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爲比。《華嚴》再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這把《華嚴》比下去了。爲什麼《無量壽經》第一?因爲《華嚴》最後的結果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在那裏?《無量壽經》就是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既然是《華嚴》的歸宿,它就是總歸宿、總結論。本經在整個佛法上的分量,我們才明白,這才比出來了。
我們在講席當中,又再做一個比較,本經有四十八品,那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怎麼知道四十八願是第一?因爲全經所說都是四十八願的說明,句句話都是依四十八願而說的,沒有一句離開四十八願,故四十八願第一。四十八願裏有四十八條,那一條第一?古人比出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這就是“廣施功德寶”。第十八願顯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這還得了!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這樣一層一層較量,到最後方知“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
我們了解千經萬論闡揚的是什麼?“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給我們講的就是“阿彌陀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爲無量無邊衆生開示法藏,也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往往把這一句“阿彌陀佛”看輕了,殊不知功德不可思議。倘若真正了解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獅子吼,那麼你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獅子吼,自己卻不知道。念佛人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心境相應,功德就不可思議。現前你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保佑。你不求他,他自然就來。爲什麼要保佑你?因爲你再過幾天,很快就作佛,怎麼能不保佑,怎麼能不珍惜!你好比競選中的候選人,而且必定當選。假如不知道名號功德,不知道彌陀本願功德,那麼你雖念,念得不相應。你還是起煩惱,還是有妄念,換句話說,你不老實,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說是非長短。
很多人來找我,有問題來問我,這些人都不老實,都在打妄想。他如果老實,怎麼可能會來找我,問我?他應該是在家裏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他怎麼可能跑來找我,那會有問題來問我。因爲他還有懷疑,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法子。我告訴他,希望下一次不要再來找我,因爲若再來找我,表示你還是不老實,成就就沒指望。
從前印光大師接待他的學生,態度是正確的。經祖師一番開示之後,回家去即老實依教奉行。假如學生過幾天又去看看師父,老和尚見你來了,他就狠狠的把你罵一頓,“你來幹什麼?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錢財。”若說來看師父,老和尚會喝斥道,“師父已經看過了,有什麼好看的,不在家老實念佛。”這些話是對的。佛祖希望什麼?希望你在家老老實實念佛,不要到處亂跑,雜心閑話。亂跑就是夾雜、間斷。功夫不純,盡管你念了多少年,依然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毛病就出在這裏。總而言之,就是不老實。所以,教人念佛,爲人講解這部《無量壽經》是第一等的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我們自己念佛,聲聲佛號都是爲了普度衆生。自己成佛道,成了佛幹什麼?成了佛道,爲度衆生。我讀這部經典,研究這部經典,講解這部經典,只有一個目的:“希望一切衆生對名號功德、持名念佛的法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這麼一個很單純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無上的功德寶,它確實能“廣度諸有情”。諸有情,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都包括在其中。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這兩句了不得,不可思議。對本師而言,是前面所發四十八願,願願皆圓滿。對我們本人來說,我們效法彌陀,自己的一切願望也得到大圓滿、究竟圓滿。依照念佛法門修,確實沒有一個願望達不到的。若是不依這個法門來修,你的願望都是妄想,是做不到的。做不到還罷了,還要造作許多罪業,這是真的。
最不可思議的是下一句:“一切皆成佛”。彌陀本願功德在這一句顯示無遺,也就是阿彌陀佛存的是什麼心?他的心願是希望一切衆生平等成佛。心是願,願是此經,經就是一句彌陀名號,這不能不知道。所以,念佛法門是一切皆成佛的法門。要問名號功德之究竟,簡言之,“名號功德”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四十八願的本體就是這一句。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
彌陀世尊于發願之時求感應,爲之作證明。若我所發的願,願願都圓滿,願願都有結果,大千世界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應感動”。怎麼個感動法?具體言之,就是沒有一尊佛菩薩不極力宣揚彌陀本願功德。諸位要記住,這就是宣講《無量壽經》。宣講《無量壽經》就是贊揚彌陀本願功德,這是第一個感動。第二個感動,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勸一切衆生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贊揚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感動的表現。不要說諸佛菩薩一定感動,就是以我們爲例,我們真正理解,明白了,將事實搞清楚了,那有不宣揚,不贊歎的道理。
有人說,“這個我不會講”。你爲什麼不會講?你沒搞清楚!你真清楚了,那有不會講的?個個都會。爲什麼沒搞清楚?你的煩惱沒斷,妄想沒斷,疑惑沒斷,所以搞不清楚。只要你能把懷疑、妄想、執著斷掉一分,這個事實你就能明了一分;能斷兩分,這個事實就明了兩分。妄想、執著不斷,縱然你天天來聽,聽上一百遍,你還是搞不清楚,因爲你有障礙,被障住了。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前文是諸佛菩薩感動,贊言彌陀本願功德、名號功德。本句是求諸天梵衆的感應。諸天梵衆見到這個事實,生起無量的歡喜心來護持、供養,也就是護持正法。前面是諸佛菩薩弘揚、弘法,此地又見諸天護法。表面上看,一切諸佛菩薩弘揚彌陀本願,弘揚《無量壽經》,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實際上,是護持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衆生的根本法門,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極力提倡。
爲什麼彌陀法門就是一切衆生的根本法門?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沒有我執,沒有法執,彌陀與一切衆生自他不二,彌陀就是法界全體。一切諸佛怎能不護念?一切龍天善神怎能不擁護?你有我執、有法執,你是凡夫,故得不到護持。一旦你破了二執,你的心境與虛空合成一體,自然得諸佛菩薩的護念,龍天善神的護持。其中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如是。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偈才說完,立刻就有感應,就現瑞相來證明法藏菩薩大願決定成就。感應這麼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心境並不是很清淨,一百分不過是淨了一分、二分。這一、二分裏,現前的感應就不可思議。感應從那裏說?
