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至心精进 第五▪P5

  ..续本文上一页行,但已叙述千亿岁,时间很长。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这部经典不仅是我们一生学佛的依靠,实在也是人生在世作人的指南。依照经典教训去做,经上所讲的“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我们才能得到。换句话说,违背经教是出不了业报的;业报就是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在三恶道的时间必定长久,三善道的时间短暂,佛在经上常常这样提醒我们。

  我们自己想一想,佛讲的话有没有过分?若冷静的去思考,佛讲的话句句真实。怎么知道佛说的没过分?从自己起心动念上观察,我们从早到晚待人接物,一天起了几个善念?善念是与大众、与社会有好处的念头;有几个念头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恶念。不知不觉做了损人利己之事;损人还罢了,损害国家社会,罪过造得就大;破坏佛法,罪业就更大了。佛法里的结罪,诸位如果读《戒经》,就会寒毛直竖。我害一个人,结罪只对这一个人,将来冤冤相报就一个人。如果我害一个团体,害一个国家,就要跟那一国人,那一个团体结罪。如果在佛门里造罪业,所结的罪业是尽虚空遍法界,永远没完没了。

  譬如这部经里讲的“盗戒”。盗戒很容易犯。“盗”的定义是“不与取”。没有得到主人同意就把它拿来,这叫“盗窃”。我们偷一个人的东西,将来当然要还债,欠钱还钱;我只欠他一个人的债,偿还一个人。假如政府公共设施,像公用电话是市政府设的,你把它偷去了,将来要还谁的债?市政府的东西是全市老百姓的税收买的,债主就是全体市民,你欠这么多人的债,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如果这个公共设施是国家的,那更不得了!这一国人都成了你的债主。所以偷,不如偷一个人的,将来好偿还。寺院是十方常住,寺院是道场,道场是十方的,尽虚空遍法界的出家人都有分,所以常住物不能盗。盗了常住物,债主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出家人,这是堕阿鼻地狱的罪业,比什么都重。所以,常住物要爱惜,毁损都有罪过,何况盜取。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会小心谨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榜样,看看他是怎么样修成的。

  他听经闻法千亿岁。“尔时”,在他求学的时候。“闻佛所说”,他听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讲解。“皆悉睹见”,老师以神力将十方诸佛刹土展现在他的面前,他都看清楚,看明白。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因果”,看到因缘果报,要知道这个果是怎样结成的。善因必定结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报。我们要想得善果,就要修善因。不愿意受恶报,就不能再作恶因。善恶果报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给我们。如果说是有人能给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没有人能给我们,成了佛也不行,佛的果报也是自己修的。西方极乐世界比别的佛土殊胜,因为阿弥陀佛因地上修的不一样。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在因地上修的不一样,所得的果报也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极乐世界”。成了佛也没有办法把因果颠倒过来,这才晓得修因的重要。他把这些事情看得清楚明白,才发“无上殊胜之愿”。

  “无上殊胜之愿”就是后面所讲的四十八愿,可见这四十八愿是在千亿岁,五劫修行中逐渐发的,不是一次发的。看到十方世界的好处,他发愿要学习,他的世界将来跟诸佛世界一样美好。看到十方诸佛刹土里有缺陷的、不美满的,又发个愿要防止,他将来建立的世界里没有这些恶报。没有恶报就没有恶的业因,这个选择实在太殊胜了。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品经文,必须细细去研究。西方净土固然讲“带业往生”,须知只带旧业不能带新业。不能说,可以带业往生,天天造作恶业不要紧,还可以往生,没有这个道理。恶业,是你发愿求生净土之前所造的可以带,现在你明白有西方极乐世界,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从今天起就不能再造恶业。“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净土的真因。

  临命终时才听到阿弥陀佛,才发愿的,也符合这个标准。因为他过去没有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了他就发愿,就不再造恶业,虽然时间短,十念之中不造恶业,这样才能往生,即是带业往生。我们现在晓得了,到临命终时再图侥幸,那是大错特错。临终十念一念往生,我老实跟诸位同修说,我们在座的人都没有希望,因为你们至少今天已经听到这个法门,你不是临终听到的,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于彼天人善恶”,这是讲正报。“彼”是指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九界众生,除佛以外,菩萨、声闻、缘觉,下至六道众生,一切善恶因缘果报。善恶里有因有果,这是正报的庄严。法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国土粗妙”是依报。说一个正报,说一个依报,就把所有一切全包括了,一点都不漏。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依正庄严,他全部明了,有因也有果。

