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听,也希望日本真正有志之士到我们学院来同学。这是真正续佛慧命,利乐有情,如此方能庄严佛国土。
二、仁慈博爱
这次我在日本见到九十七岁的中村康隆老法师,他跟我们讲开示,说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创始人,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老法师跟我们所想、所讲的完全相同。
我提倡宗教教育,在全世界团结各种宗教,依什么理论?“仁慈博爱”,这是智慧,这是德行。“仁”,有人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慈”,慈悲。慈悲跟爱形象一样,根源不同。慈悲是依智慧,一般人的爱是依感情。换言之,智慧的爱、理智的爱就是慈悲;凡是感情的,称之为爱。所以,爱会变,慈悲不会变。
“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教学的中心理念。佛法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基督教、天主教讲“神爱世人”。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在每一段经文前面都冠上“阿拉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所有宗教教学的中心都是仁慈博爱,爱的教育!我们要把仁慈博爱落实,中国古人所说的作圣之徒,徒弟就是学生,我们要做圣人的徒弟、学生。
一个仁慈博爱的人怎么会伤害社会、伤害众生?蚊虫、蚂蚁都不忍心伤害,还会爱护、帮助它,何况是人物!这是世间所谓“真善美慧”的教学。我们不能舍弃仁慈博爱,舍弃了,世间哪有不乱的道理!何谓道?一切顺乎自然是道;违背自然,就是非道。佛法讲随顺自性、随顺性德,这是大道;违背自性、违背性德,就是造业。
何谓自性?何谓自然?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乎自然,这是道!人伦的自然秩序是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关系是自然的,自然就是道。遵守自然的法则,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就是德。八德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另一种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古圣先贤没有不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
我们的生活也要顺乎自然。现在人起了个妄想,想“人定胜天”、“我要改造大自然”。你要胜,你跟天斗、跟大自然斗,结果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变成了天灾人祸。人何以会有这个妄念?没有接受圣贤教育。因此,天灾人祸是自作自受,不是没有原因的。
佛法讲得很深,一般人不太能接受。佛法讲水灾是贪心变现的,火灾是嗔恚心变现的,风灾是愚痴变现的,地震是傲慢不平变现的。外面环境是随著心在转,佛家常讲“境随心转”,心是宇宙的主宰。你的心善良,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的心充满了贪嗔痴慢,什么灾难都来了。自己还怨天尤人,不知道这个业因是从自己不善的念头与行为上产生的,把责任都推到外面,说这是自然灾害,不是人为的,自己造作业因,自己完全不负责任。
这个道理深,一般初学的人很难接受,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晓得此原理,再看佛经上所讲的,你就会认同。
三、净宗学院
这一次我们在日本比睿山参学,听说从前日本的祖师大德在山上修学,期限最少是十六年,十年基础教育,六年专科教育。这与我办“净宗学院”的想法吻合,他们是十六年,我现在要求九年。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的人,这不能不留意。
“净宗学院”的课程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用两年的时间来学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这是第一福。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这是第二福。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第三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么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么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典是“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补充的内容有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即更详细更深入的为我们解释。《阿弥陀经》的经文不长,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苦口婆心,一而三、三而四的劝导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最后还举出六方诸佛赞叹(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讲十方佛赞叹)。因此,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求生净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恳切的劝导我们,真不容易!这是净宗三经。如果在一般讲经附带介绍净土的,在《大藏经》里至少有一百多种。
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即《四十华严》最后一卷,称为“净土四经”。他这个做法非常正确,因为《无量寿经》一展开,第一句就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才晓得净土法门与普贤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西方极乐世界诸善上人修什么法门?统统是修“普贤大士之德”。
乾隆年间,彭绍升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居士,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他把《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与《华严经》看成完全平等,只有内容说多、说少不同而已;《无量寿经》是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广说、是细说。
我这次在日本,有一位日本法师问我:“法师,你一生学净土,为什么讲《华严经》?”我就告诉他:“《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他听了点头说:“我听人家有这种讲法。”所以,将《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附在三经之后很圆满,也很有必要。
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了“净土五经”。我看到印光大师这个做法,我有了悟处。
往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楞严经》是我主修的一门课程,我自己也讲了好几遍。印祖这个做法提醒了我,所以我对《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特别用心观察,真的被我看出门道了。在过去我没有留意到,总感觉“二十五圆通章”中观世音菩萨第一,这是特别法门。而疏忽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不晓得这也是特别法门,也是第一。
二十五圆通排列是有顺序的,依照顺序排列是普通法门,不依次第排列是特别法门,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很容易看出来。它排列的方法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加起来总共是二十五。六根的第一位是眼根,第二位是耳根,接著是鼻、舌、身。“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属于根大,如果按正常排列他应该排在第二位,但是他排在最后,这太显著了,一下就看出他与众不同。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属于见大,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要是按照顺序来排,他应该排在第二十四位。最后一个是“识”,识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最后,他在弥勒菩萨之前。但是实际在经典上看,他是排在弥勒菩萨后面,这个对调的幅度太小,粗心大意的人不容易发现。所以我看到二十五圆通章有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
既是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不放在第二十五,放在二十四,而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放在最后?这个问题,文殊菩萨在“拣选圆通”时为我们解答了,即“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因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跟娑婆世界众生非常相应,也就是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听得最清楚。观世音菩萨善用耳根,娑婆世界的众生也善用耳根,所以将最契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放在最后面。何以又将大势至菩萨也列入特别法门,摆在第二十四位?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方法能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机。既然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机,当然包括我们。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我发觉这一章经文是净土宗的心经,功德之殊胜决不在《般若心经》之下。《般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经,精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五经一论的精华,不要看它字少,境界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它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
《往生论》是天亲菩萨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天亲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宗修学依据的经论到此地可以说是大圆满,不必再附带其他的了。
顾名思议,净宗学院是培训净宗修学弘法人才,所以我们有两年“净业三福”的基础教育,后有三年正科教育,学习“五经一论”,净土宗所依据的经论统统都要学习。再有四年的时间,在五经一论里专攻一门。九年下来,你可以学习净宗,弘扬净宗,也可担任净宗的教学,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是办不到的。我把时间已经缩到最短,不能比这个更短,更短决定不能成就。九年不下山,没有寒暑假、没有过年,没有这种恒心、毅力,你怎么能学得成功!
四、中国文化世纪
早在七十年代,世界知名的学者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经在日本与池田先生有一次很长的谈话。此次谈话记录发表了,我看到中文的译本。他们谈到二十一世纪社会非常纷乱复杂,极度不安…
《2002年参访韩日专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