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学佛的同修,不管学那一宗都知道这两句。虽然知道,虽然会念,这八个字的含义很不容易体会。因为真正懂得这八个字的含义,他一定老实念佛,绝对不会再涉及其他法门,就像莲池大师一样,“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对这八个字还没搞清楚的人,他们需要一大藏教。真正清楚的,不需要了,死心塌地老实念佛,那是真清楚、真明白了。明白之后,他心里妄念不生,这才决定成就。真正通达了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妙法,这句才道出诸佛如来说法度生的本怀。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嗔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六句是一段。前四句要是用四弘誓愿来讲,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这个愿,要从那里做起?这六句说明自己怎么修法,也就是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我们看他怎么做:第一句是智慧,六句以智慧为首,以定慧等持作总结。“惑尽过亡三昧力”,三昧是定,以定作结束,这里面的意思就非常之深。所以,学佛怎么能没有智慧?不但学佛要有智慧,修福都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能辨别是福、是祸。真假、邪正、善恶、是非都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把恶的当作善的。现在社会比比皆是,愚痴到了极处,黑白颠倒,自以为是,这怎么得了!迷惑到这样就是无智慧。
譬如,我们种瓜、种树,当然希望收成。种子种在沙土里,种在石头上,能有收获吗?决定不能收获。为什么会种在那里?愚痴!他不懂得选择土壤,没有智慧。连修福都要智慧,何况学佛,要普度众生,没有智慧怎么行。智慧从那里来?从戒、定中来的。所以,心不清净,就没有智慧。
特别就净宗来说,净宗修一心不乱,修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平时我们读经、念佛,目的在那里?在修定。读经、念佛,功德非常大,能把妄想、执著同时抛掉。妄想是妄念,我们念经的时候妄念不生。有些人没有妄念,可是昏沉,不读经,精神提不起来,打瞌睡。读经既破妄想,又破无明。读经的时候绝对不能分别经义,不要研究经里的意思。我一再跟诸位说,经里没有意思;经里假如有意思,我每次讲的应该都一样的。从前我在这里讲过一遍,有九十个录音带;新加坡讲的那一遍,有六十个录音带;在香港讲过,在美国也讲过。诸位要是拿录音带来比比、听听,都不一样。同样的经文,每次讲的都不一样,可见它没有意思。没有意思,讲的时候就是无量义。所以诸位要晓得,经没有意思,老实念就对了。你的心愈清净,体会的意思就愈多、愈圆满、愈深刻。绝对不是说,前两年我故意浅讲,今年深讲,不是的。我讲的都是我现前的境界,全都说出来,可见得心一天比一天清净,现在看的经义比以前更广,比以前更深。这不是有意的,有意做不到。作意、有意求,求不到。有意就落在意识心里,落在妄念里。妄念不是智慧,所以要最极清净心,经只可以念,不能研究。
我不但不研究,也不念了,我平常就念一句“阿弥陀佛”。讲经的时候,他们把经本从柜子里拿到讲台上,讲到第几页第几行,我还要看看黑板对一对。展开经文就讲,你们听了津津有味,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这是真的。所以修什么?就修最极清净心。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修这个。我用这句佛号修。所以要晓得,这句佛号就是清净句,清净心、平等心,这句佛号是觉而不迷,离开佛号就是迷,就是染,就是邪。
修行要怎么修法?口里佛号断掉没有关系,心里不能断,因为心若离开佛号就打妄想,妄想是六道轮回业。换句话说,不修净土就修六道。想一想,一天二十四小时修净土的时间多,还是修六道的时间多?如果一天只有早晚课,个把小时、两小时修净土,其他的二十二个小时都在打妄想,将来还是三途有分,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的。必须佛号真正有力量,妄想、杂念不起,西方才有把握,才有分。所以,这句佛号牢牢的抓住,念念都不放松,西方就决定去了。世间一切法,只有这一法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牢牢把这句佛号抓住,这是智慧。
“智慧广大深如海”。如果你没有智慧,只要把一句佛号抓住,把一部《无量寿经》抓住,天天念经、天天念“阿弥陀佛”,你一定“智慧广大深如海”。没有这样深广的智慧,不认识这部经,不会牢牢抓住佛号。念佛有口无心,是没有智慧。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太谦虚、太客气,那就错了。这句正是说我们自己。
“内心清净绝尘劳”。“尘”是染污;“劳”是劳累。今天环境染污,大家都知道环保,但是心地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大家忘了。诸位想想,我们要达到跟佛菩萨同样的境界,内心清净,清净到极处,还是抓住这一句佛号才行。这句佛号是“清净句”。清净句是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说的。念念都是这句“阿弥陀佛”,心清净,所有一切妄想、邪知邪见都不能进入。可是佛号一断,妄想、杂念都来了,你的心地又被染污,你的心就不清净了。同修们用读经、念佛的方法,把一切染污洗掉,恢复到自性清净心。
