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广释▪P46

  ..续本文上一页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

  辛五、(如是修习能得涅槃)分二:一、正说;二、虽修习空性但尚未解脱之因由。

  壬一、(正说):

  问曰:若今生了知了空性法义,但未得解脱涅槃,那么后世如何呢?

  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

  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今生了知真性,假设未得涅槃,那么后世无假功用决定会得到涅槃,就象自己的顺后受业一样。

  今生中若依内外种种善缘,已了知诸法的真实面目,但是以种种业缘自己没有证得涅槃之境,后世决定会因此而无假功用获得涅槃解脱。因为对空性的了知,是不可退转灭失的随解脱分善业,以此善业为因,后世中必将成熟无漏解脱的果报,比如往昔有些独觉阿罗汉,虽然在听闻佛法的即生没有证悟无我实义,但后世中无需善知识引导,能自发觉醒生起厌离,安住于寂静兰若,无难证得涅槃果位。这种道理就象有情所造的顺后业,今生虽未现前报应,后世也决定现前报应;同样,了知空性的善业,今生万一未成熟,后世亦决定会自然现前果报,获得解脱胜位。如龙树菩萨说:“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诸独觉依前世修习真性的善业,即生中虽无有善知识开示,亦能自发证悟,由此可见修习了知空性实相的巨大功德。

  譬如说,芒果的种子种下后,当时虽然见不到它的果实,但若干年后一定会有果实可得;同样,诸闻思修习空性法义者,即使现世中无有涅槃果现前,但后世决定有解脱胜果可得。因此,诸修行人理应为通达空性实相而精进不懈,而不必顾虑当下有无果报现前。萨迦班智达说过:“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能有如是长远目光修学佛法,岂有不成功之人!

  壬二、(虽修习空性尚未解脱之因由):

  问曰:修习空性者有许许多多,而真正解脱成就者却不多,那又是为什么呢?

  如想所作事,成者极稀少,

  此非无涅槃,诸行解脱难。

  希求涅槃如心中设想所作的事,成功者极为稀少,这并非无有涅槃可得,而是各种造作集聚解脱的因缘难得。

  虽然修习空性解脱道者有许多,而真正得解脱者甚为稀少,但不能因此而对涅槃解脱生起怀疑。修习般若空性追求解脱涅槃,就象人们在内心所计划的事业一样,计划有许许多多,可真正能成功的只有极少数。同样,修习佛法者虽然有许多,而且内心都想获得解脱,但是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仅凭内心的思维,一两次作意观想诸法的内在体性,不可能轻易获得圣者果位而超越三界。但这并非是说修行人不能获得涅槃,而是因“诸行解脱”极为难得。“诸行解脱”是指造作集聚诸解脱因缘,这些因缘包括外缘,如善知识的教导等,及如理作意等多种内缘。要圆满具足内外诸缘,非常困难,可以现见诸人虽有机会修习佛法,有些人却无有福缘遇到善知识的如法引导,有些人因自身障碍无法正确作意理解空性,由此现见空性获得涅槃者相当稀少。因而现在诸有缘听闻中观正法者,对此尤应精进观修思维,克服内在障碍。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妇人,只身流落在某地,无依无靠地生活着。有一次当地发生了盗窃案,人们都怀疑那位妇人,要求她到寺院门口去发誓,本来那位妇人并没偷东西,但她既愚笨又脆弱,结果不敢去寺院门口发誓,以消除人们的怀疑,还自己的清白声誉。同样,三界凡夫自性本来都是无有任何染污的涅槃,然而由于他们愚痴无明、脆弱,不能趣入还灭之道,以致无法获得清净涅槃,而长久流落于痛苦轮回之中,实可哀愍!

  庚四、(教诲烦恼决定能断):

  问曰:无始轮回中积聚的烦恼非常多,怎么可能全部断尽呢?

  闻说身无德,贪爱不久住,

  此道岂不能,永尽一切惑。

  有智者听说身体无有少许功德后,对自身的贪爱则不会久住,同样由诸法无有少许自性之正道,难道不能永尽一切烦恼吗?

  有情的烦恼虽然是无始轮回以来所串习积聚而成的,但它们决定能够被断尽,决定会有尽头。以比喻而言,人们贪爱身体,是生生世世的一种烦恼,但是有分辨取舍好坏能力的人,一旦有缘听闻善知识的教言,明了身体不净与贪身导致众多过患的道理后,贪爱身体的习惯便能藉此渐渐消退,乃至最终消失。在现实中也曾有许多人以观修身体的不净、无功德多过患等法义,而断除了贪身烦恼。依此也可推知,若依循诸法无有自性,皆为虚幻缘起而无实质的般若空性之道,完全可以断除实执,以真谛妙力,能断尽一切烦恼。虽然八万四千烦恼种类很多,在相续中串习时间极长,然而烦恼如同黑暗,缘起性空的智慧明灯一旦出现,内相续室中千百万劫的烦恼黑暗也会消尽无余。俄巴活佛释云:若依善知识教言,贪爱身体的烦恼不会久住,依此理类推,若循空性妙道,一切实执烦恼,也定可断尽无余。

  譬如说,昔日有人试制点金剂,有一次得到了成功,获得了一些黄金,他依此配方又试验,又得到了成功,于是他无误了知依此配方定可得到黄金,便将黄金布施利济别人。同样道理,若依佛法能断除对身体的贪爱烦恼,得到无贪的自在安乐,那么也应了知依佛法定能断除其余烦恼,获得无比的大安乐。因此诸烦恼恶习虽无始以来即在相续中存在,但依空性妙道,一定可以无余断尽,于此无需任何怀疑。

  己三、(明后有结生无始有终之喻):

  问曰: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因此怎么会有解脱之时呢?

