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圆是顿,修学不容易、不简单,没有到极处。念佛法门简单、容易,人人能修。《华严》、《法华》、禅宗,必须具备修学条件,不够条件还不能修。这个法门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修,所以是圆顿到极处了,简单容易也到了极处。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这是真的。整个《大藏经》要归到那里?归到本经;本经归到“阿弥陀佛”名号。所以,阿弥陀佛是法界体,是法界名号。一切经、一切法门都包在其中,没有超过的。我们今天把总体抓到了,真正值得庆幸。
四、明趣
前面一大段介绍本经之“宗”。以下要讲本经之“趣”。“趣”是归趣,是趣向。
(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于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这一小节是总说。前面宗旨里提示我们修行的方法。什么叫菩提心,怎样发菩提心,前面都详细的报告过。“一向专念”是行法。心发了之后,要怎样修,非常重要。果能如理如法的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十方诸佛赞叹。确确实实如经所说,它是究竟、方便、了义、一乘。
像《华严》、《法华》,“究竟”它具足了,但是“方便”并不具足。它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的人没有分,这就是不方便。小乘方等,方便具足,但是不究竟。一个法门能教我们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证菩萨果,都是不究竟。
“究竟”,一定要令我们证到圆教佛果,无上正等正觉。“方便”,一定要令一切众生,人人在一生中也可以做到。我们做不到,就不能称方便。甚至于比我们程度差的、业障重的人也行。像本经所讲的造五逆十恶罪,要堕地狱的众生,临终忏悔,一念、十念也能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圆成佛道。
讲到究竟方便,在一切经里,唯独此经。除此经之外,找不到了。不是说别的法门不好,但是要如此圆满究竟方便,只有这一个持名念佛的法门。我们能够遇到,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也是十方如来威神的加持。
我们遇到,要能理解,要能坚定的相信,发愿求生,依教奉行,才不辜负佛祖,才不辜负自己。这一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要真正认识,真正的努力修学,对世间一切法,不要再牵挂了。
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一切时、一切处,求身心清净,这就是修学净宗的秘诀。处世、待人、接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没有不得往生的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利益,在这一段就能看得出来。
诸佛都有“四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但是十方诸佛刹土,四土不是“圆生”。凭你自己修学的功夫,见思烦恼没有断,只能生“凡圣同居土”。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有断,生“方便有余土”。见思、尘沙都断了,无明也破一分,才能生“实报土”。完全看自己断证的功夫。
唯独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一切生。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一品也没有断,当然是生“凡圣同居土”。虽然生凡圣同居土,同时也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像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土,他也同时生方便土、寂光土。于是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就变成一家了。四土虽有,没有阶级,没有间隔,合在一起。除了净宗经典“净土三经”之外,其余的经典里,找不出有这样的经文,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一生一切生。
更不可思议的是“圆证三不退”。为什么他方世界学佛,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原因就是进得少,退得多。在娑婆世界修行,我们就看这一个星期当中、一个月当中,自己反省,我在这一星期进步多少,退步多少,就会发现一星期、一月中,进得很少,退得很多!你把时间拉长,还不是一样吗!在娑婆世界,我们的进展非常有限,可是退步是大幅度的往下堕落,所以不能成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是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进步的多少,每个人不一定,总是进步就是了。这个因缘在他方诸佛刹土里见不到,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法门,要认真的修学,不能把它当成儿戏,那就太可惜了。
下面详细介绍四土往生的相状。四土分别介绍,说明两个世界的不同。
(二)略明四土往生之相:
1、凡圣同居土—《要解》云,此土凡圣之同居,逊于极乐者有四。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说,“此土”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地球。地球是娑婆世界的一部分。这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但是要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比较,差得很远很远,不能比。大师给我们举出四种,也不过是略说而已;细说是说不尽的。
(1)暂同。二乘证果便入灭,大权菩萨机尽则不示现。
“暂”是暂时同居,不是长时期跟你同住。“二乘”是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没有证得果位的时候,跟我们同居。虽然同居,他不在地球上,而是住在四禅天。四禅天里有五不还天,是声闻、缘觉居住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修道,还在六道轮回之内。如果算六道,他跟我们是同居。虽然同居,没有用处,人家高高在四禅天,我们看都看不到,听也听不到,等于不同居。他要是证了阿罗汉果、证了辟支佛果,就超出了六道轮回,不再跟你同居了。
