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义趣,作用在此。因为佛讲经,每一会这些人都到,没有一个缺席的,是佛的“常随众”,佛到那里,他们就跟到那里。为什么这部经上列这几个人,那部经上列那几个人。实在说,列这些人的名字,不是佛的意思。佛当年没有写经,这是集结经的人,用他们来显示法门的特色。
集结经的人思惟,那几个人能代表这部经?佛的上首弟子,就是学生里有特殊成就的,都有一个专长,用那个专长来代表经中义趣。憍陈如是表“第一得度”。把他的名字摆在这里,就是显明此是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第一得度的经典;这是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读经要懂得表法的意思。
第二位是“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代表智慧第一。其次是目犍连尊者代表神通第一。排名顺序有关系,一定不能疏忽。舍利弗跟目犍连排在憍陈如的后面,憍陈如是第一。舍利弗代表的智慧,与其他一般经典上表法的意义不同。他代表“第一”智慧,因为他前面有个第一。目犍连代表的神通也是第一,这个味道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没有第一智慧,不能理解这部经典,不能深信这部经典。没有第一神通,就不会发愿求生净土。
你发愿修行这个法门,就是第一神通。“神通”二字的本意要知道。“通”是通达无碍。真正通达,没有障碍了,才肯修。“神”是神奇莫测。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他能深信,真是神奇莫测!所以不要以为会放光、会动地、会变大、变小,才叫神通,那就把意思会错了。
此处讲的神通,是说你对于这部经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清楚、明了、通达。这是非常希有的。这个法门,多少菩萨都不相信,你怎么会相信,你怎么会发愿求生,老实念佛?这就是第一神通,所以我们同修,个个都是第一智慧、第一神通,自己还不晓得。你看到一些菩萨、罗汉、天人有神通,神通很大。天人神通很大,却出不了三界。罗汉、菩萨神通很大,还不能明心见性,不能成佛,都不能算是第一神通。你发愿往生净土,老实念佛,这一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佛了,这是第一神通。那些声闻、缘觉、菩萨看到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若是冒牌的佛弟子,鬼神也瞧不起。怎么是冒牌的?经义不明,听了之后还是糊里糊涂的,没有掌握到要领。往生的愿不切,对于这个世间还有很深重的情执、贪恋。你怎么可能成就、怎么能消除业障?所以真正的佛弟子,接受这部经典之后,真的清楚了、明白了,“信、愿、行”生起来了,则十方诸佛护念,所有龙天护法神保佑,这是真的。佛在经上说,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跟小本《阿弥陀经》属于同部。小本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本也就是诸佛所护念经。依照这个经本修行,就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要真修,不能假修。所以,这三个人摆在前面,有这样深的意义。后面二位就更了不得了!
“尊者迦叶,尊者阿难”。迦叶是“传佛心印”之人,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禅宗,他是禅宗第一代祖师。禅是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的,是代表“宗门”。在中国,大、小乘佛法有十个宗派。禅宗之外的九个宗,都称为“教下”。教下是阿难尊者传的。这两个人都是释迦牟尼佛传法之人,代表全部佛法皆在此一经之中。
宗门、教下修行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手段不相同,也就是方式不一样。宗门是直截从“放下万缘”下手,他不上课,不用教科书。直截了当放下万缘,恢复自性清净心,所以他用“观心”,用“参话头”的方法。这些方法很特别,要根性很利的人,也就是烦恼轻,智慧长的人,才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
中等根性以下的人,在宗门就不得其门而入。教下就是用教科书,采用一般的教学。宗门是特殊的教学,不用书本。教下用教科书,经典就是教科书,由浅而深,由事而理,由相而性,循序次第渐进。像教下所讲的《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一步一步向上推进。《阿含》相当于佛教的小学;《方等》相当于中学;《般若》仿佛是大学;《法华》、《华严》相当于研究所,这是次第教学。一切经典是阿难尊者集结的,所以教下是阿难尊者传的。以禅宗来讲,阿难是第二代的祖师。世尊把禅法传给迦叶,迦叶再传给阿难,说明了宗门、教下是一不是二。目标、方向完全相同,只是教学的手段、方式不同而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因此,修学法门必须要符合自己的根性,符合自己的程度,符合自己的生活环境。都没有障碍,修学就容易了。每一个法门都好。若是修学便利,成就就快速;如果修学不方便,困难就多,时间就长。这是一定的道理。佛开八万四千法门,是为适应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众生。我们要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若搞不清楚,你去问那些大法师们,他们并没有开悟,也没有证果;他不会观机,也不晓得你前生是干什么的。即使知道你前一生还是不行,像阿罗汉能知道五百世,有的时候还会误人。
佛在世时,有一个老人求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就叫他的弟子们来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可不可以收他出家。那些阿罗汉看了,都摇头说,没善根!阿罗汉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这人五百世中都没有跟佛结过缘,所以没善根。佛就说,无量劫前,他是一个砍柴的樵夫,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他吓得不得了,爬到树梢上,叫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声南无佛,今天善根现前,佛便为他剃度了,之后他也证得阿罗汉果。无量劫之前,无意中叫了一声“南无佛”,阿罗汉五百世的神通仍然看不出来。
我们有没有善根,向谁去请教?假使我们也是无量劫前叫了一声南无佛,碰到阿罗汉,他却摇头说你没善根,这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在一切法门里,我们到底学那个法门好,这要试验。就像我们生病,不知道自己害的是什么病,也找不到好大夫,勉强去看医生,吃药试试看。试一下,若不对症,就赶紧停止,再去试别的。若运气好,试中了,病就好了;运气不好的话,还是死路一条。没法子!
