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律辑要▪P4

  ..续本文上一页间。黎明分为破晓、将晓、拂晓三时,这里的黎明是以未到将晓为准。

  子二、宣说应时:

  黎明至中午,期间可进餐,

  利己持戒者,应时当用餐。

  除非时以外,黎明至本洲正午之前,未过午期间可以进食。以利益自己的正知而成为能守护戒律之因,沙门需在可用餐之应时享用饮食。

  子三、宣说是否成恶作:

  非时想应时,何时亦不食,

  若遵医生嘱,患者无罪业。

  本来不是用餐之时而作用餐之时想,如此任何时候也不能享用饮食。如果医生嘱咐患者等说:你若不吃饭就活不了或者会倍感痛苦,所以一定要吃饭。病人遵照医属而吃无有罪业。此外,前往一由旬距离的途中以及饥荒逼迫时得到饮食而享用是开许的。

  庚三(断受金银)分三:一、真实宣说;二、可受情况;三、真实可受者。

  辛一、真实宣说:

  纯净金即金,所谓银纯银,

  若诸施主施,持戒者不受。

  纯净的金子是经过锤炼的黄金。所谓的银子是指纯银,其中“纯”字已排除了假的金银。施主们如果奉送这些,持戒者不应接受。若接触铅、锡等,则犯恶作。

  辛二、可受情况:

  想我不可纳,寻觅可受者,

  如是深思后,令他人取受。

  假设正值无有衣物等生活窘迫之时,施主们给予金银,心想自己不能持受,但此物品可以作为缺少的衣物、断绝生活的食物、病人的药物的资本,应当寻找一位可接受的人,的的确确如是考虑后,可让其他居士或在家人接受。

  辛三、真实可受者:

  若为三宝尊,梵行诸道友,

  虽然触金银,亦无诸罪业。

  如果以塑佛像、写经典、供僧众的想法为了三宝与同持梵行的诸位道友,沙门自己接触金银也不犯粗堕或恶作。因此,以供养我我也是供养三宝上师的心态接受也无罪业。如果为了三宝,为了积累福德,需要经商谋利,自己也不能亲身去做,应当寻找其他在家人来做。

  庚四(宣说不摄于彼中之其它取舍)分二:一、断除自相续罪业等;二、恭敬他人等。

  辛一、断除自相续罪业等:

  所谓贪为障,此是佛所说,

  声称不障碍,沙弥莫愚说。

  像尼嘎的弟子沙门策玛坚与供施二人一样的任何沙弥,如果对于圆满正等觉佛陀所说的享受五欲妙障碍善趣与解脱的言教不以为然,反而说“不会障碍,我明白他的意思”,对此应当以温和语谴责,如果起不到作用,则以白四羯磨制止说:沙弥,你不要说这样愚蠢的话语。

  倘若仍言说,当断其僧财,

  摈出经堂外,尔后如尸体。

  如果依旧无法制止,沙弥仍然这么说,则应当断其享用属于僧众的法财资具,摈出经堂。从此以后,彼沙门甚至连同室过夜的其他沙门都没有,更何况说与行为、资具与见解相同的梵行道友了,因此成了尸体一般。此外,尸体无有任何功德,同样,如是之人失毁善法,故如尸体。

  放逸大笑等,思死而不为,

  打呵欠手等,捂口当慎重。

  出家人应当寂静调柔,恒时思维死亡无常,对于不雅观的行为跳跑等,心不放在善法方面,放逸散漫,开怀大笑等行,一概不为。打呵欠、打呃时,由于形相极不庄严并会发出臭气,因而要用手或衣服等捂口,必须谨慎注意,

  辛二、恭敬他人等:

  老打喷嚏礼,幼说愿无病,

  俗人打喷嚏,应当祝长寿。

  戒腊与智慧都远远胜过自己的年老僧人打喷嚏时,自己口中一边说顶礼一边躬身礼拜。戒腊不如自己的年轻僧人打喷嚏时,则应当说,愿您健康无病。在家人打喷嚏时,则应当说:祝您长命百岁。

