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什么,是反对分析本身,还是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反对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
现在谈谈我们对手的主张。按次序一个一个来,第一个我们的对手,实际上应该是主张自生的,自生是什么主张?。为什么月秤要反对分析的结果,他不是自己认为胜义谛,就不接受胜义谛很多的东西。这是他跟很多对手最大的不一样,月称菩萨并不反对胜义谛,他说在胜义谛里,实际上没有任何的东西在那边。对手经过分析,你应该发现胜义谛,他的对手说经过胜义谛以后,任何东西有什么在,不管你发现什么,只要有东西在,月称就不能赞同。
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可以让我知道,你对中观是不是了解。月称是不是说不允许你去分析?他说什么?如果说你继续分析的话,找不到任何的东西。月称菩萨从来没有讲不允许你做分析,或者说分析是一种罪恶,他从来没有这样说。以月称菩萨的理论为基础,我们怎么修持呢?我们现在修菩提心,我们怎么修菩提心,我们又怎么知道修菩提心可以让我们成佛呢?(答:不要分析,就去做。)很好。如果你讲的角度对的话,那是不错的,如果你讲的角度不对,那就不好了。假如我们的角度不对,几乎跟信神没有什么两样,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去分析,所有的东西都会毁坏掉,但是,为了众生,你非要成佛,你的责任就是这个。你现在有的是什么呢?你有一个目标,目标是要成佛,你也有修持的方法,就是道,道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你也有一个修持的结果,就是你的佛性,这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你有我们说的根、道、果,三者你都有。所以月称并没有说你不能分析,几乎像菩萨说你不能问上帝任何东西,这个修持到底怎么样能够发挥作用呢?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要表达出来可能很难。(答:做,但是同时要有空性的见地。)
月称菩萨有没有鼓励我们去分析菩提心?(答:没有。分析又不分析,在分析跟不分析的中间,再分析跟不分析。)这个恐怕做不到。你把刚才的答案放在心里,月称有没有鼓励我们分析?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分析,到后面。你这样讲还是像瑜珈师的,你像哲学家,像班智达的方式回答。(答:当然要分析,不分析怎么知道有佛性。)这个答案前面一半是对的,后面一半的理由不对。月称当然鼓励我们分析,因为月称要我们自己发现,就算是菩提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已经讲了,就像梦幻一样。问题是出在,如果你经过分析以后发现,菩提心经过分析以后有什么东西剩下在里边,这个月称菩萨就不高兴了。当你在修持菩提心的时候,你经过分析,你发现其实背后什么都没有,月称菩萨会说,这样才真正证悟到了究竟的菩提心。
佛当然有无数无量的功德,昨天我们讨论了功德里面的实例,最后做结论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已经把佛的各种功德讲完了,所以停止了,不是这样的。在结论的时候,佛和菩萨有两种功德。第一个,是甚深的空性,另外一个就是菩萨的无量的庄严,比如布施、持戒等等。佛成佛之后,为了要救度众生,再次化现在三界之中。比如从天界下降,出生在王族,好象在摩戒托这个地方证悟到最后的真理,成佛。这种讲法当然是非常大乘的。为了解除众生对于贪等等的执著束缚,让他们升到天道、成佛,所以讲了无数无量的法门。
佛为了要带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众生,这些众生具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烦恼,所以讲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在无数无量佛所说的法里面,我们所在的地方,我们所知道的叫做三乘。下一个记诵,但是因为一切的现象只有一位,就是空性。只有正悟到空性,才能把我们从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实际上只有一乘,佛实际上讲的只有一乘。这个佛是平等教化了所有的众生,这算是最伟大的大圣。但是,众生有五浊,其中有命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虽然众生一直受到五浊很深刻的影响,但是佛从来没有一刻丧失他的慈悲。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化身。因为在以前,身为菩萨的时候,发了各种誓愿要度尽众生。虽然只有一乘,但是佛显现出无数无量的方便来教化众生。很多众生非常懦弱,当众生非常害怕的时候,告诉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用这种方式鼓励众生。同样,佛以同样的方法来教化、鼓励众生。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佛就会带领他们走向唯一的一乘,或者是唯一的目标。
下面这个记诵也是非常有名的记诵,经常被引用。这个记诵很特别,讲了两件事。我们认为历史上出现的,比如色身的佛,由于佛的悲心,如果我们计算一下佛成佛的次数,都是无数无量的。三界的尘土可以一个一个算清楚,但是佛成佛的次数算不清。为什么要一次一次地成佛,难道有更好的成佛的境界,要一直这样去达到吗?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记诵的最后一句说“难此秘密为常说,这个秘密是我们不知道,没有办法说的。经过前面讲这么多佛的色身,怎么样成佛,无数次的成佛,我们怎么向佛祈祷,谈到内在的佛性。佛性不只是佛有的,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在我们成佛之前,甚至到现在,佛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记诵的最后一句,实际上是月称菩萨讲佛性的,他说这是一个秘密,是没有办法说的,这样里形容佛性。最后这个记诵谈到佛的色身和佛性,这个记诵讲了很多的东西。
