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跟本师赞叹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世尊在这一会里跟我们讲《无量寿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讲《无量寿经》,十方诸佛都在他们自己的道场讲《无量寿经》。“无碍”是诸佛都讲,彼此没有障碍。“无断”是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就奇怪,这些皆是事实。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如来讲《无量寿经》,从无中断。佛有没有讲别的经?佛同时讲一切经。讲一切经有没有中断?也没有中断。这就奇妙,不可思议。从前的人对此境界很难理解,现代我们收听无线电广播,从这个比喻上体会。全世界有多少频道,二十四小时打开,它有没有中断过?每一个频道都没有中断。佛不思议的神力,能同时宣讲无量无边法门,如无线电每一频道一样,永无中断。
智者大师是隋末唐初的人,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品》时入定,在定中出现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在那里听了一会。出定之后告诉大家,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到现在还没散场。佛灭度已经一千多年,这就是“无碍无断”的证明。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经典皆不相妨碍,就好像无线电广播频道皆在空中,彼此不相妨碍,从无间断一样。你想听什么经,没有听不到的,都是诸佛亲口说的。阿难此时,悟入这个境界。这样的境界通常在世间来讲,要得到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现前就有此能力,可以在定中享受见一切诸佛菩萨,听他们讲经说法。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教我们用普贤行愿,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心地清净到极处,真诚到极处,平等到极处,慈悲到极处。这样的心,修一切行都是“普贤行”,所以他入此境界。这是清凉大师讲的“四无碍法界”。这一段经文叙说阿难才礼拜就得感应,就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见到十方诸佛与他们的刹土。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
我们若问阿难现在在那里?他在极乐世界。他是在无量寿会上见到极乐世界,发心发愿求生净土,所以阿难尊者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阿难跟我们的缘分非常深!如果不是他把经典集结传到后世,我们那里晓得有这些事。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的时候,当然,观音、势至一定来。阿难来不来?一定来,阿难也会随西方三圣一同来接引我们,这也使我们信心增长。阿难在此现身说法,一切诸佛刹土他都看到,他说“彼佛净刹,得未曾有”。弥陀净土跟其他诸佛刹土比较,西方世界殊胜,他愿生极乐世界。
世尊告言。
阿难发愿纯正,佛看到欢喜;不但佛欢喜,一切诸佛都欢喜。因为他的选择纯正,一点都没有错。世尊告诉他:
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
因为阿难发愿往生,希望见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世尊就告诉他,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里没有说那一土、那一品,就是圆满包括,从实报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皆包括在里面),都已经亲近阿弥陀佛,每天接受极乐世界的教导。《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的概论。诸大菩萨,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老学长、同参道友,在此经虽没详说,但《观无量寿佛经》讲得详细。三经合起来看,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大致都能理解。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我们看看这些状况,也会点头,自己求生是有可能。
我们今天难在那里?善友很少,恶友很多。恶友天天教你增长贪嗔痴,这样的人太多;教你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太少。这是人事环境不好,社会物质环境也不好。物质环境天天在诱惑你,几个人能不受诱惑,在此花花世界不动心、不迷,太难了。西方极乐世界则不论人事、物质环境都好,它是平等世界,在那里真正“植众德本”。此“德本”是指无上菩提。没有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讲植众德本,就是“执持名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德本就是指“无上菩提”。
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世尊在此教阿难发愿求生净土的方法,也就是教导我们大众。“欲生”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动一个真正的意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此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应当一心归依瞻仰”,就是一向专念。“归”是回头。我们从这个世界一切境缘中回头。回头就是放下。从前这个心都往外跑,往外攀缘五欲六尘,攀缘名闻利养。佛教我们回头,回归,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也不贪恋,回转心意。“依”是专依阿弥陀佛,依靠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瞻仰”即是“仰慕”。没有别的愿望,希望见佛,只是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一念心之外,什么都没有。