诸佛菩萨常常化身到我们这个世界来度化众生。他来的时候跟我们同居。在历史上所知道的,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傅大士是弥勒菩萨再来的;布袋和尚也是弥勒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再来的;再说近代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们应化在我们人间来度化有缘的众生。“缘”就是机缘。缘要是尽了,他就走了。同居的时间短暂,“暂同”而已。我们再看西方极乐世界。
彼土同居,则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直至成佛。
这才是真正的同居。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天天在一起。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跟这些大菩萨平起平坐,把手同行,一直到成佛还在一起。不是“暂同”,是真正同居土。天天见面,有问题可以提出来研究讨论。跟这些人在一起怎么会, 退转!我们这个世界恶缘太多了,在一起的朋友都是叫你退转的,不是叫你精进的。西方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天天帮助你精进,防止你退转。
(2)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不易见闻亲近。彼土则皆如师友,朝夕同聚。
第二个不同的是“难遇”。世间真的有圣人,像唐朝法照禅师,在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萨,只是他一个人遇到,别人没遇过。《三昧水忏》的悟达国师,得了人面疮,去求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尊者与悟达国师有缘,他才遇到,别的人没有缘遇不到。地球上确实是有菩萨、阿罗汉住在这里,但是我们难遇。
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就是老师、学长,天天在一起,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
(3)希少。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
住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圣人太少了,虽说同居,数量不多。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众生愈是有苦难,佛菩萨愈是多照顾。多照顾,是不是就能把我们的灾难给免除了呢?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因为灾难不是诸佛菩萨造的,诸佛菩萨没有能力消除灾难。灾难是我们自己造的,还得要自己来消除。虽有共业,共业中有别业。这个很合理!大家虽然都遭难,我可以不遭难,这就是别业。所以,佛用什么方法救度一切众生,无论是用智慧、道力、神通,就是用来教化你。佛应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这是他的慈悲。像《普门品》里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分。示现身分是慈悲。
像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示现的身分,不知道有多少?身分没暴露,我们不晓得。永明延寿身分暴露了,丰干和尚身分暴露了,我们才知道。他能示现人身,在我们这个世间也能住上几十年,这就是他的神通。在世间几十年中讲经说法教导我们,这就是他的道力;他以智慧加持我们众生。
有缘的众生(即使是后世,我们读到佛祖的经典、语录、文章,都是有缘),接触到了、看到了、听到了,心里能有感动,有启发,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得度了。得度,就在共业中建立不共业。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
自己要反省,知道改过。“反省”就是佛门常讲的“开悟”。开悟就是反省。你每天反省,天天觉悟。那些地方有过失,想法错了,看法错了,见解错误了,话说错了,事做错了。你能每天反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这个人就开悟了。知道自己的过失,立即把它改过来,明天不犯同样的过失,这是真正修行,也是真正“忏悔”,业障就忏除了。这是佛教给我们的。
修行不是天天去磕头,头磕破了也枉然!念佛,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不晓得过失,就是迷惑颠倒。晓得,不能改过来,也没用处。你的业障不能消除。所以,绝对不是我们每天拜佛、诵经、念佛就能往生,就能改造我们命运,建立别业。那是不可能的事。你看看诵经、念佛、拜佛的人,遭劫难的还是很多。什么原因?他没有觉悟,他没修行。
修行就是把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修正过来。你要是不觉悟,你修什么行?所以我劝同修们,《无量寿经》从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六品经要好好的去念,去反省。依经文启示,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之后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去年我们印的经本,特别把《感应篇》、《阴骘文》附印在后面,也是帮助大家反省,找出自己的毛病。这个很重要。
《了凡四训》帮助我们建立“因果”的观念,这是正知正见。一定要知道,十法界的真相,即是刹那九百生灭,因果报应相续的现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俗话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你真正体认了,真正明白了,才会认真去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学佛的人多,真正修行的人不多,所以业力转不过来,共业还是没办法避免。人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人…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