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师刹土云游记▪P3

  ..续本文上一页净除意障,获得金刚智;得到句义灌顶即可净除身、语、意之共同障碍,清净风脉明点。

  二、誓言:戒律、誓言的意思原本也可以包括在生圆次第的内容中,若略而言之,先以誓言为例,则可将其归纳为上师之身口意誓言。所谓身誓言是指:将自身观为本尊,一切显现全部了知为金刚身之游舞;语誓言是指自己念诵咒语,并将外在的一切声相皆观为金刚语之游舞;意誓言是谓平时修持等持时,明了一切分别心皆为意金刚之游舞,如此自可自然解脱;如果能了达一切轮涅所摄法均如梦如幻,这就称作本护大誓言。有关誓言之分类可在别论中详细了知。

  三、生起次第:至于生起次第则可依三种等持次第修持:不改造自性而安住于实相中就叫做真如等持;自现不灭,显现大悲妙用即叫做显位等持;因位等持则是指大悲、空性双运,且于双运境界中观想本尊之种子字或本尊标志。行者应依能净、所净之方式修广、中、略三种生起次第,或者于一刹那间修持生起次第。当这些修行未达到如量境界之前,应一直不懈观修,直至最后出现明显量——也即所观本尊明然、彻然、了然、豁然。如果出现所观本尊不动摇,即以任何方式都无法使其发生变化;极其不变异,即何者亦无法使之动摇;一切不改,即无有丝毫些微变化及动荡;可幻变出一切等四种征相时,即表明已到达所谓的稳固量之境界。明显量、稳固量总共就有这八个征相。在未至究竟境界之前,当一直努力不懈地修持。

  四、供养:修行的必要条件亦离不开七种供养:以真实之发心供养自己的财物,此为财物供养;在心里观想以无量无边的供品进行供养,这叫做意幻供养;观想本尊等持、双运,降伏庸俗之分别念,使之消融于法界中,就叫做双运降伏供养;以见修行果摧毁四魔的甘露供养,将现有一切法全部清净于本基中的本基食子供养,从根本上断除轮回的血供养,这三种供养就叫殊胜供养;以把一切二取法都融入无二智慧中的行为作供养,这就称之为歌舞供养;以不间断地念诵咒语为供养,此则成为密咒供养;用安住于超离言思之境界中的修为作供养,这就是无上供养。凡此七种,合为七供养。

  五、念修:念修时应具足念修四支:首先应将自己明显地观为本尊,这就叫做念诵支等持钉。自己不离观本尊佛慢之境界中,同时继续念诵密咒。而念咒则可分为三种方式:一为数咒,即必须念满十万遍本尊心咒;二为时咒,即念够四倍的原定念诵本尊心咒之数目;三为相咒,即念诵咒语需至出现上、中、下三种征相时方可暂歇,未得验相之前,当不间断地持续念修。此则称为近念诵支密咒钉。而真正的大修则是指所修之本尊、所念之咒语皆无有实体,它们都是分别念假立的法,并且也无有可于别处求取之悉地。行者对此深信不疑,且因而远离所修之二法,所谓修者之执著亦自然解脱,心念之贪执完全断尽,特意执著的对治法自然灭尽,无希无忧、远离言思之智慧最终现前,这就叫做修行支密意不变钉。若能如是了达的话,自然就可现前面见本尊的殊胜悉地。

  六、事业:即指“息、增、怀、诛”这四个方面的事业:息是指熄灭众生罪障;增是说增长众生的寿命、福德、财富以及智慧;怀是说风心等现有一切法均得自在;诛是指降服十种怨敌(即十恶怨敌,指毁灭佛教、摧残三宝、谩骂大乘、绝无慈悲、背弃誓戒、颠倒业果、戕害上师等十种罪大恶极之业)。所有事业若能依靠一个本尊即可全部运用自如的话,这就叫做大修支射收事业钉。

  七、修行:一切显现若能了达为清净游舞,即可将之转为道用。

  从一个仪轨开始一直到结束,若能不离清净明观本尊的境界,即已获得将化身转为道用的稳固境界,将来在转世中阴时就可前往密严刹土;生起次第的现分可归纳在圆满次第的本性中,把这种境界安住于无缘之中,梦和光明融为一体,这就是死亡法身转为道用。等这种境界稳固后,一旦气息断尽即可成佛;晚上做梦时能认识梦境,且把白天的生圆次第与晚间之梦结合而修,这就是所谓的中阴报身转为道用。这个境界稳固后,如果今生不得成就,法性中阴来临时也必会获得圆满的受用身。

  以上所述为生起次第之含义,是为了使世俗道中所化众生能从轮回中解脱而宣说的。

  所谓的智慧自性胜义涅槃法则是依圆满次第而修持的,也即可分为有相风脉瑜伽与无相瑜伽这两种。无相瑜伽又可分为本来清净(车确)、任运超越(托嘎)这两类,在修行过程中必须不离见、修、行之要点。

  八、见解:轮回、涅槃之本基远离一切过患,具备一切功德;本来清净的光明觉性,就如同虚空一般无有任何所缘;本体空性中远离一切中、边之执,这就叫做法身;自性光明、显现不灭,可起现种种相,这就是报身;大悲周遍、超越一切分别、界限、广大无边,此则称为化身;应当了知,在如此清净之三身以及本具完整无缺之智慧、功德的本性中,无有轮涅、善恶、贤劣、勤作、执著、取舍;此本性中无有喜忧、识别、证迷、言思。

