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趋入菩提道次第论之修心篇▪P2

  ..续本文上一页:“上师圆寂后,我们这些追随者是否应当以向公众讲经说法为要呢?”上师并不满意,回答说:“希望你能放下杂事。”弟子又说:“那专心专意地修持呢?”上师态度也如前。“那么,弟子应当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说:“应当舍弃今世!”

  “恰彻却将上师教言牢牢记在心间,抛弃凡尘的食物,前往热振的休色寺,于此度过了精勤修持的一生。

  “还有一个与此相似的片段,也进一步证明舍弃今生的重大意义。一次,热振的一位尊者正在专注地转绕寺院, 种敦巴尊者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样转绕固然令人高兴,但若能独自修习某一法门难道不是更妙吗?”僧人转而开始顶礼。谁知,尊者仍然如前面一样地劝诫。僧人又尝试了念诵,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他无计可施,只得询问道 :“那么,我该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地回答:“舍弃今生!舍弃今生!!舍弃今生!!!”

  “种敦巴尊者圆寂之际,也平息了一切世间八法的苗头,前往休色的柏树林中,时常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以及“通达世间得与否”。有时仅念出开头部分,有时又念诵了一半,有时又将文字全部念出。

  “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本无须如此苦行,他这样做的用意所在只是为了给后学者作出表率而已。前辈们已经为后人作出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就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特立独行的风骨,至精至诚地修持佛法,舍弃今生。

  “从我的角度而言,虽然在活着的时候也算得上是徒众云集、眷属环绕,但对死后的命运已经志在必得,无有半点疑虑。我想我应该去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法王足下,去往那世人朝思暮想的兜率天。正因为我对阿底峡尊者、宗喀巴法王二位尊者的言教有着板上钉钉般不可动摇的信念,才能在如今具备不同流俗的无谬行为。你们也应当将上师本尊视为无二无别的一体进行祈祷。要深知,造什么样的业,也就会取得与之相应的成就。

  “你们二位(这段话可能是尊者对两位修行人的一段言教)非博学多闻之辈,就应当将坚持不懈听闻的道理,缜密地加以思考,理出头绪,并提纲挈领地加以观修。对于这位上师(可能指两位修行人的上师),你们应知,在这个颠倒错乱、五浊兴盛的时代,大乘的具相善知识比白昼的星星还要稀少,故切莫再八方拜师、四处求教,(而应至专至诚地依止这位上师。)如果能精勤不倦地对这些三宝所依进行供养,也就是对我最上乘的月供年供,务必尽心尽力精勤而为。你们二位在身心尚未分离之前,都不要离开此圣地,应将一切无义琐事减少到最低限度,将全副精力都投入于专一修持上面。要做到生时神不知,死时鬼不觉。”

  其后,在余落地方出现了尊者圆寂的前兆,纷纷扬扬的花雨开始飘落,尤其在五月二十五日傍晚,遮天蔽日的花雨铺天盖地而降,缤纷的花雨弥漫整个大地,沁人心脾的芬芳四处荡漾,令人神清气爽。那天夜晚,扎衮寺与甘衮寺也出现了同样神奇壮观的景象。

  十七日白天,尊者吩咐侍者:“通知新修院的唯诺师,他应与你们一道对前辈上师以及佛菩萨举行一次完整无缺的祈祷。”

  侍者小心翼翼地回禀道:“您今天身体欠安,可否将此事权且搁置,等您体力恢复后,明天再作迎请?”

  “我想今天应该从速办理,明天以后大家就会忙得晕头转向了。”

  十九日破晓时分,尊者便撒手人寰,前往兜率天正法宫殿。

  这位大菩萨为利益千秋万代的追随者,以大悲心撰著了《开启修心门扉》等大量珍贵的遗教。

  有关尊者生前不同凡响的事迹,在金厄瓦罗珠晋美加参吉祥贤所著的尊者广传中有详细描述,有兴趣者可从中了知。

  因此,凡是有修习菩提道次第愿望的后学者,应该沿着这位殊胜上师的足迹,丝毫不受世间八法的牵累,在人迹罕至的寂地,系统完整地修习大乘道次第,全力以赴地黾勉修持乃至发愿对境以上的精髓法要,尽可能地在相续中栽培修行的习气。

  以上文字是根据雍怎益西加参所造的《道次第传承上师传》中的内容,简明扼要地归纳而成。愿吉祥!

  总 论

  梵音:南无,格热波达波德萨朵萨巴热瓦热北合达色喀杂噶波达得夏娃达呢,抓萨合格热芒,萨尔瓦萨达杂玛哈色喀色可噶格热芒,阿德德查德芒

  汉意:顶礼上师诸佛菩萨及眷众!

   祈请加持利乐源泉之佛法繁荣昌盛!

   祈请加持一切众生幸福安乐!

  顶礼皈依与十方诸佛佛子无别之殊胜上师无垢莲足!

