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

  必成正觉第七

  这一品是介绍弥陀大愿功德之圆满。在整个佛法里,它不仅是世尊一代时教,示现娑婆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实乃包括尽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法门。度众生,成佛道,都是等于弥陀弘愿功德,这是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的。科题“必成正觉”,语气非常肯定,我们见到题目,丝毫怀疑都没有。

  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如何能理解名号功德,必须明了本愿功德不可思议,然后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说此愿已”,结前述之四十八愿。向下共有十一首偈,这一段的偈颂是五言颂,每一句有五个字,四句是一首。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第一句“超世志”,是怎么个超法?“超”是指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互融,每一愿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都是如此,这就不可思议,此乃真正的“超世”。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一愿,任何一愿都是如此。“必至无上道”,此句著重于“无上”二字。“无上”是圆教的佛果,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以一般通途的讲法,这是最高的果位。可是就本经而言,“无上道”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前文已述及,法藏发愿,不但要成佛,还要超逾十方一切诸佛,那是真正的无上道。此“无上道”不是在菩萨之上,而是在诸佛之上,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称之“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无上”是指这个意思。

  “斯愿不满足”,总指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圆满;换句话说,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愿是虚愿,没有一字是妄语,句句真实,故说“满足”。“誓不成等觉”,因圆满,愿全皆兑现。

  这一首总结前面的本愿功德。前文与同修们提到,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就是依此法门。念佛法门是正说,其他法门乃是诸佛如来的方便说。愿圆满,我们来看佛是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就是向下所说的。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这六句是一小段。前面念过“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惠”是给众生真实的利益。“真实”是什么?于此,我们真正看到佛给我们的真实利益。世间人讲布施,所谓施主、斋主,但比起阿弥陀佛,就差远了。弥陀给我们的是财、法、无畏三种真实的布施。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弥陀无量劫中积功累德所成就的。阿弥陀佛有福,不是他一个人享,不是他一家人享,也不是他一国人享;他要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共享,共有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人人有分,问题在于愿不愿意接受?愿意接受,确实都有分,这是“财布施”。

  “法布施”,本经与《弥陀经》都说得很清楚,弥陀世尊不仅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讲经说法,同时又应化在十方世界说法,接引众生。在中国历史上,因身分暴露,而为众所周知的有善导大师,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永明延寿大师也是弥陀再来的,还有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身分没暴露的就更多。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由此可知,弥陀的法布施确实尽虚空遍法界,不仅是在极乐世界。

  “无畏布施”,在本经中更是显著。经题“清净、平等、觉”,这的确是大无畏。我们心地清净、平等,就能离一切苦难,消除无量的业障。不但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现在发心,现前就证无量寿。为什么说现前就证得?在讲席当中,我屡次向同修们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才去,所以无量寿是从今天算起,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天算起。由此可知,三种布施都具足,此“大施主”是法界第一大施主。

  “普济”,“济”是帮助大家,“普”是普遍。以清净心、平等心,离一切分别、执著。如果心里有分别,有执著,有好恶,那就不普。弥陀心地清净光明,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尤其最殊胜、最难得的就是第一句“我建超世志”。弥陀以平等法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以平等法成平等佛,诚不可思议也!可说是一切经典中所没有的,也是一切诸佛世界里没听说过的。这个法门确实是难信之法,听了这个法门不相信,是很正常的现象,听了就欢喜相信,反而是很奇怪的现象,所以这是希有的法门。“诸穷苦”,“诸”是多,“穷苦”的含义非常深广。李老师讲这部经时,说了四种穷困苦难。

  第一、在六道里没有依靠,这是苦,人命无常。上个月我在加拿大温哥华讲经,有一位从台南去的居士,每天都来听经,听得很欢喜;曾经有两次我们一起吃饭。他在台南开了一家印刷厂,听说是很大的公司,还很有名气。他到温哥华观光,遇到大陆来的气功师,就跟他们学气功。我告诉他:“气功不是佛法,学佛的人不学气功的。气功学得好,对身体健康是有一点帮助,但是它不能了生死,不能断烦恼,也不能出三界,与阿弥陀佛不相应。没听说过学气功就可以往生见佛。《无量寿经》上没有这样的经文。”同时他也在那里学密,我说:“密是不错,很好,但是很不容易成就。”他已经七十多岁,我劝他念佛。到讲经的最后一个星期,没看到他来,有人告诉我,他死了。他身体很健康,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一再劝他念佛。他怎么死的?同修们告诉我,他的朋友请他吃饭,不知道吃了些什么,吃了之后觉得不舒服,就练气功,就这么走了。大概练气功,岔气了。他不练气功也许还没事,不料一练,练出了问题。人命无常!

