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跟你相比。
“出生善根”,此“善根”是诸佛菩萨的善根。无量无边的真实善根都从这里发生出来。所以,第一善根就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成佛作祖。这个功德利益多大!
下一句是讲“破魔”,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消灾、消罪业。远离魔障,也要靠这句佛号。虽然佛法许多的法门,经咒、忏悔都有力量消灾免难,但是集一切经咒、忏悔的力量,都不如这一句佛号,这是前清乾隆时慈云灌顶法师所说的。他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告诉我们,罪业深重的众生,深重的罪业是任何经忏力量都消不了的,唯独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彻底消除。灌顶大师能说出这一句话,很不简单。他要不是真正过来人,彻底了解名号功德,这一句话说不出来。所以,我们有业障、有罪业,甚至常常有魔来扰乱,用什么方法克服?“老实念佛”。
现在国内、国外,遇到魔扰乱的人很多,一年比一年多,我见到很多。这些人非常可怜,想摆脱,摆脱不了。我们教他“老实念佛”,他也不一定能做到,念佛也没用处,魔还是一样来扰乱。因为不老实念、不专心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样念佛没有用处。要用清净心念、真诚心念、大慈大悲心念,感应就不可思议。心地最重要的是清净。魔怎么找来的?就是因为妄想太多,魔才来找你的。魔为什么不去找别人,单来找你?妄念太多,特别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有这些妄念,很容易著魔。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不得不提防的。
“尊重奉事诸佛”,这句话在极乐世界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每天去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承事供养。我们现在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读《无量寿经》,对于极乐菩萨生活状况略知一二,也无限向往。我们看了要怎么做?只要真正能尊重奉事阿弥陀佛就行。阿弥陀佛不在我们面前,怎样尊重奉事?这一本经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世尊的转告,就跟弥陀亲自教导我们没有两样。我们果然能依教奉行,就是尊重奉事诸佛;因为一切诸佛没有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没有不尊重阿弥陀佛的。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世”是世间。极乐世界的菩萨平常生活的空间非常广大,并不限于极乐世界。他们每天都往来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就晓得他们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居无定所,没有一定的住处。正如《金刚经》上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们无所住处,住无所处。生什么心?“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所以说“为世明灯,最胜福田”。
“灯”喻破暗。“暗”是表众生愚迷,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真假、是非、善恶,往往颠而倒之,这就是“无明”。佛菩萨出现在世间,苦口婆心为众生讲解、指引,我们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清楚是非、善恶、利害,好比是明灯破暗。
“福田”,众生要求种福。众生不能没有福,没福就很苦。古圣先贤常常教训我们,祸福是循环的,一定要认识清楚。今天我们表面上看,是有财富,是不错,但仔细观察,财富要建立在“德行、智慧”的基础上,才是真实的财富。所以,福下要有德。我们今天有福,下若没有德,福报不能长久。福报要长久,一定要“积德”。德要厚积,所以佛法中福跟德是连著讲的,“福德”。不可以只求福,不修德。因此,种福就非常重要。
真正的福田是佛法,不是形式的佛法。台湾到处寺院林立,是形式。真实的佛法是觉悟人心、觉悟人性。如何教广大的群众真正觉悟,福田要从这个地方种,才晓得最胜的福田是宣扬佛法、传播佛法,是弘法利生的工作。我们要参与这份工作。
今天科技发达,对于佛法弘扬,带来不少的便利。录影带、录音带、CD光碟大量的传播,产生很大的效果,这是最胜的福田。最殊胜的福田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可以种。
“殊胜吉祥”。“吉祥”是消灾免难。“堪受供养”。这些菩萨们应当接受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的供养,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福田,是真正从事觉悟大众的工作。真实功德里最真实的就是这几句。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是菩萨教化众生的态度。“欢喜”、“赫奕”是形容火烧得非常猛、非常炽盛,形容他法喜充满。喜从何来,为什么这么欢喜?看到许多众生觉悟,真正回头,佛菩萨欢喜。喜的是一切众生真正肯接受佛菩萨善意的劝导、教诲。“雄猛无畏”含著无限的善巧方便。一味雄猛无畏的态度,不能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要千变万化,这样才能契机、契理。“雄猛无畏”就是无论那一类的众生,善良的、凶恶的、残忍的,都有方法教导、都有善巧接引,这是形容他的“威德”。
“身色相好”。“色相”也是摄受众生的方便。不但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喜爱相好,十方世界大致相同。因此,诸佛菩萨有些时候示现求福报。“相好”是福报,是修善心善行得来的。佛菩萨不是自受用,而是他受用,希望以相好接引众生、摄受众生。所以,虽然是百劫修福,目的还是为度众生,不是为自己,跟我们凡夫心态完全不同。凡夫是为自己,菩萨是为众生。
“功德辩才”。“功”是指修行的功夫。简单讲就是三学、六度,这是功夫。修行有功夫,当然就有收获。收获就是“德”。所以,功德的“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修戒就得定;修定就得慧;修慧就得方便、得辩才。你有“功”,自然就有“德”,功德一定要自己修。“辩才”是功德圆满成就之相。圆满成就之相是戒、定、慧。从慧产生“四无碍辩才”。
