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P5

  ..续本文上一页能为比。《华严》再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这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无量寿经》第一?因为《华严》最后的结果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在那里?《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既然是《华严》的归宿,它就是总归宿、总结论。本经在整个佛法上的分量,我们才明白,这才比出来了。

  我们在讲席当中,又再做一个比较,本经有四十八品,那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怎么知道四十八愿是第一?因为全经所说都是四十八愿的说明,句句话都是依四十八愿而说的,没有一句离开四十八愿,故四十八愿第一。四十八愿里有四十八条,那一条第一?古人比出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这就是“广施功德宝”。第十八愿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这还得了!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这样一层一层较量,到最后方知“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

  我们了解千经万论阐扬的是什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讲的就是“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无边众生开示法藏,也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往往把这一句“阿弥陀佛”看轻了,殊不知功德不可思议。倘若真正了解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狮子吼,那么你每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在狮子吼,自己却不知道。念佛人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心境相应,功德就不可思议。现前你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保佑。你不求他,他自然就来。为什么要保佑你?因为你再过几天,很快就作佛,怎么能不保佑,怎么能不珍惜!你好比竞选中的候选人,而且必定当选。假如不知道名号功德,不知道弥陀本愿功德,那么你虽念,念得不相应。你还是起烦恼,还是有妄念,换句话说,你不老实,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说是非长短。

  很多人来找我,有问题来问我,这些人都不老实,都在打妄想。他如果老实,怎么可能会来找我,问我?他应该是在家里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间断。他怎么可能跑来找我,那会有问题来问我。因为他还有怀疑,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没法子。我告诉他,希望下一次不要再来找我,因为若再来找我,表示你还是不老实,成就就没指望。

  从前印光大师接待他的学生,态度是正确的。经祖师一番开示之后,回家去即老实依教奉行。假如学生过几天又去看看师父,老和尚见你来了,他就狠狠的把你骂一顿,“你来干什么?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浪费钱财。”若说来看师父,老和尚会喝斥道,“师父已经看过了,有什么好看的,不在家老实念佛。”这些话是对的。佛祖希望什么?希望你在家老老实实念佛,不要到处乱跑,杂心闲话。乱跑就是夹杂、间断。功夫不纯,尽管你念了多少年,依然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毛病就出在这里。总而言之,就是不老实。所以,教人念佛,为人讲解这部《无量寿经》是第一等的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我们自己念佛,声声佛号都是为了普度众生。自己成佛道,成了佛干什么?成了佛道,为度众生。我读这部经典,研究这部经典,讲解这部经典,只有一个目的:“希望一切众生对名号功德、持名念佛的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这么一个很单纯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无上的功德宝,它确实能“广度诸有情”。诸有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包括在其中。

  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这两句了不得,不可思议。对本师而言,是前面所发四十八愿,愿愿皆圆满。对我们本人来说,我们效法弥陀,自己的一切愿望也得到大圆满、究竟圆满。依照念佛法门修,确实没有一个愿望达不到的。若是不依这个法门来修,你的愿望都是妄想,是做不到的。做不到还罢了,还要造作许多罪业,这是真的。

  最不可思议的是下一句:“一切皆成佛”。弥陀本愿功德在这一句显示无遗,也就是阿弥陀佛存的是什么心?他的心愿是希望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心是愿,愿是此经,经就是一句弥陀名号,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念佛法门是一切皆成佛的法门。要问名号功德之究竟,简言之,“名号功德”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议!四十八愿的本体就是这一句。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弥陀世尊于发愿之时求感应,为之作证明。若我所发的愿,愿愿都圆满,愿愿都有结果,大千世界所有的诸佛菩萨都“应感动”。怎么个感动法?具体言之,就是没有一尊佛菩萨不极力宣扬弥陀本愿功德。诸位要记住,这就是宣讲《无量寿经》。宣讲《无量寿经》就是赞扬弥陀本愿功德,这是第一个感动。第二个感动,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赞扬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感动的表现。不要说诸佛菩萨一定感动,就是以我们为例,我们真正理解,明白了,将事实搞清楚了,那有不宣扬,不赞叹的道理。

  有人说,“这个我不会讲”。你为什么不会讲?你没搞清楚!你真清楚了,那有不会讲的?个个都会。为什么没搞清楚?你的烦恼没断,妄想没断,疑惑没断,所以搞不清楚。只要你能把怀疑、妄想、执著断掉一分,这个事实你就能明了一分;能断两分,这个事实就明了两分。妄想、执著不断,纵然你天天来听,听上一百遍,你还是搞不清楚,因为你有障碍,被障住了。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前文是诸佛菩萨感动,赞言弥陀本愿功德、名号功德。本句是求诸天梵众的感应。诸天梵众见到这个事实,生起无量的欢喜心来护持、供养,也就是护持正法。前面是诸佛菩萨弘扬、弘法,此地又见诸天护法。表面上看,一切诸佛菩萨弘扬弥陀本愿,弘扬《无量寿经》,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实际上,是护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众生的根本法门,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极力提倡。

