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式上断掉,要在心里放下。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还会起心动念,色界天去不了。可见你修得再好,真正得定也是欲界定,生欲界六层天。欲界上四层: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修禅定,五欲没有断干净。五欲断干净就不在欲界,超越欲界到色界。梵天是色界。
要修殊胜的梵行。殊胜的梵行,就不是世间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三界之内的,虽然是梵行,并不殊胜。殊胜的梵行是大乘佛法,目的是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了生死,成佛道。念佛人这一生,没有决定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得人天果报,因念佛善根还会遇到佛法,遇到了你真能把握住,发愿就能往生。如果还不想往生,那就再等来生!大家不要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的,过去世中生生世世都遇到这个法门,因为不想往生,所以混到这个样子。你要想往生,早就成佛菩萨,还会到这里来轮回,来受苦难吗?这个事实就是说自己,不是说别人。
这一生我们又遇到了,遇到这殊胜梵行,就是指这部经,念佛法门。问问我们要不要把握住?你能把握住,这一生就生净土;不能把握住,来生继续轮回。可是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此地是讲念佛有相当功夫的人,念到身心清净,当然得人身。身心清净,要发愿求生净土,决定往生。有往生的资格不愿意往生,当然得人身,这没有话说的。真正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愿不愿意出三界,就在你一念之间。所以,五欲障碍梵天,何况菩萨!这要觉悟。
我常讲,学佛的人有四大魔障:财、色、名、利。我跟经上讲的不一样,我讲的比较清楚。财色名利四大魔障,这四样你不能远离,佛念得再好,不要说一天《无量寿经》念十二遍,念二十四遍也没有用处,也不能往生,决定要远离。利害得失这个帐,要算得很清楚。我把财、色、名、利舍一舍,忍一忍,咬紧牙根也不过是几十年,成了佛之后得大自在,得永恒的快乐,是值得的。眼前这一点小小的,世间人认为是乐,不晓得那是苦。他以为是乐,为什么佛说是苦?后头是苦,佛在经上譬喻“刀头舐蜜”。非常锋利的刀刃上面涂了一点蜜要你去舔,是满甜的,舌头一舔,已经被它割断。财色名利的甜头,就像锋利刀刃上那一点点蜜一样。你想想,那一个聪明人会干这傻事情?迷惑颠倒的糊涂人才干,聪明人不干。念佛虽然把这些舍弃,好像是苦,其实里面有真乐,世间人没有法子体会。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舍弃,得心地清净,清净是真乐。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大乐。
你不入这个境界,这样的真乐你享受不到。换句话说,这种乐趣你从来没有享受过,你那里知道?你晓得刀头舐蜜那一点甜头,你没有尝到纯净的蜜,那是真甜,后面没有祸害。真正修行人才知道,他才能得到。
“闻我名字”这一句是贯穿这一段的三愿,皆是“闻我名字”。第二愿就是“闻名得福”。第三愿是省略了,“常修殊胜梵行”,也是“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常修殊胜梵行”。须知文字有省略,意思是圆满的。“闻”,一定兼“信、受”。如果没有信受,不能叫闻。换句话说,一定要真正做到,如果没有做到,闻等于不闻。一定要做到,才能得现前的福报、来生的福报、后世的福报。如果真正发无上心,必得究竟圆满的福报。所以在这一段里,我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一定要远离妖魔鬼怪。
“魔”,跟诸位讲了四种。什么是妖怪?现在在街头到处都是,只是你们不认识,我认识。《左传》把妖怪的样子很清楚、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人弃常则妖兴”,人把常道舍弃了,就是妖魔鬼怪。“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不仁、不义、不讲礼、不讲信用,就是妖魔鬼怪。你们看看社会上、街道上、巷弄上,妖魔鬼怪有多少,到处都是。妖兴,妖就兴旺,兴盛了。妖魔鬼怪兴盛,这个社会还能好吗?在佛法里,不守五戒十善,就是妖魔鬼怪。你说这多可怕!所以现在社会上妖魔鬼怪多。
世界要乱,妖魔鬼怪势力大,人众多,影响力很大。所以,现在善良的大众迷惑在这个境界里,邪正不能不辨别!为什么?“信正”的人少,大众看到人少,心想这事大概靠不住。“信邪”的人多,大众看到人多,总以为有点道理,于是都跟去了。这就是我常说的,现在的人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相信;骗他,他很容易就信。
我们要多从这些地方反省。在这个时代,遇到正法修正行,实在是非常难得。心正、行正,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弥陀大愿,决定不虚,我们要深信不疑。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里共有四愿,从第二十八到第三十一愿。第二十八是“国无不善愿”。我们在《阿弥陀经》里也看到“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跟这一愿完全相应。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趣,恶趣的名字都听不到,所以称为极乐世界。从这些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一些。
