩,怎麼有時間修行?我說他們:“你看事實證明了,你們當初說:我不要現在退,我要等到有這筆錢來退才好修道,你們有了錢修道了沒有呀?”

  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心修道不會餓死的,有龍天保佑,這不是我說的,是佛說的,不要擔心吃從那裏來,穿的衣呢?日用呢?你只要想到這些,就會去攪好多錢存在銀行備用,你真正擁有那些錢的時候不可能好好修行了。祖師們認爲、一個色、一個財、是道心的敵人、你要想修道就要把財、色放下。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叁五~一叁七

  第十二則:觀音菩薩作護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臺中護國寺做住持的時候,因爲房子漏水,我只計劃換幾塊瓦就算了,所以我准備的錢不多。沒想到一翻修起來,才知道屋梁都壞了。說也奇怪,原本巨大的梁子,被白蟻蛀得剩不到一寸,竟然沒有塌下來,真是叁寶加被。雖說沒有塌下來,但是既然已經壞了,就必須要翻修,這一翻修就要一大筆錢了,我們將所有信徒供養的錢拿來用,還是不夠。我那當家的弟子就把米賣了,那是人家做法會拿來供養的米,我們把它存放在米店裏,每次憑著單子取米,現在爲了翻修房子,把它賣了,換取現金來買梁子。把米賣了,我們就只好省吃一點。當時,我徒弟並沒有告訴我這件事,所以我不知道,也沒著急,反而是觀世音菩薩比我還著急。觀世音菩薩就托夢給臺中的一位佛教大護法—鄭素英居士,她是省政府主計處處長郭恒的夫人,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在夢境中,她聽到觀世音菩薩對她說:“郭太太,護國寺的和尚再過叁天就沒有米吃了,你趕快送一百斤米去給他們。”鄭居士說:“我送錢去可不可以?送米我恐怕拿不動。”觀世音菩薩說:“不行!你一定要送米,你只要發心送米去,自然拿得動的。”鄭居士說:“好好好!我送米去。”說完,面前就出現一包米,她背起來之後,跟著觀世音菩薩走,一出門就看到一部七寶做成的腳踏黃包車,觀世音菩薩就上去駕車,一路上風聲隆隆,很快就將她載到一間佛寺門前,一進門,就看到叁尊佛像,禮佛後走到叁尊佛像後面,就是海潮觀音像,她擡頭一看,叫了一聲“觀世音菩薩”,就從夢境中醒過來。醒來之後,她卻記不起夢中那個寺院的名字,就到處打聽,有那家寺院沒米吃。後來才問到鄭黃慧淑居士,將夢中所見到的寺院情景告訴她,這位居士曾經到過我們那裏,知道臺中地區有供奉海潮觀音像的就只有護國寺。所以就告訴鄭素英居士,鄭居士到我們寺院裏問我,我還很懷疑的問我徒弟,果真是再叁天米就吃完了。她馬上拿了一百斤米的錢,連同來回車費共五百元,要我們趕緊先去拿米,她才放心的去醫院看病,由于她的發心送米,解決了我們當時的困難。這是一個事實的經驗,讓我對佛陀所說的教理更加深信不疑。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四一~一四四

  第十叁則:千億天神願供養

  東山佛學書院是由東山高中的副校長,與教務主任、訓導主任等,他們幾個熱心的佛門在家居士創辦的。當初總覺得,他們是辦教育工作的人,又這麼熱心,可能辦得起來。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我開了一張單子,要購買學院所須的物品,交給他們,怎麼過了好幾天都沒有買來?平常是只要學院有缺什麼東西,寫好單子交過去,他們就會很快的買上來。這一次怎麼都沒有買?我內心就起疑問了,把許主任請過來,他還不敢說,吞吐了半天,才將實情告訴我,因爲支持的人愈來愈少了,剩下他們幾個維持得很痛苦,並把所有的帳目拿給我看,才剩下五百七十塊錢而已!這下可好了!不過我還是安慰他不要擔心,並請學校開一張合約證明,以後佛學院的收入與支出自行辦理,生活費用也自己負責。這樣過了一段日子,他們來問我情形如何,剛好那時候我在講沙彌戒,正好講到這一段,我就告訴他們:“佛陀曾經說過,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願共供養,但一心行道,不念衣食所須,如來白毫相光其中一分供諸弟子。”你們看,以前我們由東山高中供養,幾個月就沒辦法維持了,現在由我們自己辦理,要供這麼多人吃飯,還要請法師來上課,要付車馬費,還包括一切生活費用,都是我們負責,我們卻能維持下來。我既沒有出去化緣,也沒有出去趕經忏,可是我們仍舊生活得好好的。這就是證實了這句話——只要一心辦道,一定會有龍天供養護持的,也會得到叁寶的加被!”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四四~一四五

  第十四則:誦普門品的感應

  臺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友之邀請,回去重建祖庭。回去之後便忙于建設,修建寺院一座,學校一所,大馬路一條,工廠一間。國強法師臨行之前,尚欠工程款未付清(寺人未知情)。債主屢住寺中找國強法師,均未見到面,因此誤會國強法師,故意逃債避不見面,乃訴請法院查封寺産,執行拍賣。事出突然,住衆鹹感意外和不安,雖經多方之奔波,仍無轉機。

  拍賣日期已屆,叁名學僧奉方丈命,到法院觀察結果。距開標時間(九點叁十分)僅五分鍾,此時方丈和尚在方丈寮誦《普門品》。誦到“诤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感慨萬分,向觀世音菩薩說:“菩薩!今日之事,我們是無辜的,雖經多方奔走依然力不從心。唯有請求您老人家慈悲!慈悲!化解怨業,使此一成就僧材之清淨道場能夠保全,不被拍賣。”說過之後,至誠頂禮…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