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好。好,我不喜欢;坏,我也不讨厌。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与我都不相干,我过两天就走了,又何必与人争这个争那个,什么也不必争了。所以,现实的环境就是修清净心的环境。你对我好,我也不喜欢,我心清净。你对我不好,我也不烦恼,我还是清净。心净则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在此地修清净心。我一天到晚没别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念阿弥陀佛就是自度度他。我们晓得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好,用这个法门劝导别人。建道场是劝人,印经书也是劝人,拷贝录音带也是劝人。真正念佛人,学作佛的人,平常谈话中谈阿弥陀佛。人家给我们讲什么,我们回答他阿弥陀佛。他讲的什么,我一句也没听到。确是如此。很多人好心到我这儿来谈话,谈了好半天,我都是阿弥陀佛,其实他讲什么,我没听见。人家写信给我,我回他阿弥陀佛。我现在信纸上都印大字“阿弥陀佛”,免得写了。因为我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事了。我只有这么一桩事情,念阿弥陀佛,教人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发菩提心”,这就是“一向专念”。
一定要把得失利害忘掉,把它丢得干干净净;然后无喜亦无忧,天下太平。我的天下太平。我跟你们虽然同住在一起,你住的世界不太平,我这个世界天天太平。你的世界多事,我的世界没事。我们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这叫真正学佛。你听明白了,可贵的是你要真做。你一生中听一次,能天天做,一生受用不尽。这是决定真实。
刘承符居士过去听我讲经,听了廿年,他写了一本听经札记。现在他把这本札记交到华藏图书馆。他从前印出来的是上一半,现在后面的一半也送来了。全部大概有廿多万字,全是听我讲经的笔记。现在有一位居士建议,把书名换成《净空法师法语》,他同意了,还写一篇序文,我看到了。序文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他说这些法语,全是他听经随堂记下来的,一个人能看一段、二段、三句、五句,就很有受用,这是真话。要真正理解,透彻的理解,要把它做到。
念佛法门只要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一心一意,什么都不想,只想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还有一个老母亲在上海。有人到上海去看她,说她常常想我。这个念头错了,我今年还得去一趟,劝她不能想我。上一次跟她见面,叫她不要想我,要想阿弥陀佛。想我不可以,错了。赶紧要把念头转过来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才能得永生,是真正大智慧。我们将来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在一起。所以,儿子想母亲,母亲想儿子,是造六道轮回业。将来各自轮回,再也不会见面了,就是见面也不认识了。所以,要想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开,只有一个办法,大家都想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在一起。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希望同修们要牢牢的记住,劝你自己的家人至亲,希望将来永远团圆,就都念佛求生净土。别的法门没有用处,修不成功。为什么?烦恼习气断不了,出不了三界;所修的无非是人天福报,不管用,不能解决问题。
只要我们自己一心见佛,一心求生,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断,“便蒙佛愿冥加”。佛愿是四十八愿,愿愿都加持我们。四十八愿度众生。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决得往生净土”。“决”这个字非常肯定。
其事甚易。
念佛往生不难,很容易。只要你把胡思乱想转过来,想阿弥陀佛就行了。所以,我们印了很多大张小张的阿弥陀佛像,目的是提醒你不要忘记。你要想一个人,赶紧把阿弥陀佛像看一下。母亲想儿子,看到阿弥陀佛的像,立刻转想阿弥陀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要转得快。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大张小张也印了很多,让你到处去张贴。告诉你,没有罪过,恭敬、不恭敬都不要管它。现在要紧的是念念提醒自己不能再迷了,不要想歪了。这个重要。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快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是要我们恭敬他。恭敬他,还搞六道轮回,有什么意思?这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如是方便直捷,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所无。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
刚才讲的究竟方便,十方世界没有的,一切法门里没有的,一切经论中没有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
“带业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此乃真实希有。