  佛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我们要知道这是穷苦之一。我们没有依靠,谁都靠不住,我们靠佛能靠得住吗?佛说靠不住。佛教导我们三皈依,皈依自性三宝,这才是你真正皈依处,真正依靠的地方。自性三宝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这才靠得住。本经名《清净平等觉经》。你要找一个真正依靠的地方,本经就是我们真实皈依处,就是自性三宝。我们的自性中本来具足,各个人都有,且圆满具足。释迦牟尼佛又为我们说出,虽然自性具足,但是被妄想执著障碍,不能现前。所以本经讲的,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别人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真正从中体会到了,方晓得此乃修性。禅家讲明心见性,“性”怎么“明”法?经上讲得清楚明白,不必去参究,参究未必参得明白,“老实念佛”就是明心。你信得过,依教奉行,就见性。所以古德说,此六字洪名即是无上甚深禅定。

  第二、没智慧。我们没有智慧,聪明或许有,但智慧没有。怎么晓得没有智慧?念佛不老实,就是没智慧;一天到晚打妄想,是没有智慧。智慧跟聪明不一样,智慧是清净心的作用;聪明是妄想分别的作用,两者完全不相同。易言之,世智辩聪是从妄想生的,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平等、觉生的。怎么会一样?

  我这一次在加拿大讲经,与会同学有两三百人,法缘相当殊胜,是过去所没有的,在外国是很难得。讲经的处所在世界佛教会,冯公夏会长八十多岁,身体非常健康。他要求我,每一天经讲完之后,留下十分钟时间让大家问问题,我说好。我讲完经,就向大家宣布,冯会长很慈悲,要我留下十分钟给大家发问。我又说,其实大家的问题我都知道,总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你们问我,我只要一句话就都回答了。那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我问,你们还有没有问题?一个问题都没有了。不是没有问题,是不好意思问。这是什么?没有智慧。所以,开智慧难!

  我们一定要能拣别佛经所说的“般若智慧”与“世智辩聪”。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这是真正智慧。对这个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人有智慧。我们能做得到吗?这个世间可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不过,大智慧人,即使我们见到,也瞧不起他。那种人真正有成就,所谓“大智若愚”。古人讲这话非常正确,真正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像愚人,其实他有真实的智慧,一点都不愚。是谁愚?是自己愚痴,自己有是非人我,有分别执著,而且妄念纷飞。我们比不上他。人家心里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往生的时候,他能站著走,能坐著走,能预知时至。他能,我为什么不能?因为他没有妄想,他不怀疑,我有妄想,我仍怀疑,还要找法师问东问西。凡是来问的人都不是老实人;老实人没有问题,怎么会来问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人,佛经曰“可怜愍者”。我说的句句都真实。没智慧是第二种穷苦。

  第三、没有方法。就世间来说,我们这一生不快乐,有什么方法能教我们快乐?我们家庭不美满,用什么方法能使家庭美满?我们的社会动乱不和谐,用什么方法能让社会和睦?用什么方法教国家富强?用什么方法让世界和平?从出世间言之,我们这一生,用什么方法能真正断烦恼、出三界、成佛?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希望能马上获得的。不知道方法,这是穷苦。其实方法全在此经之中。诸位细细的去读,去体会,把它应用在生活上,你就可以真正得到个人的幸福快乐、生活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往生成佛。我们还要到别的地方找吗?不必了,不要找麻烦了,这一部经上圆满具足。这是第三种穷苦。

  第四、即一般佛法所说的,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如何能断烦恼、开智慧?智慧不能开,烦恼不能断,是穷苦。

  归纳出这几大类的穷困苦处,我们全都具足。弥陀是大施主,他要普遍平等来救济这些穷苦。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真能做得到吗?真能做得到!他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效果都在本经之中。他不是谈玄说妙,他是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现实的问题。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诸群生”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长夜无忧恼”。“长夜”指无明,无明就仿佛长夜。等觉菩萨…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