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大教缘起 第三▪P4

  ..续本文上一页毕竟是有漏法;佛法是无漏法。

  如来的定慧达到极处,再也没有更高的,究畅无极!超过等觉菩萨。他得的果报,也就是他所起的大用,于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因果),他都得自在,而且得的是最殊胜的自在。为什么是“最胜自在”?因为菩萨也得自在。不但菩萨得,阿罗汉也得。阿罗汉的自在比不上辟支佛,辟支佛的自在比不上菩萨,菩萨的自在比不上佛,所以佛的自在是最胜自在。《华严经》为我们略说如来果地上有十种自在,是九法界有情众生所向往的,这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第一、“命自在”。就是寿命自在,确实长生又不老。长生要是老了就没意思。不老,寿命自在,住世随意。他在这个世间,爱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们也想随意住世,但是做不到,因为被业力牵引著,没办法。佛为什么做得到?因为佛是愿力。我们今天学佛,首先就要学这一点,我们也要使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这就是佛门常讲的“乘愿再来”。不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来,现在就乘愿再来。只要你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是愿力就自在,我在这个世间喜欢住多久就住多久。业力就不自在,到时候阎王一通知,不敢不报到。希望诸位要发愿,愿力超过你的业力。愿怎么样发,怎么样超越,这部经跟我们讲得很详细、很明白、很透彻。

  第二、“心自在”。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心里没有妄念,没有牵挂,没有执著,这才自在。我们的心不自在,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牵肠挂肚太多。佛自在,他把心上的“田”、“相”都放下了,在这个世间游戏神通,他的心是“真心”。我们的心是“妄心”,我们的想是“妄想”。因为我们想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想”上加个“妄”字,妄想、妄念,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所牵挂的也是虚妄的,不是真的。每个人有他个人的福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能替别人著想?没有这个道理。如果真能替别人著想,换句话说,就可以改造人的命运,因果律就被推勫了。诸佛如来都没有办法推勫因果律,我们那有能力!明白这一点,才知道所有那些操心、忧虑、牵挂,原来都是假的、虚妄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不是真实的。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心才一切放下。心地清净就是正常,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看得清清楚楚;再看别人的过去、现在、未来,也看得清清楚楚。

  佛法修学的纲领:“觉、正、净”三门,我们修净土是从净门入,就是从清净心入。清净心就是觉心,清净心就是正知正见。我们修行的功夫如何,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检查一下功夫得不得力,修行有没有进步。我们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减少?果然逐渐减少,心地清净,这就是功夫得力,这是好境界。绝对不是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拜多少拜佛,那些没有什么大用处。如果心里还是很多妄念,还是贪、嗔、痴、慢,就一点用处都没有。蕅益大师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于功夫之浅深”,不是在念诵多少。功夫深的“一心不乱”,功夫浅的就是“成片”。“成片”是烦恼没有断,只是伏烦恼;功夫深的是烦恼断了。

  第三、“资具自在”。“资具”就是物质享受。我们的生活、物质上的享受自在,不虞缺乏,也不要太多;多了没用处,反而不自在。譬如,有些女同修告诉我,她非常爱漂亮,有好多好多衣服。她自不自在?不自在。出门到底穿那一件好,她就不自在。若只有一件衣服的人,披了就走,很自在,不需要挑选,不需要考虑。诸位要晓得,“自在”绝对不是指你的资产很丰富,吃得很可口、穿得很舒服、住得很舒适。一切物质生活过于丰富,不见得自在,反而是烦恼。现代富贵人家的烦恼比我们多。听说很多富贵人出门要穿防弹背心,怕人家暗杀他。这样的生活多苦!须知不缺乏就是自在,愈简单愈自在,省事!所以佛门主张日中一食,多自在!一天吃一餐,多省事;三餐多麻烦。这才知道最会享受的是佛家,最极自在。

  第四、“业自在”。“业”是活动,所有一切活动都用“业”字来代表。世间人称为“事业”。佛法的事业是教化众生,是自由业,跟世间教员不一样,世间教员还有聘书约束,不自在。佛法的教学为什么自在?跟任何人没有聘约,也不谈供养,一切随意。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法有同样的自在。

