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尽见佛第四一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这一品经文紧接前品而来,世尊在此举喻说明,使我们更易体会。“转轮圣王”是世间大圣人,大福德之人。世间人有福,他才会出现。福从那里来?福是修来的。世间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修善,都知道积德,这世间人就有福,所以才出现圣贤,出现圣王,此乃互为因果。中国古人常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个国家出现圣贤的领导人,施政总是念念考虑老百姓的幸福。他一个人修福,全国人都享他的福报,都得好处。诸位细读历史,冷静观察,才能体会到。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以“十善业道”作为教化众生、治国平天下的准则。自己奉行十善业道,劝勉全国人民皆修十善业道,这是圣贤事业。
“轮王”,佛经上讲,“金轮王”出现世间,他所统辖的范围是一四天下。“一四天下”是一个单位世界。从前说法是一个太阳系,以太阳系为单位。若依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后附“再记”中所说,就是一个银河系,比太阳系大多了,统辖这么大的范围。“银轮王”统辖四分之三。佛经里讲,一个单位世界四周,东、南、西、北,北面是北俱卢洲;东南西三洲有佛法,都属他统辖。“铜轮王”统治两大洲。“铁轮王”统治一洲。这一洲,依过去的说法,以为是一个太阳系。
今天在我们地球上,还没有出现过轮王,展开历史,自古至今没有一个帝王曾经统治过全世界。我们只有在佛经中见过,事实上,在我们世间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就说明地球上的众生修的福报还不够。
为什么称之为“轮王”?佛说他有轮宝。轮宝有两种作用:一是它的武力。以这武器征服世界,这是他的威德。另外,轮宝是他的交通工具。他乘轮宝,在一天之中,从早晨到晚间,十二小时就能游遍一四天下,他所管辖的范围皆可达到。他的宝很多,以轮宝最殊胜,所以称他为“轮王”。
此事我们过去都有怀疑,经上这样说,但从来没见过。近些年来,有人见到飞碟,飞碟是圆形的,是不是轮王到这儿来巡视?很有可能,它的速度非常快。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飞碟,我亲眼见过一次,大概是在一九五一年的时候,那时我住在石牌,就是现在的荣民医院附近。我见到的形状,像军中的信号弹,绿色的光,圆圆的,很大,停在空中不动。我非常好奇,旁边还有好多朋友,大家都看了很久,大概有四、五分钟之后,它就开始移动。刚开始移动速度很慢,愈来愈快,刹那间就不见了,才知道那不是信号弹。第二天报纸登出来,很多人看到,是个不明的飞行物体,它有能力停在空中不动,大概有四分钟到五分钟,时间相当长。走的时候速度很快,就消失了。看到时好像距离很近,根据以往报章杂志所记载的,有人甚至看到落在地面上。美国空军曾追逐过他们,确有其事,可能就是经上讲的轮宝,不一定是轮王,也许轮王派遣人来巡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就证明外太空外星人的智慧、科技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我们今天做的太空梭,往来月球,其笨无比,那有人家那么自在!我们的科技跟他相比,相差太大。轮王所有一切珍宝中,以此最为殊胜,它是武器,也是交通工具。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清楚。
佛在此作个比喻,说轮王有“七宝狱”,这牢狱是七宝造的。“王子得罪”。王子犯罪,要把他囚禁起来,关在七宝狱里。七宝狱里所有一切物质设施、享受,跟转轮王差不多。把七宝狱比喻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把犯罪的王子比作带著疑惑心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用这比喻他们的不自在。用金锁系其两足,就是带起脚镣手铐。脚镣手铐是黄金做的,也不自在,也不舒服。“诸小王子,宁乐此不”。狱中小王子喜不喜欢过这种生活?当然不喜欢。这是比喻疑惑心往生净土的人。
慈氏白言。
慈氏就是弥勒菩萨。
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
小王子们犯了罪,被关在牢狱里。监牢狱里享受再好,心里总是不自在,因为失去自由。
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他们希望早日出来,恢复自由。“近臣”没有权力,无权开释他们。此地的“近臣”比喻什么?“近臣”比喻你求外面,求佛、求菩萨都不行。“轮王”比喻什么?“轮王”比喻自己的心。心要真正忏悔,你就出离边地了。前面世尊说过,阿弥陀佛没有这意思让你不见三宝、不得自在;完全是自己的业障,必须自己真正忏悔才能解脱。生到边地这些人,就像这比喻所说的一样。
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
他们是因有疑惑,虽疑,他们还信罪福,还深信西方净土,还能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也能往生。这种人也相当难得,也非常可贵,往生净土不过耽误五百年时光而已。过了五百年,他一样见佛闻法,不退成佛,依然是非常的殊胜。