从第二十八愿至三十八愿,说明西方世界众生之缘,显示极乐世界的众生,无量功德,自在受用,成就极乐名号所含的真实义。下文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这里没有差别,无量无边的世界,九法界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皆是平等的成就。这是极乐世界第一功德,“皆同一心,住于定聚”。什么是“定聚”?佛在经上把一切众生,常用分类的方法来解释,所谓“四圣六凡”,这是分类的方法。二乘、三乘也是分类的方法。《仁王经》把菩萨分为五忍,亦是分类的方法。《华严》将菩萨分为五十一个阶级,也是分类的方法。佛在经上也有将一切众生从修行成果上分为三类:一是“正定聚”,一是“邪定聚”,一是“不定聚”。这也把九法界的众生,包括尽了。什么是正定?正定就是他修学得如理如法,方法与理论相应,必定证果,决定有成就,就是“正定聚”。
我们念佛要像大势至菩萨一样,“净念相继”。中国祖师常讲老实念佛,老实的标准就是净念相继。什么是“净”?你有怀疑就不净,有疑心、有夹杂就不净;必须做到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这一句佛号,果然做到不怀, 疑、不夹杂、不间断,才是正定聚。因为你决定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的功夫,你真正能断多少烦恼;但是决定伏烦恼,决定往生。一个人起心动念,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决定伏住烦恼,所以往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可靠,没有怀疑。功夫深一点的人,见思烦恼断了,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再深一等的人,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要看你功夫的浅深。这是正定聚,决定证果。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只要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都能得到结果。但是任何一个法门,原则都是“专”,专精而不能夹杂,夹杂就错。果然不夹杂,那真是《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法门就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一个法门。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就是无量法门。
如果你参禅、参话头,或者观心,这一个法门,也是无量法门,决定是圆融含摄的。因为他得到清净心,清净心中一念不生,所有法门都放下。心里若起一个分别心,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都掌握不到,都抓不到,所以最忌讳的是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上,佛把众生的病根说出来,“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谓“证得”就是指清净心。所以,你要想真正证得,一定要正定聚,把心定在一门上,定在一个法上,就正确。不管那一宗,那一派,不管你学什么样的经论,只要把心定在一门,决定成就。这个原理通一切宗派,通一切法门,决定不能怀疑。
第二、“邪定聚”。邪定聚指修行决定不能成就。他有没有定?他也有定。定里有掺杂,或者有疑虑。虽有定,还有妄想、执著。像世间的四禅八定,出世间的九次第定,都有妄想、执著。如果没有妄想、执著,阿罗汉、辟支佛怎么不能明心见性?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二乘人、权教菩萨,我执虽亡,法执犹存。你就晓得法执,还是属于妄想、执著。比起凡夫,他们执著轻,我们凡夫的妄想、执著重,可是他还是没有办法明心见性,道理在此。这是邪定聚。所以在楞严会上,佛看二乘人都是外道,邪知邪见。这一种称为“门内外”,是佛门以内的外道。
我们在唯识经论里讲的“同生性、异生性”,同生性是正定聚,异生性就是邪定聚,或是不定聚。什么是同生性?转八识成四智,用四智而不用八识,这是同生性。跟诸佛相同,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以本经经题来讲,所用的是清净平等觉。异生性是用妄心,不是真心。他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跟佛用心不一样,称为异生性,决定不能成正果。证果的标准,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是初住菩萨以上,别教是初地菩萨以上,这是正果。邪定决不能成正果。
第三、“不定聚”。说他不定,就看他遇缘。他要遇到缘殊胜,遇到正定的缘,他就学正定;他遇到邪定的缘,他就学邪定。有胜缘,他会开悟,会证果;没有胜缘他就不能开悟,也不能证果。善知识是缘,我们今天讲老师。遇到真正高明的老师,这是第一胜缘。第二胜缘要有真正的同参道友,对我们有利益的同参道友,而不是损害修道的缘。第三种缘就是修学的环境。小的环境是道场,大的环境是我们居住的地区。社会环境也要殊胜,没有障碍,这样才能成就,才容易成就。佛讲这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把一切众生都包括了。
在此地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全是正定聚,因为决定一生圆成佛道。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圆证…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