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喜法师汉堡佛学讲座▪P2

  ..续本文上一页找食物,老鹰盘旋在空中,伺机捕捉这些鸟。

   七岁的悉达多太子,衪的视角所看到跟当时皇帝、那些老百姓的完全不一样。衪看到的这些现象是成年的达尔文所看到的现象,但是达尔文看到了之后,他研究说弱肉强食这是生命的规律,他把这种规律合理化,科学化,但是佛陀有没有这样。七岁的悉达多太子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衪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衪心里想生命还有没有更美好的存在的一个环境,难道生命仅仅只有这样一种存在方式吗?

   当衪坐在树下思维这个的时候,这个七岁的孩子思维生命当中这么伟大的一个命题,那棵树的树神都被衪感动,太阳在移动时,竟然树的影子不移动,一直覆盖着这个孩子。甚至这个时候,天人从天上走过的时候,走到这里不能再前去了,为什么?他们就观察,原来一道光啊从地上射到天上,这道光变成了一道屏障一样,这些天人不能够过去了。他们发现地上有一个孩子,天人有他心通的,了解到原来这孩子在思维这么伟大的一个题目,这些天人在天上向这个孩子顶礼膜拜,这个孩子太伟大了!

   所以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看到生命这样一个痕迹,这些生命的足迹,佛陀为我们找到了另一扇门,一个真正进化生命的进化论。

   其实从佛教的角度看达尔文的生命进化论,那不是生命进化论,那是生命退化论。弱肉强食是低级生命的一种状态,不是高级生命的状态。高级的生命是什么?能够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够举手之劳,成人之美,能够舍已为人,这是高级生命的特质,这个能升天堂。

   反过来说,如果弱肉强食,有便宜我就占,铁公鸡一毛不拔,这种不要说别人了,妈妈生了这样的孩子都会讨厌,我怎么生出这么一个孩子来!如果你妈妈是这样子的儿子都会讨厌,我妈妈怎么这么吝啬啊!如果你找了这样一个先生,或者娶到这样一个老婆,你都会想着要跟她离婚啊!这样的人会不会进化?不会进化的,这种人死了之后是要堕落下去的,留级甚至退级。

   生命他有一个进化的规律,但是这个进化不是弱肉强食,恰恰是什么?就像一个进步的、良好的社会制度,它会保护弱者,保护弱势群体,不是说他瘸腿,他盲人,我们就可以欺负他,那是黑的,没有人性的。

   达尔文他是一个很有思维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知道他这个论错了,但是他这个论已经远远地影响到当时的欧洲社会了,所以达尔文在晚年的时候有他的忏悔,写成了忏悔书。

   达尔文一生很像一个佛教徒,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虽然自己写了进化论,他自己却不去欺负那些弱小的动物,他不杀生,也不吃它们的肉,他选择素食。他的素食倒不是为了营养学,不是为了卫生,为了营养,他纯粹是一种仁慈的角度,他不愿意看到一个生命被摧残,牺牲在我们的食欲的屠刀下。

   所以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佛性,他到晚年的时候,他考虑到他的进化论不道德,不符合于人类道德,不符合于文明道德,所以这个进化论,与其说是进化论,应该说是生命的一种低级的退化论。佛教悉达多太子却找到了进化论,生命怎么样转凡成圣,怎么样一步一步得进步。

   甚至菩萨里面,菩萨五十三级啊!像现在日本的他们那个几段几段,这个都是从我们佛教里来的,下围棋几段高手,几段高手,这个几段是佛教里修行的阶梯。甚至在菩萨修行里面有五十三个阶级,就生命怎么样一步一步进步,给我们每个人都找了方法。

   所以佛陀他讲的话,他不是代表个人的,不是主观意识的我,而是为每一个生命找到了出路。所以他成佛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说:奇怪啊奇怪!原来一切众生皆有他圆满的佛性,但是就是因为每一个执着他主观的我,而看不到这个真理。

   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儒家里面孟子也说,真理是一刻也不会消失掉的,能够消失掉的不是真理。佛陀为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所以当时印度的文化达到了非常高的一个高度。

   在我们佛教的这个经典里,看到了一批一批的人转凡成圣。先是那些学者们,佛陀一开始收的徒弟都是那些学者。当时在印度的思想界他们位于前列的,后来皈依佛门之后,在佛陀的智慧的引领下,很快就证得了圣位,法眼净,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叫声闻四果。

   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怎么样?我常常有时候跟大家开玩笑讲,真正在月亮上面(最先)留下人类足迹的不是阿姆斯特朗,是我们佛教里的目犍连尊者。经典里有记载,因为有一次大家在打坐的时候有一点分神,有的人打瞌睡,佛陀看到这个现象,为了让大家气氛活跃一点,然后佛陀就叫目犍连尊者说:现在你可以显现一下你的神通。

