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喜法师与信众座谈及开示

  传喜法师与信众座谈及开示

  —传喜法师于慧日禅寺开示

  2009-08-21

  

   师父:天童是中国非常著名的道场,天童阿育王寺是佛陀真身舍利的所在处,都是非常殊胜的,而且天童阿育王比宁波的年代还久,这个地方以前称为东南佛国。

   信众1:这个地方与我们泉州很像。

   师父:是,泉州在唐宋它就是一个口岸,宁波和泉州有相似的地方,它也是一个港口城市。这里佛教的文化比较早,佛陀预先就安排了。像阿育王舍利等于是鬼神找的,它们知道以后这个地方将会人很多,文化会很兴盛,舍利就伏藏在这里。

   有特殊缘分的人,像刘萨河,他生下来的缘分,在藏传佛教来说就像取伏藏一样,是伏藏大师,这些舍利伏藏在这里的就是他的缘分,他的任务就是这个。但是没人提醒不知道,二十多岁让他生一场病死过去,到阎王那边,阎王告诉他,你在人间的任务是要找出佛舍利,这些佛舍利在中国大地分布在哪几个地方,一个一个告诉他。先是好像领着他的魂一样,去看这些地方。到了阿育王寺,对联上就会看到他的名字。他一开始显的是居士相,找出佛陀舍利之后他出家了。还神过来他第一个找的就是阿育王这边的舍利。

   信众1:作为再来人有他的使命。

   师父:阿育王本身自己的身世就非常的神奇,佛陀授记阿育王,阿育王善根反省了之后,完成了这么个圣业,造八万四千塔分布在世界各地,哪里善根成熟的时候就现在人间。阿育王舍利出现人间是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伏藏在这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阿育王时代将近两千三百多年前,阿育王是佛陀涅槃之后一百年降生人间的,他小时候因为供养过佛陀用沙土做的饭,就是这个原因做了那么大的国王,所以这个佛法真是很神奇的。

   你们去阿育王看到的那个舍利塔就是阿育王铁,是鬼神造的,用七宝的粉末。不用说佛舍利了,那个塔就不得了,是我们人类四大奇迹,四大迷中的一迷——阿育王铁。鬼神造的这个,人间科学家研究不出来,佛教界了不起的,一千七百余年保持到现在。天童寺也是,一千七百年,这两个古庙,天童、育王。宁波建寺只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它比宁波建寺早五百年。

   过去高僧大德没有来过这边的几乎很少,到天童育王也是朝山的一部分,朝这里就像拜释迦佛一样。过去朝普陀山不容易,要跨海,普陀山是近年来才慢慢兴盛起来的。

   信众1:很奇怪的,像这边学习气氛很好,气场也好。我们这个道场的建设布置不太一样,像有的寺庙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的有很好的地理优势,而且道场也算兴盛,但是那里的气氛会觉得比较沉。

   师父:老人家拜佛不容易,都是受现代教育的,转过这个弯是很不容易的,年轻人还好些,这就叫沉重的历史包袱。像我们这地方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还保持着佛法修行的本色,就是佛教的特色。

   《金刚经》里说“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正因为它是无为法,对众生的根基,随时代的背景不同,佛法会有它新的生命力。在我们汉传固有的八宗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把它发挥出多少就尽量去做,我们没有祖师的能力,但是法讲缘嘛,有法缘的会领悟的快一点。总的来说,利益众生的种种的法门能多一点,能够应众生机多一点,也是好的。

   汉传佛教体系已经非常博大精深,翻译的经典种类也很多,同时内容也是非常的严谨,非常精深的。所谓的显和密就是说一个经的内在含义对每个人来说是密的,因为是不同的,就像庐山真面目它是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表面它是一个文字相,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内涵确是不一样的。就像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会念,那是显的,阿弥陀佛的意思是密的,每个念的人领会不一样。

   任何一个佛法其实它的本身都有显密的层次,怎么样深入进去了解到它?有一个善知识提携你,引渡你,你也很精进地去领悟,也有师父愿意告诉你,这当然很快。如果只有单方面我很愿意了解,但是没有人告诉你,那有可能也会领会错。或者师父想告诉你,你不愿意领会,那也没有用,所以这两种机缘都要有。

   信众1:您刚才讲到的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师父是很重要的,您能不能在这方面给我们做点开示?

   师父:佛法传播下来,不仅是我们目前经过文革觉得很困难,其实在历史上传过来都是不容易的,一个文化体系的维系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我们学习的佛法来之不易,为了这个佛法,一代一代高僧大德用生命承担起这座桥梁,我们现在遇到佛法,这本身就需要感恩。这些师父为佛法奉献了几十年,度过了那些艰难,能把佛法再送到我们面前。

   现在了解佛法多了,发现哪一个教法都是这样,连民间的一个小小的艺术,几百年传下来的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们现在有的电视上记录的那些,过去一个家里的坟,他们家里的守坟人守了那么多代,你都觉得不容易对不对?一代一代的住到这里。你像北京袁崇焕的守坟者守了多少年了,城市改造要搬家,她哭着不想搬,世世代代守着袁将军。政府后来蛮照顾她的,家是搬了,但是还是让她来看,好像有一个值班室一样,给她心里一个安慰。你看,守一个坟都那样不容易,更何况佛教!

