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P4

  ..续本文上一页乐”,永远离开恶道。此地之“恶道”,并不是指三途,若作三途解,则非佛意。不但人天是恶道,阿罗汉、辟支佛也是恶道。为什么是恶道?他们没有见性。所以,此“恶道”意义非常之广,权教菩萨、二乘、六道全包括在其中。因为这些人比起菩萨,都算恶道。菩萨是真正善道,明心见性,永远不会做错事。没有见性就还会做错事,阿罗汉会做错事,他虽然没有罪,但有过失。起心动念造作的是罪业;没有心,无意造的罪业是过。过轻,罪重。罪是有意造的,过是无意所造的,故有轻重差别。见性的人为什么永远没有过失?因为他处世、待人、接物用的是真心,真心没有过失。真心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不犯过失,这才真正“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善趣指成佛之道,不是三善道。三善道还是恶道。“道”是成佛之道,此方为真正的善趣,亦即儒家之“止于至善”。儒家说“止于至善”,究竟“至善”是什么境界?没说出来。佛法把善的标准为我们说出,“至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至善”就是究竟圆满,所以分证位不能算是至善,一定是圆教的佛果,才是真正的至善。何以极乐世界的环境至善?因为那里没有退堕之缘,所以往生就圆证三不退,一生决定成佛。其环境之善,没有比之更善的。这两句的境界,我们要认识清楚,它指出自己得的利益。自己得利益后,一定要帮助别人,所谓辗转教化,这才能真正报佛恩。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孝于佛”,如何对佛尽孝道?怎样才能报答老师的恩德?只有一个方法:弘法利生。诸佛的心意就是要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介绍给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在这一生中究竟得度。这是佛祖的本怀。我们把这桩事尽心尽力做圆满,就是孝于佛,念师恩。背师叛道,《戒经》告诉我们,果报在阿鼻地狱。背师是背叛老师,不肯接受佛的教训,依著自己欲念去做,是叛道,果报都在阿鼻地狱。

  因此,为了报佛恩,为了报师恩,一定要“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这是真正了不起,所布施给众生的不是普通的东西,是无上的法宝。世出世间所有珍宝与之相比,都比不上。因为这个法宝非常殊胜,能让一切众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决定不假。“开”是启发;“示”是指示。将此大事因缘告诉众生,指陈给众生。“法”是法性;“藏”是含藏。法性含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故称为“法藏”。尽虚空遍法界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是什么?法性就是我们的自性,这是佛在一般大乘经上说的。但在此地不是这个意义,意义还要精彩。我们讲法性含藏一切万法,法性是我们自性,这样讲法太抽象。自性在那里,怎么说也说不清楚。

  本经之精彩就是落实,所谓“法藏”就是这本《无量寿经》。你能为一切众生介绍、推荐,将《无量寿经》讲解得清楚,讲解得明白,就是“为众开法藏”。所以,本经比其他的经好,其他经典讲得抽象,本经讲得踏实。“广施功德宝”。现在我们晓得什么是“功德宝”,功德宝就是这一句名号,名号就是功德宝。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只要老实执持名号,像大势至菩萨所教导的“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谛闲老法师的徒弟三年念成功,他获得功德宝,就是他做到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这么简单,就这样念三年,他成功了。

  今天下午有些同修来,说要成立念佛会。我说,没用处!念佛会不能往生。为什么?一定有间断,有夹杂。谛闲法师那个徒弟是一个人,自己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修行,跟一切人都不往来,所以他三年能成功。你们很多人在一起念佛,如果方向目标不是真正相同,不是真心了生死,一定杂心闲话。杂心闲话就夹杂,夹杂当然就间断,这是一定的道理。既夹杂又间断,功夫不纯,绝难有感应。所以,纵然有道场,道场人数愈少愈好,不要搞热闹,那是三途六道,果报不堪设想。学佛首要是修清净心,心净则土净,要牢牢记住。

  以前一个人怕懈怠,可以大众在一块儿,依众靠众。但是现在众生烦恼习气太重,靠不住。从前可以依众靠众,现在的众,不能靠!一靠就靠坏了。自己业障又重,该怎么办?有一方法,就是念佛的录音带。台湾制造的念佛机是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知识,有它帮助我们,太好了。为什么?它不会打闲岔,不会讲是非,它只教我们念佛。耳机挂在身上也不妨碍别人,自己烦恼妄念多了,声音开大一点,声音一大,把烦恼都压住,烦恼就没有了。心地清净,就开小一点,一句一句跟著念,也是依众靠众,这真正靠得住。现在人烦恼习气很重,确实都是障碍,不是善知识,反而是恶知识,是靠不住的。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所以,还是一个人老实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念佛。除了用脑的工作要思考,我们把念佛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马上念佛。工作若是用体力,不用思考的工作,可以一面念佛,一面工作,不相妨碍。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烦恼念掉,把无明念掉,这就是宝。我们自己得到法藏,得到功德宝,要随时随机转施给别人。最近我看大家发心印经布施,做录音带布施,这很好!但是要晓得,经典与讲经、读诵的录音带,其效果只帮助众生起信、发愿,真正修行是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能间断。你就知道布施念佛机的功德,比前者还要大。