  上师所在前,不应丢鼻涕,

  唾液用牙木,如是不坐垫。

  此外,在堪布等具足功德的上师与佛塔等前,不能擤鼻涕,吐痰,吐口水,丢牙木,也不能用完牙木丢弃,如果这样丢,则成了呵责处,是不恭敬、傲慢的表现。若用牙木,也要用袖子遮掩自己的口而用。同样,上师起身,来去时,也不能坐在垫子上。

  师前不来去,亦莫脱衣装,

  老等持戒者,恭敬说敬语。

  在上师面前,无缘无故不可来来去去,也不能只穿下装,不著上衣或者脱掉上衣,只穿下装。对于比自己年长、同龄以及年轻等有智慧的持戒者,身心应当恭恭敬敬,口中言说敬语。

  丁三、下午所做:

  洗手清净后,瓶等不染尘,

  滤器过滤水,观察可取受。

  自己手洗净后,还要将水瓶、瓷罐等清尘除垢,做到无有含生。清晨使用的水也应如前所说一样经过认真过滤,观察无有含生方可受用。

  不依师莫住,僧众座垫等,

  无正念勿坐,具正念无过。

  出家后五年或十年之前不依止上师不可随便居住,即便在无有任何沙门的地方住一日,也无有开许。因此,在无有堪布等上师的地方,不得居住。假设自己所来到的地方无有堪布等上师,那么也要依止具有功德的比丘或者精通戒律、能对治烦恼的沙门才可居住。僧众的卧具座垫床与法座等不可随便使用,无有敷具,不具备无常、痛苦、无我、寂灭的正念不能坐,否则,罪业十分严重。具足如是正念者坐等使用,则无罪业。

  刷牙与饮水,去解大小便,

  界内礼佛像,不请示无过。

  此外,用牙木刷牙、洗手洗脚、喝水饮料、解大小便、在界限内顶礼佛像等事不请示堪布上师,也无罪业。

  持戒者其它,所有一切事,

  若不请示师,为则犯恶作。

  除此之外,持戒者裁剪法衣、念诵经典以及修行等其它事宜都应当请示上师,倘若诸如此类的所有事未请示堪布等上师,随意而为,则做一件,犯一个恶作。

  已礼佛塔等,持戒者禀师,

  不睡于其后,清洗上师足。

  傍晚,沙门已顶礼完佛塔、佛像,便到堪布等上师前禀报说:我初夜与黎明不睡。之后用净水为上师洗脚。

  自洗双足后,于上下夜时,

  勤奋不睡眠,彼为实语者。

  请示上师自己初夜黎明不睡若得到开许,则用水洗双脚,一夜三时中上夜与下夜精进而行善,不睡眠。上师吩咐说做这件事,便依教奉行,毫不违越,应当知道他是诚实语者,如果不依教奉行,则成了明知故犯妄语。

  起床光明想,作狮子卧式,

  具正念善心,如是速清醒。

  中夜时分,不要无所忆念而睡,应当作意迅速起床之想以及光明普照之想,右侧狮子卧戒而入眠。如是具足速起与光明之想等正念,在临睡时也具备观想三宝等善心,这样入睡,梦境也会善妙并且可以很快醒来。如是很快醒来后,下夜黎明时起床到天亮之前做上面所说的诵经等法行。

  丁四、结尾:

  依此所说行,烦恼速灭尽,

  获得胜菩提,精进而奉行。

  如果如理行持以上所说的一切取舍,则能现见缘起性,如此一来,自相续的所有烦恼迅速可断除、灭尽,获得三菩提中无上殊胜菩提。想到将获得如是之果,便要具足恭敬精进与恒常精进恒时勤守取舍学处。

  甲四(末义)分二:一、作者;二、译者。

  乙一、作者:

  一切有部沙弥五十颂,阿阇黎龙树撰著圆满。

  承认一切所知具足五事的一切有部沙弥取舍学处的沙弥五十颂是由大阿阇黎龙树菩萨撰著圆满。

  乙二、译者:

  印度堪布莫讷瓦玛与译师智部翻译校正而抉择。

  本文是由印度堪布莫讷瓦玛与译师智部翻译、校正并抉择。

  青春年少树苗上,智慧青莲初开你,

  无垢戒律甘露润,愿其芳香飘十方。

  利乐善资增上缘,一切功德之根本,

  善说别解脱戒律,佛说乃佛与教法。

  是故欲解脱诸众,希求正道善缘者,

  首先精进学此文,尔后深入如海戒。

  愿此为主三世善,得传承师之密意,

  法盛大德久住世,众生一同获佛果。

  经至尊全知嘉灿活佛之待者、恭敬上师与佛法之智者、释迦比丘扬炯尊者依师吩咐而劝请,释迦形相比丘曼达达玛歌德于火虎年在吉祥增善静处根据文殊麦彭仁波切所造科判与注解而写成文字,释迦比丘钦则罗珠记录。以此愿满具德师徒之意愿,并成为广泛、持久弘法利生之因。芒嘎朗!

  三戒论颂

  班玛旺嘉尊者 著

  搅拌具德二资之大海,智悲皓月密法妙甘露,

  雪域诸成就者胜顶饰,莲生金刚众生师前礼。

  擅长洗众心垢之仙人,手持智慧蓝宝石妙瓶,

  赐予三戒善说甘露水,求学众士当聚于此处。

  第一品 总说

  大圆满智之总相,净身金刚持佛果。

  深广法门虽无量,未依大密能成熟,

  及能解脱殊胜道,不得正觉佛所说。

  乃至心未灭尽前,乘之数量无边际,

  引入一道之阶梯,虽得各果尚有增,

  亦仅离各乘所断,未入一乘怎得果?

  此依大圆满自宗,声闻缘觉菩萨乘,

  称为法相因三乘,事行瑜伽外三续,

  无上父续大瑜伽,随类瑜伽即母续,

  明点瑜伽无二续,称内三续九乘摄。

  五十万续之教证,成立声闻与缘觉,

  以及菩萨分别有,趋入金刚持道者。

  意乐差别入密宗,法门虽多不广说。

  于此上中下根中,曾经修行已究竟,

  具有缘份上根者,得灌顶顿生三戒,

  证悟解脱即同时,犹如恩札布德王。

  中依三戒各仪轨,次第获得如龙树。

  二观察续说下根,劣缘难化次第知,

  长净十戒四宗派,事行瑜伽趋无上。

  此讲中根之方式,橛续时轮金刚言,

  具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次第为密宗,

  上等中等与下等,然具智慧为主要。

  前译普集续中说,自利利他大利他,

  别解菩萨密乘戒,智者共称若分持,

  声闻菩萨持明名,如是共同下二戒,

  为无上密之分支,依如海续此宣说。

  三戒各有总缘起,初未得戒得受法,

  中得不失护持法,末失恢复方法四。

  第二品 别解脱戒

  缘起即于鹿野苑,本师佛为五比丘,

  传律为主四谛法,迦叶等尊作结集。

  圣撰大毗婆沙等,功德释迦光弘扬。

  前译传承静命师,尔后释迦西日弘。

  本体出离意乐引,断除一切害他事,

  身语所生之缘故,承许其为有色法,

  许断心续与种子,自部上下各观点。

  分类八关斋戒者,男女居士在家方。

  男女沙弥近事女,比丘与尼出家方,

  即是八种别解脱,归纳则许四戒体。

  初未得戒得受法:受法分二旧仪轨:

  自然证智传信圆,承认本师许八难,

  善来四白问答等,受者心净圣者师。

  现行轨离五择定,石…

《戒律辑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戒品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