  九、修习:既不忆念过去之心识,也不妄想未来之识聚,同时亦不随顺当前散落于外境之心识;将心自然安住,无有改造之心外散,亦无有向内执著之心自我束缚;以心观心时,当扪心自问:所谓能知之心如何安立、何处存身?于如此境界中方可谓真得定解,若能依此长期修持,终将真正获得本来清净之道。

  而觉性妙用呈现于外的光明,要通过修学六灯(指远境水灯、心法界灯、明点空灯、自然慧灯等六灯)才能圆满四相;修行最后得到增上之境界则名为任运超越,这两者惟依修习才能圆满究竟。

  十、行为:此则可分三类:下根者需行善去恶,中根者应行持将禁行转为道用的行为,上根者则可修持于无有能行所行之境界中安住的行为。

  接着再谈谈最后得果之方式:通过了知本基之见解而如云开日出一般自然显现一切功德。

  善男子,略而言之,上述要点可归纳如下:如欲广弘密法,当在智慧低劣者前宣讲上述内容之要义,并劝其努力行持善法、精进不懈;而对智慧广大之人,则应要求他们以广闻多思的方式了达以上所讲内容之本义。”

  听罢莲花生大师的开示,我又继续追问道:“有人以为风脉瑜伽的修法对大圆满而言并非必需,还有人当它是迥异于大圆满的别道之法,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风脉瑜伽之修法?”

  莲师闻已随即回答说:“风脉瑜伽是生圆次第能得以增上的一个主因,行者因此很需要行持它,此法肯定不是别道之法。得风心自在者把风脉瑜伽之修法完全吸纳于自己的境界中,它实属一方便密法。”

  我接着问莲师:“那这种风脉明点瑜伽到底要如何修持呢?”

  莲师便耐心晓谕我说:“修持此种瑜伽时应自观身中诸脉以及四种加行风,同时务必依此方式尽量修持:“阿”字观火、“夯”字降下甘露并现前智慧。”

  我又问道:“这种修法有何功德?”

  莲师答:“以此种修持方法可带来无量功德利益,它能帮助行者成就共与不共之悉地,我本人当初也是靠了修持风脉明点而获得无死长寿持明果位的。”

  我又转换了一个话题:“本来清净与任运超越之修法,它们的区别何在?”

  莲师解释说:“所谓本来清净是指所证悟之见解实相能得以现前;而任运超越则是说现见光明之后,最后就趋入法性现量境界,此乃远离伺察意之一种特殊方便。”

  我再问:“未得到本来清净境界之前就观修任运超越之光明,此种做法是否会令行者误入歧途?”

  莲师答道:“通达本来清净之后,即可证悟内外诸法一味无别的本性,在此基础上再体味、修持任运超越所讲到的有关觉性妙用、明点等的义理,则身心内外之一切贪执皆可自然灭尽无遗。未达到本来清净境界之前,修持任运超越时就会以二取执著来观修明点,如此修行就会像孩童采花一样了无实义。即便圆满见到了明点等外境的显现,但内在智慧、功德及证悟还是无法现前,因此不可能真实证达法界之究竟本性。”

  我接着又问:“修持此法时,增减之觉受又如何?”

  莲师回答道:“修持这个法门时,初学者会灭尽烦恼与分别念,现出安住之觉受,此则名为寂止;而后明了觉受现前,这就叫做胜观;当二者双运时就称为止观双运。此时,三种觉受会纷然呈现:当心能安住,且充满安乐感,并一缘了然时,此乃乐贪之觉受现前。如果一味贪执此等乐受,行者就会堕入欲界,还会给自己带来风疾并遭魔女之危害;如果出现如黎明之天光一般明了的觉受,这就是明嗔觉受现前的标志。行者若贪执不已,即会堕入色界,并给自己带来热病及魑魔之损害;如果如波浪不兴之大海一般的无分别状态现前,此则名为住痴觉受。修行人若对此贪执不舍,就会堕入无色界,同时感受精神颠倒错乱及怨鬼侵害的痛苦。故而对这三种觉受既不应取受也无需刻意舍弃,安住在无执著的自解脱境界中尽力护持即可。”

  听到莲师的回答,我又有了新的疑问:“当修行者以既不执著也不贪恋的心态行持时,有无出现歧途或迷失的可能?”

  莲师对此回答说:“除了本身既是利根者并且前世也修行过的人以外,如果不懂修法窍诀,行者当下修行时会出现歧途及迷失之可能。比如若执著于安住在万法皆如虚空般之境界中,就会堕入空无边处;若一边思维心识之量广大无边,一边安住下来,此则会导致行者堕入识无边处;若执著于观心非有非无,始终安住在观心不属有无法之境界中,如此将引行者堕入无所有处;若执著于一法不立,一切法皆为空性之理,又将导致修行者堕入非想非非想处。之所以堕入其处,乃因心有假立及贪执之烦恼障,故而堕入。修行人对此当保持正知正念,且需不放逸精进修持。如不具足能持有正见之正念,即会堕入分别念之边执,从而无法现见觉性;如不具足现见无勤真义之正智,显现即无法转为道用;如不具足无破无立之不放逸心态,心识即会聚于心间,从而引发癫狂错乱;若不明了此等现象…

《莲师刹土云游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玛尔巴译师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