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02年参访韩日专刊▪P9

  ..续本文上一页斯兰教的《古兰经》讲是“阿拉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总归纳起来,“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创始人教义的中心点。如果我们能学到仁慈博爱,再将之发扬光大,对于不同的族群、国家、宗教与文化,我们用一种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关怀,真诚到极处一定能感动人。今天我们在全世界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用真诚心去感化。

  首先,我们要肯定宗教是社会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教学是活活泼泼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当然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所以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现代化与本土化。以佛教为例子,佛有没有形相?没有。在日本看佛像,佛像像日本人;在中国看佛像,佛像像中国人;在西藏看佛像,佛像像西藏人;在泰国看佛像,佛像像泰国人,这就是本土化。懂得本土化才能契机,才能度那个地区的众生,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经典是不变的,而注解要能适合当时人们的需要。在中国,唐朝注解适合于唐朝人;到宋朝,宋朝人又重新注解,因为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宋朝人参考唐代的注解做出新的注解。到了元代、明代、清代,各个时代的注解都不一样。

  在现代,如果讲经还用古代的那一套,肯定没有人愿意学习,所以今天我们应当把经典做二十一世纪的新说法。虽是新的,还是根据从前老的来讲。譬如一棵老树,年年发新枝、开新花,年年有新叶子,但新的花一定是在过去枝叶上长出来的。所以,这个学问永远是新的,不会落伍,不会淘汰,永远都在进步,这在佛法讲“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这才是真实的学问,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因此,圣人的教诲都是相同的。

  信仰宗教的人,都肯定宇宙之间有一位真神。在佛法不称作“真神”,称作“真如本性”。《华严经》讲,这个世界、众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宇宙、生命的来源,是同一个根源。譬如地球这么大,生活在每一个地区的人,彼此不相往来,圣贤人有义务去教导他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处,如何与天地鬼神相处,这几乎是所有宗教教育的教学内容。

  因此,他能分许多不同的身分、不同的形状,说各个不同文化的言语,并有不同文字的表达方法。而他的内容、方向、目标是圆融的,都是希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天地鬼神能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样一切冲突自然化解,和平落实了,繁荣、兴旺、幸福与美满才能降临到每一个众生的身上,包括他的家庭、事业以及环境,这是我们肯定的。所以,从这个理念出发,宗教是一家人。

  这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如果我们做为一个宗教徒,能熟悉自己的经典,真正明了自己宗教所讲的理论,教主教导我们应当如何处事待人接物,问题就化解了。所以,宗教的冲突,可说是起源于对自己的宗教没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其他宗教是一无所知,彼此又不相往来,就免不了发生怀疑。从怀疑产生误会,由误会提升变成不能接纳,摩擦就无法避免了。所以,中国古人常讲“通”,所谓“政通人和”,最重要的是沟通。如果常常往来,常常做朋友,不但我了解自己,我也了解别人,这样冲突就能化解。

  过去我讲经也常说到,这个地球、社会像一个人的身体。我们都是地球人,生活在这一块土地上,都是一家人。我们希望每个国家、族群、宗教都是第一,没有第二。就像一个身体,不同的国家、族群、宗教是身体不同的器官,佛教是眼睛,基督教是鼻子,伊斯兰教是耳朵。如果说我只爱我自己,其他都不要了,那只有眼睛好,鼻子、耳朵都坏了,这个人就生病了。所以,一定是每一个宗教都第一,每一个族群都第一,每一个国家都第一,我的每个器官都第一,身体就健康。

  再扩大到整个宇宙,我们要求宇宙和谐,宇宙平等,宇宙一家。有如此大的心胸,才真正能做到彼此互相尊敬,平等对待,互助合作,这个宗教教育才能落实。由宗教教育可以恢复到家庭教育,学校的道德教育,社会的伦理教育,事在人为,这需要真正觉悟的人,一起团结起来做这项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真正热心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我们非常尊重,希望把这个力量结合起来,产生一个改变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和平的力量。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宗教密切往来,互相交流,诚心诚意做朋友,彼此互相了解。从根本上来讲,最好能联合到全世界的宗教领导人、传教师,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宗教大学,每一个教成立一个学院,将来在全世界从事于宗教教育的工作。所以,确实变成了一家人,就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幸福与美满。

  在大学里面,教授要教导学生如何化解冲突,促进和平。但若单单教导这几个学生,是收不到效果的,所以学校应当要有“远程教学”,就是有卫星电视。老师在卫星电视上课,学生则是全世界的宗教徒。这样能唤醒、觉悟一般信仰宗教的人,这是安定社会、促进世界和平极大的力量。我们现在也正努力在做。

