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电光有四义:
第一、比喻“快速”。电光即闪电,闪电快速。一般人的生活麻木,真正觉察人生苦短的不多;到衰老了、有病痛时,才觉得光阴过得很快。古人讲的“石火电光”,才仿佛体会到一点。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石火。以前火柴尚未发明的时候,取火多用铁片敲打石头,敲出火星燃火。我在童年时,乡下人取火还是用这个方法。用一个铁刀片取石头的火,叫做“火石”。石火存在的时间很短,形容六道众生寿命短促。不一定人道,天道亦复如是,光阴过得非常快。菩萨示现在六道,跟六道众生的寿命大致相同。像释迦牟尼佛示现世寿八十岁,跟一般人差不多。所以,电光比喻时光快速。
第二、比喻“作用”。它虽然短暂,还是有照明的作用。在黑暗里,闪电一亮,我们能看得见外面境界。它有“能照”的作用,有破暗的作用。“暗”喻无明。佛示现在世间,能帮助我们破无明烦恼。
第三、比喻“不住”。《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就是不执著。于一切法都不执著,能现、所现,能度、所度,皆不执著。
第四、比喻“不分别”。闪电普照,绝对不会因为喜欢那一个就照他;不喜欢就不照。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裂魔见网”。什么是“魔”,这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魔”使我们身心受折磨,受痛苦。我们心里有烦恼很苦,心里有牵挂也很苦,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折磨身心,所以古人常说“忧能使人老”。你常有忧患,就很快衰老。忧患就是魔,很痛苦,也很可怕。这个字本来是折磨的“磨”,折磨很苦,比妖魔鬼怪还可怕,所以梁武帝把“石”换成“鬼”。“魔”字是梁武帝造的,折磨比遇到鬼还可怕的意思。所以,“魔”不是指青面獠牙的魔鬼;是使我们身心受到折磨的一切人、事、物。“魔”怎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就在“见”,可见魔绝对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那有魔?是自己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见解太多了,就像网一样,理都理不清。换句话说,对人、对事、对物的许多看法、想法都错了,才使自己身心受到无量的折磨。实在讲,这些痛苦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找的。这一句是总说,佛有方法把我们所有错误的见解、思想破除,就是“裂魔见网”。
“解诸缠缚”。缠缚是烦恼。这是细说,经上讲有八缠三缚。八缠:第一、无惭。第二、无愧。无惭无愧是缠缚。没有惭愧心的人就无恶不作。“惭”是受良心的责备,做了坏事,心里不安。“无惭”之人,做了坏事也无所谓,俗话说,没有良心,他就作恶,作恶当然受报。“愧”是外人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谴责。因此,不敢做坏事,怕别人谴责。若是“无愧”,外面的谴责不在乎,恶事还是照做。这有什么法子!所以惭愧在“心所法”里属于善法;无惭无愧在“烦恼心所”里是中随烦恼。
第三、嫉妒。人的嫉妒心很盛,看到周边的人比自己强一点,他就放不下。傲慢、嫉妒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一个人对于善人、善事不嫉妒,甚至于同学、同参不嫉妒,他的道业就容易成就。常常有傲慢嫉妒,不但妨碍自己的道业,还造作无量的罪业,将来要受果报的。
第四、悭吝。是由贪烦恼分出来的,自己所拥有的,不肯帮助别人。第五、恶作。一切不善、不顺理的行为都是恶作。第六是睡眠。睡眠是昏沉,指睡眠太多。第七、掉举。是心里的妄念很多,心定不下来,心七上八下。第八、昏沉。前面是睡眠,睡眠是昏沉的现象。昏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提不起精神。这八种是“缠缚”。有了它,我们就不自在。
“三缚”。缚是系缚,像绳子把我们捆起来。这三个就是三毒烦恼:“贪、嗔、痴”。我们想一想,八缠三缚,我们有没有?恐怕全都具足,只是多少而已。佛法替我们把这些解脱,“解”八缠三缚;“脱”是脱离轮回,脱离生死,脱离三界六道。“解脱”两个字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所解的是六道轮回的因缘;所脱的是果报,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我们的业缘解除。如果我们不想了生死出三界,那就依然故我。如果这一生真正想求生西方净土,若不认真下功夫,没有用处。
所谓念佛消除罪业,就是消除这些,就是前面所讲的不正确的思想,不正确的见解。这些妄想、执著若是起来,立即换成“阿弥陀佛”,把妄念打掉,这是“解”。这样念佛,一声佛号消八十万亿劫生死重罪。如果口里念佛,这些妄想、杂念还照样存在,即是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了生死,也不能出三界;念的虽然多,不起作用。念的虽然不多,但句句起作用,句句能把妄想、杂念换过来,就管用,念佛功夫就得力。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以佛号取而代之,即是我们佛号念得不得力。念佛如是,念经也是这样。
我劝初学的人念经,道理在此,念经时,妄想起来,很容易觉察到。心有妄念,经就念错。佛号很容易念,念熟了,一面念佛号,一面打妄想,不太容易把妄想伏住。所以初学的人,念经比念佛好;念到妄念少了,念佛比念经好。这是有过程、有次第的。每个同修根性不相同,我们选择不相同的方法,效果就是对治我们的妄想执著。这样修就正确。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声闻是小乘四果罗汉;辟支佛是缘觉。辟支佛是梵语,“辟支”翻作缘,“佛”翻作觉,就是“缘觉”。这两种都属于小乘。声闻是听佛讲“四谛法”而觉悟证果的;缘觉是闻佛说“十二因缘”而悟入的。这是修学法门不相同。缘觉比声闻聪明,如果没有佛出现世间,这一类人看到大自然的现象,他会觉悟。这样觉悟的,称为“独觉”。他怎样觉悟?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小乘人证得初果“位不退”,虽然在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从此人间天上七次往来,决定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要有佛出世;佛讲经说法,他遇到这个缘才能修行证果。假如没有佛出现在世间,他就变成独觉。由此可知,这些有成就的人,过去世都有根基。俗话说,有来历的,绝对不是普通人,他这一生自己修行就能证果。现在有没有这种人?
