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作佛,具体实践佛的心行。在一切修行法门中是最极玄妙,只在平常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要中断,自然就相应。如同古德所说的“暗合道妙”,就是相应的意思,自然相应。“道”就是“是心是佛”;“妙”就是“是心作佛”。我们这样做就是“是心作佛”。“是心作佛”自然就是“是心是佛”。《观经》上讲的这两句是非常重要的经句。我们做到了,功夫念得好的,念得纯熟的,念念离念,功夫成片,就是古人所讲“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在其他法门、其他宗派里,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唯有念佛法门最容易。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大师讲的。佛出现在世间,就是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介绍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因为众生业障太重,跟他讲念佛作佛他不相信,所以才讲他能相信的法门,才说出无量无边法门,那是对不能相信念佛法门的众生所说的。能相信这个法门的,是第一善根。就像经上讲,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能相信。
四十八愿从第十二愿到第十八愿,是整个大愿里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没有十念必生,就不能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有个念头,找不到答案。经上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既然万德万能,我就想,如果这个人必堕阿鼻地狱,佛能不能使他立刻成佛?如果他能使地狱众生立刻成佛,佛即是万德万能,我们可以相信。若说地狱众生这样重的罪,不可能叫他立刻成佛,要他慢慢修,修上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这有什么希奇!我曾为此事请教过很多法师;法师们都说不可能,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可能立刻成佛。所以,我对于佛的敬仰,打了很大的折扣,认为经上赞叹佛,是夸张的,不是真的。以后念《无量寿经》,念到这一段经文,才恍然大悟,佛的德能是真的。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皆得往生不退成佛,这不就是立刻成佛吗!这才回想到古人讲的话,一点都没有夸张,句句都是实在的,叫人不能不佩服。佛法确实不同于世间法,正像《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祖师大德跟佛都做到了,言语句句真实,我们不能不佩服,事实确实是如此。
众生所以不能立刻成佛,不是佛没有方法,而是众生不肯接受,那有什么法子?你要肯接受,真的不难。《阿弥陀经》跟本经所讲的,都是若一日到七日。你需要修多久?少的一天,多的七天就成佛。这不假,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人物。我们今天修了这么多年,还没成佛,为什么不成佛?没有认真修。修是修了,展开经典看一看、比对一下,不合标准,毛病就出在这里。对于这个世间还留恋,还舍不得,怎么能去得了。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宋朝的莹珂法师,念佛三天往生,证明了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没错。他是一位出家人,不守清规,破戒造作罪业。但他有一个好处,深信因果报应,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必堕地狱,就生大恐怖,请教同参道友,有没有救。同参道友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痛哭流涕,有很深的感动。《往生传》看完之后,他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把寮房关起来,不睡觉、不吃饭、不喝水,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莹珂法师很难得,他就向阿弥陀佛要求说,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惑,这十年,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受诱惑又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恐怕将来往生靠不住,十年寿命我不要了,现在我就跟您走。阿弥陀佛听了他的话,也就点头同意说,“好!那我三天以后来接你好不好?”莹珂就答应了。
他把寮房门打开,兴高采烈向全寺大众宣布,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寺里的人都认为他发神经,这样一个恶人,怎么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等著瞧!到第三天,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早课的时候,要求大众不照平常的早课,念《阿弥陀经》、念佛,送他往生。他没有生病,跟大众一起课诵,经念完了,佛号再念了十几声,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要跟他去了。说完,他就走了。没有病,三天!是历史上记载宋朝的事。我们看了、听了也许不相信,恐怕是古人编造的。
前年(一九八八)在美国首都华府,有位周广大先生,也是在临终前三天念佛往生的。他得的病是血癌,医生放弃治疗,这时他的家人慌了。他家里没有一个是信仰宗教的,一家人在华府开一间面包店。此时家人才到处求神求佛,希望有奇迹出现。也算他运气好,因缘殊胜,遇到华府佛教会的一位龚振华居士。龚居士是念佛最虔诚的人,他专修净土,讲话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周先生碰到这么一个人。龚居士一看,他的病不可能好,所以直截了当劝他不要求病好。他说,人在世间太苦,你好了之后还不是一样更苦,有什么意义?不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去作佛、作菩萨,回来再度你的家亲眷属,这多好!周广大一听很有道理,立刻就相信,就接受,要求他的太太儿女都帮助他念佛,求往生净土,不求病好。这一个决心下得正确!