  古时候教学的老师如果跟你谈学费,是被社会人不齿的。为什么?读书人那有要求名利的道理。故称学费为“束修”。家庭环境好一点的,多供养老师一点;差一点的,少供养一点;实在没有的,老师还要倒贴学生。从前的老师不一样!所以古代的老师跟医生在社会上备受尊敬。医生为人看病,不可能问人要钱,尽心尽力只为救人。为什么学医?是为救人的。救人那能跟人讨价还价。病患家里有钱,对医生多供养一点;没有钱,少供养一点;甚至于没有钱,医生还要帮助他医药。这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是真正自由职业,备受尊敬。因此,佛受报就自在。他在九法界里就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这是“业自在”。业是讲他造的因。因自在,果当然就自在。

  第五、“受生自在”。化身就不必说了,我们讲“应身”,释迦牟尼佛到此界来受生,要生在帝王之家就生在帝王之家,喜欢生在什么人家就生在什么人家,可以自己选择。不像我们凡夫,想到那一家投胎,自己不能选择。佛菩萨到世间来应化,可以自己选择。

  第六、“解自在”。“解”是智慧。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能理解,都能通达,没有障碍。像我们在《六祖坛经》上看到惠能大师,他就是“解自在”。没有见过的经典,只要念给他听,他就会讲给你听。他理解自在。经典如是,世间法也如是。如果你问问惠能大师原子弹怎么做的,他一定会告诉你。只要你一问,他马上就知道,没有一样不理解的。有些人怀疑,他既然有这样的能力,为什么不在那个时候发明原子弹?如果当时发明了原子弹,这个世界恐怕早就毁灭了。因此,圣人虽然理解,也不告诉你。因为世人尚未具有道德观念,会拿去做坏事,所以不能告诉人。

  中国古人的道德观念比现代人高得多,我们读《三国志》,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都是真的,历史上真的有记载,这是机械化的运输。它的机械很简单,不用人力,是简单的机械运输。他将死之前就把这种技术全部毁掉,没有传世。这绝对不是私心,因为机械发展下去,就像现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对这个世界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中国人能为历史著想,为后世人的幸福著想,不愿意看到这些东西出现在世间。这是正确的。想想现代科技发达,固然有一些方便,但是得不偿失。整个地球生态环境被污染,被破坏。这样下去,能生活的环境,没几年就完了。西方科学家力求技术发展,中国古圣先贤绝对不做这种事情。决不是因为我们的聪明智慧不如外国人,是我们有道德理念,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凡是做一件事,需要考量它的利害得失。利少害多,不能做;对现在人有利,对将来的人有害,也不能做。这跟西方人的思想完全不相同。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世界上,深受科技之害!

  第七、“愿自在”。“愿自在”,就是“三十二应”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心想事成,即是自在。像前面经文举的例子,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八相成道,这是愿自在。

  第八、“神力自在”。“神力”就是通常讲的“神通”。神通能力自在,眼不需用科学仪器,就能看到极小的物质。佛法称“微尘”,也许是现代讲的电子、原子、粒子,佛的肉眼看得清清楚楚;远能看到他方世界而没有障碍,隔多少道墙、多少重山,他也看得清清楚楚。这是讲天眼自在、慧眼自在、法眼自在,其余六根亦复如是,没有一样不自在,也就说他的能力,六根的作用得大自在。“神足”是讲变化,变大变小。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是属于神力自在。

  第九、“法自在”。“法”是指说法,就是教学。他的教学方法非常善巧,能令一切众生听到都能理解而不会错解。现在有很多人听我讲经,把意思听错了。他错会了意义,就是我说法不自在。如果是佛菩萨说法,你们一定不会听错意思,因为佛有“四无碍辩才”。

  第十、“智自在”。权实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都没有障碍,因此他能观机,说法契机。佛看你过去多生多劫、生生世世是什么身分,在那一道,做些什么事,他都知道,所以说法就契机。佛看到这次大会中,有不少众生多生多劫修积的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为大家说这个平等成佛的法门。与会的有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贤护等十六正士,也有天人、饿鬼、畜生,六道众生都有。只要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成熟,就缺少因缘,佛为此宣说这部经,因缘具足,他就成熟了。这确实是前文所讲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定慧所起的作用,归纳成十种大自在,关键就在“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到极处,如来果地上最殊胜的十种自在,你一定也能证得。这不是佛的专利,是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的。