世间做种种好事、种种功德都不如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切善行、善事,我们随缘做,绝不攀缘。攀缘是有意想做,则此心已经掺杂。随缘是愿力做,就是遇到就做,未遇之时,念头都没有。遇时做了也不想,这是随缘。纵然做一切善事,心地清净,心里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改变,决定没有掺杂。善导大师说,“杂善之心,也成往生障碍”。杂一切善念都成往生的障碍,何况杂一切恶业,更是重障。杂善业念佛,将来三善道受生,出不了轮回,来生得人天福报。杂恶业念佛,还是堕三恶道。只要夹杂就不出六道轮回。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对无朽的开示,我们印在佛卡的后面,非常重要。念佛不可以夹杂。善导大师讲得很好,我们今天遇缘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许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劝你,单念一句佛号不行,单念这本《无量寿经》不行,还要读诵大乘,还要加点禅观,再加持咒,这才行。这些人的话能听吗?不能听,听了就上当。不要说眼前这些德高望重的大德这样教我们,我们不能听;善导大师讲,甚至“地前”的菩萨来告诉我们,不只一个人,无量无边的菩萨异口同声都这么说,我们也不能听。更进一层,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也异口同声这么说来劝你,还是不能听。最后讲到极处,十方无量无边的化佛也异口同声来说,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法门不是真的,我们还是不听。这样的信心才真的清净坚定,决定往生,决定不动摇。
我从香港带回一本《观无量寿佛经》的好本子,最近把它影印流通。将来这部经讲完,我们把《观经》好好给诸位细细说一遍,所有的疑惑就会断得干干净净,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善缘。大师说得很好,每个人的根性不同,爱好不同。我喜欢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决定成就。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他讲得非常圆满,教你如果求解研经,可以研究很多种,没有关系,帮助你开智慧;但是行门,只能一门深入。解可以多门研习,行则决定一门。如果掺杂其他的行门,决定成障碍。
我们根性不利,智慧没开,何况还一身的罪业。所以,不但“行”要专,“解”也要专。因为经论看多了,佛在这部经上这样讲,那部经上那么说,未能圆解,则生怀疑,反令信心动摇。殊不知,这部经是佛对我说的,那部经是佛对那个人说的,那个人根性跟我完全不同。你有能力听,听了不动摇,固然很好;要是听了信心动摇,不如不听,不如不接触。所以,要晓得“回头”,不但能在世法里回头,在佛法里也回头。从前我喜欢很多法门,喜欢很多经论,现在也都放下了。
净宗第一大善知识,确实是印光老法师,凡是接受他的教导,依照他的教训奉行的,没有一个不往生。台北李济华居士是印老的学生,李炳南也是印老的学生。凡是亲自听他教诲的,差不多都有成就。印老教人,就是要你“老实念佛”。他不赞成到处跑道场,甚至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他的学生去看他,都被他喝斥。他问来看师父的人:“你们来干什么?”“我们来看看师父。”“师父你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浪费精神、浪费时间!到寺院来供养,浪费金钱,为什么不在家里老实念佛?”这是真善知识语,是真正教你专修,一心称念。
此处讲的“一心归依瞻仰”,是世尊真实教导我们。心里尊敬的、仰慕的只有阿弥陀佛。这样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功。你尊敬的人多,尊敬的佛菩萨多,问题就来了。喜欢的经论、法门多,障碍也来。虽然很精进,也断恶修善,来生的果报,则是人天福报。享受人天福报,一百个有九十九个迷惑颠倒。没有福报的人,受苦难的时候,还有一点道心。福报现前,道心就没有了,就被迷惑。贪、嗔、痴、贡高、嫉妒都起来,就无时无刻不造罪业。正如《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此乃一针见血的话。这样的心行,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拜三千拜佛,也不能往生。由此可知,修行不在形式上,要重实质,就是心地真诚清净。除西方依正庄严之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这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是世尊在此教我们“一心归依瞻仰”;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相通。世尊把修学的方法为我们说出来。
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
世尊讲经说法时,大众无须言说,只要起心动念,阿弥陀佛即知晓。阿难与大众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见到大众。所以,当世尊把修学的方法说出来之后,阿弥陀佛掌中放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本经讲的十方佛,《阿弥陀经》讲的六方佛,一切诸佛世界,在弥陀光明普照之中,让与会的大众看得清清楚楚。一切诸佛刹土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看得很近,“如处一寻”。“一寻”是八尺。如同面对面一样的清楚,这是世尊跟弥陀…
《无量寿经讲记 礼佛现光 第三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