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堪布益西彭措译

  顶礼上师!

  本来无垢心性者,了义文殊勇士体,

  定解正理锐利剑,斩断一切有暗网。

  三世诸佛所说精华之究竟密意,显密诸法唯一之关要,仅仅是此周遍如来藏。此理极为甚深,故十地大自在者亦如夜晚观看色法般极难证悟,更何况其它平凡者呢?

  复次,导师佛陀所说的经典中,有些是从空性角度开显如来藏的本体,有些则从本具十力等功德方面开显如来藏的自性。虽然此二需要无违双运,但由于对二谛无别深之又深的关要未能获得信解,所以有些人视如来藏本体为不空且恒常,而有些却执为唯一单空,无有本具无离的身智功德,堕入断见,住于损减之边。虽然为了建立他们各自的宗派而发出各种诤论的嘈杂声犹如大海弥漫一般,但只有诸多具上师窍诀的善缘者,心中犹如溶入胜妙甘露精华,对空性法界与光明智慧无违双运之义,自心获得信解之中,灭除对显空任何一边的偏执。我们自宗即是如此宣说的。

  一般说来,如来的教量即是无欺正确的经典,但其无欺性是依三种观察而得以了知,即由任一观察均为无垢清净,故经典决定是清净的。尤其,彼经所宣圣教之义,以理无法妨害且具正确的能立,故必须承认是了义的,如果舍弃了清净经典的正理却于某人所说生信心则实不应理。总之,因为教有正确与颠倒两种,正教亦分了义与不了义,这是无可否认的。是故凡夫通过闻思断除增益后,于所趣入之处以三量确认,即能生起信心。此外,如果自己不能以三量确认而且也不能于他人前安立,正如以常人眼识之力无法确定鬼魅是否存在,倘若仍有人说面前有鬼,则这样的语句,于自他都无法生起信解,是故相应于正确理论而作宣说即是智者之相。如果以理论成立,则诤辩者之舌自会缩短,而且执持自宗之众人也会生起不退的欢喜。如果是不以理论而成立的观点,则虽宣说了许多看似庄严的语句,但过患却如泉涌般不断地增多。是故于此,入于未被分别寻思所打乱的佛及大佛子的传承道轨后,以舍弃偏执的公正心安立如来藏,而且对此若以清净能立之理衡量,则见承许如来藏自体不空、堪忍、恒常与无有功德之单空,此二无有能立且有能害。而本体空与自性本具功德之如来藏,在众生界也具有,其无有能害且有清净的能立。

  初者,若问:众生相续中具有如来藏有何能立的根据呢?《宝性论》(又称《大乘无上续论》)云:“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如是所说之义以理抉择分二:一、宣说他宗;二、安立清净自宗。

  第一宣说他宗。雪域后代的许多人,将上偈作如是解释:“佛陀法身能现”,即智慧法身唯是周遍一切境;“真如”唯是平等的单空种姓;“具佛性”则唯是能够成佛。他们对于《宝性论》中此偈的精华未能发掘出要点,只用如此简单的语句宣说。其实,仅仅法身遍一切境不能成立为真实种姓,因为显现属他相续所摄的佛智周遍一切境,虽是周遍一切境,但仅以它的存在并不能作为一切境皆成佛的根据,因自相续的法身尚未现前,故对能显现法身的根据仍会产生怀疑。

  再者,唯是单空(相似胜义)的观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种姓之义。依你所想此种姓如种子变成苗芽一样,虽然佛的功德现在丝毫无有,但可承许以道的因缘将来可以具有,如此观点与彼实空无遮之反体完全不符,因为无为法不具发生有实的作用,犹如有为法种子之分,在名言中可能转变为苗芽,但种子上的无实分何时也不能变成苗芽一样。

  另外,实际上建立实空可成佛的观点是未经慎重的观察,虽然许心实有不能成佛是正确的,但无实有也未必可成佛,如土石等一切法虽无实有,然谁也无法成立凡是无实有皆可成佛的观点。无实有作为所缘能遣除障碍,仅以此就安立其为成佛的种姓,则实为最劣之说。正如你自己所许,仅仅缘空性不是遣除所知障的根据,而是还需积累无边福德资粮。如此,将无遮承认是如来藏毫无意义,这样应成与声缘具有共同的种姓了,以此不能成立可以成佛,原因是:唯以此即可断除所知障产生一切智智也完全不合理,且无遮的自体不具明智分,故成佛时也不可能有明智。是故若心中很欢喜地承认可转变的有为法种姓之理,即承许一切有情心相续中无始以来存在智悲力三者的种子,譬如野兽、罗刹也慈爱自己的孩子、能了知利害等,进而如以道摄持远离遮障、不断增长,则可成就具足无量智悲力的佛陀,如果如此承许亦较无遮是成佛种姓的观点更为贤善,如是要成为能生所生的因果,舍弃了刹那有事法为能生因,反将本非能生的无实有之无为法承许为因,则成为很稀奇之处。

  如果有人认为虽然并非一切无实都是种姓,但仅以心性无实作为种姓应很合理。然而,即使心的无实也无有能生有事的能力,只是有法心的诸多刹那可以产生后刹那,这样看来,好象你已不需此无为法的种姓,那么最好舍弃吧!