我講經到今年,整整叁十叁年,講過不少經論,法緣之勝,唯《無量壽經》。宣講《無量壽經》,不管到什麼地方,聽衆都是擠得滿滿的,而且事先都沒有宣傳。顯著的例子,如在新加坡不能宣傳,怕地方坐不下。不宣傳,都來了一千多人,一宣傳還得了,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其他地區亦複如是。這一次在溫哥華講經,聽衆兩叁百人,從來沒見過的現象,這是感應。我講別的經,沒有這麼多人聽;講這部經,人特別多。而且講這部經,聽的人特別歡喜。過去講《華嚴》、《楞嚴》、《般若》,聽衆的表情沒有這麼歡喜的。講這部經,看大家的面孔,真是無限的喜悅,真正不可思議!這就是感應,就是瑞相。
這部經典還讓人聽不厭,今年講了一遍,明年一樣再講這部經,大家聽了,還是歡喜。這部經聽過一遍,聽的老是這一樣東西,有什麼好聽的?並不是的,大家愈聽愈歡喜。我自己也有感應,愈講就愈明白。你要不相信,聽聽我過去所講的錄音帶,遍遍不一樣。後講的一定比前面殊勝。溫哥華那一個月講的,比我以前講的殊勝;今天講的比溫哥華講的又殊勝。遍遍不一樣,感應不可思議!這是我們從實際中、從事實上能體會得出來的。
“佛告阿難”,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前面這十一首偈頌是阿彌陀佛親口宣說,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轉述。轉述就等于彌陀親說沒有兩樣,所以在這一部經裏,阿彌陀佛親口宣揚的經文不少,這是淨宗第一依據,最根本的依據。佛門所謂依法不依人,這是根本法。修淨土就是依四十八願與這部經典。本經是世尊與彌陀親口宣揚的,所以就是世尊爲我們介紹西方淨土,其中沒有一句與彌陀本願相違背,我們才能信得過。
“應時普地六種震動”,此乃表形音,大地震動。六種震動裏,叁種屬于形狀,叁種屬于音聲。地震動之時有聲音,此爲比喻。並不是真的佛一說法,就地震了,那還得了,豈不帶來災害,我們誰也不願意聽經。這是比喻人心的震動、心地的震動。聽了經之後,真正明了我們有永脫輪回的希望,找到超越六道輪回的門徑,知道一生不退成佛的修學方法,生大歡喜心,這就是震動。
“天雨妙華”,天上落下來的天花,是諸天善神的供養,“以散其上”。花代表“因”,不但有花,而且還有音樂。
“自然音樂”,乃天樂也,是諸天善神爲法藏證明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以音樂爲喻,證實西方世界是個極樂世界,說法教化一切衆生,就像人間最美妙的交響樂一樣。音樂不但是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一樣喜歡,乃至于動植物也愛好音樂,所以用音樂、天花來表法,顯示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音樂中還特別贊歎法藏比丘,大願決定圓滿。
故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句非常肯定,使我們沒有絲毫的懷疑。特別要注意的是“決定必成”四字。像這樣斬釘截鐵的詞句,其他經論裏很少見到,而本經時時都能見到。所以,本經不僅僅是淨宗第一經,它確實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論之第一經,也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中的第一經。不容易遇到!誠如彭際清居士所說,“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日有幸遇到這部經,真的是希有難逢。遇到了,只要能深信,能依教奉行,你就決定成佛,與彌陀沒有兩樣。正如經文之“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問題在于我們是不是真正相信。決定沒有懷疑,從今天起,依教奉行,求生淨土。念佛法門絕對不是小乘,絕對不消極。若認爲它是小乘,是消極,那麼你的懷疑沒有斷,你的妄想還存在,你修學必定有夾雜,有間斷。你的功力不純,這一生只不過結個善緣,種點善根,不可能“決定必成無上正覺”。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就,關鍵不在經典,不在別人,完全在于你自己。
《無量壽經講記 必成正覺 第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