比如我们都有佛性,佛性一直都在那儿,佛性有很多的化现,其中一个就是虔诚心。虔诚心所投射出来的东西,也许会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佛像。因为你有这样程度的虔诚心,所以你当时可能会拿一片树叶盖在他的头上,不要被东西弄脏了。可以看出来,佛性在这里发挥作用,佛的色身也发挥了作用,两者结合在一起。佛的色身实际上随时随地准备要做一些什么东西,发挥一些什么作用。
下面三个记诵,等于反过来完全讲不同的东西。直到所有的众生都成佛,这个记诵月称跟菩萨讲,在所有的众生没有成佛前,智慧就像是佛的母亲一样,佛是由智慧这个母亲所产生出来的。你是由智慧所生的,照顾你的人,带你的保姆,是慈悲。你也誓言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这样你如何能够入于寂灭。这个记诵讲你不能入灭。
下面这个记诵,世间的众生一直在吃着愚痴,这种就像是一个母亲看着他的独子,刚刚吃下有毒的东西的感觉是一样的。因为这些众生一直都不停地吃有毒的食物,所以佛说你不能入灭。
第三个记诵,没有智慧的人,一直执著在或者有或者无,或者生或者死,痛苦以及恶行。因为你具有这种超越存在或者不存在,有无的悲心,超越过痛苦和快乐,超越过轮回涅磐,所以实际上没有什么叫做成佛。
最后三个记诵,实际上是月称讲给佛听的,这个讲法非常特别,第一是用印度当时的习惯,印度有一种种性,你出身在哪一个种性,就从事哪一种工作。第一个记诵,佛是由智慧母亲生出来的,生出来之后也不是说没有管理,你的保姆就是悲心,慈悲是你的保姆,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入灭,因为你是来自这样的种性、家族。第二个记诵,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允许你入灭,因为世间都在吃毒,你没有办法入灭。第三个记诵讲根本没有入灭这回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本书很有意思。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一本书都会敬礼一个对象,一般是敬礼诸佛,这本书没有敬礼诸佛,它是敬礼悲心。到了最后,才是一样的,最赞许的还是悲心。
我们以菩提心帮助别人,但是有的时候会越搞越糟,怎么样用智慧的方式以菩提心帮助别人?
回答:一直到我们能够证得见到位,在这之前,我们不管做什么,总是会给一些人惹麻烦。第一,我们的智慧很不成熟,我们同时也没有究竟的智慧。所谓方便,我们也没有真正的方便的法门,只有有关方便,我们有这种概念罢了。谈到不要让别的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或者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让人家不舒服,这很不容易。 所以,像我们这种菩萨,也就是受了菩萨戒的菩萨,在我们修道的过程里,在目前我们的状况里,最安全的一个修道的方法就是愿菩提心。龙青巴有非常出名的著作,叫《龙青七宝》,其中有一个叫“口诀宝”。在我们现在的程度,根本谈不到帮助别人。至少我们要有意愿去帮助别人,因为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至少能够帮助我们不去伤害别人。龙青巴的化身是吉美林巴,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一直到你能够完完全全除掉自己自私的那一天,这之前你所帮助别人,只不过是演一场戏罢了。
回答: 如果你是一个大乘的修行人的话,要有意愿去帮助他们。或者你可以修一种修心的方法,中文叫收放,把别人不好的拿来,把好的给别人,或者叫自他相换。如果你是比较小乘的、上座部的修行人的话,你就可以让你的病人种下一些种子或者是习性,怎么样让他看佛像,或者是念佛给他听。
如果你是金刚乘的修行人,你就应该介绍给他看,让他知道,他所见的一切的象,包括他所害怕的象,完全是本性所显现的,这个很难。不用谈了。第一个大乘的办法最简单了。
假如总结一下,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有两个层次、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见地,第二个阶段是实际修道。在建立见地的时候,月称说不能分析相对的真理,因为当我们谈到相对真理、究竟真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见地。但是相对的真理去分析他,整个就破坏掉了,所以说没有办法建立起这个。月称对于相对真理的态度,就是不去分析。但是,在修道上,我们鼓励大家去分析。为什么呢?因为修道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你对于这些东西的执著。
最后这个记诵是回向。由解释龙树的见地,得到的一切殊胜的功德,我的发心就像是天空这么蓝,完全不受各种烦恼的遮蔽。或者说我的动机就像是龙顶上的摩尼宝珠一样,我愿意以这样的功德来回向,愿意以一切组合的现象,还有众生能够证悟的真理,证得究竟的大乐。《入中论》的作者月称是最上乘,最高的教法,他的智慧不受任何的干扰,他的慈悲永远是现前,他为了要表现他已经脱离了认为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执著,他曾经在墙上画的乳牛能挤出牛奶。月称说,我是一个这样的人,是由我写的这本书。
现在念的回向,是由一个叫圣贤的人所写的记诵,这个记诵多半是佛说的。
第一个记诵,声闻缘觉是从佛生的,佛是菩萨生出来的,而菩萨是从大悲心、无二慧和菩提心所生的。
第二个记诵,佛广大的结果是由大悲心而产生的,大悲心在刚开始的时候像种子,中间的时候像我们耕田、浇水,到最后的时候,我们受用大悲心的结果也是悲心,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悲心开始的,悲心在中间。月称在这本书的最先,先敬礼大悲心。
学习《入中论》大概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少数几个可以让我们拿到保险的办法。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由月称、我和各位一起走过的《入中论》的旅程已经走完了。我认为总有一些功德是可以回向的,我们应该回向无数无量的众生能够正得《入中论》里面所讲的道理,希望各位能够长寿、富裕、有智慧、有慈悲、经常冒险!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