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02年参访韩日专刊▪P8

  ..续本文上一页我读过池田大作先生与汤恩比博士谈话的中文译本,他们曾经想到这些问题,并认为全世界这样一个大国,能维持大一统两千多年而不衰,这是中国文化。他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问题,还是“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现在要真正把佛教与儒家教育再兴旺起来,在全世界只有日本与中国还有这个根。所以,我到日本来,主要是了解日本佛教界老人对于汉学研究的状况。希望全世界有共同思想、理念的,能将力量集合起来,把儒佛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这对世界和平很有帮助。这是现代非常迫切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很深的教训,如果世界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毁灭性的战争。今天世界上许多冲突,要是用报复、战争的手段,决定不能化解。报复的思想与手段,只会使仇恨愈结愈深,问题愈来愈严重,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中国与日本在二战的教训,也可以让世人去思考与反省。

  过去中日战争之前,日本与中国佛教界有很多高僧大德,努力希望能化解战争,结果没有能做到。我们今天看到这一段历史,知道他们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

  美国在西方崛起之后,对整个世界来讲,危险性比二战之前还要严重。如果发动战争,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加深仇恨,仇恨的报复会让彼此都感觉非常痛苦。所以,我们希望大家都能觉悟,放弃报复,放弃用武力作手段,能和平共处。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靠宗教的力量,希望全世界宗教领袖能觉悟,团结起来劝导信徒。现在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民,比例很大,我们合作带头来做。

  现在也有不少学校在推动世界和平的工作。澳洲这些年采取开放政策,大量的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进入澳洲,要如何与澳洲人和睦相处,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国家有多元文化部,州与县市有多元文化局,由国家来推动团结宗教与族群,大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现在澳洲学校有计画,明年春天组团到每个国家去访问。昆士兰大学是教授组团,格里菲斯大学是宗教组团,这两个学校做得很积极。

  所有宗教的经典教义,都是讲要以爱心对众生,所以冲突的根本就是自己的内心,是利益自己还是利益别人。冲突问题要从根本解决,根本要是不能解决,枝叶就很困难。因此,我们把爱发扬光大,能爱别人,能帮助别人,世界就和平了。

  我上次来日本,水谷先生为我办了一个欢迎会,净土宗各个门派都到了,以往他们是不往来的。当时我说,佛教不管多少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好像亲兄弟一样,如果彼此不往来,老人心里就难过了。其他的宗教与我们的关系是堂兄弟、表兄弟,所以佛法讲整个宇宙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一家人。

  因此,经典教义要深入研究,如果信仰宗教,不要经典,障碍、隔阂就产生了。而且宗教的教学,实在讲是生活教育,非常实用,不是玄学。

  我在新加坡时,曾经和南非的几位基督教徒一起吃饭,他问我:“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您怎么看法?”我说:“这三教是一家人,三教根据的经典都是《新旧约》。”犹太教相信《旧约》,排斥《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都包容。基督教是相信《新约》,排斥《旧约》。其实都是一部书。但一家人分三派,犹太教是皇帝那一派,以上帝为中心;天主教是皇后那一派,以玛利亚为中心;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我这样比喻,他们很同意。

  又问我:“对阿富汗毁掉佛像,怎么个看法?”佛像是历史传下来的文物,文物都应当保存,因为它是属于整个世界的,是全世界人类共有的,不应该毁掉。他们毁掉佛像是一种宗教情绪,民族狭义的意识,这是对于佛教及自己本身的教义都不了解。他们的神是“阿拉”,阿拉是仁慈的,仁慈怎么会做破坏的事情?

  不同的宗教、族群就像一个身体,身体有很多不同的器官。我比喻佛教是眼睛,天主教是耳朵,伊斯兰教是鼻子,都是第一,世界才有和平。如果说我的宗教好,就好像我这个鼻子好,眼睛坏了,耳朵也坏了,最后还是死路一条。所以,文化是多元的,一定要大家都好,彼此都了解、尊敬,互相协助,这个世界就是健康的,这个社会是和平、繁荣、兴旺,人民过幸褔美满的生活。如果只有我自己,没有别人,决定有冲突,决定有战争,到最后就毁灭了。

  佛教不同的宗派,就像一个大学不同的院系,依据的经典不一样,修学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方向、目标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对不同的宗派都是非常尊敬的,我们也尽一切力量帮助每个宗派,像我们印送经书,不完全是净土宗的,所有宗派的典籍都有印。

  记者:请您再讲一讲您的基本想法?