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当然就“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这两句是果报。不但三恶道是恶趣,三善道也是恶趣;不但三善道是恶趣,二乘圣者也是恶趣;不但二乘圣者是恶趣,权教菩萨还是恶趣。佛在大乘经上说,“念佛法门第一殊胜”,古德称赞为“圆中之圆、专中之专、顿中之顿”,不但超越三途六道,超越二乘权教,再往上去还不止,果报等于七地以上的菩萨。李老师在这部经典里注得很详细,“七地以上”,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七地菩萨看六地都是恶趣。这是很保守的讲法,假如再提升一点、夸张一点讲,这还是经上有根据的。阿鞞跋致是圆证得三不退,圆是圆满,圆满证三不退是等觉菩萨,这还得了!这个“超越”就太多了,超过十地。
这才真正体会、认识念佛法门实在殊胜无比。诸佛赞叹,是有道理的,不是夸张的。诸佛菩萨都说这个法门难信,也是实在的。从我们凡夫地,一下就升到七地以上,升到等觉菩萨。谁能相信?没有人相信!不但一般人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辟支佛不相信,权教菩萨不相信,明心见性的菩萨还有很多也不相信。所以,你能相信,不是容易的事。为什么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不相信,你能相信?怎么想也想不通,念了这本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过去生中曾经行菩萨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一生善根现前,同时又得十方诸佛如来冥冥中加持,这样才能信、能解、能行,所以经上说你不是凡夫。这是值得庆幸,值得宝贵的。
“速到菩提究竟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依天台家的讲法:藏、通、别、圆,你成的是圆教佛,不是藏教、通教、别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换句话说,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与毗卢遮那佛也没有两样,成这样的佛果。
“无明贪嗔皆永无”。要想达到前面这样的成就,这两句就是条件,必须做到。还有无明,还有贪、嗔,智慧就不广大,心也不清净,就没有办法超越恶趣,得不到菩提。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
“惑尽过亡”。“惑”是迷惑;“过”是过失。所造的一切罪孽、过失,都没有了。怎么样会没有的?下面三个字“三昧力”,就能把无明、贪嗔、迷惑颠倒断尽的。这是指什么“三昧”?“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所以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是靠这个力量。这个力量之得来,就是用古人教我们的“老实念佛”这四字。要老实!怎样才老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教我们“净念相继”,就是老实。念成功了,就得三昧。无明难断!贪嗔是见思烦恼,惑过是尘沙烦恼,无明是根本烦恼。见思、尘沙、无明,用什么断?一句佛号。实在妙不可言,怎么能轻视这句“阿弥陀佛”!所以大势至菩萨一帮人专修专弘,他们修什么法门,就是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把烦恼都断尽了,心开就是明心见性。断见思、破尘沙、尽无明,就靠一句佛号。不必藉任何方法帮助,专修就行。
夏莲居居士在《净修捷要》里,称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很有道理。尽虚空遍法界里,他真正是第一个提倡专修专弘,所以是法界的净宗初祖。娑婆世界初祖是普贤菩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第一部讲《华严》,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他是娑婆世界净宗的初祖。在中国第一个提倡专修专弘的是东晋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莲社,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人,依《无量寿经》修学,当时净土经典传到中国的只有这一部译出,《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译出来,所以《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他是中国的初祖。诸位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才肯死心塌地,不再有妄念。想学《金刚经》、想学止观、读《法华》,那些念头全都断掉。拜《梁皇忏》、拜《水忏》,就不如拜《净修捷要》,拜阿弥陀佛。
夏莲居居士真的非常慈悲,看到众生有拜忏的习气,喜欢拜忏,所以他也编一个《宝王三昧忏》,是专修净土的忏法。编那个是为那些习气不断,还不相信专精直入的人,总认为念佛功德没有拜忏的功德大。因为没有深入研究大经,真正深入研究,就知道拜忏是度下根的;止观是度中根的;念佛是度上根的。上、中、下三等根机怎么分?智慧有浅深不同,唯有真实慧才选择第一法门,才会选择第一经。这是第一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第一法门。知道的人太少了,确如夏莲老所讲的“万亿人中一二知”,不容易!所以往生净土,念佛三昧都成就,都圆满了。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
《无量寿经讲记 法藏因地 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