“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此是总赞叹。美好而没有丝毫缺陷,中国人称之为完人。诸佛菩萨确实称得上是非常完美之人,找不到缺陷。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很难得。世尊为我们说出西方世界菩萨们的真实功德。下文是诸佛赞叹为作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讲的话完全正确。这样的经典到那里去找!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常”是时常,几乎是每天。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于西方世界的菩萨特别赞叹。赞叹西方世界的菩萨就是赞叹阿弥陀佛,因为这些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赞叹学生就是赞叹老师,是老师功德成就的、老师教学有方。这一点,我们要多想想,不能轻易看过。
诸佛的赞叹,意义圆满到极处,称他是“究竟菩萨诸波罗蜜”。“究竟”是圆满。菩萨行之中,没有一样不达到究竟圆满,这是真正难得。“诸波罗蜜”是大乘经里常说的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行”是行门。“万”是形容词,不是数目,就像四弘誓愿里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万”就是无量的法门。菩萨所修无量法门归纳起来,不出六大类,就是我们讲的“六波罗蜜”。每一类所包括的法门都是无量无边。“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文是“究竟圆满”之义。他们都修到究竟圆满,这句话诸位听了,不晓得作何感想?如果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义,一定会下定决心,非去极乐世界不可。
要晓得,“究竟菩萨诸波罗蜜”是什么人才做得到的?佛在大乘经说,法云地菩萨、等觉菩萨才能做到。恶道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境界。所以,净宗法门是“最难信之法”,许多菩萨听到都摇头不相信。菩萨修到法云地、等觉,要经历三个阿僧祇劫,这是佛的方便语。《华严经》上讲的真实语,是要修无量劫,才能到这个地步。怎么只念几天佛,往生就得到?菩萨怎么能服气!人家修无量劫才修到,你念几年佛,往生就得到。这话是佛说的,还有十方诸佛作证明。
难怪夏莲居老居士在这本经会集完成之后,他写了几首偈,会校《无量寿经》敬题三偈,第三首末后:“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这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确实是万亿人中一二知。
李老师当年讲经曾说,不求带业往生的人是“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狂妄”就是精神病,不正常。正常的人那有不求往生的道理!实在是太难得了。这句话的意义非常深,非常真实,非常难得。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
这句话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生灭是两边,不生不灭也是两边。两边不住,中道不存。菩萨到底在那里?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菩萨就现身。菩萨长得什么样子?菩萨没有一定的样子,“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他是什么样子,他就现什么样子,随众生心现相,他自己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自己若有念头,就有一定的相,就不能千变万化。自己没有念头,所以他的相能随众生心转变。
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行遍道场”。“道场”指一切诸佛刹土。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远二乘境”,永远不会堕落在二乘。二乘人自利而不利他;菩萨完全利益一切众生,舍己为人。以上这几句是诸佛的赞叹,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以下是总结。
阿难。我今略说。
本经前半,阿难尊者是当机者。这一部经是阿难代我们启请的。佛教阿难也就是教我们大家。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代表。佛说“我今略说”,就是简单的介绍。
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这句话非常重要,证明刚才所说的没错,从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悉皆如是”。
“所生菩萨”是指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西方极乐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没有人天,也没有声闻。经上有的时候说人天,有的时候说声闻,都是比喻。经上讲得很清楚,交代得很清楚。极乐世界不但是纯一菩萨,而且是纯一“普贤菩萨”,这是无比的殊胜。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修普贤行,所以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如果细说,实在说不尽;这是略说而已。略说几句就令我们非常向往,能令我们信心不逆,下定决心非去不可。对我们而言,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好处,这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其他法门里也找不到。纵然其他法门里有,但是难修,一生中未必能修成功。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只怕不肯学;如能信愿持名,肯学决定成就。
《无量寿经讲记 真实功德 第三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