佛知道末法时期众生可怜,没有地方亲近善知识,大慈大悲特别开示念佛往生的法门。这个法门不管什么病都行,不必请教,都能成就;其余的药得对症。这个法门不管你生什么病,都能对症。选这个,决定不会错;选其他的,还要试试看,要小心谨慎。选这个法门,只要你真正肯信、肯愿、肯行,一定药到病除,这一生中必定能成就。
佛在本经上说的,你要是真正选中这个法门,证明你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否则的话,你不可能侥幸就碰上了。不要说全世界,就看台湾,学佛的人这么多,几个人学这个法门,就知道不容易。确实像经上所讲的,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现前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加持,这才选定念佛法门。
我们要问自己,我是不是过去生中种过无量善根?现在诸佛是不是真的加持我?你要一反省,立刻就知道了。为什么?死心塌地在这一部经上用功,那就是的。若还怀疑,以为这个法门虽然不错,听说《金刚经》也很好,还有《法华经》、《华严经》不能不念。如是夹杂,即是善根并不厚,诸佛没加持。从这个地方,自然能体会得到。我过去讲这些话,也许你们还不太相信。这一次大家听了《观无量寿佛经》,你该相信了。
《观无量寿佛经》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善根多,什么是善根少,什么是善根无。完全不能接受的,是没有善根。能接受,半信半疑,还放不下的,是善根少。善根少,要努力去培养善根,这一生还是能信,可以提前往生。如果这时候不培养,这一生中便不能往生,只种个善根而已。什么是多善根?完全接受这部经,认为是释迦牟尼佛为我讲的,不是为他们讲的。这种人善根厚。若以为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他们说的,不是为我讲的,这种人善根少,或是没有善根。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六种成就里,这一段还是“众”成就。在本经列出几位代表的上首。首先列的是声闻众,就是憍陈如尊者这些人。他们表法的义趣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接著列的是菩萨众。菩萨众里又分为二类:一是出家;一是在家。这一段是出家的菩萨,经文含有很深的意思。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华严三圣就代表全部大经的宗旨,也代表佛法的全体。佛法是依据什么说出来?是根据清净法身、诸法实相、真如本性而说出来的。说的名词这么多,其实是同一桩事。清净法身就是诸法实相,就是真如本性。在华严会上以毗卢遮那佛作代表,就是现代哲学里说的宇宙万有之本体。毗卢遮那佛就代表宇宙万有的本体。从体起用,如果没有作用,这个体就毫无价值。
“从体起用,德用无方”,也就是说它的作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作用,就很难说,说之不尽,于是世尊就将这大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思想;一类是行为。这两大类全包括了。所有作用不外乎思想、行为。思想就是智慧,以文殊菩萨代表;行为就是生活,以普贤菩萨为代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排名第一,就是告诉我们,佛法著重于生活。生活必须依智慧。文殊代表大智,所以排在第二,生活排在第一。这是把整个佛法包括尽了。因此,华严三圣都代表了。
在本经,虽然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然而看到普贤、文殊菩萨,就是圆满的佛法,因为无量寿佛即是毗卢遮那佛。所以,古人将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确有道理!《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这样的经典才是圆满的佛法。他不是说某一个部分,不是局部,是佛法的全体。
我们从菩萨表法中看到,此经确确实实显示佛法的全体。普贤不但代表华严的行门,而且是密宗的开山祖师。我们这个世间的密法是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传下来的。龙树的密法跟谁学的?龙树菩萨开铁塔,遇到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将密法传授给他,他再传到人间。金刚萨埵菩萨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也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不但代表华严宗,也代表了密宗。由此可知,华严乃是密宗之显说;密宗就是华严之密说,显密不二。
本经是《华严》的精髓。古德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在此经之中。所以,黄念祖上师(黄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传授密法,第一个就要求学密的人念《无量寿经》,受持本经。他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密法的精髓。“普贤菩萨”在此代表净密不二。这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的密咒,是密法的总纲。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如果不是密法的总纲,密中之密,持名念佛往生,那有那么大的成就。不往生不能“即身成佛”,往生才真正当生成就圆满的佛果。深入经藏之后,你就能了解。
