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化众生为目的,于九法界遨游,生死自在,分身无量。此界修到有能力分身,是证到三果的圣人,小乘初果证得天眼天耳通,二果证得他心通、宿命通,三果证得神足通,四果证得漏尽通,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
◎明心见性的大菩萨得大自在,欲至何方度脱众生,随意即至,无不满愿。而菩萨无念,为何又有生呢?这是感应道交,好比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众生有感,菩萨有应。
◎佛教其他宗派的修学,不外性相两宗,性宗是从六根性起修;相宗是由六根相下手。大势至菩萨这两派都不选择,这性相二宗都很艰难。聪明人是不找自己麻烦的,愈简单愈好,大势至菩萨所选择的法门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都摄六根呢?就用净念相继。如何才能净念相继?就是都摄六根。这段话多念几遍,意义无有穷尽,念佛的功夫、境界、意趣都在这二句话里。
◎“眼不取色,意不缘法”这个不取,不是叫我们眼不见色;耳不听闻。你可以看可以听,但不可“取”。这一“取”就迷了。取就是执著,缘就是妄想。所以,佛教我们,眼见色不分别、不执著,如此一来,外面的境界,你会看得很清楚,因为你所看到的是真相。分别执著就是成见,一个人有成见,就很难相处。因为他的心里头,有他的是非善恶标准存在,他拿这个尺度到处去量别人,是不是标准呢?不是标准。为何不是?因为每个人,所见的是非善恶都不相同,故不是真的,是虚妄的。若见到真相,这些标准统统没有了。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没有成见,才是真正公平。此为凡圣不相同之处。
◎亲属之间会互相牵挂,希望永远在一起,其实此种牵挂将无法使他们真正在一起。当缘尽时,仍然是各走各的,随业流转,将来见面也不相识。所以我们要劝导家亲眷属统统念佛,今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无量寿,那就能永远相聚在一起,这才是事实真相。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念,今生真正得利益,还要分享大众,让他们明白也发愿修行,这才是真实的分享。
◎在佛法中有理论有方法,有求必有应,现在明了,认真修学,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弘扬净宗,劝勉大家修学,此乃大善功德。
◎三摩地是梵语,译为等持,平等保持。平等即是一心,即是定。凡夫之心,还有起伏还有乱心,所以无定。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将修行的原则目标都说明了,此平等即是本经所说之三摩地,达到事上平等,即是念佛三昧,理上平等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蕅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深信力行为要耳。念佛的秘诀就是老实,要深信不疑,一毫怀疑都没有,也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念佛不但是禅,且是深妙禅。不但是定,且是楞严大定。这个事实道理若能明白,对佛号就能死心塌地的念。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细细体会受用无穷。
◎莲池大师云:“一句弥陀,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誓无改变,决定得生。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宗是禅宗,教是教下。宗门教下,包括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真正相信,守得稳,永不改变,一直念下去,决定往生。对于种种法门就心开意解。正是“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蕅益大师云: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不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是一句弥陀,果然一修一切修。
◎菩萨修持六度万行。这六个主要科目一定要修,布施就要学大布施,学圆满的大布施,大布施就是从心里舍得干干净净,布施是舍、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不贪欲,分别执著也没有了,这是真放下,如此布施波罗密就圆满了,真正舍尽,心才清净。
◎戒律是防非止过,帮助我们断恶修善。贪嗔痴是病、是过失,贪嗔痴没有了,持戒波罗密就圆满了。三种烦恼中最重的是痴,愚痴造的业很重,小则让人委屈,冤枉别人,大则扰乱社会,祸国殃民,所以一定要断。断愚痴一定要开智慧,心里有定,贪嗔就没有了;智慧一生,愚痴就没有了。所以戒定慧三学一定要认真修学。
◎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心才会真正明了,故布施得清净心,持戒忍辱得平等心。
◎不间断、不夹杂得大精进,不仅是念佛,不论做什么事,心都要专。心专样样事情都圆满,都做得比别人好,心地清净平等充满智慧。
◎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即心中真正有主宰,念佛人把心定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把目标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决不变更。
◎不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如何不为他岐所惑?自己真有定、有慧。心地清净、头脑清楚,就不会受别人影响而迷惑、冲动,所以真有智慧的人,不但世间法不会被人迷惑,佛法上也不会被人迷惑,而改变其念佛往生净土的愿心。
【对医院同修答问】
◎问:对于病重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
答:最重要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可以用简单的言词介绍极乐世界。
◎问:有的病人我们不清楚他是否愿意接受佛法、愿意接受极乐世界,怎么办呢?
答:先透露一、两句,如果他不能接受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就不要再讲。只劝他心地清净,放下忧虑、牵挂,身体就能很快恢复健康。如果病人仍然拒绝,就应妥善照顾、专心医治,取得病人信任之后,有机会再向他介绍佛法。
◎问:如果病人昏迷的时候怎么办?
答:此时最好帮助他念佛,不管他知不知道,我们总希望给病人最好的帮助。
◎问:请问法师“加持”的涵义,到底有没有用?
答:加持确实是有,有没有用就要看自己。就像人家送礼,接不接受全在你自己。被加持的人要真正相信、发愿、依教奉行,就能产生力量。加持是教学,教你怎么作。对病人加持就是劝他心要清净,放下妄想执著,一心念佛。先得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就恢复得很快。
◎问:病危的时候念地藏菩萨或是阿弥陀佛?
