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P7

  ..续本文上一页选择哪一个?”他准保不假思索地回答:“众生快不快乐,我可管不着,只要我自己能快乐就行。”这种人算是大乘修行人吗?

  《修心七要》属于实修法,我们刚开始修的时候,由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我”为实有,所以根本接受不了让“我”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疾病、痛苦,而让别的众生来代受“我”原本的所有快乐,因此在初修阶段,经常有些人会产生一些畏怖退缩的心理。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毕竟每个人对这个“我”的爱执并非只是一朝一夕,所以自他交换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再三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菩提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以往数不胜数的高僧大德,都依此菩提心而获得了成就,作为后学者,生起菩提心也并非难如登天,只要你们肯修,无论任何人,最后都能获得这个无上至宝的。

  【《入行论》云:“如是汝屡屡,害我令久苦,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在我执苗头出现之际,便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提醒自己:“所谓的“我”,是在任何地方也不可能存在的,怎么能执着于我呢?”从而在我执产生的当下,便将其抛弃于萌芽之间。】

  此处以拟人的手法,揭露了我执的险恶面目:“我执啊,你三番五次地加害我,令我在轮回中饱受了无量痛苦,现在我终于忆起了你对我造的种种伤害,从今以后我要与你不共戴天,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将你这个害人不浅的家伙彻底摧毁!”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要发觉了“我执”敌人的踪影,马上就要高度警惕,赶紧提起正知正念:“所谓的我,在身体的上上下下、环境的里里外外,根本找不到一点一滴。既然我都不存在了,又有什么可执著的?”依靠这把无我空慧的锋利宝剑,在我执露头的当下,立即将其一剑毙命、斩草除根。

  【为了从今以后不再生起爱护自己的执着,就应当黾勉精进地修行。正如《入行论》所云:“昔时受汝制,今日吾已觉,无论至何处,悉摧汝骄慢。”无论出现任何损害,都是因为我执这个恶魔引起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地将其驯服。】

  寂天菩萨继续坚定我们对“我执”的仇恨立场:“我执啊,以前就是因为你的摆布,我才在轮回中遭受了这么多痛苦,如今我终于觉悟了,从此以后,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与你奋战到底,想方设法将你的骄慢(执五蕴为“我”的我慢)摧毁无余!”

  放眼周围世界,大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乱纷争,小至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无一不是由我执而起。如同大地是一切万物生长之本一样,我执是一切众生的痛苦之源,众生沉溺于轮回,根本原因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我们早就证得圆满菩提了,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至今仍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各种痛苦。密勒日巴尊者及噶当派的诸多教言中都说:有人认为外面的魔非常可怕,但实际上,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外魔,而是自相续的我执魔王。

  以前我们在学《智慧品》、《中论》等中观论典时,很多人当时都明白了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但是事后若没有经常串习,这种见解不一定能保持很长时间。同样,我现在给你们传授了殊胜的菩提心窍诀,在听的时候,每个人可能都有强烈感触:“对对对,“我”的确不存在”,“为了一切众生,我应该修菩提心”,但是一下课后,这种感觉就开始退温了,不用两三天,对大乘法串习不深的人基本上就全忘光了。所以,在座的道友啊,你们闻法以后一定要反复思维、经常串习,这样才能让正法真正转变我们的相续。

  【夏沃瓦尊者云:“短暂之此生,当灭此恶魔。”并将具有谋求自利心行的人称为俗人,而将具有成办他利心行的人称为修行者。】

  夏沃瓦尊者认为:人生一世不过百年,既然如此短暂,我们就必须要下定决心,利用此生此世,将这个害了自己生生世世的我执恶魔彻底消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尊者还专门制定了一个标准,用来区别“俗人”与“修行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修行人呢?依照发心的不同,修行人可分大乘、小乘两种,具有出离心的是小乘修行人,具有菩提心的是大乘修行人。由此可见,作为小乘修行人,相续中最起码应具备出离心;而作为大乘修行人,则应具备利他的菩提心。倘若没有出离心与利他之心,这种人就跟旁生没有太大差别,依教言衡量,他们只不过是世间俗人,而根本称不上是修行人。

  所以,大家应该扪心自问:“我算不算是一个修行人?我一天所起的念头中,多少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多少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有些人从早到晚想的都是自己:我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未来又要怎么样……所有的念头一直都是以“我”为中心,而从来没有想过:以前我从未成办过众生的利益,现在我应该多为众生做一些事情,哪怕对他们有一点点利益,我也在所不惜……

  试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念头?如果没有,就算不上是一个修行人。

  【奔贡甲格西在实际行动中,也是遵照这一点来进行取舍的。奔贡甲格西还生动形象地说道:“现在应当用对治的短矛瞄准心的城门进行把守,除此之外别无他事。如果它紧张,则我也紧张;如果它松懈,则我也松懈。”】

