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蔡道弘居士白話直譯▪P6

  ..續本文上一頁是假名而已,沒有所謂的大小之分別。”

  佛陀又說:“須菩提!要做爲一位大菩薩也是一樣,不可執著一切假名稱、假形相,就是每天在做度化衆生的工作,但心中不可有“我功德很大、我能力很強、我可度化無量衆生”的想法,如果有以上這樣的想法,心中就有執著了,有妄想執著就不可稱爲菩薩了。

  怎麼說呢?須菩提!因爲菩薩這個名字,只是爲了度化衆生而假設的名稱而已,所以我說,如果有人不執著我相(自私心)、不執著人相(對待心)、不執著衆生相(分別心)、不執著壽者相(欲望心),他可稱爲一位菩薩了。

  須菩提!倘若菩薩有這樣的想法,更對人說:“我應當去莊嚴佛國淨土。”那麼他就不是菩薩了,因爲他已經執著于假名稱、假形相了,而不知“莊嚴”兩字,其實只是針對衆生而說的假藉名詞,佛國淨土本來清淨,哪裏還需要您來莊嚴呢!

  須菩提!倘若菩薩對佛法能夠達到圓通了達的境界,他不會受到我相(煩惱的障礙),法相(智慧的障礙)的牽絆,那麼我才說他是真正的菩薩。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白話直譯: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肉眼(一般人的眼睛)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肉眼。”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天眼(天眼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能看到的東西,能看得很遠,又能透視。)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天眼。”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慧眼嗎?(慧眼能洞徹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使自己所見一切皆不迷惑。)”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慧眼。”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法眼嗎?(法眼能洞徹一切萬事萬物皆是衆緣合成才有的,如本來沒有這本書,現在有這本書,是因爲寫作、打字、印刷、裝訂之後才有的,這就是衆緣合成。能洞徹一切萬事萬物皆是衆緣合成的,就了解到一切皆沒有實在的個體,只是暫時的假相,所以對一切事物就不執著。)”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法眼。”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佛眼嗎?(佛眼是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的功能,又能看到究竟、實在、真正永恒不變的真理與事物,唯有成佛者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佛眼。”

  佛陀再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雖然我有佛眼,但是現在以肉眼來看恒河中所有的沙,我是不是也說那是沙呢?”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假如您要以肉眼去看它,當然那仍然是沙呀!”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像一條恒河裏面所有的沙,有那麼多沙子一樣多的恒河,再取所有恒河的沙,那麼多的數目來比喻世界的數目,你認爲這樣佛世界的數目多不多呢?”

  須菩提回答說:“喔!那太多了,世尊!”

  佛陀再告訴須菩提說:“在那麼多國土中,所有衆生的種種心思,我都知道的,爲什麼我能夠知道呢?因爲衆生的心思都是顛倒妄想的,想來想去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所以這根本不是真心,只是假名叫做“心”而已。

  我爲什麼這樣說呢?須菩提!我告訴你吧!衆生的心思都想著過去、現在、未來,但過去已成過去,就像人的壽命一樣,過去就不再回來了,現在又是不停的,如坐在行駛的汽車上,你說現在看到是橋頭,但當你說完,已經在橋中或橋尾了,甚至于橋已經過去了,所以現在也是抓不住的心思。未來呢?也是一樣,因爲人的心思是隨著環境而變化的,沒有一定的,因此又怎能預期未來的想法呢?所以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都是不實在的,都是得不到的。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白話直譯:

  佛陀繼續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假若有人積滿叁千大千世界那樣多的七寶,拿來布施,你看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如有這樣布施的人,他的福德是很多的。”

  佛陀說:“須菩提!假若此人將福德執著爲實有,那麼他所得的福德便有限量,所以我不說福德多;如能不住相布施,不求回報之心,那麼我才說福德多。”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白話直譯: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以用圓滿的肉體身來衡量他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圓滿的肉體身去衡量的,因爲圓滿的肉體身也只是水、火、風、土假合而已,只要水、火、風、土分散,哪還有圓滿肉體身,因此圓滿肉體身只是一種假名而已,不可執著。”

  佛陀再問:“須菩提!那麼你的意思怎樣?可以用圓滿無形的法身,去衡量他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圓滿無形的法身去衡量,因爲前面佛陀曾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此,圓滿無形的法身仍是一種虛幻相,只是一種假名而已,不可執著。”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白話直譯:

  佛陀接著又說:“須菩提!你不要以爲我有“我已經爲衆生說了很多佛法”的想法,你們不要這樣認爲,爲什麼呢?因爲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我仍然有妄念、有執著;有妄念、有執著就不是佛了,而是一位凡夫而已。所以如果有人講:“佛陀曾經說過:我爲衆生說了很多佛法。”那這個人就是在毀謗我,不了解我說法的真正意義。

  須菩提!佛的妙理是無窮無盡的,佛的妙理是無相的,無相的妙理要用有相的口舌去表達,只能說:“不可說、不可說”而已,但爲了消除衆生的迷惑,不得已而說,實際上我並沒有說什麼,本來也無法可說,所以“說法”兩個字,只是勉強取的名稱而已。”

  當佛陀說完時,生命中充滿妙智慧的須菩提,向佛陀說:“世尊!將來有許多衆生,聽了這些妙法,能生起信心嗎?”

  佛陀說:“須菩提!衆生皆具有佛性的,只是未開悟而已,所以你不能說他們完全是衆生,但也不能說他們不是衆生,爲什麼呢?須菩提!因爲衆生不過是衆緣和合而生的一種現象,迷時是衆生,悟後可成佛,就因尚未成佛,只好取名叫衆生。”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白話直譯:

  須菩提聽完話後,又向佛陀說:“世尊!您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其實應該是無所得才是吧!”

  佛陀回答說:“是的!是的!須菩提!我對于無上正等正覺,是一點點也沒得到,因爲凡是有得失的,都是虛妄心,不是自性本心,而自性本心是人人具足的,不用去得也無法可得,所以只能假藉一個名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佛陀再進一步解釋說,須菩提!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名稱雖然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每個人的佛性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沒有誰的高,誰的低,因爲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第二十叁品 淨心行善分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話直譯:

  須菩提!未來衆生如果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要以無我(沒有自私心)、無人(沒有對待心)、無衆生(沒有分別心)、無壽者(沒有欲望心),如能照這樣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善法就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須…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蔡道弘居士白話直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