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别心使然,月称菩萨言:“痴障性故名世俗。”一切世俗现象都是迷乱愚痴习气所现,有智者绝不应执为真实。若要得到解脱,汝等一切执着有事的宗派,也应随顺离一切戏论的实相,如同中观宗所抉择那样,将有无诸边戏统统打破,直趋本来无一物的无生大空之境。而你们不但不如是承认随顺,反而百般辩难,以种种非理观点来难问中观正理,这种做法实是不应理的,对正理也没有任何危害作用。
壬二、(对任何法也不应许有实无实之差别):
诸法无体性,不应有差别,
诸物上共见,彼即无差别。
诸法本无实有体性,不应存在有实无实的差别;诸物上共见谛实空的空性,彼性即是无有任何差别之平等空相。
一些宗派认为:有些法虽然是空性,但有些法不一定;通达一法的本性,不一定是通达一切法的本性等等。而在中观正理观察下,诸法无有自体性的空性,不应在不同法上有差别。任何一个法,皆是依缘而起,不会独体存在,依诸因缘和合而起,即是无自性之法,这一点在任何所知法上都可现见,任何人去如理观察,也必然会见到诸法的这一共同无别本性。从通达诸法空性的方式看,修持者可以通过任何一法,见到诸法共同无别的平等空性。如往昔有很多证悟者,他们有的通过一朵花即证悟了一切法本来无生的大空,有人以一个杯子而开悟,有的依伐木声而开悟等等,以这些实例也可明显看出,空性是遍一切法的空性。佛经中说过:“若知何法无自性,即于诸法不起贪。”本论第八品中也云:“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所以,于上述诸内容中,往往只以瓶子等一法为例,若能通达瓶子一法的无自性空,即于其他法自然会了知其相同的本体空性。
庚二、(破救)分二:一、不许谛实空者无由建立自宗;二、责难谛实空之宗终不可得。
辛一、(不许谛实空者无由建立自宗):
无故于他宗,不能答难者,
他因破自宗,何故不自立。
如果说以中观师许一切法皆无有故,自宗不能答难,那么他宗以因明推理方式破你们自宗,你等为什么不能成立自宗呢?
有事宗难曰:我们无法回答中观师的问难,并非是自宗不能成立,而是因为中观宗什么都不承认,许一切皆无,如是我们就无可回答;若有承认,双方才能合理地辩论,我等也可无误地成立自宗。这种驳难实际上是狡辩。中观宗在破斥边执,阐述空性正理时,并非是直接以实相大空笼统地遮破一切,而是以诸宗共许的因明推理方式作的观察,中观宗以这些正理推破汝等有事宗的宗义时,汝等又为什么不能回遮过失建立自宗呢?三相推理等名言理论,是诸宗都可平等运用的辩论方式,依此若不能回答中观师的妨难,那么汝等也就不要将自宗不能成立归罪于中观师的不许一切。中观宗是随顺实相的宗派,任何有违于此正理的宗义,皆不可能逃脱过失。佛经中云:“犹如大山王,不为蚁摇动,如是善学者,不可为动摇;天空无法染,手也无可触,俱胝邪魔众,三毒不可摧。”善学佛法正义者,证得如虚空一般的空性智慧后,会犹如山王、天空一般,不会为任何魔众烦恼所染,也不会为他宗邪见所动摇。
辛二、(责难谛实空之宗终不可得):
问曰:虽然我们不能成立自宗,但是要破斥他宗非常容易,世人也经常说:“虽然自己难以做到,但是看别人的过失非常容易。”
说破因易得,是世俗虚言,
汝何缘不能,遮破真空义。
说破斥他宗的因容易得到,只是世俗的虚妄之言;否则你等有事宗,为何不能以理遮破真空义呢?