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代表我们的性德,菩萨代表我们的修德,一切经典都是圆圆满满、互相含摄,这是佛法。你念观音、他念地藏,一切诸佛都护念。佛法贵在专一,专一才能清净,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念地藏菩萨,地藏是主,其他佛菩萨是“伴”。所以一切都是“主”,一切也都是“伴”,圆圆满满。但是一定要一门深入,遵照经典教训修行。“无量寿经”十方诸佛共同宣扬,“地藏经”也是十方诸佛共同宣扬,它是师道与孝道之结合,十方诸佛成佛的大根大本。
◎问:听师父在“印光大师法语”的录音带中,似乎非常强调因果。
答:因果是真理,任何人都没办法超越真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人能够改变。即使是佛菩萨、大圣人都不能超越因果,所以佛还要受三个月的“马麦之报”,忍受饥饿,这是因为过去生曾经种下恶因。圣人与凡夫不一样的,是对于因果道理非常明了,所以在承受苦报的时候,心地清净自在。
◎问:我们是凡夫,又不晓得自己过去生曾经种过什么因,那要怎么修?
答:虽然不清楚过去所造的因,但是只要深信因果道理,对于人、事、物起心动念就会很小心,即使还债也还得很自在。
◎问:我们情绪起伏,算不算果报?
答:是果报,也是烦恼。“修行”就是要修正错误的行为。
◎问: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把毛病改掉了,可是还有一些现象,还要再改吗?
答:这些现象就是“习气”,还要再修正。譬如对治嗔恚习气,面对外来的逆缘,就要懂得逆来顺受,不跟别人结冤仇。因为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最是可怖!年轻人吃点亏没关系,要尽心尽力照顾老病,常常想到自己也会老,种善因必得善果,自己老的时候也会有人照顾。
◎问:有烦恼的时候怎么办?
答:集中力量读经、念佛,把烦恼、忧虑统统放下。如果再深入一层,了知“一切法性空,觅烦恼了不可得”。
◎问:师父常说对一切事物都要看淡,那么对工作呢?
答:什么事情看淡一点,不认真计较;是说对于闲言闲语、人我是非等等;或者是受长官的责备,不要太在意,即使是自己很有理、受冤枉的时候,也不要太在意。但是对于工作,态度一定要认真,负责尽职,日新又新。
◎问:医院的工作很忙碌,要怎样修行呢?
答:要用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对待病人,就是真正修行。
◎问:医院的工作量很大,有时候甚至超过自己的负荷量,常常会克制不住、发脾气,于是就想要“充电”,也就是去培养清净、平等心等等。
答:如果你的心真正清净平等,精力就永远用不完,如果充一下电,没多久就全烧光了,这个清净心是假的。心地时常保持清净平等,就永远不疲不厌。读诵大乘,就会明白其中道理。
◎问:有时候明明晓得不要生气,却又忍不住,事后就很懊恼。是不是遗传呢?
答:“习气”不属遗传,是生生世世带来的。修行真正的功夫,就是在改毛病、断习气。不过功夫还没到家。做事知道错误,这就是觉悟。只要有毅力、有决心,力求改过自新,一定能成功。
◎问:在医院的工作,实在没有办法抽出时间读经。
答:如果没有时间,就专读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对治自己的毛病、习气。
◎问:如果修行与自己的习气冲突,比如喜欢逛街,心里知道修行不能这样,却又无法舍弃自己的嗜好,于是修行会造成对自己的一种压力。这时候是要“苦修”呢?或是可以依自己的嗜好?
答:小乘人远离外境,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外面的环境很容易带来烦恼。大乘菩萨是在红尘里修禅定:“禅”是不受外境诱惑,“定”是不动心、不生喜怒哀乐。我们想想自己,如果能够不受外境影响,就没有太大关系。
◎问:身为都市人免不了要与朋友应酬,还有许多人事上的周旋,要如何才能兼顾修行,而跟自己的朋友相处呢?
答:佛法修学只要抓住纲领就不难。古德教我们“内养五德,外修六和”,五德是温厚、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是自己的涵养;与人相处要依“六和”、“六度”的教训,这样就是修行。有福要与人共享,才是真正有福。佛法就是教我们如何达成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问:那么佛法是不能离开人群了?
答:每一个修行人都不能离开人群,因为一切错误的行为都是在对人、对事、对物的起心动念上发生。真正修行人不重形式,我们以五德的修养去实践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一直到十大愿王圆满。
◎问:常听人说“业障病”,如果医生把病人的业障病医好了,会不会落因果?
答:不可能。业障必须要自己有定慧功夫才能够消除,医生如果医得好业障病,佛菩萨都甘拜下风。医生只能医治生理上的疾病。
◎问:如果病人命该绝,医生把他医好了,会不会落因果?
答:那还是他命不该绝。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
◎问:什么是“命、运”呢?是不是可以改造?它是一定的吗?
答:“命”,是生死定数,“运”,是人一生中的起伏,两种都可以改。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心地清净光明,积功累德,自行化他,才能够改造命运。
◎问:什么是“三法印”?
答:“三法印”是佛家术语,佛学辞典中可以查得。一句佛号圆修、圆具一切功德。再想,就是妄想。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知道一切虚妄,就应当老实,一句佛号念到底。
◎问:在医院照顾病人,会不会跟他们的冤亲债主有什么瓜葛?
答:认真照顾病人就跟他们结善缘,不认真照顾就结恶缘。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净空法师法语(续编)》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