  “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一心是西方报土的真因。十方世界为什么比不上西方世界?第一个因素就是西方世界的人皆是一心不乱。他方世界的人是二心、三心、多心,叫“三心二意”。这是它们差别的真正原因。阿弥陀佛一心选择所欲,此处要特别注意,“一心”是真心在选择,不是妄心。分别心、执著心、虚妄心的选择,有时候会选错了,真心选择决定没有差错。所以,选择也要学阿弥陀佛,心地平静的时候选择就决定正确。若有妄想、杂念,你去选择一定有错误。妄想、分别、杂念是“迷”,不是“觉”。一心就是觉心,不是妄心选择。

  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佛菩萨?说老实话,是心不清净。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晓得应该怎么学佛,乃至于怎么作人。学佛要清净心,作人也要清净心。现在这个世界有许多奇怪的病,常常有些同修来跟我讲,家亲眷属得怪病,这些怪病有些鬼神还能治,真的一治就好。有没有呢?有。你问我相不相信?我相信。为什么鬼神一治就好?说实在话,那些病都是鬼神在作祟,你去找他,他一下就把你治好,你就相信他真灵。实在讲你没病,鬼神作祟叫你生病。为什么鬼神会找你麻烦?你心不清净!如果心地清净,鬼神沾不上边。

  真正念佛人以至诚心、清净心念佛,经上讲得清楚,四十里范围之内恶鬼恶神都不敢接近。这是你自己身心清净,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威神加持,鬼神不能接近。换句话说,鬼神还常常接近你,这是很大的耻辱。也就是说,你学佛一点功夫都没有,连鬼神都瞧不起你,你的佛号怎么念的?真正念佛人,鬼神怕,不敢沾你的边。你天天念佛,鬼神还捉弄你、戏弄你,跟你开玩笑,糟糕不糟糕。原因在那里?实在讲,是你学得不如法。把经典里的教训认真去做,就是“如法”。只是口念,心里还有怀疑,就“不如法”;心里还有攀缘,就不如法。换句话说,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还有贪嗔痴慢,还有是非人我,就不如法。因为你虽然念,天天念经,也念佛号,与“清净平等觉”五个字丝毫不相干,那没有用,白念了。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每天读经,每天念这句佛号,就是要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决定不自欺欺人,这才是真正念佛人。

  “一心”非常重要,经上教我们修行是“一心称念”,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我在讲《华严》的时候也提示同修们,一心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能所不二。什么人在一生中就证入一真法界?念佛人!念佛人往生净土,一生入华严世界,就证一真法界。

  “结得大愿”,这一句就是法藏圆满的成就,大愿就是后面所讲的四十八愿。“精勤求索”。“精”是精进,“勤”是勤奋不懈。法藏的求索,是为一切众生作最殊胜的增上缘,不是为自己。“恭慎保持”,“恭”是恭敬,“慎”是小心谨慎,保持不失,就是后面经文讲的“从容中道”,欣欣不厌,没有丝毫疲厌。“修习功德”,要认真去做,十方诸佛刹土里一切善因要修,自然得一切善果。一切恶因要断,自然西方世界就没有恶的果报。不但没有恶报,经上讲得很清楚,连恶名都听不到,那有恶事?所以要认真的去修习功德。“修”是修正,“习”就是实习,要在生活中做到。“满足五劫”。接受老师教学之后,又用五劫的时间来修行,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有他的精神、他的方式,努力修学,我深信这一生人人都能上上品往生。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

  “俱胝”是古印度数字的一个单位,相当于我们讲的千万。一千万就是一个俱胝,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亿。前面讲二百一十亿,此地为什么要用二十一俱胝?诸位要知道这个经本是会集本,五种原译本译文不相同;夏居士的会集,力求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原文,自己不敢改动一个字,是这个本子的好处。二十一俱胝佛土,就是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

  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

  这是说他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因缘果报没有一桩不清楚,没有一桩不明了,这样他才能舍人之短,取人之长,建立极乐世界。

  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法藏真做到了。“所摄佛国”就是他自己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真的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弥陀因地上的大愿到此方才圆满。

  这一段经文叙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来由,叙述阿弥陀佛修学的经过,我们要在此处认真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小善,也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学习,集小善就成大善。纵然有很小的过失,也不能不明白,小过就要改,不改的话,小过就积成大过,就变成重大的罪业。断恶修善就从微细的地方下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近代社会型态转变非常大,从前是农业时代,现在不仅是工业,已经到科技尖端的时代。有些人主张小小戒可以舍,可以马虎一点。诸位想想,小小戒能不能舍?不…

《无量寿经讲记 至心精进 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