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P10

  ..续本文上一页的把命送了。邪鬼邪神附身,他找到我这里,问我怎么办?我说作一场佛事为他调解,有没有效很难说。若对方接受了调解,邪神就离开了。他要是不接受,那还是麻烦。佛事是属于调解,多数都会接受。不接受的,仇恨太深了,过去世的冤家债主碰上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守本分,要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十一)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

  慈云灌顶大师在佛教里,也是很有名望的一位大德。他是前清乾隆时人,留传到后世的著作很多,著有《楞严经灌顶疏》。其他的各种《楞严》注解里都没有解释楞严咒的,唯独他的注解里有。在台湾有楞严咒注解的单行本流通,就是从《灌顶疏》里抽出来的。灌顶法师有《观无量寿佛经直指》,注得非常好。他在《观经直指》里说,念佛求生是解冤结、消业障、灭罪的第一法门。故说此经是“解冤释结之要诀,超生脱死之良方”,即是所有的法门都失效了,念佛还是有效。这是他赞叹念佛法门的功德利益。实在讲,一切功德利益,念佛第一,没有超过念佛的。所以,解冤释结、超度,确实是“三时系念”好。为什么?三时系念完全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的确是第一功德,最殊胜的利益。

  从理论上说,“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能念是心,所念是境,境随心转。心真实,所念的佛号就真实。心不真实,所念的佛号也不真实,口善而已,比骂人、说闲话好一点。为什么此地讲,能念所念皆是实相?因为他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真心,一向专念是真念,真心、真念当然是实相。

  《要解》云:“无量光则横遍十方,无量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法界全体。你想想看,那个名号能是法界全体?所有一切法门、经论、诸佛菩萨,都是法界的一部分;阿弥陀佛是法界全体。好像我们说台湾是台湾的全体。台北、高雄,或一城、一镇、一乡、一里、一街,全都是部分,不是全体。阿弥陀佛是法界全体,所以佛用“光”、“寿”来表示。

  “光”代表空间,光明遍照十方。“寿”是寿命,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竖穷三际”。“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横竖交彻”,就是我们今天讲“时空”,是整个法界的全体。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阿弥陀佛就是法界全体。弥陀的身是法界全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也是法界全体。大家在课诵本里念到,八十八佛后面,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的身分显示出来,他是法界藏身,不是普通身。明白这个事实,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里,说明“念佛求生”功德利益那么大,我们才没有怀疑。所以,念佛消不了的业障,就没有别的方法能消。

  这部经的功德,一直到释迦牟尼佛法运的最后,一切经都失掉效果,这部经最后还能留一百年,能度一切众生。你就想到,这部经典的功德利益,不是任何经典能比的。我们才晓得,千经万论,那部经第一。不取第一法门,取第二、第三、第四,那是愚痴。所以这部经典、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中确属第一。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阿弥陀佛名号,就是阿弥陀佛之身,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就是法界全体。所以,称念这名号,一切都念到了。念这部经,也是一切经都念到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你都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劫所讲的经,你也都念到了。没有一部经超越法界,所以没有一部经超越本经。本经是法界全体,一切经都是这部经的一部分。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一切咒语,都是阿弥陀佛的一部分。阿弥陀佛是全体。所以“阿弥陀佛”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过去讲《心经》,讲到后面,我就知道什么是大神咒,什么是无上咒,什么是无等等咒。“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前面说阿弥陀佛是法界,没有说到我自己。原来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法身理体。是一不是二。法界是自己,弥陀身是自己,弥陀土也是自己。我们现在一身的毛病,用这付灵丹把所有的毛病都彻底治好了。最近这一、二年来,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的同修,确实消业障、灭罪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每一位念佛的人,自己感觉到。你现在还没有做到一向专念。你要做到一向专念,效果比现在又不知道要超越多少。现在一边念,还有妄想,还有掺杂,没有做到一向专念。虽然发菩提心,菩提心里还杂著世法妄想。如果纯净的话,功德利益真正是不可思议。