我们在中国、外国听到很多,某人是什么佛再来的,罗汉再来的,菩萨再来的,这些皆不可靠。再告诉诸位同修,现在没有,因为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照中国的算法到现在是三千零十八年,这个时间很短。天上人间往返一次,不只三千年。天上的寿命长,不要讲四禅天,就算是欲界忉利天的一天,即是人间一百年,他到忉利天才一个月,这么短的时间,他怎么可能下来。所以,现在讲这些话的人,问题很大,绝对不是真实的。如果说弥勒菩萨已经到世间来示现成佛,那更是假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兜率天才几天?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世尊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才是“灭法”。这些人是要在没有佛法的时候,到这世间来修行证果,而不是在有佛法的时候。所以,现在有人说不相干的话,我们头脑要清楚,不要被人欺骗。菩萨远远超过二乘人!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这是说菩萨自己成就。空、无相、无愿三法,通大小乘。小乘讲空、无相、无愿,大乘也有空、无相、无愿,境界不相同。本经是大乘圆顿法门,古人称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意义就更深。这三法比喻作“门”,要从此处才能契入实相。换句话说,就是证得明心见性的门径。这三法能帮助我们证入真如本性,随便从那一个门都可以契入。有些人由“空门”入,可是诸位要知道,要是著了“空相”,就入不进去;必须把空相灭掉,连空也不执著,那就能入。为什么见到空相就不能入了?因为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妄念;见到空相,“见”就是念头、妄念。有这妄念,就障碍了自性。
实在讲,“空”是讲一切诸法的本体。万法皆空!一切法无有自性,怎么能起心动念,怎么能执著?空门入不进去,就从无相。相是讲现象。现象有没有?有!相有,但它是假象,不是真的。因为这些“相”当体即空,我们迷在现象里,不知道相是假的,不知道相是空的。如果相是真的,相与相就有障碍。譬如,这个墙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就过不去。这件事情不要说阿罗汉,就是小乘须陀洹,墙壁不能障碍他,他可以自在通过,因为他不执著。身是假的,墙也是假的,假入假,没有障碍,他就自在通过。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通过?执著身体以为是真的,墙壁也是真的,这就没法子通过。我这样说,诸位能体会,但是很难相信,不容易接受。
近代圆瑛法师讲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打坐,心很清净,突然想到一桩事,马上要去办,他从床上下来,就一直往外走,走到外面忽然想起来,门是关的,我没有开门,怎么出来的?回过头来推门,门确实是关的。他在那一念中忘了有门,没有执著门,他就通过了;再生一个念头起来,有一道门,再也进不去了。这证明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著有相是错误的;著无相也是错误的。有无两边都离开,你就可以从无相门入进去。如果有相、无相,执著任何一边都不能进去,都不能契入这个境界。
“愿”就是作;“无愿”就是“无作”,没有作为。佛度众生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著相—我能讲经,我在这里讲经,著了“我”的相;讲经,著了“法”相,我执、法执都具足。佛讲经说法,既不执著能说的“我相”,也不执著所说的“法相”,更不执著能听法的“众生相”,他就得大自在。所以在大小乘法里,佛讲“契入实相”,就从这三个门,“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六祖在《坛经》说“本来无一物”,何相、何愿之有?有相、有愿就有一物。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体、相、用”,三者都不可执著,才能入。空从本体上讲的;相是从事相上说的;愿是从作用上说的。体、相、用虽有,没有自体,因此不可以执著。“一真法界”…
《无量寿经讲记 德遵普贤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