  在实际行动中,奔贡甲格西也是遵照这一点进行取舍的,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为了防止敌人的进攻,护城者手持短矛瞄准城门,时刻严阵以待。敌人若有风吹草动,护城者就非常紧张;敌人如果按兵不动,护城者就可以稍事休息。同样的道理,修行人也应时时手握对治我执的短矛,看守住菩提心的城门,防止我执大军破门而入。如果我执活动得非常猖獗,成天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围绕着“我”转,对菩提心的城门已经构成了威胁,那么我们就要毫不留情地用对治短矛将它碎尸万段;如果我执的活动略有松懈,对“我”的执著也没那么厉害,此时我们就可以让紧握短矛的手放松一下,不用那么紧张。除此以外,修行人再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平时大家也应经常以此教言,对治我执烦恼,保护自相续中的菩提心。如果几天之内,自己的“我执”不是很猖狂,活动也不是很过份,言行举止都在利益他众,那么对治的念头就可以轻松一些;反之,如果我执活动得特别强烈,不仅强烈,还要去做一些非法的事情,比如跟金刚道友吵架等等,我们就要带上空性智慧刀、大悲菩提剑、大圆满金刚矛等百般武器,直捣我执魔王的老巢,将它毙命于自私自利的温床上。这就是修行人的任务。

  【在将我执看成怨敌并予以舍弃方面,夏沃瓦尊者还说道:“对待魔鬼,就要用放逐魔鬼之法。”】

  在对治我执这方面,夏沃瓦尊者还提醒道:“对待我执魔鬼,就要用放逐魔鬼的方法把它舍弃。”什么是放逐魔鬼的方法呢?这里指的是人无我、法无我等空性教言,或者噶当派修心法要中的菩提心修法。

  【因此,为了能将我执视为敌人,并由此而对他众产生关爱之情,(故于颂词云:)】

  【于众修大恩】

  前面讲了,我们的痛苦烦恼都来源于我执;现在反过来说,一切的利益安乐皆依众生所赐。

  【总而言之,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有为己父母的大恩大德。不仅过去世于己有恩,将来修持无上菩提,也需要依靠众生。《入行论》云:“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众生对我们恩德很大的原因一共有两个,第一个昨天也讲了,一切众生皆做过我们的父母。很多没学过佛的人对此满腹怀疑:“不可能吧,这么多的众生,怎么都做过我的父母呢?”对于这一点,噶当派的大德在观修时,也并非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依靠各种教证理证,反复辨析,才令自己深信不疑的。所以,对于“众生皆为父母”这一点,我们若想真正生起信解,也必须要长期熏学大乘佛法,依靠教理再三推敲。

  这里讲的是第二个原因:众生不仅以前对我的恩德很大,而且未来我的成佛也完全依赖他们。因为要想成佛,必须先圆满六波罗蜜多,而圆满六波罗蜜多,就一定要有我修六波罗蜜多的对境。倘若没有众生,那我一个人对谁修布施?自己对自己布施是不可能的,我也不可能对石头、木头等无情物布施,所以,圆满布施度,必须要依靠众生。同样,圆满持戒度也需要众生,圆满安忍度还需要众生……圆满六度功德,没有一个不需要众生的,倘若没有众生,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成佛。所以,从助己成佛的角度来看,众生与佛陀没有任何差别。

  然而,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看到大活佛、大上师,就特别恭敬欢喜,卖东西的时候也不卖了,满脸堆笑地迎上去:“啊,活佛,您老人家来了!快来这边,快来这边!”这时,如果刚好有个人来买东西,他就特别气愤,横眉冷对道:“没见我现在正在接待活佛吗?去别处买,我现在没空……”对这种“敬佛不敬众”的人,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呵斥道:简直岂有此理!

  【对于修习佛果的补特伽罗而言,佛陀与众生的恩德是完全等同的,对于具有如此深恩的众生,就应当在修习猛厉的慈心与悲心之后,将他们的痛苦由自己来领受,并将自己的安乐与善根施予他们。】

  在了解了众生的恩德之后,就应对他们生起强烈的慈心与悲心,迫切希望自己能为他们予一切乐、拔一切苦。当内心的这种境界逐渐成熟时,外在的行为就会自然体现出来。比如有两个人坐班车,如果当时只有一个座位,那么发了菩提心的人肯定会选择自己站着,而将座位让给别人;我们在买东西时,如果人特别多,发了菩提心的人就会默默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先买;如果买菜时看到有烂的蔬菜,发了菩提心的人也会自己买下来,而将新鲜的留给别人。总而言之,他一切的言行,都是为了让众生快乐。

  【尤其在毁害自己的人或者非人出现的时候,就更应该观修:从无始以来,这些伤害者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它们都曾在不顾痛苦与恶言的情况下,反反复复地利益过我,并由此而承受了轮回世间无量无边的种种痛苦。】

  在顺境中,…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