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持净戒 拓心量 现菩提▪P2

  ..续本文上一页,穿上挂在脖子这里当念珠,算杀了多少人,他师父让他杀一千人。到后来人们离好远看到他,就报警说那个魔王来了赶快跑,跑得十里、八里都没人。

   有一次别人告诉他妈妈,他妈妈就来批评教育他儿子,他远远的看到他妈妈来了,不错,我这一千正少一个,妈妈凑我这个数啊!

   佛陀在入定的时候,他知道这一切,不忍心,佛陀以神通力就遮在他和他妈妈之间。他一看这不是佛嘛,这更厉害了,我要杀掉他,我功德更大了。他师父说如果你能杀掉像佛那样的人,比杀一千个还厉害!他高兴死了,直奔着佛就去了。

   佛看着走得很慢,他一直就追不到,看着佛慢慢地在走,他走得很快的,但追也追不到,累的直喘气,大汗淋漓说:“你有胆子,给我站下来。”佛陀说:“我早站下来了,你是不停啊,你没有停啊,我早就已经停了。”

   讲这句话意思是什么?我已经停止了,贪嗔痴都停掉了,你没停啊,在这里呼哧呼哧的。他一听到佛的音声,心马上就清凉下来,心平静下来了。

   这个时候再看着佛,以一种惊异的、诧异的心看着佛的时候,心更定了。然后再升华成恭敬的心看佛的时候,佛放出月亮般的光芒,他清净下来了,跪倒在佛陀面前,血淋淋的刀扔下来,听佛的开示,当下证法眼净,痛哭流涕地说:“我造下如此恶业,现在才遇到您啊!”

   他修道是很精进很精进的,他修的是外道,师兄弟里面没有人比他厉害,而且师兄弟很嫉妒他。有一次他师父不在,师兄弟就出主意要陷害他,等他师父回来了这些师兄弟都联名告状说:“你走了,你最喜欢的徒弟对我们师母不恭啊!”

   师父很生气,然后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要杀死一千个人,你马上成道。他很恭敬师父的,师父讲杀一千个人能成道,他就杀人去了,这样被害了。

   遇到佛陀的时候才反省过来了,自己造了极重的恶业,拿起刀就要自杀。佛陀以神通力止住他的刀,跟他说这样自杀不行啊!要断自己的无明,你的刀可以供养给我,央掘摩罗的这把刀就供养给佛陀了。

   佛陀用它造了一个宝塔。这个宝塔,你们平时常常看到火供的时候啊,法会啊,都放我面前的,去国内国外都带着那尊塔,那尊塔是最殊胜的塔。在印度金刚菩提座的塔顶上供的就是那个塔,那是我们佛教里最殊胜的,是佛陀亲自设计的,当初第一座塔就是央掘摩罗那把杀人的刀做的,他后来也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天他出去在街上化缘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女人难产大出血,急的赶快跑回来:“世尊怎么办?那个女的生孩子大出血,怎么救他?”世尊说:“你就说以我不杀生的功德回向给你。”他说我怎么不杀生?我已经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了。世尊说那是你以前的恶业,现在你已经出家,你已经忏悔,你现在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你以一个圣者不杀生的承诺,这个戒律回向给她就可以了。他去了之后就合掌:“以我不杀生的功德回向给你”,这个女人马上血止住,小孩子很顺利地生出来,这是经典里的记载。你看,就一个不杀生,功德多大!所以我这里赞叹一些持戒的功德。

   持戒是一种别解脱,它是一种特殊的。为什么呢?戒是释迦佛陀的身体,跟戒在一起,就是跟释迦牟尼佛在一起。所以我们出家人的形象,就代表了佛的形象。你们受了戒的就是好的佛弟子,为什么?依教奉行,成为修行者了,可以披袈裟了,袈裟的名字叫礼忏衣,缦衣。

  

  虚空为量 法界为性

   “不违安养”是什么意思?“安养”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不违背极乐世界,意思是我既安住在极乐世界,同时又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

   “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住涅槃。”大智的原因他即生就在极乐世界的清净刹土,但是由于悲心炽盛的缘故,他同时又在众生界里广度众生。不违安养,还入娑婆,就是悲智双运的意思。

