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五 所被根机▪P7

  ..续本文上一页能成就。

  “普令现在”,“普”是普遍,能令现在的众生。“现在”是佛当年说法的时候。“当来”是佛灭度之后。我们就是在“当来”这两个字中。“一切凡、愚、浊恶众生”,这就了不起!凡是凡夫,愚是愚痴,浊恶就是身心染污,无恶不作的众生。浊恶众生就是三恶道的众生。现在虽然没堕三恶道,三恶道已经报了名,注了册,挂了号,不久就要去报到了。浊恶众生,确是没救了,唯独念佛往生法门还能救。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这些人都能救,何况一般的天人、声闻、缘觉、菩萨,没有一个不得度的。

  “悉登彼岸”是讲成佛。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没成佛,但往生就是成佛。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必定成佛,不要等到第二生。生极乐世界即圆证三种不退转。除非不能往生,往生必定成佛,往生就是成佛。

  因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可以说他“登彼岸”。说这话决定不为过,就说他已成佛了。所以,送一个人往生,就是送一个人成佛。世出世间的功德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没有了!你度千千万万的众生,帮助他们现在离苦得乐,不如度一个人成佛。他成佛之后,将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好处之大是不能比的。何况你教现前千万众生离苦得乐,他还是不免轮回,他所得的好处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

  帮助一个人往生,是永恒的离苦得乐,是究竟的,是圆满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有能力在尽虚空遍法界,不晓得去度多少众生!这些事实真相要了解。了解之后才晓得自己应该怎样作法。真正认识清楚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现在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说实话,都是在打妄想,在说假话。人生意义是什么?价值在那里?说实话,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天天搞六道轮回,还有什么价值好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中,我们才真正认识念佛法门,找到念佛法门。要不能把这个法门掌握住,那真是太可惜了。这一生即使遇到,若不肯发愿求生,也等于没遇到,非常可惜。所以,一定要认真的修学。

  七、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于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而轻此法门乎。

  这是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是弥陀本愿的核心,才晓得第十八愿的重要意义。古德曾经说过,若将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个比较,大家皆认为《华严经》第一。《华严》把一切经都比下去了。《华严经》与本经做一个比较,则本经第一,把《华严》也比下去了。本经是夏居士会集经文的,一共有四十八章(或称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那一品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讲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那一愿第一?古代佛门大德皆以第十八愿第一。这样做一个比较,诸位应该理解,佛法的中心,就在这一愿。这一愿就是“十念必生”。佛度众生,“十念”能令众生成佛。这是佛法真正达到方便究竟至极,没有比这个更方便更究竟了。这才晓得念佛法门在无量无边法门里,确实是第一殊胜,无与伦比。

  这部经我们讲过很多遍,同修们对于四十八愿都很熟悉。可是要真正把它认识清楚,的确不容易。真认识清楚了,我相信你一定放下万缘,一心系念,你必定成就。放下万缘,不但世缘放下,出世间的缘也放下了。无量无边的经论,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放下了,就跟莲池大师一样。莲池大师在晚年彻底觉悟。如果不是彻底觉悟,他说不出“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这两句话。能说得出来这两句话,显示其大澈大悟、明心见性的气象。禅宗大澈大悟、明心见性,不过是了生死、出轮回而已,要想圆成佛道,还是相当遥远,他不是一生成佛。净宗彻底觉悟,世出世间万缘放下,一心系念,他就是一生圆成佛道,所以一切法门都不能比拟,真正没有言词能赞叹的。这里几句话,将念佛功德之所以然透出一个大概—虽然不是很明白的说出来。

  “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在是“由于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究竟成就”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断惑证真”圆满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断尽,圆满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此地所讲的重点不在此。这是一切诸佛如来所同证。它真正意思是在度众生的方便,就是用这“一句名号,十念必生”。这是弥陀如来最极方便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没有这个法子,但是诸佛如来都用阿弥陀佛的方法来普度众生。因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换句话说,净土三经是一切诸佛度众生必定宣讲的法门。不但必定宣讲,而且多次宣讲。这个事实,正是本经所讲“如来定慧究畅无极”的证明。这一句就是赞叹第十八愿的成就。

  念佛法门实在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决定成佛。就是因为它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反而叫人难以相信。所以,古德常有这样的感叹,“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即使是念佛修净土的人,没有把净土看在眼里的人还是很多。有一些人喜欢《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修学的方法麻烦,他们喜欢,认为难修的方法可能比较好,太简单了恐怕靠不住。