   佛教是无形无相无嗅无味的,形而上的,既有文字的记载,同时又有文字的真实意,需要一代一代人的证悟,然后把这个证悟传承下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一项工程!一晃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这样大的一个工程。

   所以现前的善知识他能够有权利代表佛法,对我们面前来说确确实实他就像十方诸佛一样,他呈现了三宝的恩德,对善知识感恩的话,也就是说对他生起很崇高的敬意。

   这次我刚刚从欧洲回来,在欧洲特意安排我去了梵蒂冈。到梵蒂冈确实很震撼,圣彼得大教堂那么雄伟,它靠雄伟、靠那些巨大的塑像让我们就觉得神真的高高在上,俯览着我们每个人。豪华的大理石,这些雕塑、绘画,我们真的感到很渺小。

   但是我同时也想到,我们佛教传播一个文化,它的艰巨度远远比那个要大,造一个有形的能让别人震撼的还是比较简单。像现在有钱了到处造大佛,也可以让大佛看着我们,好像看着苍生的感觉。但是真正佛法的含义传播下来,比花几个亿造一尊大佛更难。

   所以我们佛教徒需要沉淀下来去体验,然后很细心地跟师父去配合,这样心和心相应了。你念阿弥陀佛也要跟阿弥陀佛相应,不相应也不会感应的,授手接引,这样还是达不到。

   世间法都是这样,学佛法更严谨。世间法相应没相应,成功不成功,倒也算了,但是佛法你要想成功的话,必须很严谨很细心。所以我也是常常提醒大家,在弘扬佛法的手段上多元化现代化都可以,但是从修学上还是要传统的,对上师要有信心,对我们自己要谦下。

   社会上所有学的那些东西,到佛法里面你跟师父相应的时候,都需要放下。包括所谓的世间人的自我的那种所谓的独立的人格,所谓的矜持,所谓的你个人觉得的虚荣,所谓的自我的尊严,甚至都需要放下,所以要五体投地这么一个动作来表示。

   像我去西方,西方除了外国人之外,连华人到那边也学得像外国人似的,讲话耸肩比老外耸的还高,讲话也翘着二郎腿,像西方人一样。我就在想,有些东西你看在什么方面来用它。人与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是可以的,但是当你真的面对宗教的时候,这些最好还是不要有,就是谦下一点好,还是拘谨一点比较好,就需要至诚地归命,放下所有的造型。

   信众1:修行次第广论上讲的,“对上师如医想,对佛法如药想,对自己如病人想”,但是在实际当中我们实践起来的话觉得很困难,因为毕竟无始以来的习气是很重的。

   师父:对,但是这个理论我们首先认定它是正确的,我们要往这方面去做,千里之行,总有达到目的的一天,一步一步走不要紧。

   像怎么样作为一个弟子奉持善知识,佛经里面有如舟心、如犬心、如仆心,很多很多,这里面说明一个弟子能做到这些多伟大啊!做到这些,你这个伟大的弟子就变成圣人了,转凡成圣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完成。

   我们佛教为什么说未做佛门龙相,先做众生犬马?你要做众生犬马,难道连师父的犬马都不愿意做?反过来说,大家能够奉行这些,佛法就会非常兴盛。弟子们都能够积极地帮助师父做这些事情,那师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不可替代的上面,做在刀刃上。佛法是一个整体,我们四众弟子配合得好,佛法就很兴盛,正法就昌盛起来了。

   信众1: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真正的僧团可以说不仅是我们所见的出家人称为僧团,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佛法需要的僧团其实是一群人。

   师父:对,以出家人为僧团是小乘对僧团的界定,大乘就是指四众弟子。所以在大乘里面说,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他就是僧宝,这个僧宝有可能是出家人,有可能也是在家人。除了小乘的有一些僧家内部的这些不能够参加之外,其他都是有资格的。金刚乘的僧团又有点不太一样,金刚乘的僧团上师代表一切,上师代表三宝、代表十方诸佛。大乘里面受菩萨戒还是需要三师的,但是金刚乘就代表无数了,他就直接可以受菩提心戒。

   信众1:师父,您刚才谈到戒,居士对于戒方面很多人是充满了向往,对于现在的这样一个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在家修学佛法的人,对于戒这方面应该怎样做?

   师父:首先知道这个五浊恶世如果没有戒会很危险,戒主要是保护我们的体,圣体,三皈体,所以三皈体就是戒体,戒体就靠戒来保护的。你看,现在连我们寺庙里都装防盗窗了,防盗窗就是戒,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都装防盗门、防盗窗,因为装了这个就有安全感。

   听师父话的,按照戒去做的人,师父都会放…

《传喜法师与信众座谈及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