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句话说,这一个字就包括了闻、思、修三慧。底下经文都说出来,闻是缘分,这个缘分决定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本经开示说,“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一生中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经论,那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不是假的。“善”是无量劫来所种的深厚善根,跟其他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一样,这个善根比那些深厚得太多了,你才有缘分听到这部经典,听了之后一定欢喜。
“至心信乐”。“至心”是真心,是诚心,决定没有虚妄的心。这一点就不容易!此地讲的至心,跟《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完全相同。这就是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听了弥陀名号,还有二心、三心,无量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达到一心。“至心”就是“一心”。从今而后,我们尽形寿,现前这一生,要做到念兹在兹,心里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句一句不可以间断。间断就产生两个现象:一是打妄想,起心动念,胡思乱想;一是无明。没有妄想,就堕到无明,所以众生不是堕在妄想,就是堕在无明,这多可怕。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嗔;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搞贪嗔痴!不念佛号就念贪嗔痴,这事我们不知道,佛祖提醒我们,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一点都不错。佛号断了,就是贪嗔痴,就是造六道三途业,这一句佛号是净业,教我们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得圆圆满满。所以,“至心”是关键的字眼。
“乐”是爱好,欢喜爱好。人生中第一喜欢的,就是这一件事,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取代,才是“至心信乐”。我们有没有做到?一句“阿弥陀佛”是从这样的心生出来的,念出来的,这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人不能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念一辈子佛,到最后不能往生。实在讲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虽念佛,不晓得这个道理,没有把这四个字抓住。所以只跟弥陀结个法缘而已,还得搞轮回。这一生又遇到了,这一生的缘很殊胜,能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清楚,这个缘不多!一定要把握住,不能放过,决定在这一生往生。这跟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说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至心信乐”,就是“净念相继”。如果不是净念相继,那就不是至心信乐。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其他喜欢的事情,还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你就不是至心信乐。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前面是讲专念。在我们没有往生之前,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离不开一切众生。弥陀世尊和本师释迦牟尼佛,两位导师在经典里的教训,我们一定要依照经训做到。总而言之,这些教训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两句都包括尽了,就是你所修的种种善根。修积这些善根,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这样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心心回向”,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
前面讲的“至心信乐”、“专念”是正修,“善根回向”是助修,正助双修。正修偏重在慧,助修偏重在福。有福报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临终没有病苦,这是福报!有病苦的就是福报不具足。
病是果报,能不能把它扭转?生死轮回都有办法扭转,小小的疾病还转不了吗?当然可以转得了。怎么转法?努力修善。你看看《了凡四训》、《感应篇》,和《阴骘文》里所讲的,真心为善,许多业障罪报不知不觉中都转了,你就不必受报。我们希望一生长寿,长寿要健康,长寿不健康就苦了,所以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第一幸福是身体健康,绝对不是财富地位,那些没有用。身体不健康,再多的人伺候你,也是苦不堪言。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去修学。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缘,连佛说法度生也是因缘。因缘底下是果报。世出世法既然是因缘果报,你造善因善缘自然得的是好果报;你造恶因恶缘当然得恶报。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佛也不能转定业。因缘自己造,果报就得自己受,佛加持我们,保佑我们,用什么保佑?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让我们从今之后起心动念,晓得我要造善因善缘,远离恶因恶缘,果报就自然殊胜。
