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话节选(星云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多。

  译 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的话,你想,这个人以是因缘,他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

  「是的,佛陀!这个人以是因缘,得福很多。」

  「须菩提!如果福德有实在的体性,那么,我也就不会说得福德多了。正因为以不可得心为因,用七宝作缘,以如是因,如是缘,所以我才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译 文

  「须菩提!你认为,佛可以从具足色身见到吗?」

  「不可以的,佛陀!不应该从圆满庄严的色身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过,圆满报身,只是因缘假合的幻相,缘尽则灭,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只是假名为色身而已。」

  「须菩提!可以从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吗?」

  「不可以的,佛陀!不应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诸相具足,是性德圆满而示现的幻象,是为了度化众生才显现的,并非真实的相貌,不过是一时的假名罢了。」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译 文

  「须菩提!你不要认为我有这样的意念:『我当有所说法。』你不可有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的念头,那是毁谤佛陀,因为他不能了解我所说之故。

  「须菩提!一切言说是开启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为了袪除众生妄念,随机化度,随缘而说,何来有法?这种种言声的说法,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言语,暂且给它一个『说法』的假名。」

  这时候,深具智慧的须菩提了解佛陀的深意,但又怕末世众生听闻无法可说,无说法者,这番言语,狐疑不信,于是,便请问佛陀道:「佛陀!将来的众生听了您今日『无说而说』的妙义之后,能生起信心吗?」

  佛陀当下便斧底抽薪,破除弟子们对佛与众生们的分别见,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也不能说不是众生。为什么呢?就法性空寂而言,他们也是佛,是尚未了悟真理的佛。佛也是众生,是已悟道的众生。但是,又不能不称之为众生,因为他们虽已经听闻佛法,生起信心,但还未能悟道,所以于事相上说,称他们为众生。须菩提!从真如本性上来说,众生即佛,原来没有什么众生不众生的,『众生』也只是一时的假名而已。」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 文

  须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说:「佛陀!您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真无所得!」

  佛陀印可说:「是的,须菩提!不仅是无上正等正觉,乃至纤毫之法,我都无所得。得者,因为有失也,我本无所失,何来有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名,指的是觉悟,自性,而非有所得。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译 文

  其次,须菩提!人不分贤愚圣凡,其真如菩提绝对平等的,没有高下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众生不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妄想分别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悟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所谓的善法,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怎能执为实有?修一切善法,不可着相,善法之名,不过是随顺世俗事相而言。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 文

  须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作比较,有人用七宝,集满所有的须弥山王,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又能为他人解说,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宝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译 文

  佛陀恐怕还有众生以为他有众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询问:「须菩提!你不要说,我还有『众生可度』的念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当体即空,并无实在之相,如果我还生心动念,有众生可度,那么连我自己也落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之中。

  「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我』,事实上是假相的我,是为了度化众生,权巧方便设立的,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个真实的我,这都是凡夫执相成迷。

  「须菩提!其实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凡夫都具有如来智慧,凡夫与佛,本来平等的,所以凡夫并非凡夫,只是因为他一时沈沦不觉,随逐妄缘,未能了悟生死,暂时假名为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译 文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吗?」

  须菩提自然知道佛陀这一问的深意,便从众生立场所见作答:「是的,佛陀!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陀便接着须菩提的回答,一语道出「法身非相」的真理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来了。」

  须菩提心有领悟,立即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说之义,是不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的。」

  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

  若有人想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

  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译 文

  佛陀一路破执至此,又怕众生落入断灭空见的陷阱之中,所以抽丝剥茧,好比一手推着,一手挡着,无非要众生当下自悟。

  须菩提!你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相的缘故,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你决不可以认为,如来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生起这样的想法,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就会说诸法断灭,认为不须要有什么善法的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于法不说断灭相,不着法相,也不着断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译 文

  须菩提!菩萨若用满恒河沙等世界的七宝来布施,所得功德,当然无法计量。如果明白一切法无我,皆由因缘所生,无有真实永恒的体性,由此了知无生无灭,不为外境所动,即与空性相应。内无贪念,外无所得,亲证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得的功德要比七宝布施的菩萨更多的。

  「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诸菩萨是不受福德相的限制。」

  须菩提不解的问道:「什么是诸菩萨不受福德的限制呢?」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求生起执着。因为菩萨行利益众生事,是发菩提心,而不是贪求福德,是利他而非利己。菩萨修一切善法,行六度万行,不着相布施,心中并没有计较福德的妄念,所以才说菩萨不受福德相的限制。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 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去、坐、卧等相,这个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说如来的深意了。为什么呢?所谓如来者,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为如来。因为如来就是法身,法身无形无相,遍满虚空,无所不在,寂然不动,哪里还有来去之名呢?众生所见的语默动静之相,不过是如来的应化之身,应化身为随众生之机缘感应有隐有现,但是法身则恒常寂静,从未有来、去、坐、卧的相状。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译 文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成微尘,你认为这些微尘多不多呢?」

  「太多了,佛陀!为什么呢?如果这些微尘众,是实有恒常的体性,佛陀就不会说它多了。佛陀所说的微尘众,实是缘生的假相,并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只是一个假名而已。

  「佛陀!如来说过,三千大千世界并非即是真实恒常的世界,也仅是一个假名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实有的,那就是一合相。如来说的一合相,也非实有,缘生则聚,分合离散,仍然不是实有不变的一合相,也只是缘散即无,一个假名罢了。」

  「须菩提!所谓一合相,没有定相可言,本是个众缘和合而有的,非空非有,如何可以言说?但是凡夫之人执着取相,贪恋执着有个真实的一合相。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译 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真实的。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了解我所说的深意吗?」

  「佛陀!这个人不曾了解您所说的深意。为什么呢?佛陀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是随缘而设立的假名。众生迷于事相为有,若能悟知体性空寂则无,不可于此四见,妄执实有。」

  「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人,对于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应该如实去知,如实去见,如实去信解,心中不生一切法相,而妄起执着。

  「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所谓的法相,并非有真实不变的法相,只是缘起的幻相,佛陀暂时应机说法的假名而已。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译 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宝,以此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金刚经》,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读诵,且为他人解说,那么,他的福德自然要过胜过行七宝布施的人。要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当不执着于一切相,随缘说法而如如不动。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就像梦境的非真,幻化的无实,水泡的易灭,影子的难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将雨时的闪电,瞬间即灭。应作如是的观照啊!」

  此时,佛陀说《金刚经》已经圆满了,长老须菩提,及同时在法会听经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深深的了悟,无不法喜充满,一心信受奉行。

  佛反复阐明般若之法,至此已说解完毕。长老须菩提,与同时在法会听经的诸僧人、女尼、善男、信女、及一切世间的天人鬼神等,听完佛所说的般若大法,无不欢喜感化,信受其言,奉行其教。

  

  

《金刚经讲话节选(星云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