   文殊菩萨就是这个境界,哪怕这个世界再浊乱,再恶劣,他住在里面像极乐世界一样,凡是和他结缘的众生都被他超度到这里去。

   我刚才看到了,后面佛特意还说像舍利佛尊者他们这样子的,由于智有限,心量也有限,所以他们要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的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具足六波罗蜜,才能够成就佛道。但是要按照文殊菩萨这样子的话,以虚空为量,以法界为性,入这样子地修行的话,那可以迅速的圆满菩提。

   我刚才读经就读到这个部分,有十六仁者菩萨,只有他们十六仁者菩萨,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在这个世间广转这样的法 轮。这样子入金刚三摩地,转众生无明为法界的体性,为大圆镜,大圆镜里面空空无染的。这为平等性,以如如的性而成妙观察,如金刚性而成就成所作。

   所以无量的法门都有无量的含义,无量方便度众生。我们读《阿含经》,《增一阿含》、《杂阿含》,读这些你能够观六根当中无我,四大中无我。你看火、地、水,哪个里面是我呢?如果无我,那贪嗔痴不就没力量了。贪嗔痴从我执里来的,我执抽掉了,釜底抽薪抽掉了,那贪嗔痴就没力量了。

   所以声闻乘他的别解脱戒主要是止恶,主要是在身上。那菩提心的戒呢?主要是止心。金刚乘的三昧耶戒止什么?它戒分别,真正的入不二门,它是大平等境,大净观,大清净观。这种贪、嗔、痴,本身就无性,它是这样的观。贪有没有性?贪没有性,当下贪就离开了,贪的本性就变成一种功德。

   观音菩萨大愤怒、大嗔心现出,观音菩萨的那个玛哈嘎拉的相,那不得了!那要被观音菩萨大嗔恨的火烧过的,全部解脱,那还了得啊!菩萨的那个大贪,一切众生皆被我囊获,全部被我解脱。这个是什么?度尽一切众生,这也是大贪心呐!但是这个贪功德大不大?无量的大!它这个贪不会染污自己,也不会染污他人,它变成佛菩萨无边的事业的功德力,这个金刚三昧耶的威德力。

   但作为声闻他要戒,坚决地全部要戒,贪、嗔、痴都不能有。但是对于菩萨就不一样,他六度波罗密,菩萨就可以修贪,为什么?广集资粮为布施之因。

   但是菩萨不能修嗔,要修嗔了断一切众生善根,嗔念起灭功德林。但是作为金刚部的三昧耶的,嗔也可以修的,它嗔一起来的时候,众生的业障当下被它净化掉了。所以看那个护法神个个都是头发倒竖,怒发冲冠,燃烧的火蛇盘到发髻上,他的摧伏力不得了!这就是大方便,度众生的大方便。

   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我们基本上要守持声闻戒,别解脱。但是从这个声闻戒中,我们也能进一步发菩提心,把心量扩大。心量扩大的同时,慢慢积累资粮,能够水到渠成,在善知识的加持下,然后能够再净化。

   谁都想即身成就,谁都想越快成就越好。快成就,无边的苦难众生我们可以有点能力帮他们。所以这要有个净化,没有一个彻底的净化,太执着于众生相反而不行。

   所以要从破我,要无我相。我相没有了,那众生相也是空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在这个里面叫“无而起现”,那才叫稀奇。在性空里自在缘起,一切动机都为了利益众生而生起缘起,所以菩萨可以以种种的无量的方便来度化众生。

  

  经典 一切诸佛之母

   我们作为凡夫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但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所以在经典的供奉上也有规矩的,小乘经不能供在大乘经之上。经典三藏十二部,它也分有高下,大乘经典功德大,大乘经典要放在小乘经典之上。金刚乘经典功德更大,直接出生佛的,要放在大乘经典之上。

   由于经典是一切诸佛之母,圣贤之母,从生死到涅槃的方法,所以经典又不能放在佛像的下面。佛跟经典比起来,还是经典大,经典应该供在佛像的头上,佛像不能供在经典之上,这也是如实的一种功德差别。所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深入经藏能够有次第地建立起来。

   所以我们这几天诵大藏经,这里面八万四千教法都有了。法如药,是对治我们生死病的,对治我们的贪、嗔、痴,对治我们的身口意,总共八万四千的这些病。

  

《持净戒 拓心量 现菩提》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光照三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