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七 明佛陀教育▪P3

  ..续本文上一页,将来是怎样的结果、怎样的归宿,他就不知道了。他非常想知道,但是禅定智慧不能再向上提升,就没有能力知道。所以这才感动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帮助这些人满足他们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求,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说清楚、说明白。(990419早餐)

  ◎ 诸佛菩萨及法身大士的生活空间,是以虚空法界为家,一切众生是他的化身、应身,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种受用,不契入境界是无法体会得到的。(990420早餐)

  ◎ 佛经具足“教、理、行、果”四法,当中最重要的是“行”,现在人所谓的“落实”。教、理若不能变成实际的生活行为,等于白学,必定还是随业流转,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990421早餐)

  ◎ 世间人体力衰老之后有退休,佛法没有。《释迦谱》、《释迦方志》,都是世尊的传记。释迦牟尼佛没有退休,佛的众弟子们也没有退休。在中国佛门里,有退居和尚,这是年岁老了,将工作传给底下一代年轻人,自己退休了。在中国,出家人退居这种作法,在佛陀经典里没看到过。所谓退居是将一些执事交出来,不是养老。(990421早餐)

  ◎ 中国佛教跟古印度佛教,在制度上完全不相同。世尊在世,纯粹是教学。世尊在后期,也接受国王大臣、长者的供养,譬如接受林园精舍的供养,是为了大家有安定的住所。但是世尊只接受使用权,决定不接受所有权;换句话说,暂住而已,决不是据为己有,所以心没有挂碍。(990421早餐)

  ◎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由帝王供养当时从印度来的高僧,也只是接受使用权。一直到唐代中叶,佛教在中国有了重大的改革,就是丛林制度。这是马祖道一和尚(禅宗第八代祖师),与百丈禅师发起的。这个制度好,过去方东美先生非常赞叹。在这以前,佛教教学是属于私人教学,丛林的方法是将教育正规化、制度化,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大学,丛林就是大学,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990421早餐)

  ◎ 丛林的组织和设施,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只是名称不相同。丛林的主席、方丈,后人称为住持,这是校长,负教化的总责任。下面有纲领执事,分成三个机构:首座和尚,如同现在学校的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阿阇梨是现在称的法师,就是教授。有组织、有计画,制定一些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在中国形成的分科判教。其用意就是将佛经做一个整理,依照经典内容的性质,程度的浅深,编排教学的顺序。但是最基本的是德行培养,这是儒佛都不例外。(990421早餐)

  ◎ 近一两百年来,佛教衰了,至今衰微到了极处,原因就是没有依照成规去学习。(990421早餐)

  ◎ 孔夫子教学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最后是文学。政事,即现今讲的一般办事常识;也就是说,将来为社会、国家、人民服务的本事,这是属于政事。行有余力才能学文学,文学是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摆在最后。佛家教学亦不例外,首先是戒行,培养自己的德行。一定要重视行经,也就是将经典的理论、教诲,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顺境、逆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佛祖的教诲,我们这一生才能得度。(990421早餐)

  ◎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对“无我”的一番开示,很值得我们学习。大意是讲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误会有一个自己,于是分别自己、执著自己。因为此错误的认知,所以才将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在轮回里,此知见愈来愈深,牢不可破,于是才会起惑、造业、受报。所以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起于此错误的认知。(990422早餐)

  ◎ 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佛都常讲“无我、无法”。相宗入门典籍《百法明门论》,文字虽然不多,但注解非常丰富,在《卍续藏》里就有六种注解。这部论所讲的就是“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不但是人无我,法也无我。所以相宗一入门,就破我法二执。这两种执著破了,就入大乘之门,这才算是入门。(990422早餐)

  ◎ 儒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儒、佛所说的中心理念,确实能帮助一切众生,达到幸福美满的愿望。(990426早餐)

  ◎ 世尊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舍得干净,活得自在快乐。世尊一生没有道场,都是住小茅篷,佛集会讲经就在草坪上、树下。(990426早餐)

  ◎ 世尊当年在世,僧团没有组织,没有层层节制,只有师生关系。释迦牟尼佛是老师,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学生。经上所看到的“上首”是表法的,不是真正的组织。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愉快、幸福,原因是每天闻法,大家的思想见解逐渐相同。相同不是说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而是每个人将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都舍弃,这就同了,这是“见和同解”。不是说佛的思想正确,我们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以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做我的思想。佛绝不做这种事情,这是魔做的。佛绝不控制人,佛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990426早餐)

  ◎ 现代社会很不安定,其根源何在?思想见解的错误,这是真正动乱不安的根源。若大家没有正知正见,此现象必定会产生。正知正见,一定要靠教育。生而正知正见,真是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人,佛法讲这都是佛菩萨应化世间,不是凡夫。凡夫无量劫来,受烦恼习气的薰习,产生了错觉,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一定要靠教学。(990428早餐)

  ◎ 佛法说得更圆满、说得更好,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无量劫的修学才达到究竟圆满。圆满之后,就能服务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由此可知,“学”的目的就是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从小往外扩大,服务家庭,服务宗族,服务乡党,服务国家,服务一切众生。要是没有良好的学养,服务就不圆满;甚至于服务是在造罪业,给社会、国家、世界带来灾难。(990428早餐)

  ◎ 今天要想社会安定、繁荣、兴旺,一切众生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还是要靠教育。儒家教育的目标,第一是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是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是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佛法教育也有三个目标,第一是“断恶修善”,第二是“转迷为悟”,最后是“转凡成圣”。所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能脱离这个理念,一切众生的劫难可以化解,社会可以恢复安定和平。(990428早餐)

  ◎ 世间人与佛菩萨最大的差别,就是觉迷、智愚。佛菩萨觉悟、有智慧;凡夫迷惑、愚痴。没有智慧,思想见解脱离不了感情,感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果报的差别就大了,绝对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想到、见到的。(990430早餐)

  ◎ 经上说,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因为自己的思想见解正确了。阿罗汉称为“正觉”,未证得阿罗汉果之前,自己的想法看法都靠不住。能将佛的话认真去思惟,深入去理解,而后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此人真正有福。(990430早餐)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七 明佛陀教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