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
他在莲华里生活的状况,就像轮王的七宝狱,忉利天、夜摩天王的宫殿一样。他所居住的环境的确是净土,跟西方极乐世界毫无差别,就跟九品往生的人生活环境完全相同。只是不见佛、不闻法,受用没什么两样。
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他们的苦处就在这里,这让他们感觉到非常苦。“不生欣乐”是法喜生不出来。不像九品往生的人,都能见佛闻法。理一心不乱,往生实报土,见阿弥陀佛的“报身”;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见阿弥陀佛的“应身”;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见阿弥陀佛的“化身”,皆能见佛闻法。唯独此处,连佛的化身也见不到,必须真正忏悔,才能见到三宝,才能见到无量寿佛。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这就好像“轮王欢喜,方得解脱”。“轮王”是喻自性。即真正觉悟,知道自己错了,改过自新就见到三宝。可见西方这些菩萨不是不加持你,是自己真的有障碍。业障轻的人现在也有机会见佛,经上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能见佛,或是在定中,或是在梦中,见佛是感应。即使见佛,见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不能生欢喜心,不能著相。一生欢喜心,一执著,就堕魔境,又变成障碍。
虽然见到,想著佛在经上的教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到了,增长自己的善根,增长自己的信心,除此之外,不可执著,也不要告诉别人,避免魔障。而且佛菩萨感应,不可能常常让你见到;常常见到,就有问题。因为佛示现瑞相让你见到,有两种原因:一是增长你的信心。初学佛的人,常常有感应,因为善根现前,增长你的信心,使你不能不信。信了之后,就没有了。你不要以为,从前我常常有瑞相,现在没有,大概功夫退了;其实不是退转。常常现相,是魔,不是佛。再要遇到的时候,一定是你功夫提升一层,是来为你作证明的,决不是无缘无故。无缘无故常见就不是好事。假如无缘无故常常见,怎么办?不理会它,就没事。你愈执著,愈欢喜,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会常常见到。这就是你的正念被破坏,烦恼现前,妄想、分别、执著都增长,决定障碍你往生。
在此,虽然说的是往生边地的众生,其实佛陀真正的用意是教诫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决定不能有丝毫疑惑。我们有疑惑,有罪障,一定要忏除。拜《梁皇忏》、《水忏》、《大悲忏》,能不能忏除罪障?应知此是形式,不一定真正忏除得了。我得罪三宝,向三宝忏悔;我得罪某人,向某人忏悔。这是真正忏悔,因为把冤结解开了。
如果我得罪很多人,在佛菩萨形像前求忏悔,那些人不知道,对你报复怨恨的心永远存在,将来还是你的障碍。必须找他来,在他面前认错,求他原谅,或改过自新,永远不犯同样的过失。得到他们的谅解,心开意解,冤结就化解,他再不会找你麻烦,再不会障碍你。所以,要有勇气,要有胆识,真正敢在大众面前、三宝面前,说出自己的过失。这是佛法讲的发露忏悔,解除外面的纠缠,解除外面的冤结。其次就是内心真正改过自新,这是从根本忏。本末兼修,这样忏除业障的力量非常大。
下面说明疑、信的利害。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他们忏悔之后,就能见到佛,就能闻法,也能开悟,得真正的法喜。“开解”就是开悟。也能跟九品往生的菩萨们一样,可以每天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修习功德。
汝阿逸多。
凡是经上佛叫诸菩萨的名字,下面的开示都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也就是令我们注意。
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一句经文,在本经里的确非常重要,因为这部经典是诸佛如来所称的“难信之法”。什么人难信?菩萨难信,二乘难信。反而我们普通的六道凡夫很容易相信。为什么说这些人难相信?这些人是高级知识分子,所知障重。他们知道的太多,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他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乍听之下,他不能接受。十方世界没有这种事,没有这种情形,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些事,这平等法界真是奇怪。等觉菩萨跟六道众生,依信、愿、行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受同等待遇,怎能令人相信!菩萨、二乘不相信,他就不会修这法门,这样就错过一生成佛的机会。由此可知,疑惑于诸菩萨,真正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圆证三不退”是最大利益。一生圆满成佛,是菩萨们念念希求的,把机会当面失掉,损…
《无量寿经讲记 惑尽见佛 第四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