我从今天起再不造罪,从前所造的罪业,业因虽在,业缘断了。因没有缘不会结果,所以应当受的恶报也不会现前。过去还有一点善根,现在拼命造善缘,善的果报本来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来世才成熟的,因为你断恶修善,善缘的力量加强,恶缘断了,微细的善因也提前受报。这是佛加持我们的,我们今天要的就是这个。说实话,世间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富,聪明人都不要。要健康长寿,要自己不生病。死的时候不生病,在佛门很多。往生的时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之前还跟人谈笑风生,谈完之后对大家说,“我要走了,你们念佛送我”,念不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就走了,多自在!要靠什么?就是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西方。把一切善根都回向求生西方,在世间求一个健康长寿,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下一句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乃至十念”。十念是最少的!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历史上有例子,不是假的。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佛经》里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胜缘,也能往生。五逆罪不是不能往生,可见这里“五逆”是陪衬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末后这一句“诽谤”。诽谤的人根本不信,那怎么能往生?换句话说,如果不诽谤,能信受,五逆罪也能往生。善导大师说,此地讲的“十念”即是十句佛号,不是普通讲的十念法(尽一口气是一念),这里是十句佛号。临终十念,是这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听过佛号,甚至从来没有学过佛,直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劝他求生净土,他一听就相信,就接受,就真的发心。自听到佛法一直到往生,“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完全符合经典所讲的标准,他怎么不往生?当然往生!不过念的时间短而已,当然时间愈长愈好。
讲到念佛,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一生念佛。像这样临终十念的人,算是下下根,一生没有缘分遇到佛法,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各位要晓得,临命终时遇到,最低限度要具足三个条件才能往生。
第一个条件是临终时神智清楚。如果临终病得人事不醒,则一点机会都没有。你念一生的佛,临终害一场大病,往生都不可靠,这要记住。所以,人不能不修福!修福就在现前,到临终的时候想修福来不及了。要认真修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要求临终的时候,清楚明白。这是第一个条件。
在这关键的时刻,来了一位善知识劝你念佛。如果在关键时候,没有人提醒,往生也不可能。所以,第二个条件是在关键的时刻,遇到真正的善友,提醒你念佛。
第三个条件是你一听,立刻就信受奉行。如果不立刻信受,你快要断气了,还来得及吗?来不及!要快,不能犹豫,丝毫的犹豫都没有,马上就信受,立刻就念佛发愿求生。
像唐代的张善和往生,是中国历史上人所众知的,他是临终十念往生的。这样往生的人,万万人中难得有一二个。三个条件都具足,缺一不可,所以这绝对不是侥幸的事。临终十念,到底他的品位怎样,是不是就是下下品往生?不然!善导大师跟我们讲,“通于三辈,摄于九品,莫不往生”。这话使我们非常惊讶,真正是不可思议。
我们平常人往生,品位高下,是看念佛功夫的浅深,是以净业程度的浅深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同。五逆之人,他的往生是在临终那一刹那,忏悔力量的浅深,决定他的品位。如果他是至诚心忏悔,彻底忏悔,他的品位一下就提升到上上品。你不要认为他一生不相信佛,造作罪业,临终念几句佛号往生,说不定他是上上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里,阿阇世王杀父、害母、破和合僧,和提婆达多合作出佛身血,造作五逆罪。《大藏经》里有《阿阇世王经》,就是阿阇世王的传记。他临死的时候忏悔,念佛往生,佛说他是上品中生。因忏悔的力量强,知道过去真正做错了,一念悔改之心,真的从地狱一下就超到上品中生,真的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对于造作罪业的人绝对不能轻视,说不定他在临命终往生,品位比我们高,我们还不如他。所以,一是念佛功夫浅深往生;一是忏罪浅深往生。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要想符合经上的标准,就要一心专念,要“专”。专礼阿弥陀佛,每天拜佛,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拜佛是很好的运动。现代人运动量少。我们跟大陆人比,不一样。大陆人比我们健康,他们生活水准不如我们,运动量多过我们。他们出门没有车,要走路;离开都市,他们没有自来水要挑水。他们的劳动量超过我们,身体比我们健康,比我们长寿。衣食住行种种条件不如我们,为什么他们会健康长寿?我们在富裕的社会环境里生活,学佛的人除了拜佛之外,也很少运动。拜佛,实在讲,拜得愈多愈好,至少一天要拜一百拜,当然能拜三百拜是最好的。三百拜需要一个半小时,分三次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一定有好处。
身专拜阿弥陀佛,口专念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我在这里常常提醒同修,务必使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我们的行,一一同佛无二。佛的心、愿、解、行,我们怎么知道?这一部《无量寿经》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见解、阿弥陀佛的行持,全在这部经上。
这一部经好!分量不多,很容易受持。要把它做到,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行持,这样才是修行。这种修行法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所以,经不是叫你念给佛听的,佛就欢喜,那是自己欺骗自己。佛还要听这个东西?佛不要听!是要念给自己受用,提醒自己依照经典的教训去做,这样修行就是《观经》所讲的“是心作佛”。这就…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