  “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阿弥陀佛就是本觉理体。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弥陀名号就是法界本体,所以是本觉。我们动一个念头要念佛,这一念是始觉,动别的念头就是迷。一念是阿弥陀佛,是大澈大悟,是觉而不迷。念阿弥陀佛就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当你真正一心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没有一个妄念,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时候就是佛。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你跟法界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这个境界。如果你能保持著,那你真的成佛了。所以,当你一念相应的时候,那一刹那你是佛。第二刹那,你又变成凡夫了。你不能把佛永远保持住。其他成佛的人,他能永远保持。我们偶尔一念变成佛了,第二念又变回凡夫。我们不定,会再变。佛菩萨有定力,不会再变。会变,就是烦恼、习气、妄想、执著没有去掉。现在用什么方法把妄想、习气、执著去掉?就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念掉。这些道理,你没有疑惑了,才真正肯定这个法门,死心塌地来修学。不需要费很长的时间,就能达到效果。才晓得为什么人家往生的时候不生病,晓得什么时候走,站著走也行,坐著走也行,道理就在此。就是他一念相应作佛了,根本就是佛的境界。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因证果,这个法门是果、因同时。一切如来亲证的境界,是如来的果地,一下手就从果上修,不是因。因在那里?因在果中,真不可思议。所以,他一念就相应,跟其余的法门完全不相同。真正能彻底明了认识,这是智慧,就是本经讲的“住真实慧”。他的念头不会改动,信心不会动摇,信心清净。《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很多人轻视这句名号,认为这句“阿弥陀佛”,三岁小孩都会念,这有什么了不起?不知道这句佛号功德利益之大,世出世间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跟它比。

  起心念佛,是为始觉。

  起心不晓得念佛,是“迷”,就开始迷了。你要问,我几时迷的?把阿弥陀佛忘掉就迷了。你几时忘掉就几时迷了。你几时想起阿弥陀佛,几时就觉悟。净宗修学实在是简单容易。什么叫迷?什么叫悟?你一念有阿弥陀佛就悟了,一念没有阿弥陀佛就迷了。所以,希望你常常觉悟,不要常常迷。一天到晚念念要有阿弥陀佛。

  在家里,应该到处都有阿弥陀佛的佛像,随时提醒自己。没有佛像,写阿弥陀佛的名号,贴在目标显著的地方,时时能看得见。一看到阿弥陀佛就觉悟了,就不迷了。我们现在印的佛像很多,印的阿弥陀佛名号贴纸也很多,希望供养大家,藉著它时时刻刻提醒你,觉而不迷。现在做得很多,希望将来更进一步做成徽章带在身上,人家看到你是一句阿弥陀佛,你看到别人也是一句阿弥陀佛,时时觉而不迷。一切时处,起心动念皆是念佛,是为始觉。

  所念之佛,正我本觉。正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也。

  这一句名号就是“本觉”。念佛的好处,念佛功德利益之大,没几个人知道。在本省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功德利益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他只听说念阿弥陀佛好,就跟著念几声;究竟好在那里,他不知道。这不行,总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十二)一句弥陀,人人能念,个个可行,名召万德,妙感难思,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

  这是说念佛法门容易简单。名号功德虽然很少人知道,但感应奇妙不可思议。“有念”就是有妄想。我们现在念佛有妄想,念了几年之后,妄想没有了,就“入无念”了。你说,我念了几十年,还在打妄想;那是你念得不如法。怎么不如法?你没有“发菩提心”,你不是“一向专念”。假如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自古以来那些念佛人,大概有一半以上,三、五年即成就;就晓得这法门快速,确实可以念到把妄想念掉,业障消除。什么是消业障?妄想就是业障。业障怎么消掉?妄念少了,佛号多了;不念,佛号也现前,就是业障消除了。心里常常有佛号,就是善根福德现前。所以,要晓得业障是什么,怎么个消法。“从有念巧入无念”,方法的确巧妙。

  我们烦恼并没有断,确实是凡夫。可是以念佛法门,念到相应的时候,自己的智慧德能,就跟阿弥陀佛相似了。当然不能相等。“顿显果德”,这果是佛果,不是菩萨果。

  如《疏钞》云:“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

  “齐”是平等,跟他等齐。“诸圣”是等觉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片言”是用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就能跟他们平等。

  “越三祇”。通常菩萨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我们只须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往生不退成佛。

  极圆极顿,至简至易。

  世出世间法,这是究竟圆满。就是《华严》、《法华》都有缺陷,没有这么圆满,所以这法门是“极圆”。《华严》圆、《法华》圆,没有圆到极点。《华严》顿、《法华》顿、禅宗顿,这法门是“极顿”。

  “至简至易”。《华严》、《法华》…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