如果说破斥他宗的依据容易得到,以此虽然中观宗破斥了有事宗,但并不能证明有事宗完全是不合理的宗派。这种辩解当然也不能成立,所谓“破因易得”只是世人虚妄的言说,实际上并非如是。要破他人的宗派,首先自己要有清净无过失的宗义,不然你毫无根据,不可能如理摧破他宗。就象汝等执着有事的宗派,如果有易于破他宗的因,那你等为何不能遮破中观宗的真空义呢?中观宗创立以来,无数人为诸法无自性,远离一切戏论的真空义,作过无数辩论,然而无论内道外道,一切执着实有的宗派,从未找到过能破空宗的依据;无论从哪方面观察,也不可能有可以破空性的因,因为空性是随顺实相的正理。故汝等不应再顽固不化,而应依理放弃实执接受空性正理。
己三、(有无二者是否实有其理相同)分三:一、实有空与实有两种名言成不成立相同;二、唯以假名实有其义不成;三、世间安立实有之名若是实有则世俗中有非胜义中有。
庚一、(实有空与实有两种名言成不成立相同):
有名诠法有,谓法实非无,
无名表法无,法实应非有。
若以有名称诠解的法是实有,便说诸法实有而非无自性;那么以无谛实的名言表达诸法无自性,诸法实体应非有。
有人认为,诸法皆有名称言说,由名称言说,便可了知诸法本体实有,而非无有,否则无从建立种种不同的名称。依这种观点,唯依有名言即可成立万法实有不虚,那么我们也可用相同的推理,以无谛实的名言成立一切法无自性。有与无二者皆是名言,若前者具有成立诸法实有的能力,那后者理应具有成立诸法无实有的能力,没有任何理由区别有无两种名言,一者成立,另者不成立。但是,稍有理智者,显然不会承认由名称言说即可成立诸法实有的观点。名称言说只是有情以分别心安立的假相,任何法皆不会有真实不变的名称;于实相中,远离了一切有无名言分别,不可能存在任何戏论。故随顺实相者,不应执著任何名言。
庚二、(唯以假名实有其义不成):
由名解法有,遂谓法非无,
因名知法无,应信法非有。
若由名称解说诸法实有,便说诸法非无自性,那么因名称而了知诸法无实,也应信解诸法非有实体。
敌宗辩驳道:如果诸法无有实体,而说诸法有的名言,则极不应理,就象说石女儿子有,显然无法成立,因此由于实有的名言,理应成立诸法实有自性。答曰:名言非是实义,唯是分别心施设的假相。如果由名称解说诸法实有,便能真正成立诸法实有,于实义中非无自性,那么我们以诸法如梦如幻的名言诠解,也可了知诸法本无自体,由此而应深信诸法本无,如同梦景幻相一般。应知名言中所表达的,并不一定于实义中成立,因此唯以名诠并不能真实成立某法,比如说,将视力完好者说为瞎子,将短寿者取名为万岁,名言虽可随意安立,然而实际中不可能如是成立。
庚三、(世间安立实有之名若是实有则世俗中有非胜义中有):
若由世间说,皆世间有者,
诸法有自性,何成世间有。
如果是由世间人所说的诸法实有,那么都只是世俗名言中的有;而诸法有自性(是胜义中有),怎么能成为世间有呢?
敌宗云:语言当然不能表达事物的本体,否则应有说火会烧嘴、说瓶会塞口的过失。言说虽不触及事物本体,但能诠、所诠的一切世间名言却是实有的。答曰:如果语言不能触及事物本体,而是世间人所说,那么语言现象只能是世俗中的法。世俗中有的法,只是世人分别心前的虚妄幻相,是如同梦幻一般的假相,并非胜义中也存在。《入中论》里说过:“若谓安住世间理,世间五蕴皆是有,若许现起真实智,行者五蕴皆非有。”安住于世间层次中,名言诠说的诸法才有,于真实智前,这一切名言现象并不存在。而所谓的诸法有自性,是诸法本体或说实相的状态,是胜义谛中的有,怎么能以世间名言表达这种本体呢?若能表达,即成世间有而非胜义有。汝等也承认,言说不能表达本体,所以世间安立的“诸法有自性”,唯是世俗名言,而非胜义实相。否则,若许诸法实有的名言于胜义中也成立,应成圣者修行无有功德,一切轮回痛苦无法息灭等,有多种大过失。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过:“胜义中无,不一定于世俗中也无;世俗中有,不一定于胜义中也有。”于此世俗胜义的区分,应当如是详细了知。
己四、(破成立毕竟无宗)分二:一、破由遮诸法实有即成立毕竟无;二、由诸法无实体便执无实体为有自性也不合理。
庚一、(破由遮诸法实有即成立毕竟无):
谤诸法为无,可堕于无见,
唯蠲诸妄执,如何说堕无。
若诸法本来实有而谤说诸法为无,可以说此是堕于诸法毕竟无有的断见,但中观宗只是为除去诸虚妄迷执,怎么能说是堕于断灭无边呢?
敌宗驳难:汝中观宗云一切法无有自性,如是应成一切法毕竟无有,堕于断灭无见,这是诽谤世间的言说,所以不应承认。答曰:所谓的堕于断灭无见,是指将本来实有的法说为无有,本来存在的法除灭为无,龙树菩萨言:“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因此,若诸法本来决定有自性,实有不虚地存在,有人将这种法说为无有,这样才可说是堕于无见。但于实相中,诸法并非决定有自性,而是本来就无有自性,唯是因诸有情以虚妄迷乱习气,才现起了森罗万象。为了蠲除这些迷乱幻相妄执,中观宗才以方便名言,引导有情了达一切所知法唯名唯诠唯分别施设,本来无有,不应于此生起妄执,对此怎么能说堕入了无见呢?龙树菩萨也说过:“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而诸法本来即无有可决定有无的本体,因此智者们以中观正理遣荡一切著有著无的虚妄实执,决定不会堕于定有定无的常断诸边,而能诣达本来如是的无缘寂灭实相境。
庚二、(由诸法无实体便执无实体为有自性也不合理):
由无有性故,无性亦非有,
有性既非有,无性依何立。
由于诸法的有性无有故,无性也非实有,有性既然非有存在,那么观待而立的无性依何者成立呢?
中观宗所言的“诸法无自性”,也是观待有情所执的“诸法有自性”,而安立的遮灭实执之名言,并非自性成立。一切法于本来中无有自性或说本来无有成实体性存在,如同幻相水月等,因而为遮灭实执说彼等无自性,也是本来非有的。这就象瓶子,如果它本来就没…
《中观四百论广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