  如果想:假如二谛分开不能安立,那么心的明分与法性空性无别之实相应该承认是种姓。若如此承许,且所指是与意识相对的智慧无变无为法,这可依教证理证而成立,虽然极能成立,但心中却认为与空双运之有法意识刹那分安立为种姓,依此可以次第转变为佛,这种观点最为卑劣,因为这样则种姓应成具有有为法与无为法二种,如是则需安立无有能力的无为法为假种姓,而能生果的有为法成为真种姓,这样则完全舍弃了承许自性住种姓为无为法法界的一切大乘经典之密意。所以乃至心中不舍弃这种,以能生所生的因果来安立种姓的观点,虽然口说清净法界为自性住种性,其实却正暴露了自心所想与口中所说明显相违的面目,除此以外别无实义可言。所以若许无变的法界为成佛种姓,则首先必须认识所谓的法界乃是任何施设之基——真胜义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中观义。如果未能认识其本性而许其为相似胜义(单空),则犹如将林中群猴错认成三十三天天人一样,如此将非法界执为法界且许彼为成佛种姓,及缘彼性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彼许自性身之因等所安立的一切,实如大乘改造道一样而成立,且于般若经等中如此宣说。是故二谛双运界寂灭一切戏论网之义,应是各别自证智的所境,即是所谓的自性清净法界与空性,亦即成佛真实种姓与成就具二净之自性身,此乃一切大乘经论所宣故,则此自性住种姓只能承许是无为法,若是无为法则以此自体产生异体果之后灭尽自体的作用是不合理的,所以法身的一切功德只能承许是远离障垢之果(离系果)。此点,补处十地大自在菩萨(弥勒菩萨)于《宝性论》、吉祥怙主圣者龙树于《赞法界颂》中均作明确宣说,故自宗随顺彼等承许法界无为法为种姓,彼界为一切法之实相,彼本体无生无灭,住于显空无别的本性,不偏堕任何一方。如是显现生灭的诸有为法,显而不成立故,彼本体法界未曾被染污,故轮回因果本来清净、本体自成光明与无漏诸显现无合无离的此关要,是如来藏之相,需要无倒认识。

  二者宣说自宗。前面偈颂首句之义是:正等圆满佛身之究竟即等同虚空之法身功德等,曾是具诸束缚的平凡补特伽罗之相续,由彼相续中后来明现,显现出或能现前故,得知于现在有情相续中就具有如来藏,这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如何成立之理分共同与不共同二者:初者,如果有情现前智慧法身,则其心中决定具有成佛的种姓,因为根本没有种姓而能现前法身完全不合道理。《赞法界颂》云:“有藏勤作故,能见黄金等,无藏虽勤作,唯一生烦恼。”如是宣说也。

  次者,宣说此为合理:若想:如良田能生庄稼般,此心虽可立为成佛之因,然本具佛功德的殊胜种姓是如何成立的呢?彼亦可成立,诸佛出有坏本以无为法而安立的自性智慧身,非是无常的所作法自性,此依教证理证可以成立故。

  第一教证:《涅槃经》云:“诸比丘!戒律圆满者,于如来无为法者,若谓如来是有为法,不若成为外道,宁可死矣。”又云:“今于如来,当观常身、无毁身、金刚、非为肉身、法身。”又云:“若说如来是无常者,不如以舌根触烧燃之薪,宁可死矣!亦不应闻彼语。”唯是无遮分不能成立为涅槃,彼经又云:“所谓空空,何时寻找,何者亦不可得,裸体外道虽有何者亦无,然解脱非如此也。”又云:“何为解脱者,即不变易之如来藏,彼乃如来也。”《能断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以上显示如是所说等在了义经部中广泛宣说也。

  第二理证,与本来法界无二平等一味究竟之果——遍知智慧,若是因缘新生、无常之有为法,则应成非自生智慧、未断行苦、具生灭性、以自体灭故具欺惑性、以自性生后不久即坏灭故不成究竟皈依,及以聚集因缘处独住故,诸法未趣平等一味、未离一切边、未遮意生身等、无自主依他起等过失。如是承认是将金刚身视为无常,由此产生很大的过失,故应舍弃此恶道且于无二智慧身视为无为法、殊胜恒常。有些唯依观现世量衡量智慧不可能是无为法,其理由是心与常法不成同一体性,如是认识甚为下劣。因为虽然了知所境的心识决定是无常,但能知与所知一味的智慧遍空虚空金刚与彼不相同,无为法自相光明不变之体性中含摄轮涅一切诸法,因此彼本体本来无有生灭,以观察究竟之理论可以成立。故如是智慧是不住有为无为任何边之大无为法,由于完全不同于单单的无实法,而且有实无实法二者都是有法,彼等依因缘而生或依观待而假立故,若以胜义理论观察是有为法、虚妄、欺诳的,如来藏则是有实无实法之法性的大无为法,真实而无欺。《中论》云:“自性非新作,及不观待他……实无实有为,涅槃无为法。”

  如是究竟法身智慧遍一切有寂、平等性、无为法、无变胜义之自性,以了义经部与究竟观察之理均可成立。彼某时可以现前之相…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