  这两句经文确实很踏实,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去做。“广施”是用平等心布施,用清净心布施,没有一切分别执著。

  如佛无碍智。

  第九首、第十首是说我们的心愿、德行要向佛看齐,要学得跟佛完全一样。愿自己跟佛的智慧相同。“如”是一样,希望我的智慧跟佛没有两样,佛有无碍智,我也有无碍智。我们今天为什么样样都有障碍?要知道障碍是来自妄想、执著。有妄想、有执著,就有障碍,离开妄想、执著,障碍就没有了。这是智同佛。

  所行慈愍行。

  这是慈悲同佛,佛是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冤亲平等,这是大慈悲。世间人的慈悲不是大慈悲,喜欢的人对他慈悲,不喜欢的人就不慈悲、不平等,因此他的心就不清净。唯有清净、平等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我们希望自己的慈悲也跟佛一样,永离妄想、执著,才是清净、平等的慈悲。

  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

  这是行同佛。“行”是行业。现在称行业者,是指在这世间你干那一行的意思。佛是干教师这一行的,佛是老师,教化众生的。我们也学佛,所以行同佛,实即“教化同佛”。佛示现世间,生在帝王之家。他命中注定要作国王的,但是他舍弃国王,去当老师,当一个纯粹义务的教师,只尽教学的义务,不讲报酬,这样的老师,我们应当学习。希望跟佛相同,说起来也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一切众生遇到佛的机缘很难,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佛有什么好处?决定得度。佛有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的善巧方便,佛见到我们,佛知道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干些什么的。不是一世、二世、三世,而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那一道受什么身,作什么业,佛都晓得。因此,佛为我们说法就契机,换言之,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那有不得度的。这是见佛得到的大利益,大利益中最殊胜的就是成佛。我们凡夫遇到佛,我们也成佛,跟他一样,这个利益是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所以,我们称佛为大师、天人师。这样的号称不但凡夫当不起,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当不起。今天自己是什么程度,怎么敢跟佛看齐!诸位同修知不知道这个事实,我们今天虽然不成材料,但是承蒙阿弥陀佛弘愿功德加持,把我们的身分提高,也跟佛差不多。

  佛教一切众生一生成佛,教的是什么法门?是“信、愿、持名”。今天我们也把这个法门教给一切众生,如佛度一切众生没有两样。佛教的是“信、愿、持名”,我教大众也是“信、愿、持名”。我跟佛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所以自古以来净宗的祖师,后人都尊称为大师,就是跟佛没有两样。毗卢遮那如来教文殊、普贤等(等觉)菩萨成佛,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方法,也是这三个条件。谛闲法师教他的徒弟,也是这三个条件,跟佛没有两样,完全相同。

  这正是“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三界雄”是讲德行,德同佛。“三界”是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雄”是英雄。英雄的定义是别人办不到的事,他能办到,这种人我们称他英雄。所以,佛是三界的大英雄,佛讲经说法的讲堂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就是大英雄。这个大英雄在何处布施功德?“殿”是布施功德宝的场所,这是“大雄宝殿”的意思。下次你们看到这个匾额,要晓得这四个字是什么意义。这是德同佛。

  说法师子吼。

  这是说法同佛。“师子吼”是比喻,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小动物腿都发软,跑都跑不动了,用以形容他的威德、威力之强大。佛一说法,一切邪魔外道都被佛法降伏,故比喻狮子吼。《楞严经》曰,“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说法多,不怕,怕的是没有正法。若有正法,大家听了之后,比较比较,自然就有所选择。有很多学外道的人后来一听佛法,皆能回头转过来。

  这一次在温哥华,有一位老居士,差不多是五十年的虔诚基督徒,接触佛法之后,他觉得佛法比基督教好,马上就转过来,这就是一个例子。基督教在宗教里是正教,不是邪教。所以,只要有比较,当然想取最殊胜的法门。

  在佛法当中,所有一切经论法门做一个总比较,《无量寿经》第一。这不是现代人的结论,在隋唐,古大德就做过比较,比较的结果,认为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论,《华严经》是第一。这是大家公认的,理论圆满,方法详细,境界清楚,的确为一切经典所不…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