  像现在用的照相机是全自动的,黄念祖居士称之为傻人照相机,很容易,可是照出来的张张都漂亮。而高级照相机,要对光圈,又要对距离,还要懂得色温,不见得能照得好。三十六张底片能照得两张好的就算不错了。很复杂,价钱也很高。他比喻,高级照相机就像普通的法门、一般法门;傻人照相机就是念佛法门,人人会念,个个往生。轻视念佛法门,是错误的,对于念佛法门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才会有这样的误会。

  八、《疏钞》云:“但持佛名,必生彼国。则或高或下,或圣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赞或毁,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

  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说的,语气非常肯定。“但持佛名”,正是大势至菩萨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用任何方法来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四个字、六个字都可以。莲池大师当年在世,他自己就念四个字。有人问他,“您老人家教别人念佛,怎么教法?”他说,“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他,“您自己怎么念?”他说,“我自己只念四个字。”别人听了觉得奇怪,为什么你教别人念六个字,自己却念四个字。他说,“我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客气话都不必要了。”“南无”是客气话。经里面讲“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南无”是梵语,译成中文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恭敬阿弥陀佛,这些都是客套。真正一心求往生,客气话不要了。愈少愈好。你看六个字跟四个字比较,就少了三分之一,更简单。愈简单愈好。他说,我教别人,别人未必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不愿意往生,加一个“南无”,恭敬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跟净土结个善缘,种个善根。意思在此。

  由此可知,“但持佛名,必生彼国”,这个“必”字语气非常肯定,丝毫怀疑都没有。那些人是念佛法门的当机者(也就是有条件往生西方的对象)?

  “或高或下”。高下是对菩萨说的,十圣菩萨就高,三贤菩萨就下。“或圣或凡”,这是对声闻、缘觉、天人说的。声闻、缘觉是圣人,超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还是凡人。四圣六凡,这二句就把十法界包括尽了。“乃至或信或疑”,这也是讲十法界里的人,或者是相信,或者是怀疑。怀疑也能往生,大经上讲往生边地。只要具足信愿行,信里稍带一点疑,还是可以往生。“或赞或毁”。赞是听到念佛法门心里欢喜赞叹。毁是诽谤,不能相信念佛法门,甚至于排斥。不但外道排斥,在佛门里也有人排斥。宗门教下,久修初学,尚且诽谤净土,不相信净土。自古以来我们常常听到,也常常见到。

  赞净土,是无量福报;谤净土,是无量罪业。罪福必定有果报。但是这句“阿弥陀佛”,落在他阿赖耶识里,“便成善根”,所以不怕诽谤。人家看我们念阿弥陀佛,讽刺诽谤。我们笑笑,阿弥陀佛的善根已经种到他阿赖耶识里了。种子种下去,将来果报受完,多生多劫之后,遇到善缘,他自然相信,也会修学,将来一定往生,因为他的阿赖耶识里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有西方极乐世界的缘分。由此可知,念佛人遇到谤佛人,合掌含笑,不要去争执。他不晓得,我们清楚。他将来恶报受完了之后,还是会跟我们一样念佛往生。这就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至于当世,何人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只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因信发愿,从愿起行。

  “当世”是指现代。那些人适合修学念佛法门,这叫“何人当机”。这些种种情况都不论,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只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对念佛法门真正的相信,实实在在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决定没有疑惑。“因信发愿”。一定要知道这个世间苦。知道这个世间苦,是真正觉悟。这个世间真苦,发愿求生净土,便是大澈大悟。

  “从愿起行”。行就是老实念佛。我们对于初学的同修,不特别劝他念佛,劝他念《无量寿经》。诸位要知道,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原因何在?虽然念得这句阿弥陀佛,但“信、愿”若有若无。他也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信、愿不坚定?是由于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知道得太少。听人家说有好处,他也来念一念。到真的紧要关头,他又不想去了,他把阿弥陀佛忘了。这种人很多,就是利害当前的时候,他就不顾佛了。这就显示,对佛法没能真正理解。

  凡是有急难时,还是想求鬼神,还去算命、看相、看风水,这种人信愿都不具足。这样不能往生。信心不清净,信心不坚定,这才教你念《无量寿经》,希望从这部经里建立真正清净的信心,坚固的信心。从信心发生求生大愿,然后念这句佛号,句句相应,句句得力。这是劝大家念《无量寿经》的道理。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是之人,正是当机。

  这一句正是《无量寿经》修学的宗旨。“发菩提心”就是发求生的大愿。求生的愿心就是无上的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是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只要符合这个标准,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善导大师说,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称为“万修万人去”的无上法门。

  第五段介绍念佛法门的当机者,到此已经说竟。“概要”讲到这里是一个大段落,将本经重要的义趣,大致都介绍出来了。下面一部分是属于佛学常识。知道了,对我们修行会减少障碍,是有好处的。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五 所被根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