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蔡道弘居士白话直译▪P6

  ..续本文上一页是假名而已,没有所谓的大小之分别。”

  佛陀又说:“须菩提!要做为一位大菩萨也是一样,不可执着一切假名称、假形相,就是每天在做度化众生的工作,但心中不可有“我功德很大、我能力很强、我可度化无量众生”的想法,如果有以上这样的想法,心中就有执着了,有妄想执着就不可称为菩萨了。

  怎么说呢?须菩提!因为菩萨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度化众生而假设的名称而已,所以我说,如果有人不执着我相(自私心)、不执着人相(对待心)、不执着众生相(分别心)、不执着寿者相(欲望心),他可称为一位菩萨了。

  须菩提!倘若菩萨有这样的想法,更对人说:“我应当去庄严佛国净土。”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了,因为他已经执着于假名称、假形相了,而不知“庄严”两字,其实只是针对众生而说的假藉名词,佛国净土本来清净,哪里还需要您来庄严呢!

  须菩提!倘若菩萨对佛法能够达到圆通了达的境界,他不会受到我相(烦恼的障碍),法相(智慧的障碍)的牵绊,那么我才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肉眼(一般人的眼睛)吗?”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肉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天眼(天眼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能看到的东西,能看得很远,又能透视。)吗?”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天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慧眼吗?(慧眼能洞彻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使自己所见一切皆不迷惑。)”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慧眼。”

  佛陀又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法眼吗?(法眼能洞彻一切万事万物皆是众缘合成才有的,如本来没有这本书,现在有这本书,是因为写作、打字、印刷、装订之后才有的,这就是众缘合成。能洞彻一切万事万物皆是众缘合成的,就了解到一切皆没有实在的个体,只是暂时的假相,所以对一切事物就不执着。)”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法眼。”

  佛陀又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佛眼吗?(佛眼是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的功能,又能看到究竟、实在、真正永恒不变的真理与事物,唯有成佛者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佛眼。”

  佛陀再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虽然我有佛眼,但是现在以肉眼来看恒河中所有的沙,我是不是也说那是沙呢?”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假如您要以肉眼去看它,当然那仍然是沙呀!”

  佛陀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像一条恒河里面所有的沙,有那么多沙子一样多的恒河,再取所有恒河的沙,那么多的数目来比喻世界的数目,你认为这样佛世界的数目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喔!那太多了,世尊!”

  佛陀再告诉须菩提说:“在那么多国土中,所有众生的种种心思,我都知道的,为什么我能够知道呢?因为众生的心思都是颠倒妄想的,想来想去都是虚妄不实在的,所以这根本不是真心,只是假名叫做“心”而已。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我告诉你吧!众生的心思都想着过去、现在、未来,但过去已成过去,就像人的寿命一样,过去就不再回来了,现在又是不停的,如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你说现在看到是桥头,但当你说完,已经在桥中或桥尾了,甚至于桥已经过去了,所以现在也是抓不住的心思。未来呢?也是一样,因为人的心思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没有一定的,因此又怎能预期未来的想法呢?所以过去的心、现在的心、未来的心,都是不实在的,都是得不到的。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白话直译:

  佛陀继续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假若有人积满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多的七宝,拿来布施,你看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如有这样布施的人,他的福德是很多的。”

  佛陀说:“须菩提!假若此人将福德执着为实有,那么他所得的福德便有限量,所以我不说福德多;如能不住相布施,不求回报之心,那么我才说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白话直译: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用圆满的肉体身来衡量他是不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圆满的肉体身去衡量的,因为圆满的肉体身也只是水、火、风、土假合而已,只要水、火、风、土分散,哪还有圆满肉体身,因此圆满肉体身只是一种假名而已,不可执着。”

  佛陀再问:“须菩提!那么你的意思怎样?可以用圆满无形的法身,去衡量他是不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圆满无形的法身去衡量,因为前面佛陀曾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此,圆满无形的法身仍是一种虚幻相,只是一种假名而已,不可执着。”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白话直译:

  佛陀接着又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我有“我已经为众生说了很多佛法”的想法,你们不要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仍然有妄念、有执着;有妄念、有执着就不是佛了,而是一位凡夫而已。所以如果有人讲:“佛陀曾经说过:我为众生说了很多佛法。”那这个人就是在毁谤我,不了解我说法的真正意义。

  须菩提!佛的妙理是无穷无尽的,佛的妙理是无相的,无相的妙理要用有相的口舌去表达,只能说:“不可说、不可说”而已,但为了消除众生的迷惑,不得已而说,实际上我并没有说什么,本来也无法可说,所以“说法”两个字,只是勉强取的名称而已。”

  当佛陀说完时,生命中充满妙智慧的须菩提,向佛陀说:“世尊!将来有许多众生,听了这些妙法,能生起信心吗?”

  佛陀说:“须菩提!众生皆具有佛性的,只是未开悟而已,所以你不能说他们完全是众生,但也不能说他们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众生不过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一种现象,迷时是众生,悟后可成佛,就因尚未成佛,只好取名叫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白话直译:

  须菩提听完话后,又向佛陀说:“世尊!您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应该是无所得才是吧!”

  佛陀回答说:“是的!是的!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是一点点也没得到,因为凡是有得失的,都是虚妄心,不是自性本心,而自性本心是人人具足的,不用去得也无法可得,所以只能假藉一个名称,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再进一步解释说,须菩提!我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名称虽然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每个人的佛性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的高,谁的低,因为没有任何差别,所以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话直译:

  须菩提!未来众生如果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要以无我(没有自私心)、无人(没有对待心)、无众生(没有分别心)、无寿者(没有欲望心),如能照这样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善法就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须…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蔡道弘居士白话直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