  为什么弥陀法门就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法门?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没有我执,没有法执,弥陀与一切众生自他不二,弥陀就是法界全体。一切诸佛怎能不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怎能不拥护?你有我执、有法执,你是凡夫,故得不到护持。一旦你破了二执,你的心境与虚空合成一体,自然得诸佛菩萨的护念,龙天善神的护持。其中道理与事实的真相如是。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偈才说完,立刻就有感应,就现瑞相来证明法藏菩萨大愿决定成就。感应这么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的心境并不是很清净,一百分不过是净了一分、二分。这一、二分里,现前的感应就不可思议。感应从那里说?

  我讲经到今年,整整三十三年,讲过不少经论,法缘之胜,唯《无量寿经》。宣讲《无量寿经》,不管到什么地方,听众都是挤得满满的,而且事先都没有宣传。显著的例子,如在新加坡不能宣传,怕地方坐不下。不宣传,都来了一千多人,一宣传还得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其他地区亦复如是。这一次在温哥华讲经,听众两三百人,从来没见过的现象,这是感应。我讲别的经,没有这么多人听;讲这部经,人特别多。而且讲这部经,听的人特别欢喜。过去讲《华严》、《楞严》、《般若》,听众的表情没有这么欢喜的。讲这部经,看大家的面孔,真是无限的喜悦,真正不可思议!这就是感应,就是瑞相。

  这部经典还让人听不厌,今年讲了一遍,明年一样再讲这部经,大家听了,还是欢喜。这部经听过一遍,听的老是这一样东西,有什么好听的?并不是的,大家愈听愈欢喜。我自己也有感应,愈讲就愈明白。你要不相信,听听我过去所讲的录音带,遍遍不一样。后讲的一定比前面殊胜。温哥华那一个月讲的,比我以前讲的殊胜;今天讲的比温哥华讲的又殊胜。遍遍不一样,感应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从实际中、从事实上能体会得出来的。

  “佛告阿难”,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前面这十一首偈颂是阿弥陀佛亲口宣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转述就等于弥陀亲说没有两样,所以在这一部经里,阿弥陀佛亲口宣扬的经文不少,这是净宗第一依据,最根本的依据。佛门所谓依法不依人,这是根本法。修净土就是依四十八愿与这部经典。本经是世尊与弥陀亲口宣扬的,所以就是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其中没有一句与弥陀本愿相违背,我们才能信得过。

  “应时普地六种震动”,此乃表形音,大地震动。六种震动里,三种属于形状,三种属于音声。地震动之时有声音,此为比喻。并不是真的佛一说法,就地震了,那还得了,岂不带来灾害,我们谁也不愿意听经。这是比喻人心的震动、心地的震动。听了经之后,真正明了我们有永脱轮回的希望,找到超越六道轮回的门径,知道一生不退成佛的修学方法,生大欢喜心,这就是震动。

  “天雨妙华”,天上落下来的天花,是诸天善神的供养,“以散其上”。花代表“因”,不但有花,而且还有音乐。

  “自然音乐”,乃天乐也,是诸天善神为法藏证明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以音乐为喻,证实西方世界是个极乐世界,说法教化一切众生,就像人间最美妙的交响乐一样。音乐不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一样喜欢,乃至于动植物也爱好音乐,所以用音乐、天花来表法,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音乐中还特别赞叹法藏比丘,大愿决定圆满。

  故说“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句非常肯定,使我们没有丝毫的怀疑。特别要注意的是“决定必成”四字。像这样斩钉截铁的词句,其他经论里很少见到,而本经时时都能见到。所以,本经不仅仅是净宗第一经,它确实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之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中的第一经。不容易遇到!诚如彭际清居士所说,“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日有幸遇到这部经,真的是希有难逢。遇到了,只要能深信,能依教奉行,你就决定成佛,与弥陀没有两样。正如经文之“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相信。决定没有怀疑,从今天起,依教奉行,求生净土。念佛法门绝对不是小乘,绝对不消极。若认为它是小乘,是消极,那么你的怀疑没有断,你的妄想还存在,你修学必定有夹杂,有间断。你的功力不纯,这一生只不过结个善缘,种点善根,不可能“决定必成无上正觉”。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就,关键不在经典,不在别人,完全在于你自己。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