  世间祖师千目帝释等,三界主尊恭依彼莲足,

  善妙全能尊者上师前,以恭敬心至诚而顶礼。

  于诸寻求修习胜法众,以悲心集经论师窍诀,

  宣说智者欣悦之教言,愿能诚敬专意而谛听。

  一、看破今生

  三世诸佛之本体上师如意宝说:“在获得珍宝暇满人身之时,应当千方百计令此生具有实义。还应时刻观察自己的思维与畜生的思维有何差异,因为畜生也有不甘承受寒冷、饥饿的折磨,希望感受幸福的愿望,如果我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追求,那就与畜生不分轩轾了。所以,为令此生具有实义,精勤修持极为重要。”

  令此生具义,精勤修持的首要条件,就是切莫贪恋此生。《秘密总续》云:“追寻来世之意义,以大信心而修持,趋入具智之坛城,切勿希求此生果。如若经营此生义,来世之义不能成,若萌追求来世念,此生之果亦增盛。”

  记得阿底峡尊者(五明大班智达,获得了出神入化之禅定、神变及神通,并被众多本尊所摄受,其众多功德非言语所能尽述。曾于印度、西藏及尼泊尔三地修建了大量寺院,并广弘佛教。在西藏弘法十七年,享年七十三岁。其门下人才辈出,弟子中有印度的班智达色娘波、加文雅等,西藏的库·尊珠雍中、鄂·勒巴协绕、种·杰瓦穷乃以及衮巴瓦四位尊者,还有香秋仁钦、喜绕多杰、恰彻却以及夏达顿巴四位瑜伽师。其中衮巴瓦与香秋仁钦二者在热振担任住持。另外,还有菩提光、仁桑译师、精进狮子、那措瓦、玛·给罗译师、香·叶瓦巴、仁钦喇嘛等众多弟子,彼等无量功德在各位尊者的传记中已明确宣说)在印藏弘法事业圆满,即将示现圆寂之时,弟子中一位叫恰彻却的瑜珈师启禀尊者:“上师圆寂后,我将好好修法。”上师并不满意,回答说:“希望你能放下杂事。”弟子又说:“那讲经说法呢?”上师态度也如前。弟子再问:“边修边讲如何?”上师仍如前面一样回答。“那么,弟子应当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说:“应当舍弃今世一切琐事。”

  恰彻却将上师教言牢牢记在心间,抛弃一切,前往热振的休色寺,象野兽一样地精进修持,未与任何人交往,如此穷其一生,直至圆寂。(果仓巴尊者传记云:其为米拉日巴尊者前世。)

  一次,一位僧人正在转绕寺院,种敦巴尊者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样转绕当然令人高兴,但若能独自修习某一法门则更加令人开心。”僧人心想:也许顶礼可以讨得欢心吧?于是,就开始顶礼。谁知,尊者仍然如前面一样地劝诫。僧人又尝试了念诵及观修,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他无计可施,只得询问道:“那么,我该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地回答:“舍弃今生!舍弃今生!!舍弃今生!!!”

  种敦巴尊者自己,就是从心底舍弃了今生琐事的典范。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种敦巴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舍弃世间之法,故不允许我作出行修相异,心行相违的举动。”之后,就终年穿着缀满补丁的陈旧衣服,将上衣脱下,两只袖子搭在双肩,有时神出鬼没地消逝于柏树林中,有时倚在藤杖上独自打杵休息,口中念着《亲友书》中的句子:“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齐心离斯境。”有时又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等全部文字,有时仅念出开头部分,有时念诵了一半,就独自安住下来。

  本来,象他这样的成就者无须如此苦行,他之所以如此韬光养晦、深居简出,只是为了给后学者作出表率而已。金厄瓦也常复述此等脍炙人口的教言,并以此平息了世间八法。

  因此,今生追逐快乐,厌离痛苦等念头以及如同毒药般的一切琐事都应当彻底屏弃。要深知,一切善不善业仅为心之所为,而身语之业却是无记的。

  彼等愚痴凡夫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心追求此生的幸福安乐,希望美名广传,并获得他人的恭敬利养。却害怕痛苦煎熬,担心臭名远扬,并以得不到恭敬利养为患。

  于此必须提醒众人,在一切所作所为中,由贪嗔痴而引发的,(即使是身语的贤善)行为,不善业所占的成分也极大。完全以贪嗔痴所摄持的耕耘稼穑、商贾买卖、牟取暴利、诉讼争论、伏灭怨敌、护持亲友以及闻思修行等一切所作所为都只能成为轮回和恶趣的因。

  《因缘品》中云:“诸法之前意先行,意念首要而敏捷,若以凶狠之意念,所说言语所作行,以彼获致无量苦,犹如车轮断头颈。若以清净之意念,所说言语所作行,以彼将获大安乐,恰似树荫恒追随。”以凶恶念头等三毒为发心所作的一切行为,都必将咎由自取而带来无穷痛苦。

  从前,有两位乞丐见到一群僧众时,其中一位以嗔恨之念咬牙切齿地诅咒:“但愿这些僧人的脖颈被车轮碾断。”不久,当他躺在路边睡觉时,被飞驰而来的马车轧断了头部。而另一位却对僧众生起了清净之心,心想:若能以天人的甘露供养这些僧众该多好啊!以此善心使他获得了极大福报。上午,他躺在树荫下睡觉,直至下午,树荫也不会因太阳西行而偏移。后来,他以此福德而成为了一名大商主的继承人。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若故意杀生,则为造作恶业。但是,如同大悲商主虽然杀了人,因为是以大悲心所引发的缘故,不但没有成为恶业,反而成为圆满资粮的殊胜方便。此等事例,在《弟子问道录》(由阿底峡和种敦巴之弟子鄂·勒巴协绕提问,阿底峡尊者…

《开启修心门扉—趋入菩提道次第论之修心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