  如见种有终,然彼非有始,

  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犹如现见诸种子皆有终结,然而它没有起始,同样以业因不具足故,后有投生也不会生起。

  轮回无有边际是针对整体而言,就具体每个已趋入佛道的有情,其入轮回虽无有始点,但他一定会有结束轮回生死,获得解脱之际。比如说,自然界的植物种子,就每粒种子观察,其生因一直可以往上推,无有最初起点,然而每粒种子都会有其毁坏灭失之际,而且也极易被火等诸因毁灭。同样,每个补特伽罗其投生轮回的流转无法追寻到起点,然而依靠各种佛法因缘,他一定会有结束轮回之终点。只要趣入内道,依无我智慧火烧尽业和烦恼种子,则断除了引发后有之因,有情即不会再投生苦恼轮回。《量理宝藏论》中说:“最初种子虽无有,由火燃著见后际,如是轮回虽无始,见无我成立后际。”如种子虽无有最初起因,然而由火烧焦即可见其终点,同样有情入轮回虽无始,由现见无我即可终结。

  譬如说,油灯中若无油,即不会再燃烧;同样,若轮回之因的业惑断尽,轮回即不会再继续。此处有疑,若现见空性断除业惑,即不会再投生轮回,那么佛菩萨为何还在轮回世间呢?答曰:应知佛菩萨已无有以业惑转生轮回的现象,圣者们显现于轮回,是依大悲与不住二边的智慧而行。圣者虽已现证空性实相断尽轮回,然为救度众生,仍然不断显化于世间,佛护菩萨言:“虽见众生体空性,然为解除众生苦,长久修习菩提行,此为世间最希有。”因此应知,若现证空性断业惑,必然再无轮回痛苦转生的现象,然而依不可思议的悲愿与清净智慧,诸圣者仍会不断显化世间,救度父母众生。诸欲报答父母大恩德者,于此道应恒常精进。

  宿善既熟已得诸暇满,智者即应深惜此福缘,

  依循圣士所说胜妙道,勤涤身心堪盛真性露。

  第八品释终

  第九品 破常品

  丙二、(释胜义谛的道次第)分二:一、广释胜义谛;二、造论宗旨和断除敌论余诤。

  丁一、(广释胜义谛)分三:一、由破有为法为常之门而总破实有;二、别破有为法实有;三、破生住灭三有为法相有自性。

  戊一、(由破有为法为常之门而总破实有)分三:一、总破有为法常;二、别破有为法常;三、断不许破实有之诤。

  己一、(总破有为法常)分二:一、正破;二、破彼所答。

  庚一、(正破):

  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

  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

  一切有为法皆为果而生,所以是无有常性之法,故除佛陀外,无有余者能如实了知此而称为如来。

  如同雇工为雇主劳作,其劳动作为皆是为得到工资果实而生起,并非是无依单独自主生起;世间内外的一切有为法,也莫不如是,都是为了取果才会有自体的产生。通常我们认为,果法需要观待各种因缘条件和合,才会生起或存在,也即果法由因而生,然而从更深的角度来观察,为了生起果法,因才得以生起,也即因由果生,由此果法就成了因,因也就成了果,实际上是说,因与果之间可互为因果。比如以工资果实为因,才生起了劳作之果;以生起芽果为因,才有了青稞种子之果;以解脱果为因,才有了精进修行之果……既然有为法并非为自体的存在而生起,而是为了产生果法而生起,并且随着果法的产生,其自体也会坏灭,那么这一切有为法就不会是常有不变,而决定为无常之性。世尊也曾说过:“凡有生的法,必定有灭,所以生缘老死。”凡是有产生的法,则必定有灭亡,故生就是为了老死而生。生既然是为了老死之果而产生,也就决定了诸法无常的体性。在世间,唯有一切智智的佛陀完全照见了所有万法的这种生起存在方式,其余有情只有部分通达的能力,或于此如聋如盲,毫无所知。因只有佛陀才能如理如实地通达万法的实相,所以唯有佛陀才能称为“如来”。所谓如来,即依循实相之道而来显化世间的圣者,大疏中云:“如理能照见,一切三世中,诸法之真如,故名为如来。”

  关于此颂,月称菩萨于大疏中呈列了四种解释,并与中观自续派展开了辩论。于名言中,菩萨也不许有自相的芽等诸法存在,若有自相的法,即不必观待他缘成立,恒时可以独立存在,此即与教量、现量等相违。总之,此颂是分析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造作之法,皆具无常性,使修学者理解一切有为法如同梦幻泡影般的无常无实本性,破除相续中的实执。

  庚二、(破彼所答):

  问曰:虽然一切有为法是为取果而生,不是常法,但是也有一些法…

《中观四百论广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论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