  净空法师:最基础的就是我们对佛教要有正确的看法。民国初年(西元一九二三年),欧阳竟无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学(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有一次讲演,题目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我从这一篇讲演体会到,佛教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确实是从事这个教学工作四十九年。他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我们在经典上都能看到。他教学的中心,就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个方向、目标,我们走的与一般宗教不同,完全走的是教学,是以经典为主,并以此修养自己的身心,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行为,这就是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就是修行。

  佛讲的经典非常之多,但那时交通不便,传到中国来的是少部分。其实这些经典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处,如何与天地鬼神相处。天地鬼神就是科学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佛经讲不同维次的空间是“法界”。而不同维次空间的来源,是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所以,有很多宗教,特别是印度的宗教,透过禅定的方法,把自己的妄想、念头息住,息住之后,空间就突破了,能看到过去、未来。所以,人无法见到过去、未来,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界限就无法突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实际上都是修禅定,只是使用的方法、手段不同,目的是相同的。

  定律法师:按一般宗教的讲法,佛教是属于多神教,基督教、其他的教都是一神教。对世界和平来讲,请问我们要用什么形式来解释,他崇拜的是一个,但现在互相冲突,而佛教没有这种想法,是非常慈悲的。

  净空法师:“一神教”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多神教”就好像身体有很多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嘴、手、足。部分集合起来是一个,即《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问题就化解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释迦牟尼佛是代表我们自性的仁慈、清净,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净的意思。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悟,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觉悟。所以,佛教用许多的佛、菩萨,代表我们自性的智慧、能力是无量无边的,而无量无边是一个自性。就像一个人聪明能干,在社会上有很多事业,名片一拿出来,抬头有很多,但还是一个人。很多抬头就好像多神,一个人就是一个真神,是这个意思。

  又譬如四大菩萨,地藏菩萨代表孝,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能爱世间一切人;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行,统统落实到生活上。所以,合起来是一个,分开了是四个。现在我们这个理念,对很多宗教的这些领袖、传教师来谈,他们都能接受。佛教经典内容太丰富了,对现代人讲跟古时候讲不一样。古时候人有基础,点到就懂得了;对现代人就要细讲,否则他根本不能理解。

  记者:今天见到师父很高兴!现在世界很复杂,愈来愈混乱,作为新闻界和舆论界,也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情。看到师父这样勤奋,不辞辛苦的工作,很敬佩您!我回去要好好学习,并为您多宣传。

  净空法师:多多指教!

  十四、日本大阪石井牧师座谈会(11/8于日本摄影制作公司)

  净空法师致词: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大众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仔细去观察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他自从觉悟之后,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佛每天都是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与中国孔老夫子当年在世的教学是相同的。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有教无类,真诚热心的教导众生,解决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这是他一生所教学的内容。

  佛所教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特别是对于现代二十一世纪社会复杂的问题,都有原则性的指导,与解决的理论与方法。学佛最重要的,就是把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发扬光大。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寺院就是学校,是翻译经典与讲学的场所。此次到日本来,希望能带动日本的佛教道场,都能恢复讲经与教学。

  中国近两百年来,时局不安定,出家人的素质逐渐往下降,所以佛教教学的工作几乎是停滞的。此次我到日本来访问,看到日本的情形与中国很类似。但毕竟日本与中国还有古老文化的基础,只要有心人来提倡,还是有希望恢复的。

  释迦牟尼佛的理念、精神与方法都非常圆融、活泼,所以我接触佛教之后,自然感到很佩服、很欢喜,佛教确实能做到本土化与现代化。如果不懂得这个精神与理念,这个差距就像代沟一样。如果懂得本土化与现代化,古今中外都能融合成一体,它对于社会就有正面的贡献。

  现代弘法确实比从前要困难很多倍,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于儒、佛、道,要有正确的认识。不仅要理解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儒、道也不例外,再仔细观察全世界,几乎所有宗教都不外乎是多元文化的教学。我们从一切宗教典籍里,找到一个共同点,在佛家讲是“慈悲”,在基督教、天主教讲是“神爱世人”,在伊…

《2002年参访韩日专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