   这时候尊者,因为佛教里面是不准显神通的,他有几个显神通的条件。一个在皇帝面前可以显神通,因为它关系到真理在人间的弘扬,他完全不是为了个人显神通,他是为了佛教这种真理在人间能够推广,所以皇帝面前可以显神通。还有一个呢,圆寂的时候,你离开这个世界,你可以显神通,基本上是这两种。还是一种呢,就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显,这个特殊就是要很特殊的情况。

   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得到了佛陀的允许之后,他就显现了一个神通,一个脚踩在地球上,一个脚踩在月亮上。我们听到这里觉得,哎呀,这个佛教这么神圣,甚至神秘。但是你真正看经典,佛教实践的方法又是那么样朴素,每一个人都可以实践,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像我们皈依了三宝之后,成为一个准佛教徒之后,首先应该学习的是五条戒律。

   第一个戒律就是不杀生,因为生命是最尊贵的。不仅仅是人,狗啊、鸡啊、乃至苍蝇、蚊子,对每一个生命来说都是最尊贵的,你的生命不能威胁到别人的生命、其他众生的生命。所以如果你不杀生的话,那你的生命在天地之间也有保障,生命就有保障。

   第二每一个生命都会执着他的身体,和他身体所拥有的东西---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它,不应该把它占为己有,侵犯别人的财富。所以第二戒律就是不偷盗,如果一个人不偷盗的话,他的财富也不会被别人侵占、侵犯,会拥有福报,我们说的福报——很丰富的财富。

   第三条每一个生命都希望有稳定的感情,有美满的感情生活。因为人除了物质的这个身体之外,人最主要的是一个精神层面。除了肉体的,物质的身体,人活着自我存在意识更多的表现在精神层面,所以精神上的愉悦、幸福,这是每一个生命都是非常注重的。

   我们人是这样,一只狗都是这样,一个狗你对它表示善意的时候,它就会对你摇尾巴。如果这只狗对你“汪汪汪”叫,你就会很恼火,你为什么对我叫?一点也不友善。如果一只狗对你摇头摆尾,上来添你啊,我们就觉得很舒服:“你看,这狗也这么尊重我。”所以我们人了解了这个之后,就不侵犯他人情感,要尊重,所以第三条的戒律是叫不邪淫。

   不邪淫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为什么感情生活里,一个很高尚的精神生活里,把这个“淫”首先要提出来呢?像我们中国也这样说“万恶淫为首”。一个人这一关能过,其他都好过了,都是小意思了,所以第三个就是这个。如果这个能守住,会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包括子孙后代,子孙都会很好,很争气,不会来乱我们的事业,乱我们的社会结构的。

   第四个就是不妄语,不妄语的戒律。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上,人属于社会群体,属于群体的这种生活,在社会生活当中都需要有信任度啊,每个人都需要有信任度。信任度就从我们这个口,我们中国人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所以我们佛教徒,就是说一个人讲话不能乱讲,要不妄语。

   第五个就是不饮酒,像我来到德国,昨天,特别是周末,我们这边很晚回去,看到火车站很多喝醉酒的。他们说那个叫“醉猫”,我一看手里拎着个啤酒,一不小心掉在地上,酒瓶摔碎,对别人也构成危险。而且他那个眼神看过来的时候,哦,对你也构成危险,总是有点怕怕的,一个酒鬼晃晃悠悠,眼睛充满血丝看过来的时候,不管男的女的被他看一眼,心里都会有一点怕的。所以不饮酒,保持一个人的理智状态非常重要,一个人保持清醒、理智的状态很重要的。

   所以这五条戒律,作为人,你想想看,我们人如果这五条能做到,这个世界你看好了,第一个不杀生,你不侵犯别人,尊重任何生命的话,天下太平了。

   在杭州边上有一位叫“鸟巢禅师”,这个师父他住的地方很奇怪,住在树上,搭了一个木头房子,像一个鸟窝一样,所以别人就喊他“鸟巢禅师”。有位翰林院的学士就跟着这位师父出家,但是很奇怪,跟师父二十年,师父不跟他讲法。

   有一天这个徒弟说:“我要出去学习去了,我要出去留学去了。你这儿,二十年也没有法好听到。”师父就跟他说:“你要听什么法?”“我当然要听佛法喽!”他说:“佛法我这里略微有一点点。”他说:“什么是佛法?”师父穿的衣服上面一点棉絮露出来了,他就把那个棉絮拿下来用口一吹,棉絮飞掉了,他说:“这就是我的佛法。”这个徒弟跟着师父二十年,师父就这么很简单的一个行为,他居然明白了,开悟了。

   后来连白居易啊,做杭州州府的时候听到了鸟巢禅师的名声也来拜见他。他说我们当官的比较忙,你能不能开显一些比较简单的佛法让我明白?这位师父就跟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一听,那时候他不叫白居易啊,他那个时候叫白乐天。这个白乐天,你看,他就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诗人呢,文人的很悠闲自在的那种,所以叫白乐天。

   但是他听了师父的这个开示之后,他就觉得这个太简单了吧,他说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的…

《传喜法师汉堡佛学讲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珍惜法缘殊胜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