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譬若如铁,洞燃俱炽,以椎打之,迸火飞空,堕少薪草上,若烟若燃,燃已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结已断,得行般涅槃。”
(四)无行般涅槃:
《中阿含经》:“……譬若如铁,洞燃俱炽,以椎打之,迸火飞空,堕多薪草上,若烟若燃,燃尽已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结已断,得无行般涅槃。”
(五)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
《中阿含经》:“……譬若如铁,洞燃俱炽,以椎打之,迸火飞空,堕多薪草上,若烟若燃,燃已便烧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烧村邑、城郭、山林、旷野已,或至道、至水、至平地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结已断,得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
(六)无余涅槃:
《中阿含经》:“云何无余涅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行如是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而已得证。我说彼比丘不至东方,不至西方、南方、北方、四维上下,便于现法中息迹灭度。”
从这儿,大家就可以知道,佛陀对第三果阿那含又作了分类。
依其去除我慢心的程度之不同,而分为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咤,当我慢全除,才成就无余涅槃。
大家要知道,在修行人的修证过程,其层层而上的名称如下:
《中阿含经》:“云何十八学人?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谓十八学人。”
《中阿含经》:“云何九无学人?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CBETA,T01,no.26,p.616,a17~19)。
九无学人,就是九种阿罗汉。
又从这儿,我们就又知道,自己是什么程度。
所以,我要与大家共勉,如《首楞严经》载,佛说:“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如不修证),只益戏论。”(CBETA,T19,no.945,p.121,c26~28)。
又什么叫“信行、法行、……”?什么叫“思法、升进法……”?则是这次的作业。请大家要回去查看经典,将它找出来。
好了!下课。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十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06月19日
讲别:第十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既然《金刚经》中记载佛陀教我们:“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因此,我们对“涅槃”一词,就要深入了解,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则不能正确引导自己及众生,所以就很难真正做到“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的效果。
在第九讲时,我已大略介绍了《中阿含经》中“一切有结尽,无病为涅槃。”的含义。我现在接着讲解“涅槃”一词。
二、《杂阿含经》:“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著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CBETA,T02,no.99,p.8,b7~10)。
从这经文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我们将那些因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蕴)的缘故而生起的忧悲恼苦断除,五蕴的苦再也不会跟着我们,所以可以安稳快乐安住,称为涅槃。有关这段经文,可以用《心经》来说明。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观世音自在菩萨,深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事先预防而安全有效渡过生死河而达解脱的对岸)”的法门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一一个别及整体观照五蕴,而知见身口意如何做会有苦,如何做不会有苦,因此令所有的造作都是朝向令苦空寂,而能度过因五蕴变化而产生的一切苦难。
【舍利子!色不异空。】:舍利弗!当我们在发展有关色蕴的一切时,不可以忘记要保持在令苦空寂下来发展。
【空不异色。】:当我们当下能做到令苦空寂下发展时,也不可以忘记对未来的所有的色蕴的发展,也都是要如此。
【色即是空。】:又当我们在任何时候发展有关色蕴的一切的一切时,就是要保持在令苦空寂的方式,才开始发展色蕴的一切的一切。
【空即是色。】:又当我们对当下的一切的一切已能保持在令苦空寂下才来发展时,则对未来有关色蕴的一切的一切,也要如此,都是保持在令苦空寂下,才来发展。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对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发展,也都是要如上所说的四种方式,保持在令苦空寂的方式来发展。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舍利弗!这色蕴乃至识蕴种种诸法,当我们在发展它们时真能做到令苦空寂了,这时不论五蕴的产生或消失,也都不再会造成我们的痛苦了。
【不垢不净。】:又当这时不论五蕴是垢是净,也都不再会造成我们的痛苦了。
【不增不减。】:又当这时不论五蕴是增是减,也都不再会造成我们的痛苦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是因为,我们都已能保持在令苦空寂下发展的缘故,再也没有色蕴的苦,再也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苦了。
【无眼耳鼻舌身意。】:再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苦了。
【无色声香味触法。】:再也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的苦了。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再也没有因为眼睛所能摄受的范围所引起的苦了,乃至再也没有因为意识所能摄受的范围所引起的苦了。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再也没有因为无明而引起的苦了,也没有为了令无明消尽而引起的苦了。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乃至再也没有因为老死而引起的苦了,也没有因为为了令老死消尽而引起的苦了。
【无苦集灭道。】:再也没有为了知苦、离集、证灭、修道而引起的苦了。
【无智亦无得。】:再也没有因为智慧而引起的苦了,再也没有因为得到而引起的苦了。
【以无所得故。】:这是由于保持在令苦空寂下发展的结果,所以根本不会得到任何苦的缘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举凡发心觉悟有情的菩萨,也是依着“般若波罗蜜多(事先预防,安全有效度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来修行,所以他们的心,再也没有任何挂碍了。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因为不论如何发展,再也没有挂碍的缘故,所以在发展时,再也不会引起任何的恐怖了。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在知见上及发展上,他们已能行空、行真实,所以能远离颠倒的认知方式,及梦想的发展方式。因此能真正地将所有的苦都停止下来而成就“涅槃(苦的永远止息)”。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事先预防,而安全有效度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来修行,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因此可知,以“般若波罗蜜多(事先预防,而安全有效度过生死河岸)”,是可以广大运用而具神效的诀窍。
【是大明咒。】:是可以广大运用,并同时能开发智慧光明的诀窍。
【是无上咒。】:是没有任何的法门可以比般若波罗蜜多再高上的诀窍。
【是无等等咒。】:甚至是没有任何一个法门可以跟般若波罗蜜多一样具有相等效果的诀窍。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那是由于此法门能去除一切苦,而真实、没有虚假无效的缘故。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因此称为“般若波罗蜜多(事先预防,而安全有效度过生死河岸)”的诀窍。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因此提醒大家要运用这个诀窍:运用吧!运用吧!运用这个法门度过生死河岸吧!带着众生运用这个法门度过生死河岸吧!祈愿您们成就无上觉悟。
从《心经》,您就知道,要如何成就“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着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究竟涅槃(无余涅槃)”。
好!下课!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十一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09月19日
初校日:2008年07月07日
讲别:第十一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
《《金刚经》讲解 上 (慧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