前面讲“圆生四土”。我们往生到那里,主要是生凡圣同居土。同时你见到很多阿罗汉,就等于生方便土。见到观音、势至,等于生实报土。又见到阿弥陀佛,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等于生到常寂光土。一生一切生,所以到那边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圆满的同生四土。殊胜无比!不但世尊宣扬,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扬的,一切诸佛如来共同赞叹的。普遍劝导一切众生修学这个法门,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还要再搞其他的法门,就是业障现前。
障有厚薄不一样。总而言之,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你的业障完全消除了。只要还有一点点业障,你不会相信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是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所选择的。你有业障,怎么可能选择这个法门?你对这个法门不怀疑,一心一意的修学,证明业障已经消除,差不多可以跟文殊菩萨看齐。
四土中,同居土跟我们关系最密切,因为我们的能力只能生同居土,所以说得特别详细。其他三土说得简单一点。
2、方便有余土—念佛功深,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
“功”是功夫。功夫深了,不是说念佛声数多,不是说每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什么叫功夫?“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要记住这是“功夫深”。我们念佛功夫不深,要向这个目标去精进。不能违背这个方向。功夫虽不深,但是朝这个方向,才能往生。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做不到没有关系。如果念得不相应,你一天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念佛的心不清净。
念佛人功夫浅深,就是检点自己的心清不清净。如果你的心,今年比去年清净,这就是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月比上个月又清净了一些,你的功夫就更得力了。如果发现今天比昨天清净多,那你成佛不远了。这叫功夫。有不少同修说,不念佛的时候心还清净,愈念愈乱;不学佛还好,学了佛,愈学烦恼愈多。这是怎么修的?其实是因念佛才发现,自己的妄想杂念原来有这么多。这是初学正常的效果。若用三毒心,希求非分名利,不如法不如理,盲修瞎练,障碍正法弘传,自然是愈学业障愈重,此事自古以来就有。我们看灌顶大师的《大势至圆通疏钞》后面讲,念佛人有一百种果报,第一是念佛堕阿鼻地狱。他愈念,业障愈重;不重,他怎会堕地狱?念佛人堕地狱的,变畜生的,变饿鬼的多得是,因为不如理不如法,盲修瞎练。
经论不能不读,不能不明。只有一种人可以不读,也可以不明。什么人?“老实人”。我们都不老实。老实人为什么可以不要经论、不要道理?老实人不打妄想,一心念佛。我们有没有能力不打妄想?若有能力不打妄想,你是个老实人。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就是不老实。不老实的人怎么办?就要明经。对于经典要明了、要通达,依经训建立清净信心、坚固不变的信心,才有指望。理论清楚,方向正确,这样修行,功夫才能得力。
第一句就说得很明白,“离杂乱心”。“杂”就是夹杂,“乱”就是胡思乱想。夹杂是功夫不纯,我们又念佛,又要持咒,又要诵经。还要诵很多,又要诵《金刚经》,又要诵《地藏经》,又要诵《药师经》,好像那一个佛菩萨没有念到,就得罪了。这是“杂”。修净土的同修,专修的人很少。我看到的,很多是杂修。杂修不能成就。他的确也很精进,他是杂进,不是精进。“精”是精纯,是一门深入。他是很多法门都在进,所以胡思乱想还是断不掉,没有成就,功夫都是白费了。不夹杂,不胡思乱想,你的心就清净了。“专念一句名号”,这是一向专念。
念经就念一部经。同修们老实的念《阿弥陀经》就行了。为什么?不需要求解义。不老实的人要念《无量寿经》。为什么?《无量寿经》讲得明白一点,讲得清楚一点。所以,《阿弥陀经》是给老实人念的,《无量寿经》是给不老实人念的。想想我们都不老实,所以只好念《无量寿经》。几时念到老实了,你可以不要念《无量寿经》,去念《阿弥陀经》。这两部经是同本,莲池大师称为大本、小本,内容是一样的,文字有繁简不同,义理并无二致。这是我近年来为什么普遍劝人念《无量寿经》,你就晓得其中的道理了。所以,我遇到老人,劝他们念《阿弥陀经》,不劝他们念《无量寿经》。为什么?一看就晓得他很老实。
“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念佛就是心里要有佛,这就是忆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心里常常想佛,口里念佛,心口就相应了。字字分明,是念得清清楚楚。
“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一天到晚心里常有阿弥陀佛,这才是个念佛人,这样才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同伦同类。《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菩萨与五十二同伦。“同伦”就是同志,志同道合。他们都是“净念相继”。“净”就是不夹杂。“念”就是心想口念。“相继”就是不中断,无有间断。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即使见思烦恼没有断,也叫事一心。因为此地把“功夫成片”跟“事一心”合在一起,也就是事一心里有三辈九品。我们念到相应时,就是事一心的初品。念到见思烦恼断了,那是事一心的上上品。下品功夫就是一天到晚心里有佛,不念的时候心里也有佛…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