  佛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究畅无极的大智;“德”就是十种自在;“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这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本有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就是你定慧失掉了。什么时候恢复定慧,你的智慧德相就都恢复了。这桩事情还是要求自己,不能求别人。求别人求不到,求自己才能样样都得到。佛说这些话,是要我们对他生起坚定的信心。佛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句妄语,没有一句夸张。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谛听”就是仔细的听,注意的听,真诚恭敬的听。“善思念之”是要你听了之后,能真正体会佛所讲的这些道理、方法与境界。你要细心体会,才能真正得到受用。“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佛详详细细的分别为你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及理事因果,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下一品“法藏因地”就是正说,黄老居士把“法藏因地第四”判入正宗分,也很有道理。

  前面我们介绍了本经的序分。序分有三品,前面两品是通序,第三品是别序,三品的大意都是“证信”。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告诉我们,“信、愿、持名”是三资粮。“资粮”,现代人不太懂得。古代人若外出旅行,不但要带钱准备路途上用,还要带粮食。因为从前客店很少,饭店也很少,必须自己带钱、带干粮,就称为“资粮”。没有资粮就不能旅行。“资粮”二字就是比喻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信、愿、行”。就像我们外出旅行,要带钱财与干粮一样的重要,缺一不可。三个条件中,“信”列第一,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佛在本经明白的开示我们,这是“真实之际”。我们前面读过“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与《观经》所说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意义完全一样,绝对可信。真实之际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真相。一切万法的真相,如果不能相信,那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观经》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万法的真相,所以应当相信。它有非常健全、正确的理论依据。

  这部经以平等的方法觉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依照这个方法都能觉悟,而且不是普通的觉悟,是究竟圆满彻底的觉悟。换句话说,就是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只有这个法门特别殊胜。我们在发起序里看到放光现瑞的情形,使他的侍者阿难都觉得惊奇,从来没有见过。平等成佛的方法就是“信、愿、持名”,这是世尊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广大圆满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显示念佛法门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能遇到,这是多大的福分!没有福的人遇不到。

  莲池大师在《疏钞》里也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通常佛在一般经论上说,凡夫修行成佛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三大阿僧祇劫从什么时候算起,是不是从我们受三皈五戒算起?不是的。你受三皈、五戒、菩萨戒,都不作数,要从证得小乘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你没有证得初果,圆教没有证得初信位,都不算。实在讲,我们每一位同修过去生中,已经修行无量阿僧祇劫,到今天还没有成佛,还是这个样子,是什么原因?皆因生生世世都没有证得初果。换句话说,凡遇考试,都不及格,年年留级,这很麻烦!虽然是在学,考试都不及格,全部不算。念佛法门就特别,它只要用一念,就是信、愿、持名,一向专念,我们这一生就成佛,就成就了,超越一般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所以,这真的是难信之法,确实不容易让人相信。

  “齐诸圣于片言”。“诸圣”是指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指普通的圣人,不是小乘四果四向。讲的是大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大菩萨,在别教是登地的菩萨。我们也能在一生中超越,用什么方法超越?就是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是神咒。这桩事情,知道的人不多,不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是“咒王”。还要念其他什么咒?实在没有必要。

  在本经前面,我们看到普贤菩萨,他是娑婆世界密宗的第一代祖师,密法的创始人。他念什么咒?他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教我们念很多咒,他自己念咒王,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我们要看清楚。为什么普贤菩萨不把咒王传授给我们?实在讲,他是传授了,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已经明白的告诉我们。可惜我们不相信,不能接受。我们喜欢奇奇怪怪的,他就找些奇奇怪怪的咒给我们念。果然有善根福德,他就直接教你念咒王,这一生决定圆满成就。这才是本经妙用之极,真正不可思议。

  再看看我们的同修,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今天成熟,决定没有机会听到这部究竟圆满成佛的经典。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机缘,绝对不能错过,错过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是真实的。

  

《无量寿经讲记 大教缘起 第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