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P34

  ..续本文上一页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是一生圆成佛道,成的是究竟圆满佛。这个事实,我们要清楚,要明了,才不至于怀疑。若以为阿弥陀佛将来还入灭,西方净土不究竟,万万不要去,那你就大错特错。所以,这部经要多念,要细心去体会,才知道诸佛所赞叹的依正庄严、无量不可思议功德,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七“诸佛称叹愿”,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愿,西方极乐世界再好,我们也不知道。谁告诉我们?诸佛来告诉我们。告诉就是“称叹”。我们从这一愿里才真正看清楚,弥陀的教区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佛国土,决定不是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一愿显示,“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换句话说,一个世界不漏,一尊佛也不漏,没有一个世界,没有一尊佛不称赞阿弥陀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赞叹?“名”是名号功德。“国土之善”,就是讲解《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佛为我们讲解这一部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国土依正庄严,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称叹,为我们宣说,为我们推荐介绍。十方诸佛世界没有一尊佛不对他所教导的众生,宣讲这一部经,赞叹阿弥陀佛,劝大家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你们诸位能不能体会这个意义?若能稍微体会一点,你就明了这部经才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华严》、《法华》,十方无量刹中无数诸佛,未必宣讲,只有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共同宣讲的。你应该知道这部经的重要性,没有一尊佛不讲,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往生。

  我们要怎样才做到“礼敬诸佛”?十大愿王,第一礼敬诸佛。诸佛劝导我们的话,我们不听,怎么是礼敬?念佛人跟阿弥陀佛作对头,跟诸佛菩萨作冤家,你们怎么能往生!“礼敬诸佛”,绝对不是天天趴在那里磕头作揖。佛劝告我们的,我们记在心里,依教奉行,这是礼敬。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劝告我们、介绍给我们,十方一切诸佛异口同声地,都这样子劝导我们,为我们宣说。

  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有几个人知道?正因为不明了名号的功德,所以念佛的信心不清净,愿力不坚固,念的时候有夹杂,有间断,还有怀疑,念的功夫不得力。前面所讲的“安乐、慈心作善”,现前的利益,你得不到。不是经讲的不灵,是你自己修行的不如法。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经上所讲的效果立刻就应验,我们现前就得到。这一句就是说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的。

  弥陀要想普度一切众生,决定不能没有这一愿。这一愿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要为他介绍。“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虚空法界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例外。“称名”,就是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说我功德国土之善”就是讲经。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经都称赞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有了这一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才有得度的因缘,可见这一愿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愿就是流通的大愿,也说明了弥陀教化的区域是尽虚空遍法界,决不只限一个极乐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都变成弥陀的教区,这是我们应当要特别注意的。

  下段经文就是第十八“十念必生愿”。自古以来许多祖师大德,都公认这一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一切诸佛为什么赞叹阿弥陀佛?就在这一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没有说娑婆世界除外,换句话说,我们娑婆世界包括在这一句中。这里讲的众生,包括我们本人在内。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十念必生的大愿。净宗修学的宗旨,就定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修学宗旨就从这一愿来的。这一愿讲一向专念。第十九愿讲发菩提心。我们将在后面经文读到,“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业正因。有很多人,好像也发了菩提心,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没有往生?是不是这部经有问题?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才不至于产生误会,才不至于耽误自己这一生的修行。这一段经, 文我们要仔细看,一个字都不能疏忽。

  第一、“闻我名号”。此地的“闻”不是普通听闻,普通之闻不起作用。因为这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每一个字的标准,决定不是泛泛者。这里是讲菩萨的闻慧。换句话说,这一个字就包括了闻、思、修三慧。底下经文都说出来,闻是缘分,这个缘分决定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本经开示说,“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一生中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经论,那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不是假的。“善”是无量劫来所种的深厚善根,跟其他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一样,这个善根比那些深厚得太多了,你才有缘分听到这部经典,听了之后一定欢喜。

  “至心信乐”。“至心”是真心,是诚心,决定没有虚妄的心。这一点就不容易!此地讲的至心,跟《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完全相同。这就是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听了弥陀名号,还有二心、三心,无量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达到一心。“至心”就是“一心”。从今而后,我们尽形寿,现前这一生,要做到念兹在兹,心里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句一句不可以间断。间断就产生两个现象:一是打妄想,起心动念,胡思乱想;一是无明。没有妄想,就堕到无明,所以众生不是堕在妄想,就是堕在无明,这多可怕。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嗔;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搞贪嗔痴!不念佛号就念贪嗔痴,这事我们不知道,佛祖提醒我们,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一点都不错。佛号断了,就是贪嗔痴,就是造六道三途业,这一句佛号是净业,教我们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得圆圆满满。所以,“至心”是关键的字眼。

  “乐”是爱好,欢喜爱好。人生中第一喜欢的,就是这一件事,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取代,才是“至心信乐”。我们有没有做到?一句“阿弥陀佛”是从这样的心生出来的,念出来的,这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人不能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念一辈子佛,到最后不能往生。实在讲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虽念佛,不晓得这个道理,没有把这四个字抓住。所以只跟弥陀结个法缘而已,还得搞轮回。这一生又遇到了,这一生的缘很殊胜,能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清楚,这个缘不多!一定要把握住,不能放过,决定在这一生往生。这跟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说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至心信乐”,就是“净念相继”。如果不是净念相继,那就不是至心信乐。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其他喜欢的事情,还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你就不是至心信乐。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前面是讲专念。在我们没有往生之前,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离不开一切众生。弥陀世尊和本师释迦牟尼佛,两位导师在经典里的教训,我们一定要依照经训做到。总而言之,这些教训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两句都包括尽了,就是你所修的种种善根。修积这些善根,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这样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心心回向”,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

  前面讲的“至心信乐”、“专念”是正修,“善根回向”是助修,正助双修。正修偏重在慧,助修偏重在福。有福报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临终没有病苦,这是福报!有病苦的就是福报不具足。

  病是果报,能不能把它扭转?生死轮回都有办法扭转,小小的疾病还转不了吗?当然可以转得了。怎么转法?努力修善。你看看《了凡四训》、《感应篇》,和《阴骘文》里所讲的,真心为善,许多业障罪报不知不觉中都转了,你就不必受报。我们希望一生长寿,长寿要健康,长寿不健康就苦了,所以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第一幸福是身体健康,绝对不是财富地位,那些没有用。身体不健康,再多的人伺候你,也是苦不堪言。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去修学。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缘,连佛说法度生也是因缘。因缘底下是果报。世出世法既然是因缘果报,你造善因善缘自然得的是好果报;你造恶因恶缘当然得恶报。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佛也不能转定业。因缘自己造,果报就得自己受,佛加持我们,保佑我们,用什么保佑?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让我们从今之后起心动念,晓得我要造善因善缘,远离恶因恶缘,果报就自然殊胜。

  我从今天起再不造罪,从前所造的罪业,业因虽在,业缘断了。因没有缘不会结果,所以应当受的恶报也不会现前。过去还有一点善根,现在拼命造善缘,善的果报本来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来世才成熟的,因为你断恶修善,善缘的力量加强,恶缘断了,微细的善因也提前受报。这是佛加持我们的,我们今天要的就是这个。说实话,世间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富,聪明人都不要。要健康长寿,要自己不生病。死的时候不生病,在佛门很多。往生的时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之前还跟人谈笑风生,谈完之后对大家说,“我要走了,你们念佛送我”,念不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就走了,多自在!要靠什么?就是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西方。把一切善根都回向求生西方,在世间求一个健康长寿,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下一句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乃至十念”。十念是最少的!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历史上有例子,不是假的。

  “唯…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