  战胜别人不是英雄,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战胜自己的不善知见,才称作“大英雄”。佛经教导我们,我们的心善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我们的心不善看一切人都不是善人,佛法讲“境随心转”,外面的境界确实没有善恶。譬如说我喜欢这个人,但是另外一个人很讨厌他,可见得这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佛菩萨的标准是佛菩萨没有自己的标准,他把自己的标准放弃了,所以他平等了。如果说自己设立一个标准,就永远与许多人事物对立。我们要把所有标准放下,让自己的心与虚空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样我们与最高层次的神明能平等相处,和睦对待;与畜生道、地狱道也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多么自在!这是圣贤教导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学习,要从自己本身去做到,能爱一切人。

  我这次讲的《八大人觉经》,里面有“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决定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要让自己的心真正做到纯净纯善,在这个世间没有冤亲债主,没有对立,这一生过得多幸福、多美满!所有宗教的经典都是这样教人,问题是我们自己要能信、能理解,并认真去做,这才是真正接受圣人的教诲。如果学了之后做不到,就很对不起教主,对不起圣贤一番教诲的苦心。

  我们在新加坡帮助所有宗教做慈善事业,当初有些佛教徒不理解,批评佛教徒布施供养法师的钱拿来供养其他宗教。我解答说:佛教我们做慈善事业,我现在没有做,别的宗教做了,我们拿钱到那里去供养,等于是我们投资。譬如他们到非洲救病苦的人,他们有医生和医疗队,我们送五万元美金给他们做医药费。他们缺少救护车,我也送了一辆救护车。他做、我做是一样的,何必要分彼此?这种分别是错误的。所以,慈善救济苦难众生的事业,一定要合作。

  我们在新加坡举行温馨晚宴,在澳洲也举办温馨晚宴,我们接待这些贫苦的老人,每个星期请他们来吃饭。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谈宗教,只是无条件的供养,无条件的照顾,安慰这些老人。大家心里欢喜,感到他们一生当中,从未遇过这样亲切、和睦的团体,这就是回馈。我们尊敬别人,别人尊敬我们;我们爱护别人,别人爱护我们;我们帮助别人,别人帮助我们。所以,得到政府的赞叹,也得到民众的欢迎。图文巴是澳洲最保守的基督教的一个区域,我们在那里能做成功,就是把教义付诸于实际生活,绝对不是空谈。

  石井先生刚才有一个问题,我还没有回答他,他问到:“对于不同的宗教,如何能容纳?”佛法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里面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派其思想与言行,是否与《圣经》相应。如果相应,我们能接受;不相应,再好的宗教也不能接受。守住这个原则,问题就化解了。

  贰、后记

  一、参访获益

  我这次去日本参学有两大收获。第一、这些年来,我心目当中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教人都是佛菩萨化身。我有此认知,但是从未听别人有此讲法。九十七岁的中村康隆老和尚对参访团三十几人的开示中讲得很清楚,所有宗教的创始人、神圣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听了很欢喜,他给我印证。我们团结全世界宗教,肯定所有宗教教学的宗旨就是“仁慈博爱”,所有宗教教学的目标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这些年来做得没有错误,全世界的宗教是一家人。

  第二是修学。我在澳洲办“净宗学院”,教学的期限是九年,前两年是基础教育,德行教育;中间三年是基本教学,学习“净土五经一论”;后四年则专攻一部。这次在日本,比睿山执事长带我们参观祖堂,他说过去日本各宗派的祖师大德们都在比睿山修行,期限没有少过十六年;十年基础教育,六年专科教育,所以十六年不下山。这跟我的想法相同,我要求九年不下山。

  我招收学生的第一个条件:你到“净宗学院”求学,九年不能下山,没有寒暑假,过年也没有放假。你要是肯学,就把心定下来,九年不下山,心定了才能开慧。我访问比睿山时坚定了我这个信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培养出人才。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现在很多人受不了,但是九年不能再少了。我为什么不要求十六年?现在人没有这个定力、耐心,我要是定十六年,可能一个学生都找不到。所以我希望能有十到二十个学生,九年不下山,才能有成就;心浮气躁,决定不能成就。

  前两年要学戒律、学礼;没有礼,儒就没有了;没有戒,佛就没有了。儒家的礼,我们采选修;佛法的戒,我只选《沙弥律仪》。我们把水平降到最低,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要是做不到,你不是出家人,不是佛弟子。末法时期,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很重,我不敢要求太多,只要求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一定要落实做到。

  我把这些理念说给日本人…

《2002年参访韩日专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