出家菩萨中第二位是“文殊师利菩萨”,他代表智慧,代表理论。理之精髓,无过于禅。所以,文殊菩萨也是代表禅宗的第一尊菩萨。我们读《六祖坛经》就晓得,禅宗不是六波罗蜜里的禅定波罗蜜,而是六波罗蜜里的般若波罗蜜。展开《坛经》,你看六祖传法的时候,教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他没有教你念禅定,没有教你念禅。因此,名称虽称禅宗,实际上是修学般若波罗蜜。
文殊菩萨在此表“禅净不二”。禅就是净,所以古德说,这一句阿弥陀佛,“教”包括了,“禅”也包括了,“密”也包括了。这是佛门修学的几个大纲领。大纲领包括了,其余的无所不包。所以,弥陀名号确实是大总持法门,没有一法是阿弥陀佛之外的。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纲领,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法门都念到了,一个也不漏。大经上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到此我们才彻底把它搞清楚了。“一”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切”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句“阿弥陀佛”圆满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再说得详细一点,“一”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部《无量寿经》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宝贵这部经的道理,得到这部经就是得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希望我们认真去受持,细心去体会,不要再被其他法门动摇。文殊菩萨在此地代表这个意义。
第三位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间就没有佛法了。一万二千年是从释迦牟尼佛灭度那一天算起。佛灭距离我们已经有三千年了,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一万二千年是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这个时代,末法的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第二个一千年才开始,往后还有九千年。有很多预言,像基督教讲的世界末日。佛教没有说末日,还有九千年,那来的末日!盛、衰是有的,治、乱是有的,不至于是末日。这一点,我们读佛经可以安心。也许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形容这个大灾难,称为末日,这能讲得过去,不是真正的末日。
弥勒菩萨在本经的后半部是当机者;前半部的当机者是阿难尊者。世尊特别在这一会里,嘱咐弥勒菩萨要负起弘扬念佛法门的责任。唯独这部经,这一个法门,确实惠予众生真实利益。当生成就,不是一般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世尊特别嘱咐弥勒菩萨,要他负起弘扬的责任。
由此可知,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经上讲的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是怎么来的?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是四千岁,一年照三百六十天计算,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古人以千万为亿,诸位算算就晓得,结果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注:此数字出自《观弥勒菩萨上生经疏》。照今人以万万为亿计算,应为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他在兜率天四千年,那一边寿终下生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作佛,来度化众生。年代是这样计算来的。有些外道说现在弥勒菩萨已经来了,这是无根的谣言。“无根”就是没有根据,拿不出证据,不是真的。我们不要受骗。弥勒菩萨不是这个时候来的。
“及贤劫中一切菩萨”。“贤劫”在此地表与诸佛如来同愿同行。贤劫是我们现前的大时劫。何以称贤劫?佛告诉我们,在这个大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佛是大贤,大圣。圣贤人特别多,所以这一个时代称为贤劫。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弥勒是第五尊佛。弥勒之后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都在贤劫相继出现于世。“贤劫中一切菩萨”就是指这些人。由此可知,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讲这部经,没有一尊佛不宣扬念佛法门,证明这部经、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弘扬的。
此地说出我们娑婆世界的贤劫。他方世界怎样,经上有没有说?有,此经与小本皆说十方佛,见到他方世界,就晓得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弘扬的。你才看到这部经典、这个法门的殊胜,真实无与伦比!
《无量寿经讲记 法会圣众 第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