佛教会的同修也有几位前去帮他助念,三天三夜佛号没有停止。念到第二天,见到地藏菩萨来了,他说出菩萨的样子,大家听他讲的样子,是地藏菩萨。龚居士很难得,立刻提醒他,不管什么样的佛菩萨、什么人,你见到了都不能跟他去,一句弥陀念到底,不见到阿弥陀佛决定不可以去。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他回过来专心念“阿弥陀佛”,念了没多久,地藏菩萨不见了。念到第三天,他说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从云端下来接引他往生。这是现代人,还是在美国,真正是希有的因缘。周先生一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临终才遇到龚居士,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真的往生,绝对不是假的。
念佛法门是实在希有殊胜,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决定不能看作劝善的善书,那你就错过了此一希有机缘。
西方世界第一殊胜是寿命无量,这是极乐的根本,就在第十五愿。如果没有“诸佛称叹”(十七愿)这一愿,我们那里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所以十方诸佛都在周遍法界弘传,这种恩德实在是太大了。因为他们到处宣扬,我们才有机会听到、接触到。
善导大师在《注解》里说,“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叹”与“十念必生”,这五愿是真实慧。经上讲“住真实慧”,大师这样一说,用现代话讲,真正落实住真实慧!所以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精要。可见“光明无量”一愿是弥陀弘誓的心髓。我在前面跟大家说过,经典所在之处、佛号音声所扬之处、经典宣说讨论之处,就是弥陀佛光注照之处。弥陀的心愿,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为了这一个愿望,才有十念必生的殊胜大愿。众生念佛往生,没有一个不是当生成佛的。第十八、第十九愿合起来,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古德较量诸经,认为这是真实中的真实。这个比较法,我们也曾经说过,隋唐时候的大德都公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最圆满的是《华严经》,所以大家公认《华严》是经中之王,一切经是《华严》眷属,称它为根本法錀。这个比较,把第一找到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比,《无量寿经》又是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古德说得很好,《华严》、《法华》不过是此经之导引而已。大经是引导我们入这部经的。那两部经好比是大门;这部经是殿堂,登堂入室。门外虽很壮观,这部经才是登堂入室。我们才晓得这是如来正说第一经。
这一部经一共有四十八品,那一品是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那一愿第一?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四十八愿虽好,去不了极乐世界,一点用也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经说法就是讲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经卷。无量无边经卷浓缩,就是第十八愿。一句都讲完了,讲尽了。这样一比较,你才晓得此经经文真正是尖峰,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殊妙。希望我们在此处留意,要特别用心去体会。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
这是第十九“闻名发心愿”。“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译成中文是“觉”。经论上常常把佛法修学的宗旨目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音译。“三”翻作“正”,菩提是觉,“三菩提”翻作“正觉”,真正觉悟!觉悟就不迷惑,迷惑就不觉悟。发菩提心就是从今而后觉而不迷,真正觉悟。什么才是觉悟?觉悟的标准在那里?你搞六道轮回就是迷,就是不觉。你出六道轮回,就觉悟了。所以,阿罗汉称为正觉,他们超越六道轮回。阿罗汉以上才称为正觉,阿罗汉以下都是迷。觉则称为圣人,有四圣法界。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虽然是正觉,大乘佛法说,他还没有发菩提心,可见菩提心比阿罗汉的正觉还要高,阿罗汉、辟支佛都还没有。所以,不但不再搞六道,“发决定成佛之心”才称为菩提心。阿罗汉没有成佛的意愿,他比我们觉,但是比菩萨还迷,因为没有发成佛的心。
菩提心不但是觉,是究竟圆满的觉。换句话说,一定要发作佛的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一切发心作佛的人,我们都称他为菩萨,因为他发了菩提心,他发心作佛。我这样讲,大家容易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跟我们讲,凡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这话对不对?对!因为求生净土就是一生成佛。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愿一生成佛,那怎么不是菩提心?不但是菩提心,一生成佛是无上菩提心…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